片刻沉默之後,南粵省發改委副主任關仁和出來打圓場:
“今天的討論很充分,很熱烈!秦司長,我覺得開座談會嘛,就應該天馬行空,充分交流。沒有觀點碰撞,何來思想火花?”
“剛才,任參事和江處長的站立點不一樣。江處長是放眼全球,站位全國。任參事說的是我們南粵省,我們省的確是應該大力扶持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畢竟發展階段已經到這一步了。”
既然關仁和這樣講了,秦懷禮也就給他個麵子:“沒錯,爭論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經常爭得臉紅脖子粗的。”
但此時,任仲複不服氣了,出言道:“關主任說得沒錯,我剛才講的,其實就是我們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來的。我們省的工業已經很發達了,至於像中西部欠發達的省份嘛,那就不要發展什麽工業和服務業,好好把農業抓好就行了——”
“任參事,您的話,我仍然不敢苟同。”江寒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任仲複。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們的政府工作報告是這樣說的:第一產業穩定住,第二產業成支柱,第三產業要提速。”
“成支柱是什麽意思?那就是要撐起來,成為頂梁柱!第三產業要提速是什麽?就是說比過去發展得快一些!並沒有說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要超過第二產業!”
“還有,毫不客氣地講,南粵省的工業已經很發達了嗎?你是跟泰國比呢?還是跟毛裏求斯比?”
“我們現在隻是承接了發達國家落後的工業產業,他們把那些與國家安全關聯不大的、過剩的、落後的工業項目放到了我們這裏,我們還敢說已經夠發達了?”
江寒站起來道:“這些天看了你們不少企業,但是有幾家有自己的品牌?你們隻不過是他們的加工廠,我們掙一塊錢,人家貼上他們的品牌,立馬賣一百塊!”
“我們處在價值鏈的最低端,敢問我們發達在何處?”
“我非常同意南粵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你們省領導的頭腦是清醒的,思路是清晰的。第一產業要穩,第二產業要強,第三產業要活。”
“三次產業如同一個人,第一產業是肉,第三產業是血,第二產業是骨。”
“骨頭要硬起來,肌肉要壯起來,血液要動起來。這樣的人,才健康!”
“當前,南粵省要大力扶持的就是第二產業,必須盡快完成製造業由低端向中高端、從代加工到創品牌的轉變,讓製造業真正的強起來。”
江寒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徹底放開了,完全不給在場的所有南粵人的情麵!
但是,沒人有能反駁他。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雖然大量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但大家都知道與發達國家根本就不能相比。
“我想說的是,不管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千萬不能丟到一邊。”
後來因為我們的工業不強,被美西方國家圍著卡脖子,這一係列的慘痛教訓,江寒當然是記憶猶新,而其他人根本沒有經曆過。
江寒隻能舉過去大家都知道的例子。
“二戰之後,日本的經濟為什麽快速騰飛?那是因為他們實施了以製造業為支柱、出口為導向的發展戰略。看看我們現在用的,有多少品類,有多少東西都是產自他們!”
“德國,大家都知道德國造吧!德國1871年建國以來,始終堅定不移地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與創新!德國通過技術創新,讓他們製造業的產品呈現出專、精、特、高的特征。”
“德國政府積極利用財政補貼直接或間接地支持企業的研發投入,資助一些利潤低、風險大、投資周期長的製造行業。所以,德國保持了世界領先的地位。”
“在製造業方麵,我們要向德國學習。德國人多少年如一日,專注於工業的發展。”
“我感到南粵省發展製造業太快了、太急了,特別是在政府層麵,一定要選擇和支持那些有技術含量的。不要急功近利,一味貪大求全。要沉下來,找準方向,集中財力,在一兩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以點帶麵,從而全麵開花。”
切!
任仲複輕蔑地看了一眼江寒:“這麽多領導和專家在此,你居然對南粵省的發展思路指手劃腳?!”
看到任仲複快摟不住火了,南粵省發改委產業發展處處長陳楚生說道:“任參事,不要急,不要急。江處長,我們省的製造業還處於代工和粗加工階段,這個我們認了。但是,我覺得一個產業發展都有其過程,我們當然也想往高端發展,但現實條件擺在這裏,是吧。”
任仲複也感到剛才有些失態,拿起杯子喝起了水。
江寒說道:“陳處長,我沒否認產業發展需要過程,甚至有些階段不可跨越。但是,省政府對於產業發展要有清晰的路線圖。這個圖,其實發達國家已經繪製出來了。其實,我們現在不缺乏低端工業項目的進入,對於這些項目我們要控製,不是他們想進就能進的!”
“國家的建設用地是有限的,全國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絕不能破!”
“中西部省份都在種糧,工業方麵的政策少得可憐,本屬於他們的用地指標拿過來讓南粵省等沿海發達省份來用了!”
“所以,你們就省著點兒用吧。”
江寒說這個話,其實就是對於剛才任仲複的迴擊。
任仲複剛才說“中西部欠發達的省份不要發展什麽工業和服務業,好好把農業抓好就行了”,完全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老大姿態。
“全國發展一盤棋,有地方做出了犧牲,因此發展得慢了一些,那些得到政策照顧的地方有什麽理由來蔑視他們?”
“在經濟發展初期,許多國家走了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道路。我們國家也同樣,從農業國翻身成為工業國,我們的農村農業犧牲了幾十年。”
“難道我們就因為農業農民的犧牲和奉獻,而看不起他們?我們的父輩,往上數,誰不是農民,誰不是農村出來的?”
“端起碗來吃糧,放下筷子罵娘!不能這樣幹啊。”
江寒這麽一說,簡直是連南粵省發改委的麵子都不給了,火力全開,無差別轟炸。
“今天的討論很充分,很熱烈!秦司長,我覺得開座談會嘛,就應該天馬行空,充分交流。沒有觀點碰撞,何來思想火花?”
“剛才,任參事和江處長的站立點不一樣。江處長是放眼全球,站位全國。任參事說的是我們南粵省,我們省的確是應該大力扶持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畢竟發展階段已經到這一步了。”
既然關仁和這樣講了,秦懷禮也就給他個麵子:“沒錯,爭論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經常爭得臉紅脖子粗的。”
但此時,任仲複不服氣了,出言道:“關主任說得沒錯,我剛才講的,其實就是我們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來的。我們省的工業已經很發達了,至於像中西部欠發達的省份嘛,那就不要發展什麽工業和服務業,好好把農業抓好就行了——”
“任參事,您的話,我仍然不敢苟同。”江寒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任仲複。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們的政府工作報告是這樣說的:第一產業穩定住,第二產業成支柱,第三產業要提速。”
“成支柱是什麽意思?那就是要撐起來,成為頂梁柱!第三產業要提速是什麽?就是說比過去發展得快一些!並沒有說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要超過第二產業!”
“還有,毫不客氣地講,南粵省的工業已經很發達了嗎?你是跟泰國比呢?還是跟毛裏求斯比?”
“我們現在隻是承接了發達國家落後的工業產業,他們把那些與國家安全關聯不大的、過剩的、落後的工業項目放到了我們這裏,我們還敢說已經夠發達了?”
江寒站起來道:“這些天看了你們不少企業,但是有幾家有自己的品牌?你們隻不過是他們的加工廠,我們掙一塊錢,人家貼上他們的品牌,立馬賣一百塊!”
“我們處在價值鏈的最低端,敢問我們發達在何處?”
“我非常同意南粵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你們省領導的頭腦是清醒的,思路是清晰的。第一產業要穩,第二產業要強,第三產業要活。”
“三次產業如同一個人,第一產業是肉,第三產業是血,第二產業是骨。”
“骨頭要硬起來,肌肉要壯起來,血液要動起來。這樣的人,才健康!”
“當前,南粵省要大力扶持的就是第二產業,必須盡快完成製造業由低端向中高端、從代加工到創品牌的轉變,讓製造業真正的強起來。”
江寒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徹底放開了,完全不給在場的所有南粵人的情麵!
但是,沒人有能反駁他。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雖然大量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但大家都知道與發達國家根本就不能相比。
“我想說的是,不管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千萬不能丟到一邊。”
後來因為我們的工業不強,被美西方國家圍著卡脖子,這一係列的慘痛教訓,江寒當然是記憶猶新,而其他人根本沒有經曆過。
江寒隻能舉過去大家都知道的例子。
“二戰之後,日本的經濟為什麽快速騰飛?那是因為他們實施了以製造業為支柱、出口為導向的發展戰略。看看我們現在用的,有多少品類,有多少東西都是產自他們!”
“德國,大家都知道德國造吧!德國1871年建國以來,始終堅定不移地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與創新!德國通過技術創新,讓他們製造業的產品呈現出專、精、特、高的特征。”
“德國政府積極利用財政補貼直接或間接地支持企業的研發投入,資助一些利潤低、風險大、投資周期長的製造行業。所以,德國保持了世界領先的地位。”
“在製造業方麵,我們要向德國學習。德國人多少年如一日,專注於工業的發展。”
“我感到南粵省發展製造業太快了、太急了,特別是在政府層麵,一定要選擇和支持那些有技術含量的。不要急功近利,一味貪大求全。要沉下來,找準方向,集中財力,在一兩項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以點帶麵,從而全麵開花。”
切!
任仲複輕蔑地看了一眼江寒:“這麽多領導和專家在此,你居然對南粵省的發展思路指手劃腳?!”
看到任仲複快摟不住火了,南粵省發改委產業發展處處長陳楚生說道:“任參事,不要急,不要急。江處長,我們省的製造業還處於代工和粗加工階段,這個我們認了。但是,我覺得一個產業發展都有其過程,我們當然也想往高端發展,但現實條件擺在這裏,是吧。”
任仲複也感到剛才有些失態,拿起杯子喝起了水。
江寒說道:“陳處長,我沒否認產業發展需要過程,甚至有些階段不可跨越。但是,省政府對於產業發展要有清晰的路線圖。這個圖,其實發達國家已經繪製出來了。其實,我們現在不缺乏低端工業項目的進入,對於這些項目我們要控製,不是他們想進就能進的!”
“國家的建設用地是有限的,全國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絕不能破!”
“中西部省份都在種糧,工業方麵的政策少得可憐,本屬於他們的用地指標拿過來讓南粵省等沿海發達省份來用了!”
“所以,你們就省著點兒用吧。”
江寒說這個話,其實就是對於剛才任仲複的迴擊。
任仲複剛才說“中西部欠發達的省份不要發展什麽工業和服務業,好好把農業抓好就行了”,完全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老大姿態。
“全國發展一盤棋,有地方做出了犧牲,因此發展得慢了一些,那些得到政策照顧的地方有什麽理由來蔑視他們?”
“在經濟發展初期,許多國家走了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道路。我們國家也同樣,從農業國翻身成為工業國,我們的農村農業犧牲了幾十年。”
“難道我們就因為農業農民的犧牲和奉獻,而看不起他們?我們的父輩,往上數,誰不是農民,誰不是農村出來的?”
“端起碗來吃糧,放下筷子罵娘!不能這樣幹啊。”
江寒這麽一說,簡直是連南粵省發改委的麵子都不給了,火力全開,無差別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