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的皮卡在前麵帶路,直奔黃溝村。
高升起給江寒打來電話:“小江,一會兒你隻管介紹黃溝村、平溝村的旅遊發展,不要主動提起夏眾集團。”
江寒當然明白這一點。
在高升起還未趕到林場的時候,張留根剛提起夏眾集團就被周長河給打斷了。
就算是周長河知道夏眾集團來三河縣建墓地,他又能如何?
作為市委書記,他考慮問題的角度是整個高平市,而不僅僅是為了三河縣。
一個地區的發展,必然有先有後、有輕有重,不可能達到絕對均衡。
就如同總設計師提出的戰略,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
不均衡,就是為了實現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均衡。
夏眾集團在高平市投資建設水泥廠,是高平市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一期投資就能達到20億,這才是市領導最為關注的。
至於在三河縣搞旅遊,還是建公墓,市裏麵並不會十分在意。
在三河縣建公墓,隻要土地合法,手續齊全,你能把他如何?
沒有哪條法律條例規定不讓建公墓。
遷人移墳的工作難度很大,但在市領導看來,這是三河縣的事,也是考驗三河縣領導幹部能力素質的時候。
所以,江寒感到,想讓市領導出麵讓夏眾集團退出三河縣,根本不現實。
江寒本也沒有打算借助市領導的力量。
市委書記到黃溝村了,這是一個機會。
隻要周長河肯定了黃溝的發展模式,就能給黃溝村營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個村子的發展受到各個方麵的製約,縣、鄉兩級,任何一個領導都能改變一個村子的發展方向。
江寒給黃承印和黃自強打電話,讓他們做好準備,當然,也不能刻意準備,該幹啥活幹啥活,隻要注意一下禮貌即可。
一定要展示出黃溝村的文明,黃溝人的自信。
車到黃溝村口停下了,周長河、徐鐵軍以及高升起等人都下了車,準備步行進村。
村口立了一個指示牌,分別指向黃溝、平溝和青龍背。
指示牌的最上麵是一行大字:我在黃溝很想你!
“小江,這個牌子倒是很別致啊。”徐鐵軍先是出聲讚歎。
江寒立馬跑到前麵來:“各位領導,這個主要是供遊客來拍照用的,站在這裏,拍一張照片,發給朋友、情人或家人。”
周長河又被路邊的一麵石牆給吸引住了。
石牆砌的方方正正,寬寬大大。
石牆上掛著一副副照片,都是老人和孩子的,沒牙的老人笑得很開心,孩子們的笑天真爛漫,讓人說不出的愉快,還有一種莫名感動。
“周書記,各位領導,這是我們新做的文化牆。主要是拍一拍村裏的老人和孩子,展示他們的笑臉,讓遊客感受到黃溝村有愛有陽光。”
江寒接著講解:
“在牆的下麵,這是用pvc板雕刻而成的,上麵刻的有一句話:讓我們的路口天天出現陌生的笑臉。”
徐鐵軍湊近一看:“你這還寫著餘秋雨呢,還有餘秋雨的照片。”
高升起說道:“周書記,江寒曾發了一個招聘黃溝村副村長的公告,上了央台,公告裏就有一句話,就是餘秋雨散文中的話。”
“想起來了,是有這麽一句話。”周長河對這個公告可謂是記憶猶新。
當初,省委宣傳部通知下來說,央台的農村頻道要播出三河縣的節目,把他給嚇了一跳。
本以為三河縣又捅了什麽簍子呢,原來是江寒搞出來的一個公告。
這件事的確是提升了高平市的名氣,多多少少抵消了林豐縣、武寧縣違法采砂帶來的負麵影響。
餘秋雨的這句話放在這裏,與村裏老人孩子的笑臉相對應,非常合適。
還沒有進入黃溝村,周長河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你們這個石牆,有些年頭了。”周長河說道。
江寒狡黠地一笑:“周書記,這次您錯了,這牆是不久前才又砌起來的。”
“我們在挑選石頭的時候有一條規定,把石頭帶苔蘚的一麵砌到外麵。苔蘚的生命力極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所以這牆縫裏還可以種別的花草。”
“苔蘚這種植物很不起眼,但是有它在,就讓人感到一種不加修飾的天然之美。”
“我認為,鄉村建設涉及到方方麵麵,但最基本的一麵是,必須保持它的原始、古樸之美。”
“我們在進行道路建設、民宿改造時,盡量少動土、少砍樹,保持鄉村的生態底色和文化肌理。”
“現在有一種現象,農村人向往城市生活,把房子改造成城市的樣子,把老房推倒,或者進行城市化改造,結果是土不土、洋不洋。”
“好多農村的房子,有人形容是:紅頂子、白皮子、火柴盒子。”
“農村如果像城市那樣千城一麵,那就真完了。”
“有一句話很有道理:城裏的是房子,鄉下才是家。人不管走多遠,故鄉才是最好的歸宿。”
周書記摸了摸苔蘚,不禁驚歎一聲:“果然,果然!你們搞建設,很用心,很細心啊,這個值得每個村學習!”
徐鐵軍看了看餘秋雨的話,還有他的照片說道:“江寒,要是有遊客把這個拍出來,傳出去,到時候會有麻煩,餘秋雨會不會告咱們,侵犯他的著作權和肖像權?”
江寒笑道:“我倒是希望餘秋雨先生看到。但我相信餘秋雨先生一定不會反對。如果是用作商業用途,這個真可以叫侵權。但是為了鄉村發展,這不算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我讀過餘秋雨先生的《鄉關何處》,鄉土情懷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我還真的希望餘秋雨先生到這裏看一看呢。”
“周書記,小江去國家發改委真是虧材料了!小江就是搞宣傳的苗子,不是苗子,是行家!”
周長河說道:“鐵軍,你淨說些便宜話!小江沒去國家發改委之前,你怎麽不說這話?”
……
縣委辦主任劉慶福剛剛安排完晚上的事情,一看時間,市委書記周長河和市委宣傳部長徐鐵軍也該從野坡林場返迴了吧。
今天周書記來得真是恰到好處,剛好讓自己避免了與江寒同桌喝酒的尷尬。
正在這時,高升起的秘書謝誌堅打來了電話。
高升起給江寒打來電話:“小江,一會兒你隻管介紹黃溝村、平溝村的旅遊發展,不要主動提起夏眾集團。”
江寒當然明白這一點。
在高升起還未趕到林場的時候,張留根剛提起夏眾集團就被周長河給打斷了。
就算是周長河知道夏眾集團來三河縣建墓地,他又能如何?
作為市委書記,他考慮問題的角度是整個高平市,而不僅僅是為了三河縣。
一個地區的發展,必然有先有後、有輕有重,不可能達到絕對均衡。
就如同總設計師提出的戰略,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
不均衡,就是為了實現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均衡。
夏眾集團在高平市投資建設水泥廠,是高平市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一期投資就能達到20億,這才是市領導最為關注的。
至於在三河縣搞旅遊,還是建公墓,市裏麵並不會十分在意。
在三河縣建公墓,隻要土地合法,手續齊全,你能把他如何?
沒有哪條法律條例規定不讓建公墓。
遷人移墳的工作難度很大,但在市領導看來,這是三河縣的事,也是考驗三河縣領導幹部能力素質的時候。
所以,江寒感到,想讓市領導出麵讓夏眾集團退出三河縣,根本不現實。
江寒本也沒有打算借助市領導的力量。
市委書記到黃溝村了,這是一個機會。
隻要周長河肯定了黃溝的發展模式,就能給黃溝村營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個村子的發展受到各個方麵的製約,縣、鄉兩級,任何一個領導都能改變一個村子的發展方向。
江寒給黃承印和黃自強打電話,讓他們做好準備,當然,也不能刻意準備,該幹啥活幹啥活,隻要注意一下禮貌即可。
一定要展示出黃溝村的文明,黃溝人的自信。
車到黃溝村口停下了,周長河、徐鐵軍以及高升起等人都下了車,準備步行進村。
村口立了一個指示牌,分別指向黃溝、平溝和青龍背。
指示牌的最上麵是一行大字:我在黃溝很想你!
“小江,這個牌子倒是很別致啊。”徐鐵軍先是出聲讚歎。
江寒立馬跑到前麵來:“各位領導,這個主要是供遊客來拍照用的,站在這裏,拍一張照片,發給朋友、情人或家人。”
周長河又被路邊的一麵石牆給吸引住了。
石牆砌的方方正正,寬寬大大。
石牆上掛著一副副照片,都是老人和孩子的,沒牙的老人笑得很開心,孩子們的笑天真爛漫,讓人說不出的愉快,還有一種莫名感動。
“周書記,各位領導,這是我們新做的文化牆。主要是拍一拍村裏的老人和孩子,展示他們的笑臉,讓遊客感受到黃溝村有愛有陽光。”
江寒接著講解:
“在牆的下麵,這是用pvc板雕刻而成的,上麵刻的有一句話:讓我們的路口天天出現陌生的笑臉。”
徐鐵軍湊近一看:“你這還寫著餘秋雨呢,還有餘秋雨的照片。”
高升起說道:“周書記,江寒曾發了一個招聘黃溝村副村長的公告,上了央台,公告裏就有一句話,就是餘秋雨散文中的話。”
“想起來了,是有這麽一句話。”周長河對這個公告可謂是記憶猶新。
當初,省委宣傳部通知下來說,央台的農村頻道要播出三河縣的節目,把他給嚇了一跳。
本以為三河縣又捅了什麽簍子呢,原來是江寒搞出來的一個公告。
這件事的確是提升了高平市的名氣,多多少少抵消了林豐縣、武寧縣違法采砂帶來的負麵影響。
餘秋雨的這句話放在這裏,與村裏老人孩子的笑臉相對應,非常合適。
還沒有進入黃溝村,周長河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你們這個石牆,有些年頭了。”周長河說道。
江寒狡黠地一笑:“周書記,這次您錯了,這牆是不久前才又砌起來的。”
“我們在挑選石頭的時候有一條規定,把石頭帶苔蘚的一麵砌到外麵。苔蘚的生命力極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所以這牆縫裏還可以種別的花草。”
“苔蘚這種植物很不起眼,但是有它在,就讓人感到一種不加修飾的天然之美。”
“我認為,鄉村建設涉及到方方麵麵,但最基本的一麵是,必須保持它的原始、古樸之美。”
“我們在進行道路建設、民宿改造時,盡量少動土、少砍樹,保持鄉村的生態底色和文化肌理。”
“現在有一種現象,農村人向往城市生活,把房子改造成城市的樣子,把老房推倒,或者進行城市化改造,結果是土不土、洋不洋。”
“好多農村的房子,有人形容是:紅頂子、白皮子、火柴盒子。”
“農村如果像城市那樣千城一麵,那就真完了。”
“有一句話很有道理:城裏的是房子,鄉下才是家。人不管走多遠,故鄉才是最好的歸宿。”
周書記摸了摸苔蘚,不禁驚歎一聲:“果然,果然!你們搞建設,很用心,很細心啊,這個值得每個村學習!”
徐鐵軍看了看餘秋雨的話,還有他的照片說道:“江寒,要是有遊客把這個拍出來,傳出去,到時候會有麻煩,餘秋雨會不會告咱們,侵犯他的著作權和肖像權?”
江寒笑道:“我倒是希望餘秋雨先生看到。但我相信餘秋雨先生一定不會反對。如果是用作商業用途,這個真可以叫侵權。但是為了鄉村發展,這不算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我讀過餘秋雨先生的《鄉關何處》,鄉土情懷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我還真的希望餘秋雨先生到這裏看一看呢。”
“周書記,小江去國家發改委真是虧材料了!小江就是搞宣傳的苗子,不是苗子,是行家!”
周長河說道:“鐵軍,你淨說些便宜話!小江沒去國家發改委之前,你怎麽不說這話?”
……
縣委辦主任劉慶福剛剛安排完晚上的事情,一看時間,市委書記周長河和市委宣傳部長徐鐵軍也該從野坡林場返迴了吧。
今天周書記來得真是恰到好處,剛好讓自己避免了與江寒同桌喝酒的尷尬。
正在這時,高升起的秘書謝誌堅打來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