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鵬華冷冷地盯著江寒:“你說得輕巧!文件規定是可以合法采砂,但是三河縣的三條河,有兩條都是禁采區!”
“任局長,你來說說,給野場林場的江書記,好好上一課。”
河務局長任曉說道:“我們縣,砂量最大的是沙河、蕩澤河。”
“沙河上遊有沙湖水庫,下遊有白山水庫,兩水庫之間26公裏的河段,被省政府劃定為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
“蕩澤河流入交山水庫。被省政府劃定為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
“《河洛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規定了五類禁采區:河道防洪工程、水庫樞紐、水文觀測設施、涵閘等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安全保護範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濕地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
“也就是說,我們能采砂的就隻有一條河,而這條河水量小、砂量小。”
任曉說完,常鵬華喝了一口茶:“江寒,別以為看了幾個文件就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了。”
會議室裏又靜下來了。
崔永軍感到,薑還是老的辣,江寒還是有些嫩!
就算能挖砂,但能挖的地方禁挖!
“常縣長,文件上還有三個字被你給忽略了。這個三字是:原則上!”
“五類禁采區,原則上不得采砂。什麽叫原則上?”
“原則是具有約束力的規則,是一般情況下的行為規則,‘原則上’是靈活性的一麵,是對原則的突破。是在規定的基礎上留有迴旋的餘地。”
“千島湖是江南省會的大水缸,是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但是千島湖每年都要搞清淤疏浚。”
“因為,不定期清淤疏浚,大水缸也會變髒,從而影響水質。”
“江南省都可以這麽搞,我們為什麽不能搞?”
“我們有沙湖,就這一個沙湖,就夠用了!還有,經過去年的大洪水,沙河、蕩澤河的河勢走向改了,總得修複一下,利於行洪吧?”
江寒說到這裏,常鵬華出言打斷:
“江寒,去年我們搞清淤疏浚工程,我們的理由也是很充分!人家林豐縣、武寧縣搞了同樣的工程,人家的理由也是如此。他們也是突破了‘原則’,鑽了‘原則上’的空子,結果如何呢?”
江寒道:“結果很不好。但原因是:沒有編製規劃,亂采亂挖,破壞環境,再加上挖砂老板們之間互相告發,這才引起了央媒的注意。”
“但是,那麽多河段,那麽多中標企業。企業以利潤為第一目標,管它什麽環境不環境的,隻管挖,哪裏好就挖哪裏。”
河務局長任曉說道:“就算是有規劃,那也是應付檢查的,純粹是擺設。”
“如果重啟采砂,誰也控製不住。因為企業一旦中標了,就胡亂挖了,最少把他們上交的錢先賺夠。這個問題,好幾年了都沒法解決,幾乎成了死結。”
江寒說道:“這個問題好解決,我們把采砂都交給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夠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哈哈哈,常鵬華笑了起來。
“江寒你太天真了?對社會了解太少了。我還可以認為你的理論基礎太差了,就算對經濟沒有研究,但總該知道一些最基礎、最基本的道理。”
常鵬華以教訓的口吻道:“資本的本性是什麽?是逐利!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唯一追求!他們的貪欲是無窮無盡的!你給他們講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不是開玩笑嗎?”
“資本能不能兼顧三個效益,關鍵看資本掌握在誰手中。”江寒提高了聲音反駁。
“江寒,聽你的意思,你是想讓你的親戚或朋友挖砂?難不成是那個汽車大本營旅遊有限公司?”
常鵬華的懷疑,讓大家也懷疑起來,包括張雅文。
難不成,江寒真想采砂,讓汽車大本營旅遊有限公司來幹?
畢竟野坡林場占了大本營旅遊有限公司49%的股份。
江寒可能是想讓這家公司采砂,從而提高野坡林場職工的待遇。
江寒往前走了幾步站定:“誰都知道,挖砂是一本萬利!不需要技術、不需要門檻,但是可惜的是,我們把這樣暴利的生意交給了別人!”
果然,大家的臉色一變!
“為什麽不把采砂交給縣屬國有公司?國有企業,資本屬於政府。國有企業哪怕是賺翻了,書記和總經理工資能多一分嗎?當然,除非是有特別規定,利潤到達多少可以獎勵。國有企業,完全可以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統一。做不到的話,很簡單,撤職即可,有的是人幹!”
會議室裏,又安靜了,落針可聞。
大家被江寒的話給震了。
是啊,江寒說的太有道理了。
資本是逐利的,但要看資本掌握在誰手裏。
張雅文的身子一直,馬上想到了縣屬國有企業采砂的諸多好處!
隻要按照文件規定,編製采砂規劃,讓縣屬國有企業來幹,絕對能夠做到有序采砂。
因為縣屬國有企業一把手都是黨員幹部,讓他們怎麽幹就得怎麽幹!
絕對能夠避免民營企業采砂中出現的種種亂象。
隻要不出現亂挖亂采,保護好河道,有序進行,媒體也不會揪住不放。
剛才江寒說的沒錯,采砂賣砂是一本萬利,但是,這樣暴利的生意卻交給了民營企業和私營老板。
“子明局長,你說說,一個挖砂的民營企業,他們上交財政的錢,跟他們淨賺的錢,有多少比例?”
張雅文直接問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魯子明。
魯子明也是前任縣委書記楊時鋒的秘書。
魯子明答道:“各個企業的情況不同,就像去年,有的上交了一部分錢,等到禁止挖砂的時候,還沒有賺迴來呢。”
“不過,從前年的情況看,企業上交的錢相當於他們賺到的十分之一。”
張雅文歎了口氣:“也就是說,民營企業挖砂,賣了一千萬,除去人工和機器損耗,剩下900萬,他們給財政貢獻90萬,剩下810萬全部裝進私營企業主的口袋裏了。”
“這要是國有企業來幹,賣了一千萬的砂,財政就能得到九百萬!”
這樣一來,今年的財政收入豈不是要大漲?
這麽容易算的帳,以前為什麽交給了民營企業?
張雅文也知道其中的貓膩。
如果挖砂都讓國有企業挖,私營企業挖不成了,那麽相關的領導和部門如何進行權力尋租?
所以,隻要是個中標的采砂企業,背後都有黨政幹部甚至是縣領導的影子。
一旦采砂都由國有企業來幹,就等於是斬斷了幹部和部門在挖砂上的利益鏈條。
現在正是讓國有企業接手采砂的時候!
因為由采砂亂象引起的環保問責風暴還在進行!
讓縣屬國有企業來采砂,來自各個方麵的阻力不大。
“國有企業來采砂,是不是有些不務正業?會不會是與民爭利?會不會又引起媒體炒作?”河務局局長任曉提出了疑問。
“任局長,你來說說,給野場林場的江書記,好好上一課。”
河務局長任曉說道:“我們縣,砂量最大的是沙河、蕩澤河。”
“沙河上遊有沙湖水庫,下遊有白山水庫,兩水庫之間26公裏的河段,被省政府劃定為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
“蕩澤河流入交山水庫。被省政府劃定為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
“《河洛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規定了五類禁采區:河道防洪工程、水庫樞紐、水文觀測設施、涵閘等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安全保護範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濕地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
“也就是說,我們能采砂的就隻有一條河,而這條河水量小、砂量小。”
任曉說完,常鵬華喝了一口茶:“江寒,別以為看了幾個文件就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了。”
會議室裏又靜下來了。
崔永軍感到,薑還是老的辣,江寒還是有些嫩!
就算能挖砂,但能挖的地方禁挖!
“常縣長,文件上還有三個字被你給忽略了。這個三字是:原則上!”
“五類禁采區,原則上不得采砂。什麽叫原則上?”
“原則是具有約束力的規則,是一般情況下的行為規則,‘原則上’是靈活性的一麵,是對原則的突破。是在規定的基礎上留有迴旋的餘地。”
“千島湖是江南省會的大水缸,是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但是千島湖每年都要搞清淤疏浚。”
“因為,不定期清淤疏浚,大水缸也會變髒,從而影響水質。”
“江南省都可以這麽搞,我們為什麽不能搞?”
“我們有沙湖,就這一個沙湖,就夠用了!還有,經過去年的大洪水,沙河、蕩澤河的河勢走向改了,總得修複一下,利於行洪吧?”
江寒說到這裏,常鵬華出言打斷:
“江寒,去年我們搞清淤疏浚工程,我們的理由也是很充分!人家林豐縣、武寧縣搞了同樣的工程,人家的理由也是如此。他們也是突破了‘原則’,鑽了‘原則上’的空子,結果如何呢?”
江寒道:“結果很不好。但原因是:沒有編製規劃,亂采亂挖,破壞環境,再加上挖砂老板們之間互相告發,這才引起了央媒的注意。”
“但是,那麽多河段,那麽多中標企業。企業以利潤為第一目標,管它什麽環境不環境的,隻管挖,哪裏好就挖哪裏。”
河務局長任曉說道:“就算是有規劃,那也是應付檢查的,純粹是擺設。”
“如果重啟采砂,誰也控製不住。因為企業一旦中標了,就胡亂挖了,最少把他們上交的錢先賺夠。這個問題,好幾年了都沒法解決,幾乎成了死結。”
江寒說道:“這個問題好解決,我們把采砂都交給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夠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哈哈哈,常鵬華笑了起來。
“江寒你太天真了?對社會了解太少了。我還可以認為你的理論基礎太差了,就算對經濟沒有研究,但總該知道一些最基礎、最基本的道理。”
常鵬華以教訓的口吻道:“資本的本性是什麽?是逐利!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唯一追求!他們的貪欲是無窮無盡的!你給他們講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不是開玩笑嗎?”
“資本能不能兼顧三個效益,關鍵看資本掌握在誰手中。”江寒提高了聲音反駁。
“江寒,聽你的意思,你是想讓你的親戚或朋友挖砂?難不成是那個汽車大本營旅遊有限公司?”
常鵬華的懷疑,讓大家也懷疑起來,包括張雅文。
難不成,江寒真想采砂,讓汽車大本營旅遊有限公司來幹?
畢竟野坡林場占了大本營旅遊有限公司49%的股份。
江寒可能是想讓這家公司采砂,從而提高野坡林場職工的待遇。
江寒往前走了幾步站定:“誰都知道,挖砂是一本萬利!不需要技術、不需要門檻,但是可惜的是,我們把這樣暴利的生意交給了別人!”
果然,大家的臉色一變!
“為什麽不把采砂交給縣屬國有公司?國有企業,資本屬於政府。國有企業哪怕是賺翻了,書記和總經理工資能多一分嗎?當然,除非是有特別規定,利潤到達多少可以獎勵。國有企業,完全可以做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統一。做不到的話,很簡單,撤職即可,有的是人幹!”
會議室裏,又安靜了,落針可聞。
大家被江寒的話給震了。
是啊,江寒說的太有道理了。
資本是逐利的,但要看資本掌握在誰手裏。
張雅文的身子一直,馬上想到了縣屬國有企業采砂的諸多好處!
隻要按照文件規定,編製采砂規劃,讓縣屬國有企業來幹,絕對能夠做到有序采砂。
因為縣屬國有企業一把手都是黨員幹部,讓他們怎麽幹就得怎麽幹!
絕對能夠避免民營企業采砂中出現的種種亂象。
隻要不出現亂挖亂采,保護好河道,有序進行,媒體也不會揪住不放。
剛才江寒說的沒錯,采砂賣砂是一本萬利,但是,這樣暴利的生意卻交給了民營企業和私營老板。
“子明局長,你說說,一個挖砂的民營企業,他們上交財政的錢,跟他們淨賺的錢,有多少比例?”
張雅文直接問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魯子明。
魯子明也是前任縣委書記楊時鋒的秘書。
魯子明答道:“各個企業的情況不同,就像去年,有的上交了一部分錢,等到禁止挖砂的時候,還沒有賺迴來呢。”
“不過,從前年的情況看,企業上交的錢相當於他們賺到的十分之一。”
張雅文歎了口氣:“也就是說,民營企業挖砂,賣了一千萬,除去人工和機器損耗,剩下900萬,他們給財政貢獻90萬,剩下810萬全部裝進私營企業主的口袋裏了。”
“這要是國有企業來幹,賣了一千萬的砂,財政就能得到九百萬!”
這樣一來,今年的財政收入豈不是要大漲?
這麽容易算的帳,以前為什麽交給了民營企業?
張雅文也知道其中的貓膩。
如果挖砂都讓國有企業挖,私營企業挖不成了,那麽相關的領導和部門如何進行權力尋租?
所以,隻要是個中標的采砂企業,背後都有黨政幹部甚至是縣領導的影子。
一旦采砂都由國有企業來幹,就等於是斬斷了幹部和部門在挖砂上的利益鏈條。
現在正是讓國有企業接手采砂的時候!
因為由采砂亂象引起的環保問責風暴還在進行!
讓縣屬國有企業來采砂,來自各個方麵的阻力不大。
“國有企業來采砂,是不是有些不務正業?會不會是與民爭利?會不會又引起媒體炒作?”河務局局長任曉提出了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