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聽得出來,常鵬華對江寒很有意見。
在這個時候提夏眾集團的事,就是在等著看江寒的笑話。
誰都知道,把黃溝村、平溝村、野坡林場的人遷出去、墳遷出去,是一項艱難無比的工作。
縣委書記和縣長雖然沒公開說什麽,但肯定是頭疼不已。
而江寒居然說找到了應對夏眾集團的辦法!
而且這辦法是受到了常鵬華的啟發!
江寒是真的有辦法了,還是在反諷常鵬華?
張雅文隱約聽到了各方麵都在傳夏眾集團的事情,林逍逍陸陸續續打聽到一些消息。
其中從水小滿那裏得到的消息最為詳實。
因為江寒與章澤宇的仇怨,夏眾集團來三河縣的投資純屬不懷好意。
但張雅文隻能對夏眾集團的到來裝作不知道。
畢竟,前麵還有縣委書記高升起頂著。
江寒真的想出應對夏眾集團的辦法,那當然最好不過。
“常縣長,如果全縣上下把您的要求落實到位的話,夏眾集團立馬會被嚇跑!所有難題,迎刃而解呀!”
江寒站起來說道:
“我們縣的財政收入要靠罰款來支撐,罰沒收入主要靠外地遊客來支撐!”
“遊客的概念很大,其中包括外地客商。我們是專宰外地人啊,外地的隻要長點腦子都不會來!”
“報紙上批評一些地區投資環境差,主要表現在招引客商時千方百計,引來客商後千刀萬剮。”
“營商環境差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養肥了再殺。”
“但是,我們三河縣如果按常縣長的辦法來,就不是養肥了再殺了。而是剛來就殺!”
“我敢說,常縣長的辦法一實施,打算來的企業不來了,已經來的企業立馬走。”
“外界如何看待我們三河縣?我想恐怕也隻有四個字:窮兇極惡!”
張雅文聽到這裏,不禁有些汗顏。
常鵬華向她匯報增加財政收入的辦法時,張雅文隱隱感到不妥,但也沒有想那麽多。
在她看來,罰款嘛,高一點也不要緊,隻要是在合理的區間內,符合行政法要求,也不會引起太大的社會反響。
從嚴從重,頂格處罰,這都是抓工作的慣常做法。
江寒這麽一分析,感到常鵬華對外地人嚴罰重管,的確是有些過分了。
常鵬華氣得直瞪眼,卻也沒辦法,因為江寒的分析切中了問題的要害。
常鵬華知道這麽做的壞處,之所以還這麽做,主要是單純地提高今年的財政收入。
有危害,但那也是等到一年之後了。
如果是今年盡快把財政收入搞上去,就有可能提拔到市裏或者是到別的縣了,以後的事情關他鳥事?
“我們一方麵強調招商引資,一方麵嚴管重罰外地人,甚至可以說是對外地人各種刁難!這完全是背道而馳!”
“不管殺熟還是殺生,殺商力都太大了!”
江寒說道:“去年我們剛剛開過會,強調要親商、安商、護商。那我們今天討論的措施,是遠商、離商、殺商!”
一個列席的科級幹部,居然把常務副縣長批得抬不起頭來!
如果是往常,這樣的幹部早就被會議組織者給攆出去了!
今天組織會議的是政府秘書長孫林成,還有政府辦主任劉衛民。
劉衛民從座位上剛剛欠起身子,就看到孫林成朝他微微搖了搖頭。
劉衛民又坐下了。
對於江寒,劉衛民隻見過一麵,那是江寒去年到政府辦報到的時候。
隻知道這個人一身才華,全身是刺。
如果現在把他給攆出去,說不定會被江寒的刺給紮到。
坐下後的劉衛民不安地看了一眼張雅文,縣長的眼神和表情讓他有些看不懂。
張雅文盯著眼前的杯子,沒有絲毫怒意,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劉衛民感到,剛才幸虧沒有衝動!
孫林成還是老辣!
現在,張雅文這是在利用江寒,打壓一下常鵬華。
常鵬華是常務副縣長,比張雅文大幾個月,是市裏確定的優秀後備幹部。
常鵬華學的是會計,在煤礦幹過財務,曾經下過礦井,後來被選到團市委,從團市委到三河縣。
論前途,常鵬華比張雅文更有發展。
在蔣繼鍾被免之後,常鵬華還差一點直接當上縣長,誰知道最後是張雅文捷足先登。
常鵬華感到張雅文隻會做人事組織工作,而政府一把手必須懂經濟,所以他從內心裏對張雅文是不服氣的。
而事實上,張雅文當上縣長之後,對常鵬華的確是很倚重。
常鵬華感到這是因為張雅文不懂經濟,不得不用他。
因此,常鵬華從一開始的少言寡語到近一段時間的滔滔不絕,甚至在一些小型會議上,還“無意”打斷張雅文講話。
張雅文對於江寒今天狂懟常鵬華是默許的,甚至有可能是會前授意的。
否則,張雅文為什麽今天特意把江寒帶到會場?
“對待外地人的窮兇極惡先不說了,讓我感到更加難受的是,某些部門吃相太難看。”
“注冊登記增加20塊,營業執照副本增加3元,聽起來不多,但是你增加了一倍!最讓本地企業受不了的是,讓群眾舉報,通過這個來創收。”
“剛才講了,沒有那麽多工作人員,根本查實不了。你查實不了,還搞什麽倡議,讓群眾舉報?”
“其實,很多單位根本不查實,凡有舉報就罰款! ”
工商局長怒了:“江寒,你不要胡說八道!”
江寒說道:“我不要胡說八道?你們局裏幾十號人員的工資怎麽發的?都是靠罰款,靠吃拿卡要!”
工商局長哪知道江寒說話會這麽直接!
“我不罰款,幾十號人怎麽養?這不僅僅是我們局,哪個地方,哪個部門不是這樣?”
工商局長站起之後,發現很多人都瞪著他,這才感到不妥,因為涉及了其他部門。
真話不能公開講。
江寒又道:“我們三河縣要想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更需要‘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如果說大企業是代表一個縣經濟實力的‘磚頭石料’,那麽小微企業則是代表一個縣經濟活力的‘水泥砂漿’”
“個體工商戶等小微企業別看小,但是他們所覆蓋的領域卻最廣。我們對他們嚴管重罰,恨不得在螞蟻腿上刮下幾兩油,最後受傷的還是全縣的經濟,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的生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縣城那些賣胡辣湯、賣油條的全都沒了,大家天天去酒店吃?有多少人願意掏這個錢?有多少人掏得起這個錢?”
工商局長漲紅著臉,拿過話筒:“江寒,這些大道理誰都懂!不必你來教!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啥,是創收!你把大家的創收門路都否了,那你想個更好的法子?”
江寒冷冷一笑,居然坐下來,不吭聲了。
張雅文意外地抬起了眼皮,江寒這個樣子,一般都是有了主意。
江寒在組織部政研室寫材料的時候有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不僅有看法,更要有辦法。
“江寒,你說說,你有什麽創收的辦法?”張雅文問道。
江寒又站了起來,看了一圈道:“挖——砂!”
在這個時候提夏眾集團的事,就是在等著看江寒的笑話。
誰都知道,把黃溝村、平溝村、野坡林場的人遷出去、墳遷出去,是一項艱難無比的工作。
縣委書記和縣長雖然沒公開說什麽,但肯定是頭疼不已。
而江寒居然說找到了應對夏眾集團的辦法!
而且這辦法是受到了常鵬華的啟發!
江寒是真的有辦法了,還是在反諷常鵬華?
張雅文隱約聽到了各方麵都在傳夏眾集團的事情,林逍逍陸陸續續打聽到一些消息。
其中從水小滿那裏得到的消息最為詳實。
因為江寒與章澤宇的仇怨,夏眾集團來三河縣的投資純屬不懷好意。
但張雅文隻能對夏眾集團的到來裝作不知道。
畢竟,前麵還有縣委書記高升起頂著。
江寒真的想出應對夏眾集團的辦法,那當然最好不過。
“常縣長,如果全縣上下把您的要求落實到位的話,夏眾集團立馬會被嚇跑!所有難題,迎刃而解呀!”
江寒站起來說道:
“我們縣的財政收入要靠罰款來支撐,罰沒收入主要靠外地遊客來支撐!”
“遊客的概念很大,其中包括外地客商。我們是專宰外地人啊,外地的隻要長點腦子都不會來!”
“報紙上批評一些地區投資環境差,主要表現在招引客商時千方百計,引來客商後千刀萬剮。”
“營商環境差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養肥了再殺。”
“但是,我們三河縣如果按常縣長的辦法來,就不是養肥了再殺了。而是剛來就殺!”
“我敢說,常縣長的辦法一實施,打算來的企業不來了,已經來的企業立馬走。”
“外界如何看待我們三河縣?我想恐怕也隻有四個字:窮兇極惡!”
張雅文聽到這裏,不禁有些汗顏。
常鵬華向她匯報增加財政收入的辦法時,張雅文隱隱感到不妥,但也沒有想那麽多。
在她看來,罰款嘛,高一點也不要緊,隻要是在合理的區間內,符合行政法要求,也不會引起太大的社會反響。
從嚴從重,頂格處罰,這都是抓工作的慣常做法。
江寒這麽一分析,感到常鵬華對外地人嚴罰重管,的確是有些過分了。
常鵬華氣得直瞪眼,卻也沒辦法,因為江寒的分析切中了問題的要害。
常鵬華知道這麽做的壞處,之所以還這麽做,主要是單純地提高今年的財政收入。
有危害,但那也是等到一年之後了。
如果是今年盡快把財政收入搞上去,就有可能提拔到市裏或者是到別的縣了,以後的事情關他鳥事?
“我們一方麵強調招商引資,一方麵嚴管重罰外地人,甚至可以說是對外地人各種刁難!這完全是背道而馳!”
“不管殺熟還是殺生,殺商力都太大了!”
江寒說道:“去年我們剛剛開過會,強調要親商、安商、護商。那我們今天討論的措施,是遠商、離商、殺商!”
一個列席的科級幹部,居然把常務副縣長批得抬不起頭來!
如果是往常,這樣的幹部早就被會議組織者給攆出去了!
今天組織會議的是政府秘書長孫林成,還有政府辦主任劉衛民。
劉衛民從座位上剛剛欠起身子,就看到孫林成朝他微微搖了搖頭。
劉衛民又坐下了。
對於江寒,劉衛民隻見過一麵,那是江寒去年到政府辦報到的時候。
隻知道這個人一身才華,全身是刺。
如果現在把他給攆出去,說不定會被江寒的刺給紮到。
坐下後的劉衛民不安地看了一眼張雅文,縣長的眼神和表情讓他有些看不懂。
張雅文盯著眼前的杯子,沒有絲毫怒意,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劉衛民感到,剛才幸虧沒有衝動!
孫林成還是老辣!
現在,張雅文這是在利用江寒,打壓一下常鵬華。
常鵬華是常務副縣長,比張雅文大幾個月,是市裏確定的優秀後備幹部。
常鵬華學的是會計,在煤礦幹過財務,曾經下過礦井,後來被選到團市委,從團市委到三河縣。
論前途,常鵬華比張雅文更有發展。
在蔣繼鍾被免之後,常鵬華還差一點直接當上縣長,誰知道最後是張雅文捷足先登。
常鵬華感到張雅文隻會做人事組織工作,而政府一把手必須懂經濟,所以他從內心裏對張雅文是不服氣的。
而事實上,張雅文當上縣長之後,對常鵬華的確是很倚重。
常鵬華感到這是因為張雅文不懂經濟,不得不用他。
因此,常鵬華從一開始的少言寡語到近一段時間的滔滔不絕,甚至在一些小型會議上,還“無意”打斷張雅文講話。
張雅文對於江寒今天狂懟常鵬華是默許的,甚至有可能是會前授意的。
否則,張雅文為什麽今天特意把江寒帶到會場?
“對待外地人的窮兇極惡先不說了,讓我感到更加難受的是,某些部門吃相太難看。”
“注冊登記增加20塊,營業執照副本增加3元,聽起來不多,但是你增加了一倍!最讓本地企業受不了的是,讓群眾舉報,通過這個來創收。”
“剛才講了,沒有那麽多工作人員,根本查實不了。你查實不了,還搞什麽倡議,讓群眾舉報?”
“其實,很多單位根本不查實,凡有舉報就罰款! ”
工商局長怒了:“江寒,你不要胡說八道!”
江寒說道:“我不要胡說八道?你們局裏幾十號人員的工資怎麽發的?都是靠罰款,靠吃拿卡要!”
工商局長哪知道江寒說話會這麽直接!
“我不罰款,幾十號人怎麽養?這不僅僅是我們局,哪個地方,哪個部門不是這樣?”
工商局長站起之後,發現很多人都瞪著他,這才感到不妥,因為涉及了其他部門。
真話不能公開講。
江寒又道:“我們三河縣要想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更需要‘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如果說大企業是代表一個縣經濟實力的‘磚頭石料’,那麽小微企業則是代表一個縣經濟活力的‘水泥砂漿’”
“個體工商戶等小微企業別看小,但是他們所覆蓋的領域卻最廣。我們對他們嚴管重罰,恨不得在螞蟻腿上刮下幾兩油,最後受傷的還是全縣的經濟,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的生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縣城那些賣胡辣湯、賣油條的全都沒了,大家天天去酒店吃?有多少人願意掏這個錢?有多少人掏得起這個錢?”
工商局長漲紅著臉,拿過話筒:“江寒,這些大道理誰都懂!不必你來教!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啥,是創收!你把大家的創收門路都否了,那你想個更好的法子?”
江寒冷冷一笑,居然坐下來,不吭聲了。
張雅文意外地抬起了眼皮,江寒這個樣子,一般都是有了主意。
江寒在組織部政研室寫材料的時候有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不僅有看法,更要有辦法。
“江寒,你說說,你有什麽創收的辦法?”張雅文問道。
江寒又站了起來,看了一圈道:“挖——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