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起道:“你不用那麽謹慎。我知道你不是一個謹慎的人。有啥說啥,不要有什麽顧忌。”


    江寒組織了一下語言,謹慎開口:“我縣財政收入排名低,我以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稅源不足。”


    “稅源不足,主要原因是老稅源不行了,新稅源沒培育。我們過去主要是依靠鄉鎮企業。但是現在,鄉鎮企業大多都不景氣,好多都倒閉了。”


    鄉鎮企業從八十年開始蓬勃興起,成為各個地方的主要收入。


    鄉鎮企業之所以雄起,其主要原因是國企這個老大不行。


    鄉鎮企業隨便生產出個什麽東西,都能把國企的市場給搶過來。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效率提升了,加上固有的技術設備,鄉鎮企業隻有少數冒尖,大多數都死掉了。


    “一九九三年分稅製改革之後,中央的財政調控能力增強了,而地方手頭可支配的財政資源減少了。還有個規定是:企業所得稅按行政隸屬關係上繳,中央企業交中央,地方企業交地方。”


    “因此,很多地方搶先一步,就想方設法發展地方企業,因為這個稅不用上交。”


    “各市、縣就有動力創辦價高利大的企業,各地煙廠、酒廠越辦越多,很多地方隻抽本土牌子的煙,隻喝本地牌子的酒,這就是地方保護主義。”


    高升起點頭道:“你說得都是實情,的確是這樣,現在是哪個縣都有酒廠,競爭最激烈,大家的效益都不怎麽樣。”


    江寒繼續說道:“三河縣不產煙葉,也就沒有煙廠。三河酒不錯,但是現在成了困難戶。三河酒廠過去是縣裏的主要稅源,三河酒廠不行了,縣財政收入自然就塌了。”


    “本地辦的企業不行了,很多縣就開始招商引資。”


    “隻要企業落到縣裏,稅收就交到縣裏。各縣尤其是偏愛重資產的製造業,一是因為投資規模大,對gdp拉動作用明顯,二是增值稅在生產環節征收,與生產規模直接掛鉤。”


    江寒說到這裏停住了,因為他知道這樣做帶來的弊端。


    因為增值稅在生產環節征收,所以地方政府更關心企業所在地,而不是消費者所在地。


    這種倚重生產的稅製,極大地刺激各地競相投資製造業、上馬大項目,推動了製造業迅猛發展,短時間內促進了發展,但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地方為爭取稅收和大工業項目,不惜放鬆環保監督,損壞了生態環境,推高了過剩產能。


    演化到最後就出現了各地的“土地財政問題”,房價居高不下,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其實政府就是最主要的推手。


    高升起道:“招商引資這一塊,市一級還好講,縣裏麵太難了。以前的劉縣長去南方招商引資,好不容易招來幾家,其中一家還差點讓你給攪黃了。”


    高升起說的劉縣長就是劉慶來。


    劉慶來招的鞋廠要落戶黃溝村,誰知道江寒把老板得罪了。


    江寒一時摸不透高升起說這話是什麽意思,所以也就沒有解釋。


    “我去黃溝村看了,不錯。要是鞋廠放在黃溝,的確是不合適。”


    高升起這話等於是肯定了江寒那時的做法。


    “黃溝村和平溝村的發展路子,是對的。我聽說楊主席從三河縣走的時候,專門去了一趟,也進行了強調:兩個村的發展思路不能變。”


    高升起道:“抓旅遊不錯,但是,旅遊這個產業是富民不富財政啊。那些搞農家樂的,你怎麽去收稅?財政局總是說,蒼蠅蚊子都是肉,但是農家樂跟企業不一樣,沒帳本沒啥的,怎麽收?派人下去收,人手也不夠啊。”


    江寒還是沒吭聲,抓旅遊富民不富財政,那是因為旅遊還不成規模、不成產業,政府沒有把資源掌握在自己手裏。


    “好了,你出去吧。”高升起又揉起了太陽穴。


    江寒退出高升起書記的辦公室,感到高升起似乎也不是傳聞中的那樣不好相處。


    也許是高升起對自己真的有好印象吧。


    江寒想了想,是啊,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積累了不少資本。


    因為黃溝村招聘副村長事件,市委周書記點名要表揚他,高升起也沒有理由煩自己。


    ……


    五天後,江寒也適應了高升起的節奏。


    高升起和楊時鋒一樣,不用早接晚送,隻是工作時間讓江寒陪著。


    幾天之內轉了好幾個縣直單位,江寒對各個部門的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有時候,高升起在與縣直部門座談的時候,還會偶爾問江寒幾句,江寒都迴答得非常得體。


    這下子,年輕幹部們更是放心了。


    江寒能讓縣委書記滿意,就說明縣委書記大概率不會再換秘書了。


    要是江寒都不能讓書記滿意,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


    江寒平時在公開場合絕不提縣長張雅文一個字。


    當然,江寒會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與張雅文交流。


    因為當了秘書,江寒的時間基本不歸他支配。


    高升起的妻兒父母都在高平市,他晚上一個人住在蓮花湖邊的領導公寓,也不必那麽早迴去。


    主要是剛到三河縣,各方麵的情況還不熟,工作還沒有理順。


    所以,高升起晚上看文件到很晚。


    飯堂的師傅都在等著,因為高升起晚上十一點多容易餓,每次就吩咐做一碗麵條。


    自從江寒當了高升起的秘書,大家慢慢感到了一種變化。


    這種變化是縣委書記和縣長關係的變化。


    從剛開始的針鋒相對到現在的相對緩和,書記和縣長還經常打電話溝通工作,在會議上兩人配合得還挺好。


    縣委辦主任劉慶福、組織部部長王書高、宣傳部長李明貴等人對縣長張雅文的尊重明顯增多。


    縣委書記和縣長的關係漸趨緩和,主要是溝通越來越頻繁,應該是江寒在其中起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在大家印象當中,江寒一向就是個刺頭人物,像一匹烈馬一樣難以駕馭。


    沒想到這匹烈馬反而成了縣委書記和縣長之間的潤滑劑、調和油。


    這種情況,幾乎是縣委常委們樂於看到的。


    因為縣委書記和縣長之間團結,就可以把三河縣的工作搞上去。


    隻有三河縣的全麵工作上去了,才可以得到市裏的肯定,那麽三河縣就能多出幹部。


    這就叫做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幹部。


    說是幾乎,是因為有例外。


    這個例外的常委,是縣委辦主任劉慶福。


    劉慶福一個人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這時,固定電話響了。


    劉慶福一看,是市裏來的。


    “謝秘書,稍等幾天啊。江寒這小子居然會兩麵討好!高書記都挑不出他毛病!這幾天,我非得找個理由。要不然,不說你了,高書記都該不高興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