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接完張雅文的電話,楊時鋒道:“中午你去吧,畢竟是你老領導嘛。”
楊時鋒又交待道:“通知,十點半,召開常委擴大會。所有在家的常委,縣直各局委主要負責人參加。”
江寒也不用問是什麽議題。
議題是明擺著的,學習討論今天的央媒報道。
江寒出去找王書高匯報,王書高深深地看了一眼江寒,馬上安排值班室通知。
當然,常委們由王書高本人通知。
通知縣長蔣繼鍾的時候,王書高按下了號碼又掛斷,隨即打給了蔣繼鍾的秘書穀濤。
十點二十幾分,常委們提前來到了指定的會議室。
縣長蔣繼鍾已經沒有了一個小時之前的意氣風發和誌得意滿,臉色明顯有些灰暗,步子如同灌了鉛。
隻不過見到大家的時候,蔣繼鍾的臉上有了難得一見的笑容,甚至還帶有一絲謙卑。
因為這次常委擴大會議,擴大的麵達到了最大,所以會議室也就選擇了最大的會議室。
縣直各個部門包括縣屬企業的負責人也來了。
大家都在等縣委書記楊時鋒的到來。
會議室的門開了,走進來的是江寒。
江寒拿著楊時鋒的杯子,提著楊時鋒的文件包進來。
江寒在擺放水杯和文件包的時候,蔣繼鍾故意偏過頭去。
“蔣縣長好。”江寒禮貌地打了聲招唿。
蔣繼鍾一陣惡寒,這小子肯定是故意的,故意來看自己的笑話!
隨口嗯了一聲,算是有個迴應。
與會人員的注意力其實都在這裏,縣委書記不在場,縣長肯定就是會議的焦點所在。
其實,今天就算是縣委書記楊時鋒在場,焦點也是蔣繼鍾。
因為蔣繼鍾的名字上了央媒!
恐怕他在全省都成了焦點人物,更不要說在市裏和縣裏了。
今天的常委擴大會議沒有通知什麽議題,但是大家都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當然知道議題的內容。
大家想忽略掉蔣繼鍾都難。
江寒剛才故意放慢了擺放茶杯和文件的動作,所有人看得清清楚楚。
不少人都在感歎,江寒這家夥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眼看著江寒要倒黴了,但是突然之間又峰迴路轉。
但凡與江寒發生過衝突的,最後反而倒了大黴。
劉慶來就是如此。
現在又輪到了蔣繼鍾。
停止挖砂、修複河道,最初是江寒提出的建議,楊時鋒進行了采納。
蔣繼鍾一來,故意裝糊塗,和楊時鋒的決策部署反著來。
楊時鋒一步一步地退讓,江寒也全力支持蔣繼鍾挖砂,主動迴去做了黃溝村的工作。
現在看來,楊時鋒的步步退讓,其實就是步步為營!
蔣繼鍾下一步該如何走?可以說是步步驚心!
兩相比較之下,楊時鋒才算得上高人!
再想一想幾個月來的事情,楊時鋒之所以稱為高人,是因為背後有高人。
這個高人就是江寒!
前段時間,江寒到京城做媒體工作,看來是把工作做通了。
在高平市,林豐、武寧、三河幾個縣都把采砂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這次央媒的報道偏偏沒有提到三河縣一個字!
三河縣安全了,唯一不安全的是蔣繼鍾,因為蔣繼鍾是林豐縣挖砂的主導者。
在下麵坐著的縣河務局、水利局、國土局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都暗暗慶幸。
要是三河縣以前的挖砂被報道出來,大家都完了!
大家這才想起來楊時鋒開會要求停止挖砂、修複河道了!
幾個月來的明爭暗鬥終於有了結果:楊時鋒大獲全勝!
其他縣都在瘋狂采砂,而楊時鋒反其道而行之,全力推動河道整治和生態恢複,並且已經在省、市媒體做了宣傳,引起了較大反響。
在這場環保問責風暴中,林豐縣、武寧縣的違法亂象會把三河縣的工作襯托得十分亮眼。
楊時鋒在他的政治生涯末期,向組織和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家正在思考呢,楊時鋒進來了,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微笑。
坐下之後,楊時鋒朝左手的蔣繼鍾看了看。
蔣繼鍾有些心虛,對視了一下,馬上移開目光。
楊時鋒從文件包裏拿出紙筆道:“今天臨時把大家召集過來,主要議題是學習一篇報道。這篇報道雖然不涉及我縣,但是足以給我們敲響警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教訓要成為我們的經驗。”
楊時鋒左右掃了掃問道:“誰領學一下?”
領學,其實就是把報道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念一遍。
“蔣縣長,你看——”楊時鋒的話讓蔣繼鍾一驚,這個快退休的老家夥終於不再隱藏了,開始對他發難了。
眾目睽睽之下,讓蔣繼鍾領學,要把央媒關於違法挖砂的報道給念出來!
關鍵是,報道當中好幾個地方點到了蔣繼鍾的名字。
不是表揚,是批評!
楊時鋒讓蔣繼鍾來念!
這相當於是把蔣繼鍾的臉往地上摩擦,摩擦完之後再踩上一腳擰一擰。
蔣繼鍾兩個月之來有多狂,現在楊時鋒的反擊就有多猛!
偏偏,蔣繼鍾還說不出什麽。
縣委書記,班長讓你領學黨媒的報道,你不答應?還講不講政治了?還講不講學習了?!
蔣繼鍾恨不得把腦袋藏到褲襠裏去。
“你看,是不是讓明貴部長領學一下?”楊時鋒問道。
蔣繼鍾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讓他念,而是讓縣委宣傳部部長李明貴念。
“我同意。”蔣繼鍾的聲音低沉,這是他到三河縣工作以來聲音最小的一次。
李明貴隻帶了筆記本和筆,手頭沒有今天的報紙。
常委們都沒有帶報紙,如果帶了報紙,明顯是讓蔣繼鍾難堪。
蔣繼鍾肯定是要倒黴了,但今後誰能說得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起幾落的人多了。
楊時鋒皺眉道:“明貴部長,怎麽了,你搞宣傳的,連報紙都沒有嗎?”
李明貴連忙道歉,已經有工作人員從會議室的一側把報紙遞了過來。
雖然是挨批了,但李明貴心中高興。
因為蔣繼鍾在縣裏轟轟烈烈地挖砂,而省報上關於三河縣河道整治恢複的新聞沒有斷。
此時,楊時鋒對他的批評,這是說給蔣繼鍾聽的!
楊時鋒又交待道:“通知,十點半,召開常委擴大會。所有在家的常委,縣直各局委主要負責人參加。”
江寒也不用問是什麽議題。
議題是明擺著的,學習討論今天的央媒報道。
江寒出去找王書高匯報,王書高深深地看了一眼江寒,馬上安排值班室通知。
當然,常委們由王書高本人通知。
通知縣長蔣繼鍾的時候,王書高按下了號碼又掛斷,隨即打給了蔣繼鍾的秘書穀濤。
十點二十幾分,常委們提前來到了指定的會議室。
縣長蔣繼鍾已經沒有了一個小時之前的意氣風發和誌得意滿,臉色明顯有些灰暗,步子如同灌了鉛。
隻不過見到大家的時候,蔣繼鍾的臉上有了難得一見的笑容,甚至還帶有一絲謙卑。
因為這次常委擴大會議,擴大的麵達到了最大,所以會議室也就選擇了最大的會議室。
縣直各個部門包括縣屬企業的負責人也來了。
大家都在等縣委書記楊時鋒的到來。
會議室的門開了,走進來的是江寒。
江寒拿著楊時鋒的杯子,提著楊時鋒的文件包進來。
江寒在擺放水杯和文件包的時候,蔣繼鍾故意偏過頭去。
“蔣縣長好。”江寒禮貌地打了聲招唿。
蔣繼鍾一陣惡寒,這小子肯定是故意的,故意來看自己的笑話!
隨口嗯了一聲,算是有個迴應。
與會人員的注意力其實都在這裏,縣委書記不在場,縣長肯定就是會議的焦點所在。
其實,今天就算是縣委書記楊時鋒在場,焦點也是蔣繼鍾。
因為蔣繼鍾的名字上了央媒!
恐怕他在全省都成了焦點人物,更不要說在市裏和縣裏了。
今天的常委擴大會議沒有通知什麽議題,但是大家都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當然知道議題的內容。
大家想忽略掉蔣繼鍾都難。
江寒剛才故意放慢了擺放茶杯和文件的動作,所有人看得清清楚楚。
不少人都在感歎,江寒這家夥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
眼看著江寒要倒黴了,但是突然之間又峰迴路轉。
但凡與江寒發生過衝突的,最後反而倒了大黴。
劉慶來就是如此。
現在又輪到了蔣繼鍾。
停止挖砂、修複河道,最初是江寒提出的建議,楊時鋒進行了采納。
蔣繼鍾一來,故意裝糊塗,和楊時鋒的決策部署反著來。
楊時鋒一步一步地退讓,江寒也全力支持蔣繼鍾挖砂,主動迴去做了黃溝村的工作。
現在看來,楊時鋒的步步退讓,其實就是步步為營!
蔣繼鍾下一步該如何走?可以說是步步驚心!
兩相比較之下,楊時鋒才算得上高人!
再想一想幾個月來的事情,楊時鋒之所以稱為高人,是因為背後有高人。
這個高人就是江寒!
前段時間,江寒到京城做媒體工作,看來是把工作做通了。
在高平市,林豐、武寧、三河幾個縣都把采砂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這次央媒的報道偏偏沒有提到三河縣一個字!
三河縣安全了,唯一不安全的是蔣繼鍾,因為蔣繼鍾是林豐縣挖砂的主導者。
在下麵坐著的縣河務局、水利局、國土局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都暗暗慶幸。
要是三河縣以前的挖砂被報道出來,大家都完了!
大家這才想起來楊時鋒開會要求停止挖砂、修複河道了!
幾個月來的明爭暗鬥終於有了結果:楊時鋒大獲全勝!
其他縣都在瘋狂采砂,而楊時鋒反其道而行之,全力推動河道整治和生態恢複,並且已經在省、市媒體做了宣傳,引起了較大反響。
在這場環保問責風暴中,林豐縣、武寧縣的違法亂象會把三河縣的工作襯托得十分亮眼。
楊時鋒在他的政治生涯末期,向組織和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家正在思考呢,楊時鋒進來了,臉上帶著若有若無的微笑。
坐下之後,楊時鋒朝左手的蔣繼鍾看了看。
蔣繼鍾有些心虛,對視了一下,馬上移開目光。
楊時鋒從文件包裏拿出紙筆道:“今天臨時把大家召集過來,主要議題是學習一篇報道。這篇報道雖然不涉及我縣,但是足以給我們敲響警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教訓要成為我們的經驗。”
楊時鋒左右掃了掃問道:“誰領學一下?”
領學,其實就是把報道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念一遍。
“蔣縣長,你看——”楊時鋒的話讓蔣繼鍾一驚,這個快退休的老家夥終於不再隱藏了,開始對他發難了。
眾目睽睽之下,讓蔣繼鍾領學,要把央媒關於違法挖砂的報道給念出來!
關鍵是,報道當中好幾個地方點到了蔣繼鍾的名字。
不是表揚,是批評!
楊時鋒讓蔣繼鍾來念!
這相當於是把蔣繼鍾的臉往地上摩擦,摩擦完之後再踩上一腳擰一擰。
蔣繼鍾兩個月之來有多狂,現在楊時鋒的反擊就有多猛!
偏偏,蔣繼鍾還說不出什麽。
縣委書記,班長讓你領學黨媒的報道,你不答應?還講不講政治了?還講不講學習了?!
蔣繼鍾恨不得把腦袋藏到褲襠裏去。
“你看,是不是讓明貴部長領學一下?”楊時鋒問道。
蔣繼鍾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讓他念,而是讓縣委宣傳部部長李明貴念。
“我同意。”蔣繼鍾的聲音低沉,這是他到三河縣工作以來聲音最小的一次。
李明貴隻帶了筆記本和筆,手頭沒有今天的報紙。
常委們都沒有帶報紙,如果帶了報紙,明顯是讓蔣繼鍾難堪。
蔣繼鍾肯定是要倒黴了,但今後誰能說得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幾起幾落的人多了。
楊時鋒皺眉道:“明貴部長,怎麽了,你搞宣傳的,連報紙都沒有嗎?”
李明貴連忙道歉,已經有工作人員從會議室的一側把報紙遞了過來。
雖然是挨批了,但李明貴心中高興。
因為蔣繼鍾在縣裏轟轟烈烈地挖砂,而省報上關於三河縣河道整治恢複的新聞沒有斷。
此時,楊時鋒對他的批評,這是說給蔣繼鍾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