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道:“承印叔,你別急,我現在迴村見麵說。”
黃承印道:“江寒,我到縣城了,就準備找你呢。”
見到黃承印,江寒意識到事情的複雜性。
畢老三去黃溝村兩次,第一次說是要挖河砂,要給村裏分一半的利潤,要馬上簽合同,讓村裏蓋章。
黃承印沒有答應,因為畢老三的話不靠譜。
畢老三幾年前和平溝村達成了協議,說是要分給平溝村一半利潤,最後連毛都沒見著。
平溝村的支書、村長連畢老三都找不著,隻能找砂廠管事的。
砂廠管事的人也都是縣城有名的地痞流氓,村民們惹不起。
平溝村雖然與黃溝村隻有一嶺之隔,但是民風偏軟,遠不及黃溝村民有血性。
所以,平溝村的砂被挖得差不多了,村民們得到的也隻是畢老三給他們發的工錢。
畢老三看黃承印沒上當,第二次又來了,說是縣裏已經同意挖黃溝村的河砂,縣委楊書記還劃了圈,表示支持。
跟著畢老三來的還有蒼山鄉趙宏業鄉長,悄悄向黃承印說了,畢老三到黃溝村挖村,這是縣委楊時鋒書記同意的。
畢老三開了一家公司,名叫金發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了一個大標。
這個標是縣政府對外發出的,項目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分為好幾個標段。
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是把黃溝、平溝包括在內的標段。
前來競標的不少公司,不管年限還是資質,金發建設工程公司是最弱的。
誰知道最後勝出的是畢老三的公司。
江寒問了一下河務局程局長,程局長說,這個項目主要是財政局主導。
按理說具體的項目不應該由財政局來管,但是快到年底了,財政壓力比較大。
搞這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見效最快。
財政局長沒有接電話,江寒打到財政局辦公室問具體是誰負責的。
剛好是財政局副局長婁家慧負責。
接到江寒電話,婁家慧說是電話裏不方便講,親自來見江寒。
婁家慧沒有見過江寒,但對江寒是心存感激。
婁家慧原先是財政局一名科長,工作業績突出,被作為全縣的典型上報到市裏。
就是因為材料不過關,差一點被刷下來。
幸虧是江寒出手,讓她的事跡材料格外出彩,成為全市唯一的典型推到了省裏。
正因為這個原因,婁家慧才從諸多的競爭者中勝出,成為財政局副局長。
在所有局委當中,財政局排在第一位,就算是具體管項目的發改委,影響力也要排在其後。
發改委規劃什麽項目,規劃得再好也不行,沒有資金支持也落實不了。
一項工作,必須是有人幹、有錢幹。財政局就是解決錢的問題。
婁家慧提拔了,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但江寒關鍵時候的出手最關鍵。
婁家慧一直想找機會當麵感謝江寒,沒想到江寒主動打電話過來了。
婁家慧來了,黃承印就自動迴避。
“江科長,真是聞名不如見麵,沒想到你這麽年輕,年輕有為!對了,你有對象沒有?”
婁家慧三十多歲,留著齊耳短發,很是幹練。
“婁局長,有對象了。謝謝關心。”
“謝我幹啥?我還沒謝你呢。江科長,你是問河道清淤疏浚的事吧?”
“對,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涉及到黃溝村,我想了解一下。”
婁家慧從包裏拿出了一大堆材料。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本來應該由縣財政出錢,讓公司來幹。
但是三河縣的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都是公司直接拿錢給縣財政,縣裏根本不給他們一分錢。
其秘密在於,河砂太值錢了。
這些公司其實是以河道清淤之名,行挖砂賣砂之實。
挖砂賣砂賺錢,可謂是簡單粗暴。
不用任何技術,挖出來就是錢!
縣道、省道上,一輛輛大卡車、改造過的拖掛車都排著隊,等著裝砂。
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砂,絕無拖欠。
年底將近,又到了各市(縣、區)排名的時候。
其中有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為了在全市排到一個不錯的名次,就隻能在賣砂上做文章。
因為時間短,根本來不及做什麽環評,好多手續隻能是隨後補辦。
雖說這麽做不符合環保、安全生產等規定,但也隻能這樣了。
江寒翻了翻項目資料,其內容是路基清表、淤泥清理、土石方運送、拆除舊有構造物、河道的裁彎取直等等。
全程沒有提到一個“砂”字。
其實是挖砂賣砂。
“婁局長,經過一場大洪水,黃溝村哪兒還有淤泥?全都是砂子。這個不能挖啊。”
“江科長,你別喊我婁局長了,喊婁姐,婁局長啥的聽著生份。”
“婁姐,你也別叫我科長了,我隻是個科員,你叫我小江就行了。”
婁家慧說道:“現在全縣最好的砂,就是黃溝村的,其次是平溝村,金發建設公司早就盯上這兩個地方。如果沒有這兩個村,就沒有公司應標。因為其他河道已經挖得很深了,出砂成本高。”
“婁姐,這個事可能有很大麻煩,不管是項目內容,還是招標程序,容易讓人找到毛病,說不定會引發輿論風暴。”江寒提醒道。
婁家慧不以為然:“我們隻是執行領導的指示,不挖砂,財政沒錢,年底連工資都夠嗆。”
“婁姐,我怎麽聽說,這個項目跟楊書記有關係,他親自批示了?”
婁家慧又拿出一份材料:“這本來是縣政府的事,但縣長還沒到位。所以,楊書記就簽了。簽字了就表示支持。”
江寒放下心來,畢老三這是拉虎皮當大旗。
婁家慧停了一會兒,看了看周邊,壓低聲音道:
“小江,金發建設公司剛成立不久,大股東是畢老三,二股東是楊傑。楊傑就是楊書記的公子。楊傑入股金發建設,楊書記不一定知情。”
江寒道:“婁姐,我有個強烈的感覺,你最好盡快完善各類手續和程序。當然最根本的是,把畢老三已經上交的資金退迴去,讓畢老三立即停止施工。”
婁家慧搖搖頭說:“這個恐怕,我說了不算呐。讓畢老三停下來,最少要常務副縣長點頭。”
江寒道:“那我就直接找楊書記。”
婁家慧擔心道:“小江,這個事你還是別管了。你要是覺得黃溝村吃了虧,就讓畢老三多給黃溝村一些補償。”
江寒道:“婁姐,多謝你告訴我實情。”
……
江寒往河務局、財政局打聽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的事,馬上被有心人傳開來。
大家也都知道,黃溝村是這項工程的最關鍵節點。
而黃溝村又是江寒的地盤。
凡是盯上黃溝村的,最後都被江寒給攆走了。
現在,盯上黃溝村的,是書記的公子!
而江寒又剛剛成為楊書記的秘書!
這下子,有熱鬧看了!
黃承印道:“江寒,我到縣城了,就準備找你呢。”
見到黃承印,江寒意識到事情的複雜性。
畢老三去黃溝村兩次,第一次說是要挖河砂,要給村裏分一半的利潤,要馬上簽合同,讓村裏蓋章。
黃承印沒有答應,因為畢老三的話不靠譜。
畢老三幾年前和平溝村達成了協議,說是要分給平溝村一半利潤,最後連毛都沒見著。
平溝村的支書、村長連畢老三都找不著,隻能找砂廠管事的。
砂廠管事的人也都是縣城有名的地痞流氓,村民們惹不起。
平溝村雖然與黃溝村隻有一嶺之隔,但是民風偏軟,遠不及黃溝村民有血性。
所以,平溝村的砂被挖得差不多了,村民們得到的也隻是畢老三給他們發的工錢。
畢老三看黃承印沒上當,第二次又來了,說是縣裏已經同意挖黃溝村的河砂,縣委楊書記還劃了圈,表示支持。
跟著畢老三來的還有蒼山鄉趙宏業鄉長,悄悄向黃承印說了,畢老三到黃溝村挖村,這是縣委楊時鋒書記同意的。
畢老三開了一家公司,名叫金發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中了一個大標。
這個標是縣政府對外發出的,項目是“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分為好幾個標段。
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是把黃溝、平溝包括在內的標段。
前來競標的不少公司,不管年限還是資質,金發建設工程公司是最弱的。
誰知道最後勝出的是畢老三的公司。
江寒問了一下河務局程局長,程局長說,這個項目主要是財政局主導。
按理說具體的項目不應該由財政局來管,但是快到年底了,財政壓力比較大。
搞這個“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見效最快。
財政局長沒有接電話,江寒打到財政局辦公室問具體是誰負責的。
剛好是財政局副局長婁家慧負責。
接到江寒電話,婁家慧說是電話裏不方便講,親自來見江寒。
婁家慧沒有見過江寒,但對江寒是心存感激。
婁家慧原先是財政局一名科長,工作業績突出,被作為全縣的典型上報到市裏。
就是因為材料不過關,差一點被刷下來。
幸虧是江寒出手,讓她的事跡材料格外出彩,成為全市唯一的典型推到了省裏。
正因為這個原因,婁家慧才從諸多的競爭者中勝出,成為財政局副局長。
在所有局委當中,財政局排在第一位,就算是具體管項目的發改委,影響力也要排在其後。
發改委規劃什麽項目,規劃得再好也不行,沒有資金支持也落實不了。
一項工作,必須是有人幹、有錢幹。財政局就是解決錢的問題。
婁家慧提拔了,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但江寒關鍵時候的出手最關鍵。
婁家慧一直想找機會當麵感謝江寒,沒想到江寒主動打電話過來了。
婁家慧來了,黃承印就自動迴避。
“江科長,真是聞名不如見麵,沒想到你這麽年輕,年輕有為!對了,你有對象沒有?”
婁家慧三十多歲,留著齊耳短發,很是幹練。
“婁局長,有對象了。謝謝關心。”
“謝我幹啥?我還沒謝你呢。江科長,你是問河道清淤疏浚的事吧?”
“對,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涉及到黃溝村,我想了解一下。”
婁家慧從包裏拿出了一大堆材料。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本來應該由縣財政出錢,讓公司來幹。
但是三河縣的河道清淤疏浚工程,都是公司直接拿錢給縣財政,縣裏根本不給他們一分錢。
其秘密在於,河砂太值錢了。
這些公司其實是以河道清淤之名,行挖砂賣砂之實。
挖砂賣砂賺錢,可謂是簡單粗暴。
不用任何技術,挖出來就是錢!
縣道、省道上,一輛輛大卡車、改造過的拖掛車都排著隊,等著裝砂。
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砂,絕無拖欠。
年底將近,又到了各市(縣、區)排名的時候。
其中有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為了在全市排到一個不錯的名次,就隻能在賣砂上做文章。
因為時間短,根本來不及做什麽環評,好多手續隻能是隨後補辦。
雖說這麽做不符合環保、安全生產等規定,但也隻能這樣了。
江寒翻了翻項目資料,其內容是路基清表、淤泥清理、土石方運送、拆除舊有構造物、河道的裁彎取直等等。
全程沒有提到一個“砂”字。
其實是挖砂賣砂。
“婁局長,經過一場大洪水,黃溝村哪兒還有淤泥?全都是砂子。這個不能挖啊。”
“江科長,你別喊我婁局長了,喊婁姐,婁局長啥的聽著生份。”
“婁姐,你也別叫我科長了,我隻是個科員,你叫我小江就行了。”
婁家慧說道:“現在全縣最好的砂,就是黃溝村的,其次是平溝村,金發建設公司早就盯上這兩個地方。如果沒有這兩個村,就沒有公司應標。因為其他河道已經挖得很深了,出砂成本高。”
“婁姐,這個事可能有很大麻煩,不管是項目內容,還是招標程序,容易讓人找到毛病,說不定會引發輿論風暴。”江寒提醒道。
婁家慧不以為然:“我們隻是執行領導的指示,不挖砂,財政沒錢,年底連工資都夠嗆。”
“婁姐,我怎麽聽說,這個項目跟楊書記有關係,他親自批示了?”
婁家慧又拿出一份材料:“這本來是縣政府的事,但縣長還沒到位。所以,楊書記就簽了。簽字了就表示支持。”
江寒放下心來,畢老三這是拉虎皮當大旗。
婁家慧停了一會兒,看了看周邊,壓低聲音道:
“小江,金發建設公司剛成立不久,大股東是畢老三,二股東是楊傑。楊傑就是楊書記的公子。楊傑入股金發建設,楊書記不一定知情。”
江寒道:“婁姐,我有個強烈的感覺,你最好盡快完善各類手續和程序。當然最根本的是,把畢老三已經上交的資金退迴去,讓畢老三立即停止施工。”
婁家慧搖搖頭說:“這個恐怕,我說了不算呐。讓畢老三停下來,最少要常務副縣長點頭。”
江寒道:“那我就直接找楊書記。”
婁家慧擔心道:“小江,這個事你還是別管了。你要是覺得黃溝村吃了虧,就讓畢老三多給黃溝村一些補償。”
江寒道:“婁姐,多謝你告訴我實情。”
……
江寒往河務局、財政局打聽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的事,馬上被有心人傳開來。
大家也都知道,黃溝村是這項工程的最關鍵節點。
而黃溝村又是江寒的地盤。
凡是盯上黃溝村的,最後都被江寒給攆走了。
現在,盯上黃溝村的,是書記的公子!
而江寒又剛剛成為楊書記的秘書!
這下子,有熱鬧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