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心虛的縮了縮脖子:“好吧!就算你說的對!我們該咋辦?”
“我打算先去李潤芝的府邸看看,那地方不是開發成景區了麽?好歹也得感受一下幾十年前的‘土豪’家族到底能豪到什麽程度。”
胖子連忙讚同道:“對對對,必須得去看看,順道研究一下土司的寶藏,以鼎爺的腦袋瓜說不定能破解那‘藏寶圖’的秘密呢?”
“屁的秘密,我隻是想順路去拍個照,讓二蛋再對比一下。雖然這迴時間很充裕,但是能不耽誤就不耽誤,救人要緊。”
“重點還是丁瑞銘出事的那溶洞,還是得想個辦法不引起注意的偷進去。”
“不實地看看,光假設一點用都沒有。”
“今天早點休息,明天一早帶齊了裝備出發。”
離開的鼎羽迴頭跟羅莉交代道:“你把錢教授留下的關於溶洞的資料好好研究一下,不清楚的去問問邵成文,務必要做出個溶洞的結構圖。”
“你幹啥去?”胖子看著鼎羽的背影問道。
“我睡一覺!”
沈薇攔住要跟著去的胖子道:“讓他去吧!我覺得他肯定又在算計著什麽,這時候最好別打擾他。”
“……”
躺在修理廠宿舍的破板床上,鼎羽閉目養神了一會兒,但是心裏總是莫名的煩躁無法入眠,於是又起來打開手機連接上了二蛋。
“二蛋,把你檢索到的所有有關‘巫蠱之術’的資料去掉內容相似的部分,整理一份給我發過來。”
二蛋那毫無情緒的聲音響起:“好的,鼎先生,不過資料有些多,預計兩分鍾之內傳輸完畢。”
靠在床頭的鼎羽默默的翻動著二蛋傳過來的資料,腦子不停的在琢磨著一個問題。
所謂的‘蠱術’到底是什麽東西?這東西的原理和作用機製到底是什麽?
難道真的是現在人們猜測的某種微生物?寄生蟲?又或者是某種毒素?
可是從丁瑞銘的身體檢測結果來看,它的體內並沒有存在毒素、寄生蟲或者某種微生物。
世界上真的會存在現代科學無法檢測出來的毒素嗎?
另外邵成文在發瘋時候所說的“古滇國”、“滇王不是人”到底是看到了潛意識裏的恐怖景象?還是受了“蠱術”影響產生的幻覺?
想到這裏鼎羽不由的將“古滇國”、“滇王”、“蠱術”、“詛咒”作為關鍵詞輸入瀏覽器。
可是得出的結果卻讓他有點哭笑不得。
搜索引擎檢索到的前三頁,全部都是關於某本盜墓小說裏的情節。
仔細想一想,現在自己已知的線索,確實跟小說裏描述的情節有些相似。但是自己絕對不認為現實當中會發生小說裏麵那樣的故事情節。
根據二蛋提供的資料,最早在古文獻中提到滇國是在《史記·西南夷列傳》當中。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
可是在《史記》當中有關古滇國的記載隻有寥寥幾百字,而後世的文獻史書當中並沒有提到“滇國”。
一直到上個世紀40年代在昆明出現了一批精美的青銅器,才讓考古專家們開始重視這個在史料裏隻有幾百字描述的“古滇國”。
1956年出土的“滇王金印”算是徹底證實了這個國家曾經是真實存在過。同時在撫仙湖等地又出土了,上萬件造型生動、工藝複雜的青銅器。
可是即使出土了這麽多青銅器文物,對於“古滇國”的研究依然有許多分歧,而且大部分屬於揣測,並沒有切實的證據。甚至連“古滇國”到底存在了多久都眾說紛紜。
至於提起“古滇國”讓人想到的更多的卻是傳說中的“巫蠱之術”。實際上“蠱術”並不是“古滇國”首創的,更不像小說裏說的“痋術”以人飼“蠱”那麽恐怖。
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當中就已經出現了“蠱”字,可見“蠱術”也許能夠追溯到遠遠早於“古滇國”的時期。
曆史記載當中所謂的“蠱”是將很多毒蟲放在一起讓其彼此吞噬,最後剩下的就是“蠱”,是一種人工培育的毒蟲,這種說法也是現代普遍的認知。
可是真正的“蠱”到底是什麽樣子,誰也沒見過。
曾經有人做過研究,將各種毒蟲混在一起封在罐子裏,最後隻得到一灘臭烘烘的爛泥和一些毒蟲的屍體。
這些殘留的東西經過檢測確實有些輕微的毒性,但絕對不是想象中的那種混合型的劇毒,甚至對身體產生的危害都是微乎其微的。
而且一般的生物毒素保質期極短,而且長期保存需要極為苛刻的條件。所以在現代生物學的研究中,“蠱”的存在是一種違背了原理的東西。
可是如果真的像“科學”驗證的結果,那些有關於“蠱術”的神秘傳說是怎麽來的呢?
曾經的自己確實對於很多傳說嗤之以鼻,但經曆過這麽多事情之後,由不得自己不相信某些“傳說”真的存在過。
隻是因為時間久遠,以訛傳訛被後來的人們錯誤的解讀了。
傳說中的“蠱術”會不會也是這種情況?
眾說紛紜的古滇國、大量有待考證的青銅器、神秘無比的蠱術,這裏麵到底有什麽關聯?
當鼎羽翻查資料翻出那些出土的可能是“古滇國”留下的青銅器時,一種熟悉感湧上心頭。
這些有待考證的“青銅器”,似乎跟自己在大茂山遺跡和仙島上見過的青銅器有細微的相似之處。
真要讓鼎羽明確說出什麽地方相似卻又無法形容,好像這些東西出於同源,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隻可惜上次失陷在大茂山裏的時候,沒能將那些“青銅垃圾”帶幾件出來。
“二蛋,將‘古滇國’出土的青銅器跟現在世界上能查到其他‘青銅器’圖像資料進行對比。看看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哪怕是風格類似也可以。”
“鼎先生,經過粗略對比,‘古滇國’出土的青銅器跟現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存在某種關聯。”
“一些裝飾性的紋飾和符號存在遞進演變的關係。”
“我打算先去李潤芝的府邸看看,那地方不是開發成景區了麽?好歹也得感受一下幾十年前的‘土豪’家族到底能豪到什麽程度。”
胖子連忙讚同道:“對對對,必須得去看看,順道研究一下土司的寶藏,以鼎爺的腦袋瓜說不定能破解那‘藏寶圖’的秘密呢?”
“屁的秘密,我隻是想順路去拍個照,讓二蛋再對比一下。雖然這迴時間很充裕,但是能不耽誤就不耽誤,救人要緊。”
“重點還是丁瑞銘出事的那溶洞,還是得想個辦法不引起注意的偷進去。”
“不實地看看,光假設一點用都沒有。”
“今天早點休息,明天一早帶齊了裝備出發。”
離開的鼎羽迴頭跟羅莉交代道:“你把錢教授留下的關於溶洞的資料好好研究一下,不清楚的去問問邵成文,務必要做出個溶洞的結構圖。”
“你幹啥去?”胖子看著鼎羽的背影問道。
“我睡一覺!”
沈薇攔住要跟著去的胖子道:“讓他去吧!我覺得他肯定又在算計著什麽,這時候最好別打擾他。”
“……”
躺在修理廠宿舍的破板床上,鼎羽閉目養神了一會兒,但是心裏總是莫名的煩躁無法入眠,於是又起來打開手機連接上了二蛋。
“二蛋,把你檢索到的所有有關‘巫蠱之術’的資料去掉內容相似的部分,整理一份給我發過來。”
二蛋那毫無情緒的聲音響起:“好的,鼎先生,不過資料有些多,預計兩分鍾之內傳輸完畢。”
靠在床頭的鼎羽默默的翻動著二蛋傳過來的資料,腦子不停的在琢磨著一個問題。
所謂的‘蠱術’到底是什麽東西?這東西的原理和作用機製到底是什麽?
難道真的是現在人們猜測的某種微生物?寄生蟲?又或者是某種毒素?
可是從丁瑞銘的身體檢測結果來看,它的體內並沒有存在毒素、寄生蟲或者某種微生物。
世界上真的會存在現代科學無法檢測出來的毒素嗎?
另外邵成文在發瘋時候所說的“古滇國”、“滇王不是人”到底是看到了潛意識裏的恐怖景象?還是受了“蠱術”影響產生的幻覺?
想到這裏鼎羽不由的將“古滇國”、“滇王”、“蠱術”、“詛咒”作為關鍵詞輸入瀏覽器。
可是得出的結果卻讓他有點哭笑不得。
搜索引擎檢索到的前三頁,全部都是關於某本盜墓小說裏的情節。
仔細想一想,現在自己已知的線索,確實跟小說裏描述的情節有些相似。但是自己絕對不認為現實當中會發生小說裏麵那樣的故事情節。
根據二蛋提供的資料,最早在古文獻中提到滇國是在《史記·西南夷列傳》當中。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邛都最大。”
可是在《史記》當中有關古滇國的記載隻有寥寥幾百字,而後世的文獻史書當中並沒有提到“滇國”。
一直到上個世紀40年代在昆明出現了一批精美的青銅器,才讓考古專家們開始重視這個在史料裏隻有幾百字描述的“古滇國”。
1956年出土的“滇王金印”算是徹底證實了這個國家曾經是真實存在過。同時在撫仙湖等地又出土了,上萬件造型生動、工藝複雜的青銅器。
可是即使出土了這麽多青銅器文物,對於“古滇國”的研究依然有許多分歧,而且大部分屬於揣測,並沒有切實的證據。甚至連“古滇國”到底存在了多久都眾說紛紜。
至於提起“古滇國”讓人想到的更多的卻是傳說中的“巫蠱之術”。實際上“蠱術”並不是“古滇國”首創的,更不像小說裏說的“痋術”以人飼“蠱”那麽恐怖。
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當中就已經出現了“蠱”字,可見“蠱術”也許能夠追溯到遠遠早於“古滇國”的時期。
曆史記載當中所謂的“蠱”是將很多毒蟲放在一起讓其彼此吞噬,最後剩下的就是“蠱”,是一種人工培育的毒蟲,這種說法也是現代普遍的認知。
可是真正的“蠱”到底是什麽樣子,誰也沒見過。
曾經有人做過研究,將各種毒蟲混在一起封在罐子裏,最後隻得到一灘臭烘烘的爛泥和一些毒蟲的屍體。
這些殘留的東西經過檢測確實有些輕微的毒性,但絕對不是想象中的那種混合型的劇毒,甚至對身體產生的危害都是微乎其微的。
而且一般的生物毒素保質期極短,而且長期保存需要極為苛刻的條件。所以在現代生物學的研究中,“蠱”的存在是一種違背了原理的東西。
可是如果真的像“科學”驗證的結果,那些有關於“蠱術”的神秘傳說是怎麽來的呢?
曾經的自己確實對於很多傳說嗤之以鼻,但經曆過這麽多事情之後,由不得自己不相信某些“傳說”真的存在過。
隻是因為時間久遠,以訛傳訛被後來的人們錯誤的解讀了。
傳說中的“蠱術”會不會也是這種情況?
眾說紛紜的古滇國、大量有待考證的青銅器、神秘無比的蠱術,這裏麵到底有什麽關聯?
當鼎羽翻查資料翻出那些出土的可能是“古滇國”留下的青銅器時,一種熟悉感湧上心頭。
這些有待考證的“青銅器”,似乎跟自己在大茂山遺跡和仙島上見過的青銅器有細微的相似之處。
真要讓鼎羽明確說出什麽地方相似卻又無法形容,好像這些東西出於同源,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隻可惜上次失陷在大茂山裏的時候,沒能將那些“青銅垃圾”帶幾件出來。
“二蛋,將‘古滇國’出土的青銅器跟現在世界上能查到其他‘青銅器’圖像資料進行對比。看看是不是有相似之處,哪怕是風格類似也可以。”
“鼎先生,經過粗略對比,‘古滇國’出土的青銅器跟現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存在某種關聯。”
“一些裝飾性的紋飾和符號存在遞進演變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