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議之後,詔書明發四方,召駐守長安的太尉張溫迴返京師洛陽。


    同時任命汝南太守羊續為京兆尹、前漢陽太守蓋勳為武都太守,而被貶斥流放的汝南袁氏門生故吏也盡皆離京。


    隻是關於劉表諫言的調派皇甫嵩等將領,統調大軍平定涼州叛亂之事,卻是並未得到實行。


    或許皇帝劉宏以及朝堂公卿還有其他謀劃,是故劉表也並未多言。


    而在此次大朝議中汝南袁氏元氣大傷,汝南袁氏雖不敢在明麵上,與宗親一係爆發衝突。


    但為了惡心劉表及宗親一係,汝南袁氏還是更進一步的宣揚,劉表及宗親一係興兵作亂之事。


    麵對汝南袁氏刻意詆毀自己與宗親一係的聲名,劉表自是萬分惱怒,隨後劉表便與一眾宗親長輩商議應對之策。


    “汝南袁氏著實可惡,都已經這般態勢了,他們還盡幹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景升覺得我等應如何應對?”


    聽得叔父劉焉的問詢,劉表凝眉沉思之後,自是開口道。


    “我宗親一係的盟友以及嫡係,還請叔父代為講述事情原委,免得他們以為我宗親一係真是那興兵作亂的惡人。”


    “至於侄兒的故交好友,侄兒定親自拜訪或書信告知原委,同時侄兒還當去往洛陽太學講述事情原委,挽迴年輕士子對我宗親一係的印象。”


    聽得劉表的應對之策,太常劉焉、宗正劉虞等人自是點頭應是。


    隨後太常劉焉、宗正劉虞、將作大匠黃琬等人,親自拜訪大司農曹嵩、光祿勳丁宮、少府樊陵等人,並向他們解釋其中內情。


    同時又聯絡宗親一係地方官長,講述事情原委。


    至於劉表則親自拜訪蔡邕、盧植、馬日磾、皇甫嵩等好友,並向荀攸、鍾繇、荀悅、王越等部屬,一道講述事情的原委。


    當得知是汝南袁氏率先挑起爭端,並截殺宗親一係的信使。


    隨後又是皇帝劉宏授意宗親一係削弱汝南袁氏,眾人才明白宗親一係為何會采用如此暴力的興兵報複了。


    現今麵對汝南袁氏特意曲解事實,蔡邕、盧植等人自然是心生厭惡的。


    即便馬日磾所在的右扶風馬氏與汝南袁氏存在姻親關係,馬日磾也同樣與蔡邕、盧植等人一樣,在自己的故交好友中傳揚事情的真相。


    而為了挽迴在年輕士子心目中的印象,劉表又特地前往洛陽太學講解公羊學。


    儒家公羊學屬於兩漢時期的官學,主要有三大核心:大一統、大居正和大複仇。


    而此番劉表主講的便是大複仇論,當一眾洛陽太學學子聽得劉表講述,宗親一係與汝南袁氏之間的恩怨糾葛,以及此事的原委之後,這才挽迴劉表在年輕士子心目中的失分。


    隨後劉表又親自給南郡太守劉洪、山陽太守劉方、荊州刺史王叡、潁川太守陰修、京兆尹羊續、陳國相駱俊、任城相徐璆、魯國相王謙、武陵太守曹寅、漢陽太守傅燮、武都太守蓋勳、護羌校尉鄒靖等人寫信告知事情原委。


    為了挽迴士林名望,劉表又給關東大儒鄭玄、祖父陳寔、以及陳紀、荀爽等人書信一番,有了一眾大儒的出麵維護,總算扭轉了劉表亂臣賊子的印象。


    而汝南袁氏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驟減,不過因為功名利祿的緣故,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依舊選擇堅定的站在汝南袁氏一方。


    待局勢大體穩定之後,劉表這才想起已經失聯小半年聯係的,騎都尉公孫瓚、安喜縣長劉備、沛縣縣令劉繇、長安令魏傑、槐裏令王邑等人。


    於是劉表又親筆書信數封,關心關心他們的情況,並告知京師洛陽發生的事情。


    待時間到得十月中旬之時,太尉張溫領趙岐、孫堅、陶謙等人迴返京師洛陽,太尉張溫剛到洛陽西城門,便被皇帝劉宏召入宮中議事。


    隨後有旨意自宮中傳出,拜京兆長陵人趙岐為城門校尉,拜參軍從事孫堅、陶謙二人為議郎。


    待太尉張溫迴返太尉府之時,自是宴請賓客以示慶賀。


    與此同時,太尉張溫又請太常劉焉、宗正劉虞、大司農曹嵩、光祿勳丁宮、將作大匠黃琬以及高平侯劉表等人過府飲宴。


    傍晚時分,太常劉焉、宗正劉虞、將作大匠黃琬、高平侯劉表相約去往太尉府赴宴。


    而等劉表等人到得太尉府時,卻見太尉張溫領大司農曹嵩、光祿勳丁宮、城門校尉趙岐、議郎孫堅、陶謙等人齊齊出府相迎。


    宗親一係過往在朝堂之中向來保持中立,地位超然,可現今因為皇帝劉宏的一係列騷操作,卻不得不放下姿態與太尉張溫一係聯合,方能維係朝堂局勢安穩。


    要說宗親一係心中沒有怨念那都是假的,好在太尉張溫及大司農曹嵩、光祿勳丁宮等人,還算謙遜有禮,盡皆出府相迎,是故太常劉焉等人倒也笑著拱手拜道。


    “怎勞太尉大人出府相迎!”


    太尉張溫見此,也自是笑臉相迎,隨後太尉張溫又為眾人引薦一番。


    太常劉焉、宗正劉虞、將作大匠黃琬、大司農曹嵩、光祿勳丁宮等人早已相熟。


    對於城門校尉趙岐,眾人倒也拱手一禮,至於議郎孫堅、陶謙二人,眾人便隻是點頭致意了。


    城門校尉趙岐乃關中名士,娶大儒馬融侄女為妻,他撰寫的《孟子章句》乃是《孟子》最早的注解書本。


    他現今已七旬有餘,好在身體康健,精氣神十足,應當還能再為大漢盡忠職守一段時日,是故眾人不管是敬他年長,還是敬他才學,都算以禮相待。


    至於孫堅、陶謙二人都是晚輩,還都是貧寒出身,再加之屬於太尉張溫的故吏,是故眾人隻是點頭致意,也算全了禮節。


    當然,唯有劉表知曉,如果依照曆史進程發展的話,現今不起眼的孫堅、陶謙二人,未來都將是雄霸一方的梟雄。


    眾人入得太尉府,隨後山珍海味,瓊漿玉液自是被齊齊端上桌案,隨後又有歌舞助興,眾人自是觥籌交錯,熱鬧非凡。


    因為劉表座次位於城門校尉趙岐與議郎陶謙中間,是故劉表又與趙岐、陶謙二人結交一番。


    趙岐才學頗豐,出身也不錯,可惜時運不濟,他三十多歲時重病臥床七載,痊愈之後又遭閹宦迫害,逃亡數載。


    好不容易等迫害他的閹宦倒台後,他被外戚大將軍竇武征辟之時,又先後遇到兩次黨錮之禍,被黨禁將近二十載,年富力強的三十餘年就這般蹉跎了。


    直到兩年前,黨禁解除之後,趙岐再得起複為議郎,隨後又為張溫車騎將軍府的長史,現今擔任城門校尉,應當也是為了平衡朝堂局勢。


    至於陶謙現今已五旬出頭,他的父親擔任過餘姚縣長,可惜陶謙幼年喪父,是故原生家庭並未帶給他多少助力。


    陶謙年輕之時,性格剛直、有大節,好學習,被舉為茂才,先後擔任舒縣令、盧縣令、遷幽州刺史,最後進入朝堂擔任議郎之職。


    前番平定涼州叛亂之時,陶謙被張溫征辟為參軍從事,可惜平叛無功,陶謙方才又官複原職為議郎。


    劉表與二人相鄰,有心結交之下,三人相談甚歡,關係也更顯親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而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而立並收藏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