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迎接荊州刺史王叡一行,去往鄧縣縣衙飲宴,一路上兩人自是有說有笑。


    而說到荊州刺史王叡,又不得不提現今還在牢獄之中的豫州刺史王允,以及他們共同的祖先,戰國四大名將武成侯王翦。


    秦滅六國之時,武成侯王翦祖孫三代,盡皆效力於秦王嬴政身前。


    而除了韓國之外,趙、魏、楚、燕、齊這五國皆為王翦、王賁父子所滅。


    當然王翦的孫子王離,也隨從他的父親王賁參與了不少滅國之戰。


    是故秦並六國之後,王氏祖孫三人盡皆封侯,王翦為武成侯、王賁為通武侯、王離為武城侯,一門三侯,可謂勳貴於朝。


    待秦始皇嬴政沙丘病故之後,先有陳勝、吳廣起義,後有六國餘黨叛亂。


    當時統帥大秦北地邊軍的王離,與率領驪山刑徒軍的章邯一起平叛。


    隻是史書記載,項羽破釜沉舟打敗了王離二十萬邊軍,又迫降章邯的驪山刑徒軍,並最終坑殺了所有投降的秦軍。


    秦朝滅亡之後,又進入了為期十年的楚漢爭雄,最後漢高祖劉邦勝出,建立大漢王朝。


    當然,對於這段曆史,我是存疑的。


    畢竟項羽從南麵楚國,要打到北麵正圍攻趙國巨鹿城的王離跟前,首先就得打敗章邯的驪山刑徒大軍。


    結果項羽軍與章邯軍打了三仗,愣是一直沒能越過對峙的漳水,他又怎麽去打敗王離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都有前後矛盾的地方,是故個人覺得這裏蹊蹺甚大。


    大學時,我還寫過一本這段時期的小說,可惜後來電腦被小偷盜竊了,又沒保存到網盤,等以後有空了,再來寫這段有意思的曆史吧。


    話歸正題,王離的長子王元遷居到齊國避禍,成為琅琊王氏的始祖。


    而王離的次子王威遷居太原,成為了太原王氏始祖。


    是故王叡與王允兩人,五百年前還真的就是一家人呢。


    至於劉表為何這般看重荊州刺史王叡?


    一來,固然是因為王叡乃是荊州刺史,他對荊州下轄的七郡,都有監察乃至幹涉的特權。


    不看僧麵看佛麵,劉表怎麽也得給這位名義上的主官幾分薄麵才是。


    此外荊州下轄七郡,如果有發生叛亂,荊州刺史王叡也是有權調動,荊州七郡的郡國兵進行平叛的。


    自己印象中荊州後續還是有不少刷戰功的機會的,現今自然得與荊州刺史王叡打好關係了。


    至於第二點原因,則是琅琊王氏人才濟濟,劉表也正琢磨著怎麽將琅琊王氏的人才,盡皆扒拉到自己碗裏來呢。


    魏晉時期,琅琊王氏乃是頂級門閥,“王與馬共天下”,說的便是琅琊王氏,這足以見得琅琊王氏底蘊深厚了。


    當然劉表打算拉攏王叡乃至琅琊王氏的這個機會,還是王叡親自遞送到自己手裏的呢。


    此話怎講呢?


    原來去年荊州刺史徐璆被免職之後,王叡被任命為新任荊州刺史之時,王叡就曾特地來拜訪過劉表。


    畢竟現今的琅琊王氏,還沒到後世那般牛逼哄哄的程度,王叡想要仕途高進,自然也得找尋靠山才是。


    而劉表作為朝中新貴,宗親一係下一代領頭人,又剛剛把汝南袁氏弄得灰頭土臉,這自然成為王叡心目中的不二之選。


    再加之王叡去往荊州,要想坐穩荊州刺史之職,也離不得錢糧豐足的南陽郡,是故王叡與劉表二人,自是達成了一係列的盟約。


    這才有了荊州刺史王叡,把荊州治所從武陵郡漢壽,北遷到南郡江陵城。


    同時劉表前腳剛到鄧縣,王叡就火急火燎的從南郡江陵城趕來相會之事。


    當然荊州刺史王叡,之所以把荊州治所從武陵漢壽,搬到南郡江陵。


    除了離南陽郡更近,更易接受劉表的幫助之外,還有兩點原因。


    其一,乃是南郡位處荊州腹心,扼守長江要道,可以充分利用水運優勢,發展經濟。


    其二,則是荊州刺史王叡與武陵太守曹寅矛盾頗深,同時武陵郡還有五溪蠻,不利於王叡鞏固自身權勢。


    劉表與荊州刺史王叡一行人,有說有笑的趕往鄧縣縣衙。


    而一路上劉表自是盛情的給荊州刺史王叡,介紹帳下軍師祭酒荀攸及鄧縣縣令鄧同、鄧濟兄弟倆。


    當王叡聽得荀攸乃是潁川荀氏子弟,鄧縣縣令鄧同更是新野鄧氏的家主之時,心中也更加堅定了與劉表的盟約關係。


    待到得鄧縣縣衙,一行人自是觥籌交錯,熱鬧非凡。


    而在宴席之上,劉表也與荊州刺史王叡達成了,荊、益、揚三州貨物南來北往,通過南陽郡的諸多協議,同時劉表也做出了進一步整修以及拓寬官道的承諾。


    宴席結束之後,劉表與荊州刺史王叡兩人去往書房密議。


    待關上房門之時,荊州刺史王叡卻是一臉憤懣的朝著劉表拜道。


    “劉公助我斬殺曹寅那蠻子!”


    劉表聞言,卻是眉頭一皺。


    曹寅乃是朝廷任命的武陵郡太守,自己即便是高平侯、鎮南將軍、南陽太守,也不可能擅自廢殺曹寅啊。


    不過想來定是武陵太守曹寅徹底惹惱了王叡,王叡才會說出這等氣急敗壞的話語吧。


    劉表起身扶起躬身拜倒的王叡,輕聲安撫道。


    “通耀兄莫急,且道出事情緣由,劉某自有定奪。”


    王叡見此,也知自己有所失態了,是故自是將事情原委一一道來。


    原來今年初,荊州刺史王叡抵達荊州治所武陵漢壽之時,倒也與武陵太守曹寅相安無事。


    隻是當荊州刺史王叡準備將荊州治所搬到南郡江陵去時,卻遭到了武陵太守曹寅的激烈反對。


    原因便是荊州治所搬遷之後,荊州刺史帳下的三千精銳的州兵,也會跟隨荊州刺史王叡一道去往南郡江陵城。


    可武陵郡時常有五溪蠻叛亂,正是有這三千精銳州兵的鎮壓,方才沒有越演越烈,而這也是荊州治所處於武陵郡漢壽的原因。


    現今荊州刺史王叡要把治所搬到南郡江陵去,等三千精銳州兵一走,那五溪蠻還不得打到武陵郡城臨沅來啊。


    到那時候喪師辱國之下,武陵太守曹寅定要丟了腦袋,是故他才會那般激烈反對。


    隻是荊州刺史王叡有王叡的考慮,武陵太守曹寅也有他曹寅的考慮。


    是故王叡即便已經把搬遷治所的原因講得萬分透徹,曹寅也依舊堅決反對搬遷治所。


    到最後曹寅更是破口大罵,說王叡膽小如鼠,就是不敢麵對五溪蠻族,方才非要躲得遠遠的。


    這話自然是把王叡氣了個半死,而二人之間的矛盾也徹底激化,就差大打出手了。


    隻是礙於局勢,二人方才沒有大動幹戈,隻是二人內心之中已經徹底將對方記恨上了。


    最後荊州刺史王叡不得不留下兩千精銳州兵,與武陵太守曹寅一道把控武陵郡局勢,方才順利的把荊州治所搬遷到南郡江陵來。


    現今麵對這等侮辱自己人格的蠻子,荊州刺史王叡自然是恨不得將其除之而後快了。


    了解前因後果的劉表,也是無奈,畢竟此事著實有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嫌,是故劉表也隻得和稀泥,轉移注意力了。


    “通耀兄,此事不急。劉某以為通耀兄當務之急,在於徹底把控荊州大局。”


    “通耀兄帳下現今的州兵不過一千之數,可在南郡征召滿三千之數。我南陽郡可調派打造好的兵甲,供通耀兄武備州兵所用。”


    “此外江夏太守秦頡、零陵郡太守張羨,與劉某還有些交情,劉某願手書一封,助通耀兄盡快掌控荊州大局。”


    荊州刺史王叡聞言,與武陵太守曹寅的仇怨也暫時被放到一邊,隨後自是喜不自禁的拜謝道。


    “如此就有勞劉公相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而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而立並收藏三國劉表之鯨吞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