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營裏楊戩剛剛遁走,一直在府中靜修的餘德便站起身來,走到大堂召集四位兄長說道:“楊戩已經離開周營去求藥了,今日就是吾等立功之時。”
就在此時,探馬來報:“周營中突然出現了許多精壯將士巡營。”
餘德拍掌笑道:“灑豆之兵之術罷了,楊戩前次在西歧城以此術擋了我師,此次還想故技重施,豈不知他們的所有舉動皆在長青殿謀算之中。”
餘德帶著四位兄長,點了三千兵馬,個個手推草車來到周營前,點然車上稻草,大喊一聲,齊齊推著車衝向周營,周營營門上守營的千餘將士,著火即燃,三千兵馬毫無阻攔的衝進了周營。
哪吒見事不可為,連忙帶著留在自己身邊的一千豆兵,背著武王、薑子牙、眾門人及部分文武百官從軍營後方逃走,至於來不及帶走的文武百官、普通將領兵士,就隻能留在營中聽天由命了。
餘德五兄弟在周營中衝殺了一番,將落在營中的將領、官員們都給綁了帶迴關中,隻安排了一名偏將領著五百兵士繼續追殺從周營後方逃走的兵馬,至於普通兵士,就留在營中任其自生自滅,也不多作殺戳。
卻說哪吒領著豆兵,背著一幹人等從周營後方逃出十數裏,楊戩留在豆兵裏的法力耗盡,化迴豆子,豆兵所背諸人全部摔在地上,躺在地上無力呻吟。
眼看著後方追兵揚起的滾滾沙塵,哪吒咬了咬牙,握緊火尖槍,正欲獨自前往迎戰,卻見黃龍真人騎鶴從空而降,笑著對哪吒說道:“玉鼎真人到了嗎?”
哪吒連忙對黃龍真人行了一禮,說道:“弟子尚未見到玉鼎真人。”
黃龍真人笑道:“他原說先來,要準備會萬仙大陣了,不想倒是我搶在前頭,正好讓我先立一小功。”
說完,黃龍真人就持劍向追兵迎去,想那追兵不過些凡夫俗子,領兵之將也不過一無名小將,哪擋得住黃龍真人,不過片刻,便被黃龍真人殺散,四散逃竄。
黃龍真人殺了個痛快,得意洋洋的迴到哪吒所在,卻見玉鼎真人已經到了,正施法平地起屋,便連忙上前相助,用役土之術立起數十間房屋,將那些癱在地上的眾人送進屋中歇息。
卻說那楊戩到火雲洞求得丹藥,不敢耽擱,連忙施土遁趕迴周營,到了周營,卻見營寨倒塌,營中滿地灰燼,一片狼藉,軍營中隻剩下些普通軍土躺在地上呻吟,卻見不到一個文官武將,武王、薑子牙等也都不見蹤影,不由得心中一涼,不知所措。
幸好此時,楊戩看見一隻紙鶴飛來,認得是自家老師的,連忙抬手招來,紙鶴飛到楊戩麵前,對著楊戩點點頭,就掉頭從周營後方飛走,楊戩連忙跟上,不久就跟著紙鶴找到了哪吒等人所在。
楊戩見了玉鼎真人,連忙獻上丹藥,說道:“弟子求得丹藥,並有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黃龍真人連忙將丹藥化開,先救武王,玉鼎真人來治薑子牙,楊戩與哪吒用水化開最後一枚丹藥,哪吒負責此處,楊戩負責軍營,二人用楊枝將化開的丹藥灑往四處,霎時間,痘疹之毒一時全消。正是:痘疹毒害從今起,後人遇著有生亡。
次日,不論是武王、薑子牙、文武百官還是普通軍士,都已痊愈,隻是個個臉上俱有疤痕,人人切齒,個個咬牙,隻欲報仇血恨,眾將厲聲大叫道:“今日不取潼關,勢不迴軍!”
薑子牙見軍心可用,當即整頓兵馬,再發潼關。
薑子牙整軍完畢,領著一眾門人,帥領三軍拔營而起,全軍進發潼關,三軍將士騰騰殺氣,烈烈威風,人人勇敢,個個精神,旌旗嚴整,金鼓分明,重重戈戟,迭迭槍刀,一路上大軍前行是馬嘶旗展,氣勢磅礴。
快到潼關時,探馬來報:“潼關關門大開,關上人蹤全無,旗幟也都不見了。”
薑子牙心中驚疑不定,領著大軍來到潼關前,果見潼關的大門敞開,大門處、關上不見一人,不見一旗,隻餘光禿禿的旗杆立在關上,更有無數鳥雀在關上飛舞。
薑子牙見此景向,心中躊躇,舉旗不定,三軍默默的站在他的身後,靜待軍令。
“呀!”一聲大喝,卻是雷震子忍耐不住了,也不請命,雙翅一展,騰空而起飛上關牆,雙手持著黃金棍一棍砸下,將關門上最粗的那根旗杆給砸斷了。
過了片刻,雷震子從關上飛下,雙手奉上一個竹簡呈給薑子牙,薑子牙取過竹簡,定睛一看,卻是餘化龍所書,大意就是他已帥領關中將士,押著俘虜撤往臨潼關了,uu看書w.ukansh關中所留皆是心向西周的百姓,還望薑子牙能夠善待。
原來餘德領著四位兄長破了周營後,迴關不久便得知派出追趕哪吒的追兵被一名道士所敗,心知必是十二金仙來援,自知不是對手,便去找父親,提出要棄了潼關,讓父母兄弟隨自己迴東海九龍島上修行。
餘化龍聽餘德說完,歎了口氣:“吾身受國恩,自當盡忠扶帝業,為主報深仇。隻是你們兄弟無辜,且先帶著夫人一起迴東海吧,吾留守潼關,拚一死也要報君恩。”
餘德拱手說道:“父親,您獨自一人留守潼關,除了給薑子牙送上軍功人頭外,再無他用。不如您盡起全關兵馬,押著俘虜退往臨潼關,與臨潼關守將交割了,再迴東海,這樣君恩也報了,我們一家仍能團圓。”
餘化龍仍是猶豫不決:“吾乃潼關守將,擅離職守,乃是大過,依軍紀要滿門抄斬,為父豈能為了自身,讓你們兄弟背上罵名。”
餘德笑道:“無妨,長青師叔已經在潼關與臨潼關之間布下了萬仙陣,要盡起我截教之力,與那薑子牙會上一會。父親如果不退,那萬仙陣如何發威?隻憑潼關我們父子幾人,又如何敗敵?父親隻要依此上報,想來朝廷必會應允。且萬仙陣上吾兄弟亦會代父出戰,以完國恩。”
就在此時,探馬來報:“周營中突然出現了許多精壯將士巡營。”
餘德拍掌笑道:“灑豆之兵之術罷了,楊戩前次在西歧城以此術擋了我師,此次還想故技重施,豈不知他們的所有舉動皆在長青殿謀算之中。”
餘德帶著四位兄長,點了三千兵馬,個個手推草車來到周營前,點然車上稻草,大喊一聲,齊齊推著車衝向周營,周營營門上守營的千餘將士,著火即燃,三千兵馬毫無阻攔的衝進了周營。
哪吒見事不可為,連忙帶著留在自己身邊的一千豆兵,背著武王、薑子牙、眾門人及部分文武百官從軍營後方逃走,至於來不及帶走的文武百官、普通將領兵士,就隻能留在營中聽天由命了。
餘德五兄弟在周營中衝殺了一番,將落在營中的將領、官員們都給綁了帶迴關中,隻安排了一名偏將領著五百兵士繼續追殺從周營後方逃走的兵馬,至於普通兵士,就留在營中任其自生自滅,也不多作殺戳。
卻說哪吒領著豆兵,背著一幹人等從周營後方逃出十數裏,楊戩留在豆兵裏的法力耗盡,化迴豆子,豆兵所背諸人全部摔在地上,躺在地上無力呻吟。
眼看著後方追兵揚起的滾滾沙塵,哪吒咬了咬牙,握緊火尖槍,正欲獨自前往迎戰,卻見黃龍真人騎鶴從空而降,笑著對哪吒說道:“玉鼎真人到了嗎?”
哪吒連忙對黃龍真人行了一禮,說道:“弟子尚未見到玉鼎真人。”
黃龍真人笑道:“他原說先來,要準備會萬仙大陣了,不想倒是我搶在前頭,正好讓我先立一小功。”
說完,黃龍真人就持劍向追兵迎去,想那追兵不過些凡夫俗子,領兵之將也不過一無名小將,哪擋得住黃龍真人,不過片刻,便被黃龍真人殺散,四散逃竄。
黃龍真人殺了個痛快,得意洋洋的迴到哪吒所在,卻見玉鼎真人已經到了,正施法平地起屋,便連忙上前相助,用役土之術立起數十間房屋,將那些癱在地上的眾人送進屋中歇息。
卻說那楊戩到火雲洞求得丹藥,不敢耽擱,連忙施土遁趕迴周營,到了周營,卻見營寨倒塌,營中滿地灰燼,一片狼藉,軍營中隻剩下些普通軍土躺在地上呻吟,卻見不到一個文官武將,武王、薑子牙等也都不見蹤影,不由得心中一涼,不知所措。
幸好此時,楊戩看見一隻紙鶴飛來,認得是自家老師的,連忙抬手招來,紙鶴飛到楊戩麵前,對著楊戩點點頭,就掉頭從周營後方飛走,楊戩連忙跟上,不久就跟著紙鶴找到了哪吒等人所在。
楊戩見了玉鼎真人,連忙獻上丹藥,說道:“弟子求得丹藥,並有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黃龍真人連忙將丹藥化開,先救武王,玉鼎真人來治薑子牙,楊戩與哪吒用水化開最後一枚丹藥,哪吒負責此處,楊戩負責軍營,二人用楊枝將化開的丹藥灑往四處,霎時間,痘疹之毒一時全消。正是:痘疹毒害從今起,後人遇著有生亡。
次日,不論是武王、薑子牙、文武百官還是普通軍士,都已痊愈,隻是個個臉上俱有疤痕,人人切齒,個個咬牙,隻欲報仇血恨,眾將厲聲大叫道:“今日不取潼關,勢不迴軍!”
薑子牙見軍心可用,當即整頓兵馬,再發潼關。
薑子牙整軍完畢,領著一眾門人,帥領三軍拔營而起,全軍進發潼關,三軍將士騰騰殺氣,烈烈威風,人人勇敢,個個精神,旌旗嚴整,金鼓分明,重重戈戟,迭迭槍刀,一路上大軍前行是馬嘶旗展,氣勢磅礴。
快到潼關時,探馬來報:“潼關關門大開,關上人蹤全無,旗幟也都不見了。”
薑子牙心中驚疑不定,領著大軍來到潼關前,果見潼關的大門敞開,大門處、關上不見一人,不見一旗,隻餘光禿禿的旗杆立在關上,更有無數鳥雀在關上飛舞。
薑子牙見此景向,心中躊躇,舉旗不定,三軍默默的站在他的身後,靜待軍令。
“呀!”一聲大喝,卻是雷震子忍耐不住了,也不請命,雙翅一展,騰空而起飛上關牆,雙手持著黃金棍一棍砸下,將關門上最粗的那根旗杆給砸斷了。
過了片刻,雷震子從關上飛下,雙手奉上一個竹簡呈給薑子牙,薑子牙取過竹簡,定睛一看,卻是餘化龍所書,大意就是他已帥領關中將士,押著俘虜撤往臨潼關了,uu看書w.ukansh關中所留皆是心向西周的百姓,還望薑子牙能夠善待。
原來餘德領著四位兄長破了周營後,迴關不久便得知派出追趕哪吒的追兵被一名道士所敗,心知必是十二金仙來援,自知不是對手,便去找父親,提出要棄了潼關,讓父母兄弟隨自己迴東海九龍島上修行。
餘化龍聽餘德說完,歎了口氣:“吾身受國恩,自當盡忠扶帝業,為主報深仇。隻是你們兄弟無辜,且先帶著夫人一起迴東海吧,吾留守潼關,拚一死也要報君恩。”
餘德拱手說道:“父親,您獨自一人留守潼關,除了給薑子牙送上軍功人頭外,再無他用。不如您盡起全關兵馬,押著俘虜退往臨潼關,與臨潼關守將交割了,再迴東海,這樣君恩也報了,我們一家仍能團圓。”
餘化龍仍是猶豫不決:“吾乃潼關守將,擅離職守,乃是大過,依軍紀要滿門抄斬,為父豈能為了自身,讓你們兄弟背上罵名。”
餘德笑道:“無妨,長青師叔已經在潼關與臨潼關之間布下了萬仙陣,要盡起我截教之力,與那薑子牙會上一會。父親如果不退,那萬仙陣如何發威?隻憑潼關我們父子幾人,又如何敗敵?父親隻要依此上報,想來朝廷必會應允。且萬仙陣上吾兄弟亦會代父出戰,以完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