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書房


    晉王趙鈺的麵前,一個刻著王家的木牌,就那麽停留在那裏,其實一開始,這樣的牌子,有四塊的,不過,隨著時間的變化,鄭家,李家相繼被滅,而謝家呢?


    也已然被晉王趙鈺給滲透了底朝天,原京都謝家一脈,近乎於掌控了整個謝家,隻待的他趙鈺一聲令下,謝家便會成為晉王趙鈺的附屬。


    如今,大趙的大世家之中,唯獨王家,讓晉王趙鈺無能為力,太原王家水潑不進,星辰閣,密衛,壽王府的人,合力出手,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滲透進去。


    不得不說,傳承千年的王家,實在是有著令人心驚的實力,可問題是,王家越是如此,趙鈺就越想滅了王家。


    這是天然的敵對,王家和晉王趙鈺之間,必有一戰,至於如何戰,就要看此後事情的發展了。


    “王詡,本王盯住你了,但願你王家會讓本王感受到不一樣的風采吧,當年之事,你王家也該給本王一個交代了,不是嗎?”


    隨著鄭家,李家被滅,而謝家近乎掌握的情況下,當年的事情,也終於有了些許的痕跡。


    當年他無端落水,連帶大哥落下了寒症的病根,盡管當時處置了很多人,但趙鈺知道,罪魁禍首卻依舊逍遙法外。


    這些年,他一直在動用自己的力量,想調查清楚當年之事,然而,十多年的時間過去,很多東西,都已失去了痕跡。


    當年經曆過那件事的人,竟然都死了,不光是那些獲罪處決的人,就連當初因為大哥求情活下來的宮女太監們,也在此後的數年之內,盡皆死亡。


    這就讓人心驚了,畢竟,這些人,人數可不算少,經曆那次的事情後,他們自然不會被留在宮中,數百人遣送出宮,分散在大趙各地。


    若是沒有足夠的實力,找到這些人都費勁,但卻真的有人做到了。


    那麽,整個大趙,能夠有實力做到這些的人,本就不多,如今,通過一個個的排除,晉王趙鈺已然將目標,定在了王家的身上。


    而這一次,晉王趙鈺其實是想借著這次的科舉,和王家開戰的,奈何,王家好像感受到了什麽,竟然直接的放棄了。


    讓摩拳擦掌的晉王趙鈺,有了一種重拳出擊,卻砸在了棉花上的無力感。


    王家就像是一個極為優秀的獵手,對於時機和進退的把握,已然達到了一種極其可怕的地步。


    “罷了,這一次,本王就先放過你王家,但願你王家一輩子都這麽滑溜,否則,本王一定會滅了你!”


    時間轉瞬即逝,三月之期已到,朝堂準備多日的科舉考試,在晉王趙鈺的主持下,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這破天荒的第一次科考,盡管很多人都是倉促而至,但規格卻真的不算低。


    不光大趙各地萬餘學子參與其中,京都各方的學士,文人,也都紛紛參與其中,當然了,天下學院的學子們,自然也是參與科舉的主力軍。


    其餘的,諸如儒家大師兄孔良,天下第一才子謝無憂,文首溫庭等,也都參與了進來。


    為了這一次的科舉,晉王趙鈺調動了晉陽鐵騎入京參與防衛,維持現場秩序,另外,從清風山莊調動了足足五十位青衫客,在各個考場坐鎮。


    更是從京都的平民百姓家中,邀請了五百個十多歲的少年,和禮部官員一起,共同監考。


    而這些操作,在正式亮相之前,都是保密的,直到晉王趙鈺親自帶著這些少年現身考場的那一刻,這些特殊的考官,才被世人所知曉。


    一時間,群情嘩然,若非是晉王趙鈺威懾太甚,恐怕考場的學子們,當場就要掀桌子了。


    然而,縱然是麵對眾人的不滿,晉王趙鈺依舊固執己見,完全不給這些人反對的機會,無奈之下,這些人隻能無奈妥協。


    可就不過半日的時間,這些少年們,就抓住了百餘位作弊的學子,一時間,震驚了整個京都,畢竟,這都是禮部檢查過之後的學子。


    這個數量,可不是在打禮部的臉嗎?


    禮部官員陰沉著臉,惡狠狠的看著這些少年,鬼知道晉王殿下到底給這些少年說了什麽,他們竟然就真的一刻不停地盯著區域內的學子。


    隻要有一絲作弊的痕跡,他們就絕對不會放過,至於這些學子是什麽身份,什麽地位,背後是誰?


    這些少年們根本就不在乎,他們要的就是作弊的名額,他們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晉王殿下許諾他們,抓住一個作弊的,賞三十兩銀子,這可是他們一家近乎於一整年的花費。


    想到那三十兩的真金白銀,這些少年恨不得都把眼睛放在這些學子的身上,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才會有如此戰果。


    禮部的官員盡管想說些什麽,但在青衫客的壓製下,他們根本連一句屁話都不敢多說,就隻能看著這些少年,一次又一次的打他們禮部的臉。


    三日時間,科舉考試結束,學子們或興奮,或悲傷,但這些事情,就和考場上的小監考無關了,為了避免被報複,考試過後,這些少年連帶著他們的家庭,也都前往了城外的皇莊生活。


    足足十日的閱卷,晉王趙鈺拉著禮部的官員,以及天下學院和文院的大儒,為這些試卷評分,從而選擇出優秀的答卷。


    畢竟,這一次的科舉選士,僅僅隻有三百個名額罷了,此次前來參加的絕大多數人,是注定了要名落孫山的。


    沒辦法,這便是科舉的殘酷性,再者說了,如今的科舉選士,名額是和當官關聯的,比例低,也是沒有辦法之事。


    禮部後堂,看著手中的名單,晉王趙鈺還是忍不住歎了一口氣,盡管他已經盡量偏向寒門子弟了,但這個結果,依舊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三百個名額之中,完全屬於寒門子弟的,僅僅隻有十三人,這樣的結果,哪怕是趙鈺早有準備,但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這個比例,還是晉王趙鈺親自審閱了那三百答卷之後敲打的,當然了,也不是一點好消息都沒有,這一次的科舉考試,天下學院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三百多人參加科舉,中舉者就有六十多位,其中謝無憂更是以三甲的成績,成為此次科舉遙不可及的第一名。


    作為科舉的發起者,晉王趙鈺是無力的,但作為天下學院的院長,他無疑是成功的。


    隨著最後的名單公之於眾,徘徊京都的學子文士們,沸騰了起來,上榜者興奮不已,落榜者痛哭流涕,黯然神傷。


    當然了,文無第一,一開始的排名,是無法讓京都文士們滿意的,直到晉王趙鈺將三百份答卷,盡皆公之於眾之後,這件事情,也才終於確定了下來。


    這一次科舉的試探之後,晉王趙鈺痛定思痛,不再好高騖遠,欲想用手數年的時間,以活字印刷,新式造紙術為基礎,鋪陳天下基礎文道。


    從而真正意義上,斷絕世家豪門立身之基礎。


    當然了,晉王趙鈺發展文道,晉王府的發展,也都沒有止步過,大趙依舊蓬勃發展,四方軍力,也在持續性的增加。


    軍備,武器,戰馬,精兵,也都在晉王趙鈺的授意下,不斷的發展著,而朝堂之上呢,陛下趙乾以仁善為本,施仁政於民,收攏天下百姓之心,是其大趙皇族的恩德,撒遍了整個大趙的每一寸土地。


    當然了,兄弟倆之所以做了這麽多事情,除了前些年的戰爭賠款之外,地澤控製下的中山,也是提供無盡錢財的最大一方。


    當成千上萬萬兩銀子,擺放在戶部的時候,整個朝堂對於地澤做的那些事情,也都不在意了。


    甚至,連帶著那些腐儒們,看著堆滿倉庫的錢財,也都閉上了嘴巴,人都是逐利了,這樣巨大的利益,足以讓這些老學究們,放下曾經的堅持。


    整個大趙,也在陛下趙乾和晉王趙鈺的合力建設下,朝著兩兄弟既定的方向發展了。


    等到大趙的實力,積攢到了一定地步,那麽,大趙的霸權之路,也就會正式的展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哥,臣弟助你上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正竹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正竹輕並收藏大哥,臣弟助你上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