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屯營城,薊鎮治所。薊遼總督劉策和順天巡撫王應豸正在密室裏密談。


    “部堂大人想必知道,陛下這是鐵了心要裁軍。我理解大人的想法,但此事已經木已成舟,反對也沒有用了。況且惡了皇帝,得罪東林。以後大夥兒的日子恐怕不好過了。”王應豸勸說道。


    劉策一臉的氣憤,說道:“不知道朝中哪個混蛋玩意兒,給陛下出的餿主意。為了省錢,連臉麵都不要了。薊密永三協兵,一共有10萬6千兵。這近11萬大軍的歲費為91萬本折。下旨裁掉的,是10萬6千薊軍其中的新兵,裁掉這3萬多新兵後,薊密永三協的歲費由91萬降至75萬。而且不光是崇禎二年薊軍歲費按75萬,崇禎元年的歲費也按二年覆定新額來清算。也就是說崇禎二年的75萬,還要扣掉崇禎元年的所謂的多領16萬,隻能領59萬。”劉策把蓋碗重重的往茶幾上一放,說道:“這不是湖弄傻子嗎。當兵的能幹,還是軍官們能幹。”


    “大人息怒,大人息怒。下官如何不知道,這是生孩子沒屁眼兒的惡事。可這事是經過陛下下旨的,咱們做臣子的還能說什麽。當前要務,是如論如何也得把這一關先過去再說。”王應豸勸說道。


    劉策有些灰心的說道:“陛下剛上台時,整頓魏閹遺毒,是何等的英明,此時,怎能出這樣的昏招。唉!”王應豸也一臉苦澀的說道:“這些我何嚐不知道,裁撤即使成功了,問題比現在還嚴重,這三萬多人總要安置啊。不然,現在這饑殍遍野的,把三萬多兵扔出去,想想就頭皮發麻。”劉策說道:“現在裁撤是陛下的意思,可是地方上出了事,可就是我們的責任了。真是兩頭為難。”王應豸低聲說道:“天塌大家死,過河有矬子。現在不是有人總督薊遼津登來總理軍民庶務嗎。薊鎮亂了,他難道不怕。”劉策頓時雙目放光,說道:“你的意思是讓關寧軍接手裁汰的新軍。袁督師能同意嗎。”王應豸說道:“咱們不裁撤是不行的,隻能自己想辦法。咱們和袁督師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即使他不肯全接,能安置一部分也是好的。咱們可以給袁督師去信。讓他把一部分裁撤的新軍納入關寧軍的體係去,但仍然駐紮在薊州。”劉策說道:“如果袁督師安置一部分,我們在想辦法在薊鎮安置一部分,這件事就可以化解了。剩下老弱直接趕走就行,隻要把青壯抓住了,就不怕他們鬧事。”很快,崇禎就接到了袁崇煥的奏本。


    袁崇煥的意思是,五年複遼,時間緊,任務急,在關寧軍十四萬的員額上,再增加一部分非常有必要。


    他提出,三協裁汰的三萬多兵,關寧軍留用人。軍餉從關寧軍的總餉銀480萬兩中支出。


    崇禎把袁崇煥的上書,傳遞給諸位內閣成員看。眾人看著都是默不作聲,顯然,裁軍這麽裁撤,簡直是開玩笑。


    三協裁撤下來,薊鎮交給遼鎮。這不是左手倒右手嗎。況且仍然留駐遵化和薊州。


    官兵各司其職,幾乎消弭了動亂的可能。王應豸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


    薊鎮西協也上書打算補充各地烽燧,留用7810名。這個方案下,這場搞得轟轟烈烈的薊鎮大裁軍人,實際上隻裁撤了崇禎裁掉了兵的費用,但實際隻裁了兵,因為其中有兵分別被關寧和薊密永自己接盤了。


    兵沒有少太多,可是錢卻不給了。所以,實際上,崇禎二年薊密永兵和餉應該是這樣的一個情形。


    兵數由人,減為人。餉由91萬本折變為59萬。裁軍24%,但裁餉35%。


    薊鎮的問題不是緩解了,而是更嚴重了。戶部尚書畢自嚴眼皮直跳,這個裁軍方案陛下居然拿到朝堂上來討論。


    也就是說,陛下是認可的。陛下的目的就是省錢。他不管裁撤的士兵如何安置。


    孫承宗一言不發,他已經看出來了。袁崇煥要拿毛文龍開刀了。袁崇煥之所以願意接手三協裁撤的新軍,其實就是在加強薊鎮的防禦,是為了應對東江鎮出現變故後,建奴沒了後顧之憂後,對薊鎮的軍事壓力。


    更奇怪的是,袁崇煥從遼東派來了一支軍隊進駐遵化。但被此時鎮守在遵化的保定巡撫王元雅,以不需要為由趕走了。


    這說明袁崇煥對局勢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他極度擔心,建奴繞道入關。


    這段時間他兩次上書請求增加薊鎮防禦。他認為,已經調動到遼河一線築城的九邊部分兵卒,不足以抵抗建奴。


    但是,眼看西北就要結束戰爭,大獲全勝。內閣和皇帝都認為,把九邊裁撤出一半的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些人調動到遼河一線,沿河修築城堡,把錦州到察哈爾部連成一條線,就足夠把建奴封死在遼河以東。


    所謂建奴繞道哈喇沁故地入寇純屬杞人憂天。朝議中大臣各懷鬼胎,方案很快獲得通過。


    同時鑒於鄂爾多斯高原已經平定。同日下旨,正式裁撤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一半的兵馬,由副總兵帶領,開赴遼河布防。


    而且指明了,要選精銳士卒去遼東。到這時,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把精銳的士卒調到遼東,下一步,就會把三鎮直接裁撤,因為三鎮已經是空架子了。


    不好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薊鎮傳播。所有的士兵都在交頭接耳的傳播著小道消息。


    大批振威營和奮武營的士卒脫離崗位,私自流竄到三協的各個烽燧,據點扇風點火,挑動對立情緒。


    本來,裁軍方案隻是讓新軍心懷不滿,茫然不知去向。同日朝廷下旨,裁撤大同宣府和山西三鎮半數士卒,而且是精銳士卒,調動去遼河戍邊。


    頓時把薊鎮的舊軍也推入了恐慌的境地。短短幾日內,形勢急劇惡化,大批士卒攜帶武器離開烽燧和據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