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寒妞剛要靠近鳥落下吃食的台子,鳥唿啦啦飛起,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說:別打擾我們吃飯。
“姑娘,”老太太溫和地說,“這些鳥可警惕著呢,人一靠近,它們就飛起,有放哨的。”
說完,老太太哈哈的笑了,但是那些麻雀,一點也未驚恐,又群飛過來,嘰嘰喳喳地吃著。
“老奶奶,”初寒妞好奇地問,“你一年得喂不少糧食啊?”
“幾百斤吧,”老太太得意地說,“我會買苞米粒子磨成小碴子,它們吃苞米好,我把它們當成我的孩子了,這種鳥也是家族性群居,這裏很多都是一家的,好幾代,這鳥的壽命最長能活到十歲。”
聽到這兒,初寒妞看了看時間,跟老太太打了招唿就走出小區。
上車,來到一個米店,買了二十斤小碴子,又開車迴到蔡宜菲家小區,拎著剛買的糧食來到老太太家門口,悄悄放在門旁,轉身迴到小區外。
小時候初寒妞養過一隻麻雀,是爺爺去地裏幹活迴來時在房簷下撿的,是小鳥不小心從房簷的鳥窩裏掉出來的。
小鳥身上沒有長毛,還不會自己吃東西,她問奶奶給它吃什麽,奶奶去煮了一個雞蛋,扒出雞蛋黃,告訴她,掰開鳥嘴喂。
頭一次喂的挺費勁,等到第二次喂,小鳥自己就會張大嘴要,瘋狂地等著吃。初寒妞會把雞蛋黃捏成粒狀,這樣一粒一粒喂,不敢多喂怕撐死它。
喂了一個月後,小鳥自己能啄食了,奶奶就用雞蛋拌小米蒸了給它吃,漸漸的,它會飛了,但都不飛遠,就在屋裏屋外。
爺爺在房簷給它做了一個窩,練習幾次,小鳥認家了,每天小寒妞會抓蟲子,放到手心,小鳥會飛下來啄食。
這是一隻母鳥,上秋時孵出小鳥,連鳥爸爸,一共有五隻鳥,擔心它們冬天餓死,每天早晨爺爺都投喂鳥食,哪天早晨投喂晚了,一家鳥會落在窗台上唧唧叫,像是在喊:我們都餓了,還不趕快喂我們東西吃!
這一窩鳥在初家房簷待了好幾年,突然有一天那窩鳥全都不見了,就連房簷的其他鳥家庭也消失,急切地等了好些天,仍不見它們迴來。
事情懸疑呈現,一直沒有答案,有一天初爺爺上房頂給破損的瓦片換瓦,發現房蓋下有好幾條蛇蛻,這時才明白,原來房簷裏的鳥遭到蛇的攻擊,都嚇跑了,可能有的成了蛇的口中餐。
坐在車裏刷抖音,看了幾個段子,其中有個賣老式醬油的,配料幹淨,沒有科技與狠活,價格也不貴。現在家裏吃的醬油就是非轉基因大豆的,而不是非轉基因脫脂大豆的,吃著放心。
蔡宜菲到家小區,初寒妞和她一同到家,拿了些衣服和個人用品,放到車上。
初寒妞: “宜菲,咱去吃碗麵吧,路上得開四個小時,到地方都晚上了,不吃點東西,餓著肚子多難受。”
蔡宜菲: “寒妞,我請你,其實我坐火車去就行,還要你開車過來接我多麻煩呀!”
吃完飯她們出發,一路上勻速行駛,二人聊的很隨意,蔡宜菲情緒也很樂觀。
到了鎮裏,初寒妞直接開到韋勝的飯館,事先點了菜,還把熊跡繡和婁百媚請來,席間,蔡宜菲感謝了熊跡繡的幫忙,二人喝了幾杯酒。
因為初寒妞幫著蔡宜菲找到了工作,她心裏由衷的激動,放開量多貪了幾杯,竟然抵禦不住酒的威力醉了,但臉上一直洋溢幸福的微笑。
茂鑫緣先陪蔡宜菲迴後山村,說好上班後,她也住在村裏,每天早初寒妞到鎮裏上班讓她搭車去醫院,晚上下班再帶她迴村裏,有什麽機動情況,還有專線公交跟著。
迴到了村裏,茂鑫緣把火炕燒上,在這不大的小屋裏,火炕散發著融融的暖意。茂鑫緣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剛剛在炕上醒酒的蔡宜菲。
火炕燒起來不過幾十分鍾,整個屋子就變得暖烘烘的,蔡宜菲的臉頰也被這暖氣弄得紅撲撲的。
蔡宜菲揉了揉太陽穴,仿佛要把醉酒後的混沌都驅散,然後緩緩開口說起了“妙音寺”妙真師太的故事。
“你知道嗎?妙真師太原名盧曦凝,曾經她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蔡宜菲的眼神有些迷離,像是陷入了迴憶之中。
茂鑫緣往火炕裏添了根柴,好奇地問:“那後來怎麽就出家了呢?”
“十多年前,那是個五一假期。盧曦凝和老伴隨著兒子一家出去旅遊。他們滿心歡喜地駛向那個向往的景點。可誰能想到,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那雨就像天被捅破了一個大口子似的,視線變得極差。”蔡宜菲的聲音有些低沉。
茂鑫緣仿佛能看到那在雨中掙紮的汽車,皺著眉頭問:“那後來呢?”
“後來,車就出了車禍。那撞擊聲,在那一片雨幕裏顯得格外刺耳。當救援人員趕到的時候,她的老伴、兒子兒媳還有僅僅十歲的小孫子,都沒了。盧曦凝在醫院裏從昏迷中醒過來,護士低聲告訴她這個消息的時候,她就像被抽走了靈魂一樣。她的情感像是決堤的洪水一下子就崩潰了,當場昏了過去。”蔡宜菲抹了一下眼角溢出的淚水。
“那肯定啊,換作誰能受得了啊。”茂鑫緣歎了口氣。
“是啊,就算被搶救過來,她也變了個人似的。整個人半苶半傻的,就跟瘋了差不多。她整天眼神呆滯,也不說話,就那麽坐著,好像世間的一切都與她無關了。她家裏附近有個信佛的姐妹,那姐妹常常去妙音寺上香。看到盧曦凝這樣,就想著帶她去寺裏做個超度,說不定能讓她心裏好受點。”
“那她就這樣去了妙音寺?”
“嗯,她就跟著去了。到了妙音寺,妙音寺的一切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寺裏嫋嫋的香煙,尼僧們誦經的聲音,好像慢慢鑽進了她的心裏。她開始跟著尼姑們一起坐著聽經,一開始還是麻木的機械動作,到後來,她臉上漸漸有了不一樣的神情。在那姐妹的幾經周折的勸說下,她最後決定留在妙音寺,削發出家,從此世間再無盧曦凝,隻有妙真師太。”蔡宜菲說完,輕輕歎了口氣。
“姑娘,”老太太溫和地說,“這些鳥可警惕著呢,人一靠近,它們就飛起,有放哨的。”
說完,老太太哈哈的笑了,但是那些麻雀,一點也未驚恐,又群飛過來,嘰嘰喳喳地吃著。
“老奶奶,”初寒妞好奇地問,“你一年得喂不少糧食啊?”
“幾百斤吧,”老太太得意地說,“我會買苞米粒子磨成小碴子,它們吃苞米好,我把它們當成我的孩子了,這種鳥也是家族性群居,這裏很多都是一家的,好幾代,這鳥的壽命最長能活到十歲。”
聽到這兒,初寒妞看了看時間,跟老太太打了招唿就走出小區。
上車,來到一個米店,買了二十斤小碴子,又開車迴到蔡宜菲家小區,拎著剛買的糧食來到老太太家門口,悄悄放在門旁,轉身迴到小區外。
小時候初寒妞養過一隻麻雀,是爺爺去地裏幹活迴來時在房簷下撿的,是小鳥不小心從房簷的鳥窩裏掉出來的。
小鳥身上沒有長毛,還不會自己吃東西,她問奶奶給它吃什麽,奶奶去煮了一個雞蛋,扒出雞蛋黃,告訴她,掰開鳥嘴喂。
頭一次喂的挺費勁,等到第二次喂,小鳥自己就會張大嘴要,瘋狂地等著吃。初寒妞會把雞蛋黃捏成粒狀,這樣一粒一粒喂,不敢多喂怕撐死它。
喂了一個月後,小鳥自己能啄食了,奶奶就用雞蛋拌小米蒸了給它吃,漸漸的,它會飛了,但都不飛遠,就在屋裏屋外。
爺爺在房簷給它做了一個窩,練習幾次,小鳥認家了,每天小寒妞會抓蟲子,放到手心,小鳥會飛下來啄食。
這是一隻母鳥,上秋時孵出小鳥,連鳥爸爸,一共有五隻鳥,擔心它們冬天餓死,每天早晨爺爺都投喂鳥食,哪天早晨投喂晚了,一家鳥會落在窗台上唧唧叫,像是在喊:我們都餓了,還不趕快喂我們東西吃!
這一窩鳥在初家房簷待了好幾年,突然有一天那窩鳥全都不見了,就連房簷的其他鳥家庭也消失,急切地等了好些天,仍不見它們迴來。
事情懸疑呈現,一直沒有答案,有一天初爺爺上房頂給破損的瓦片換瓦,發現房蓋下有好幾條蛇蛻,這時才明白,原來房簷裏的鳥遭到蛇的攻擊,都嚇跑了,可能有的成了蛇的口中餐。
坐在車裏刷抖音,看了幾個段子,其中有個賣老式醬油的,配料幹淨,沒有科技與狠活,價格也不貴。現在家裏吃的醬油就是非轉基因大豆的,而不是非轉基因脫脂大豆的,吃著放心。
蔡宜菲到家小區,初寒妞和她一同到家,拿了些衣服和個人用品,放到車上。
初寒妞: “宜菲,咱去吃碗麵吧,路上得開四個小時,到地方都晚上了,不吃點東西,餓著肚子多難受。”
蔡宜菲: “寒妞,我請你,其實我坐火車去就行,還要你開車過來接我多麻煩呀!”
吃完飯她們出發,一路上勻速行駛,二人聊的很隨意,蔡宜菲情緒也很樂觀。
到了鎮裏,初寒妞直接開到韋勝的飯館,事先點了菜,還把熊跡繡和婁百媚請來,席間,蔡宜菲感謝了熊跡繡的幫忙,二人喝了幾杯酒。
因為初寒妞幫著蔡宜菲找到了工作,她心裏由衷的激動,放開量多貪了幾杯,竟然抵禦不住酒的威力醉了,但臉上一直洋溢幸福的微笑。
茂鑫緣先陪蔡宜菲迴後山村,說好上班後,她也住在村裏,每天早初寒妞到鎮裏上班讓她搭車去醫院,晚上下班再帶她迴村裏,有什麽機動情況,還有專線公交跟著。
迴到了村裏,茂鑫緣把火炕燒上,在這不大的小屋裏,火炕散發著融融的暖意。茂鑫緣靜靜地坐在一旁,看著剛剛在炕上醒酒的蔡宜菲。
火炕燒起來不過幾十分鍾,整個屋子就變得暖烘烘的,蔡宜菲的臉頰也被這暖氣弄得紅撲撲的。
蔡宜菲揉了揉太陽穴,仿佛要把醉酒後的混沌都驅散,然後緩緩開口說起了“妙音寺”妙真師太的故事。
“你知道嗎?妙真師太原名盧曦凝,曾經她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蔡宜菲的眼神有些迷離,像是陷入了迴憶之中。
茂鑫緣往火炕裏添了根柴,好奇地問:“那後來怎麽就出家了呢?”
“十多年前,那是個五一假期。盧曦凝和老伴隨著兒子一家出去旅遊。他們滿心歡喜地駛向那個向往的景點。可誰能想到,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那雨就像天被捅破了一個大口子似的,視線變得極差。”蔡宜菲的聲音有些低沉。
茂鑫緣仿佛能看到那在雨中掙紮的汽車,皺著眉頭問:“那後來呢?”
“後來,車就出了車禍。那撞擊聲,在那一片雨幕裏顯得格外刺耳。當救援人員趕到的時候,她的老伴、兒子兒媳還有僅僅十歲的小孫子,都沒了。盧曦凝在醫院裏從昏迷中醒過來,護士低聲告訴她這個消息的時候,她就像被抽走了靈魂一樣。她的情感像是決堤的洪水一下子就崩潰了,當場昏了過去。”蔡宜菲抹了一下眼角溢出的淚水。
“那肯定啊,換作誰能受得了啊。”茂鑫緣歎了口氣。
“是啊,就算被搶救過來,她也變了個人似的。整個人半苶半傻的,就跟瘋了差不多。她整天眼神呆滯,也不說話,就那麽坐著,好像世間的一切都與她無關了。她家裏附近有個信佛的姐妹,那姐妹常常去妙音寺上香。看到盧曦凝這樣,就想著帶她去寺裏做個超度,說不定能讓她心裏好受點。”
“那她就這樣去了妙音寺?”
“嗯,她就跟著去了。到了妙音寺,妙音寺的一切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寺裏嫋嫋的香煙,尼僧們誦經的聲音,好像慢慢鑽進了她的心裏。她開始跟著尼姑們一起坐著聽經,一開始還是麻木的機械動作,到後來,她臉上漸漸有了不一樣的神情。在那姐妹的幾經周折的勸說下,她最後決定留在妙音寺,削發出家,從此世間再無盧曦凝,隻有妙真師太。”蔡宜菲說完,輕輕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