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


    高曉光見雷達專家屈工和卞工兩人喜於言表的摸樣,瞬間明悟,他開口問道,“屈工、卞工看你們如此高興的樣子,是不是車載相控陣雷達車研發成功了?”


    “是的院長!”


    兩人異口同聲。


    “走!帶我去瞧瞧。”


    高曉光大手一揮,帶領兩人乘車前往雷達研究中心,很快眾人進入周圍戒備森嚴空曠地帶時,他看到一輛履帶式雷達車停靠在原地。


    經屈工解釋,高大院長得知,眼前這輛履帶式雷達車,操控需要 6 名成員!


    其中,有 3 位專門負責無線電操作。


    再看那巨大的雷達,它的長度長達驚人的 9325 毫米,寬度也達到了 3210 毫米。


    而且,這個雷達還有一個令人驚歎的設計——在車輛行駛的時候,可以將其折疊起來,以減小體積和阻力。


    不僅如此,整輛車的總重量更是高達 33 噸之多,動力方麵則由四九城紅星機械廠製造的直列式 10v 發動機提供支持,使其能夠達到每小時 50 千米的最高速度。


    這時,高曉光忍不住追問道:“屈工,這台相控陣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到底能有多遠?”


    屈工不緊不慢地迴答:“高院長,這台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 370 公裏,而它對目標的最高探測高度能夠達到 37 公裏。


    另外,每分鍾雷達天線就可以旋轉整整 18 圈,從而快速、全麵地掃描周圍環境。


    並且,咱們這台相控陣雷達,同時可以探測20個多個目標,並同時能鎖定12個目標……”


    聽完屈工的詳細介紹,高效果眉頭微蹙。


    按照第一代相控陣雷達的各項數據,隻能探測500m高度70公裏範圍,6000米高度180公裏範圍,米高度,才能探測370公裏。


    也就預示此款雷達還需改進。


    沒錯!


    高大院長就是抱著花小錢辦大事的風格,要將履帶式相控陣雷達車,設計成在一款全能型雷達車。


    “院長!您是對雷達車各項參數不滿意嗎?”一旁的卞工小心翼翼追問。


    高曉光微微頷首,“卞工,屈工,你們應該清楚老禿鷲的f-4鬼怪戰機,開啟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最大飛行速度可到2.3馬赫。


    而咱們相控陣雷達在探測500米高度下,隻能探測70公裏。


    以鬼怪戰機的飛行速度,不到3分鍾就能抵達,你說……在3分鍾內,咱們的地空導彈能進入發射狀態嗎?”


    卞工、屈工兩人陷入沉思。


    兩人清楚別說是3分鍾,即便是給5分鍾,以目前龍國的地空導彈,從兵器展開到鎖定目標並發射,需要足足10多分鍾。


    眾所周知。


    雷達波束在地球大氣層中的傳播並非直線,而是受到大氣層的影響呈現出一種彎曲的形態,這種現象稱為大氣折射。


    由於地球大氣的密度並非均勻,從地麵到高空,大氣的密度逐漸減小,因此電磁波在穿過大氣層時,會因大氣密度的變化而改變傳播方向,形成彎曲的波束軌跡。  “院長,我們可以優化雷達的信號處理算法,減少反應時間。


    同時研發500米空域,探測範圍在70-100公裏的相控雷達。


    不過……院長您也清楚,地空域探測目標,因地域、山巒等客觀因素,敵機真超低空飛行,以目前咱們地麵雷達技術,是很難再遠距離發現敵機。


    因此,我建議在正在研發的預警機上,加強與地麵雷達的聯動性,以此提前獲取地基動向,為地麵導彈部門爭取寶貴作戰時間。”


    聽完屈工的話,高曉光聽後輕輕搖頭,“還不夠,我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在地麵雷達站加裝小型輔助雷達,專門針對地空高速目標進行探測,並結合軍用蜂窩網絡基站,與雷達車、預警機進行聯網……”


    卞工和屈工眼睛一亮,卞工忙說:“院長這個想法很新穎,技術也很超前,不過技術難度不小,特別是兩者的數據融合方麵。”


    屈工接著說:“但並非不可行,隻要給我們一些時間攻關,一定能實現。”


    高曉光微微頷首,“很好,那就按照這個方案抓緊時間去執行。”


    “好的院長!”


    目送兩人離開,高曉光坐進專車內,眉頭緊蹙。


    雖然姐姐已經帶領著眾多優秀的研究員,成功地完善了 tcp\/ip 網絡協議,並且也對 1g 模擬蜂窩網絡通訊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進。


    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這種模擬蜂窩網絡存在一個明顯的短板——其每秒的最大傳送速度僅僅隻有可憐的 2.4kbps。


    要知道,對於預警機與地麵雷達實現聯網來說,所需的傳輸速度至少要達到每秒 9.6 kbps 才能夠滿足要求。


    這兩者之間巨大的數據差距讓高曉光感到一陣頭疼。


    突然間,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閃現出來:是否可以考慮與郵政部門展開合作,共同研發第二代蜂窩網絡呢?


    這個念頭剛一產生,便迅速被他給否定掉。


    並不是因為高大院長不願意投入精力去研發二代蜂窩網絡,而是現階段第一代模擬蜂窩網絡通訊技術本身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亟待解決,如果此時貿然啟動二代蜂窩網絡的研發工作,無異於癡人說夢、異想天開。


    “那到底應該怎樣去解決這個棘手的網絡傳送問題?”


    就在這時,高曉光的腦海裏猶如劃過一道閃電一般,瞬間迸發出了一個絕妙的想法:對啊!自己怎麽這麽笨?!


    完全可以把預警機改造成一架移動的蜂窩網絡收發基站呀!


    同時,在預警機內安裝圖像處理軟件。


    這樣一來,就能將雷達所實時監測到的畫麵精準無誤地轉換成模擬信號,並始終如一地與地麵維持著緊密且穩定的常態聯係……


    “院長,咱們現在是接上向同誌迴家,還是……”


    勤務兵小郭說到著,等待高大院長下達命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紅年代一俗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紅年代一俗人並收藏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