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琵琶行》的故事】


    (視頻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道出了白居易在被貶江州司馬前的經曆,旁白聲和音樂相結合,更讓人沉浸式體驗。)


    【我是在代宗大曆七年正月出生的,出生後不久河南便發生了動亂,百姓顛沛流離,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時的我尚不知事,後來我長到兩歲,祖父與祖母接連去世了。建中三年,我五歲了,徐州到處戰亂父親便把我們送到了宿州避難。建中四年,又發生了二帝四王之亂,我們家又逃到了越中,沿路的逃難景象讓我終生難忘。我九歲時,聽別人說有進士科,我想若是我刻苦讀書,考取了功名後是不是就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幫助更多人。


    父親又升任為襄州別駕,今年我已經十四歲了,我想和父親一起去襄陽。本以為到了襄陽後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父親相處,可天有不測風雲,來到襄陽不久,父親去世了。貞元十四年,兄長任饒州浮梁縣主簿,我也隨著他到了浮梁,繼續讀書學習,讀書的日子並不清閑,有時讀得口都生了瘡,手也被磨出了繭。兄長笑話我,年紀輕輕的頭發都要白了。我不覺得辛苦,我一心想的是總有一天我會去長安,去見陛下,我的理想和抱負總會有一日會實現。


    不知不覺就到了二十三歲,心中的所想亦未改變,我想,今年是時候去長安參加選拔了。到了長安我遇到了元稹,我們成為了摯友。果然,我和元稹一起登第了!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雖然官職低,但是校書郎的待遇優厚,升遷快速,可謂前途光明。我想我離目標又近了一步。長安的生活不容易,我在天子腳下過得也這樣,那其他人呢,他們的生活呢?


    二十七歲我參加了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厔縣尉。一年後又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再一年我任左拾遺,同時還迎娶了楊虞卿從妹為妻。頻繁的賞識和提拔讓我感覺理想要實現了,我想我一定要報答當今陛下的知遇之恩。於是,我開始上書言事,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能補察時政,讓陛下好做出改變。我也批評時政,提出改革建議,希望能改善社會狀況,實現“兼濟天下”的理想。


    元和四年,我的好友元稹被提拔為監察禦史,他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在期間劾奏了大量不法官吏,平反了諸多冤案。我深感佩服的同時又有些擔憂好友會不會遭人報複。不久,好友真的被外貶了。我趕緊上書勸諫,想替他求情,可惜沒有作用。元稹離開長安時,我去送他,我們在馬上道別。此後數年我們未曾再見。


    三十二歲時我母親去世了,離職丁憂。在下邽期間,我心憂朝廷政事。我曾寫過很多詩,我想用詩歌來揭露社會的黑暗,希望陛下能夠看清事情真相,我也一直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是能夠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的。


    三年後我迴到了長安,被授太子左讚善大夫,是個閑職,但我仍沒有放棄理想,時常寫詩言事。元和十年,我要去上朝,前麵走著的人正好是當朝宰相武元衡,於是我就跟在武元衡主仆後麵。未曾想到,在帝都長安城中會有刺客刺殺宰相!我親眼看見武元衡被殺的慘狀,於是向陛下寫了封奏折,請求盡快緝捕兇手,以告慰宰相武元衡在天之靈。可是,朝堂之上不對勁。宰相武元衡為人清廉正直,主政蜀中的七年政績斐然,還協助陛下平定藩鎮之亂,可是就是這麽一位宰相,他無端枉死了。


    宰相被殺要求嚴緝兇手有錯嗎?隨著宰相和裴度的遇刺,朝堂上主和派迅速占據了上風,他們不願討伐兇手。


    “朝廷有非常之事,即日獨進封章,謂之忠,謂之憤,亦無愧矣!謂之妄,謂之狂,又敢逃乎?”


    我被貶了。


    真可笑啊。


    突然想到這幾年寫的諷喻詩,寫了卻毫無作用,心中悲涼。


    我想要報國,錯了嗎?


    我同情百姓生活疾苦,錯了嗎?


    高坐在朝堂上的權貴們肯定很高興,因為那個煩人的整天寫諷喻詩諷刺他們的白居易終於離開長安了。


    ......】


    <讀書的時候我討厭背琵琶行,長恨歌。後麵了解了白居易,知道了曆史背景後我才終於讀懂了白居易寫的詩。>


    <上學:怎麽又背啊[生氣],現在:寫得也太好了吧[打call]>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我的元白就是最好磕的[打call]>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新樂府運動>


    <每次讀白居易的詩總是很有感觸>


    <他堅持為底層百姓發聲這點就好戳好感>


    <武元衡也是個好宰相[歎氣]>


    <嗚嗚嗚,你沒有錯[哭]>


    <唉,好喜歡樂天>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摸魚的鹹魚並收藏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