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背景:元末貪汙剝削成風,財政困難,土地兼並極具深重,民不堪命。


    朱元璋出生貧農家庭,做過乞丐、和尚,最後加入紅巾軍,並於最後建立自己的勢力,統一江南,北伐殘元。


    意義:這句話還指出蒙古、色目雖不是漢族,但隻要“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扶養無異。”是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


    結局:花了近20年消除其他農民起義軍,擊潰元朝殘餘勢力,完成了大一統。】


    <農民起義隻看封建王朝,僅朱元璋一個最後成功了。>


    < “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躥於塞外。”>


    <燕雲之地過了400多年才重新收迴來,大明華夏之光 >


    <不可否認老朱有些事因自身局限性做的不好,但再造華夏之功是不能抹滅的>


    <明初文武鼎盛,可惜中間兩次傳位的失敗,要不然明朝就能和漢唐一樣了… >


    < 第一個從南向北成功的人!朱八八 !得國最正者,大明!>


    < 其實老朱當時不隻是北伐,是北邊南邊一塊兒打,老朱真的6[吃瓜]>


    …


    前麵光幕總說自己這不好那不好,難得光幕誇讚自己啊。


    身邊的兒子們也跟著誇說父皇文武蓋世,曆朝就沒有哪兒個皇帝比得上。


    “得國最正者,唯我大明。”


    朱元璋都為這個評價感到吃驚,縱使大明千般不是,但在後世人心中還是認可大明的。


    朱八八這個名字…嗯…真是怪無語的。


    其他朝的皇帝酸死了,尤其是宋朝皇帝,北伐成功了,燕雲之地收迴來了,中原恢複了,唉,羨慕。


    忽必烈是要被氣死了,這些未來的子孫真是沒用,廢物!


    “一個乞丐和尚就推翻了我大元統治!”


    …


    【明末:“均田免賦” \/“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背景:明朝末年,土地兼並日益嚴重,文官集團無法遏製,黨爭之禍,天災頻頻,中央財政危機加劇。


    明末驛站製度弊端顯現,崇禎帝精簡驛站,李自成因此被裁官。後金南下,為保京師,調四方軍隊赴京,其參將克扣兵餉不發,致使軍中發生兵變。


    意義:“均田免糧”,既是農民軍的起義口號,又是一項政治綱領,這一口號滿足了百姓的願望,也因此起義軍深得百姓擁護。


    在連年大旱大災的情況下,朝廷沒有撥賑災銀兩,反而加緊催收賦稅,麵對其殘酷現狀,百姓對於李自成所說出的口號更加擁護,加入起義軍的人越來越多。


    結局:建立大順,入主北京,清兵南下,引兵拒戰,最終被清所滅。】


    <以李自成為代表的明末農民起義是值得景仰的,他們讓無數明末受壓迫的貧苦農民有了支撐,最終共同推翻了明王朝。


    但是就算闖王成功抗清,建立一個新的秩序,也隻是成為下一個朱元璋,封建社會的階級性就是如此。>


    <不想看明末,真的就是可望無可望,定國難定國,成功沒成功>


    <真挺搞不懂當時的大明官員,自殺殉國倒也多,就是沒有人願意捐錢,大明就是中央沒錢,不對應該是國庫沒錢,那些官員一個個富得很。


    還有大明都到那個地步了還不動宗室,朱元璋和朱棣對於宗室供養製度真的有問題。


    還有什麽祖宗之法不可變就是一塊磚,大明官員想要反駁皇帝就拿出這個出來。


    整個明史看著好憋屈>


    <李自成若有一塊基地也不至於如此,麵對大清無還手之力,最後四處流竄,唉,闖王終究不是朱元璋>


    <慘還是底層百姓慘,百姓和士兵根本就沒有投降不投降的,全是跟著自己的上官幹嘛就幹嘛,大清好歹給口飯吃,大明連飯都沒有>


    ...


    “哼,李自成當然成不了父皇這般人物,一個失敗者罷了!”湘王朱柏吐槽李自成,不就一個流寇嘛。


    “雖失敗了,但還算是個可敬的人。”


    朱元璋心情複雜,元末何等慘狀是經曆過的,明末的農民起義不也就和自己起義一樣嗎!


    眾人驚訝朱元璋對李自成推翻大明這事竟沒有憤怒,而是在感歎惋惜。


    “大明該亡,若李自成的大順成功抵抗了清軍,保住了華夏該多好。”


    該怎麽形容明末呢?互相比爛吧…


    永樂帝朱棣反思了下自己的宗室製度,是何處出了問題,大明滅亡實質竟是沒錢…


    “明末的亂局與現在也無太大區別。”張居正歎息,內患實在嚴重。


    光幕曾言的明實亡於萬曆這句話,深深紮進萬曆君臣的心中。


    ……


    【清末:“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背景:清朝越漸腐敗的統治和剝削,激起各地民憤,而至鴉片戰爭後,清王朝為支付戰爭賠款,肆意搜刮百姓,其中貪官汙吏和各土豪鄉紳乘機壓迫百姓,加上天災不斷,民不聊生。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又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新的災難,爆發了諸如太平天國、撚軍、迴民等起義運動。


    意義:太平天國提出了一整套的綱領、製度和政策,是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也是幾千年來農民運動的巔峰。


    太平天國堅持了14年,勢力發展到了18個省,波及了清王朝一半的領土範圍,使清王朝元氣大傷,為後續的反清運動有一定積極影響。


    結局:被清軍鎮壓。】


    <金田起義雖然結局失敗了,但深刻影響了後世百年曆史>


    <之前看錢穆的書,書中有個觀點就是說太平天國裏麵沒有讀書人,滿清政府成功做到了分開知識分子和底層民眾,所以太平天國運動終究失敗了>


    <太平天國是失敗了,但是滿清政權開始轉移到漢人手中了,軍隊都是湘軍、淮軍>


    <靠宗教得起義,是不行的>


    <章太炎《逐滿歌》


    地獄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


    滿人逃往熱河邊,曾國藩來做漢奸


    洪家殺盡漢家亡,依舊猢猻作帝王>


    <洪秀全沒有現在人想的那麽不堪,太平天國主要是真的缺乏一個有大局觀的統一領導,進了南京就偏安了,嚴重內耗。


    其理念和目標和當時社會現實脫節了,也沒有一個廣泛的社會支持,這些注定了太平天國會失敗>


    <還沒滅亡清王朝內部就亂起來了,各種奢侈享樂,封王...>


    <就算失敗又如何?它的意義已經達到了,給所有人心中留下了反清的種子>


    <帶清是真的夠無恥的,勾結國外的勢力一起鎮壓國內的農民起義[辣眼睛]>


    <熱知識: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是有太平天國起義的>


    ...


    乾隆皺眉,八旗軍呢?為何是湘軍和淮軍?政權又如何能移到漢人手中!


    道光年間,科舉落榜的洪秀全已經迴到了家鄉,萬沒想到竟在光幕中聽到自己的名字,在這個地方出現可不好。


    緊接著就告別兄嫂,改頭換麵迴鄉教書去了。


    林則徐看到後麵說清王朝與洋人勾結鎮壓,對當朝統治失望至極。


    ...


    “太平天國的政策看著不錯誒,為什麽會失敗?”


    “光幕所說,看不懂。”


    “大清氣數快盡了,咱們也得想想後麵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摸魚的鹹魚並收藏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