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稱日本為黃金之國?】


    (先展示的是日本的地形圖)


    【《馬可波羅遊記》有“世界一大奇書”的稱號,是元朝時一個叫馬可波羅的意大利人根據自己一路來的見聞寫出的一部讓西方人感知東方的一部書。


    書中還寫了日本群島等地,在這裏麵描述日本是古代西方人夢想中的金銀島,在古代有著用不完的金銀。


    “日本是位於東太平洋的一個海島,日本島的麵積很大,居民麵目清秀、體格強壯、舉止文明、崇拜佛教。


    他們不受任何外國勢力的掌控,隻受自己君王的統治。他們的黃金產量非常大,不過君王從不讓黃金隨意賣出。


    很少有蠻子省(南宋地區)的生意人來到這個國家,其它地方與日本的航海往來也很少。”


    黃金,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財富,而被譽為黃金之國的日本更是滿足了所有人對黃金的幻想,日本島甚至被西方人稱為“金銀島”。


    日本曾數次派遣唐使來大唐,唐朝的官員對日本使節的約五公斤黃金的年薪感到非常驚訝。那些來到大唐的日本留學生在長安居住期間大規模地購買奢飾品、樂器和書籍。


    日本國內在大多數時候還是用銅幣較多,由於銅的相對匱乏,日本通過出口黃金與宋朝換取銅錢,用黃金進口宋朝的藥材、香料、調料、絲織品、畫品等商品。


    在清代時與日本的貿易主要是用中國的瓷器、絲綢等交換日本的金銀銅。


    據《東倭考》中記載“大抵內地價一,至倭可得五;及迴貨,則又以一得二。”


    也就是說大陸的貨物到日本可換迴五倍的利潤,再用這些錢去購買日本貨物迴國,又能再換迴一倍的利潤。


    直到後來日本國內意識到金銀儲備對經濟的重要性才開始禁止金銀外流。】


    <馬可波羅的描寫雖然有的比較誇張但是還是值得看的>


    <我就記得日本好像一直都很喜歡用我們的銅錢?>


    <古代日本本就盛產金銀,與其他國家貿易交換銅錢>


    <emm物以稀為貴>


    <話說古代我國知道日本有那麽豐富的金銀礦嘛>


    <知道的話,應該就是掃平日本了吧[狗頭]>


    <想到了萬曆時期的朝鮮戰爭了,大明和日本死磕雖然最後大明是贏了但是國庫也空虛了,贏了麵子丟了裏子,而日本迴去又建成了德川幕府...>


    <真的很討厭日本,列強來了基本是搶金銀玉器這些,日本是搶文化典籍,古學樂譜等>


    <日本侵華時實施的“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是真的在執行,那個時候好多圖書被燒毀>


    <日本的好東西都是直接抄襲盜版我國的噢,武士刀是我國漢朝的環首刀和唐朝的唐刀,日本的神話故事也是我國伏羲和女媧的盜版...反正就是他們真的全部山寨,無語了>


    ......


    古代日本是這樣的?李然然不解,以前對於古代日本的印象就是感覺一直在學習我國古代吧,沒想到裏麵還是這樣的。


    看到後麵說日本抄襲了那麽多中國古代的東西,暗罵日本真不是個好東西!


    觀看光幕的人也慢慢迴過神來,所以,日本真的是金銀島啊。


    因光幕引發了眾人對戰爭的狂熱。


    秦漢兩朝本來隻是對西邊感興趣,聽光幕這麽講,又不禁把目光放於東邊有一海之隔的日本上麵。


    宋明清本就有沿海地區商人與日本貿易,從中獲取的利潤的確如光幕所言頗多。


    本來就在準備戰事的李治得到了日本全貌及地形圖,讓人在光幕結束後仔細抄下來送往軍營。


    前幾次征日本的失敗源於大元內部的兩位將領彼此不和,再加上天氣的影響導致元軍損傷慘重。


    忽必烈想再次征日本,這次朝中議論聲少了點,眾多蒙古貴族想要從中分一杯羹,表現異常積極。


    被朱元璋點名去日本的秦王朱樉、魯王朱檀和代王朱桂,本來是感到不滿的,礙於老爹朱元璋的威嚴不敢反抗。


    現下得知了日本有什麽後,全部表現出了十足的興趣。


    在嘉靖朝倭寇之禍本就嚴重,民間百姓一聽說日本是黃金之國,有不少人將生命拋在一邊隻為發財。


    前段時間嘉靖帝朱厚熜也提拔了胡宗憲擔任浙江巡按禦史負責抗倭之事,胡宗憲到任後提拔了不少年輕人,其中就有登州衛指揮僉事戚繼光。


    萬曆朝,張居正聽光幕說朝鮮戰爭心中有了計量,看來這日本還真是野心不小啊,還是得把國內的問題清理幹淨再解決這個後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摸魚的鹹魚並收藏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