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然想著都看完1了,接下把後麵都看完吧,反正也才兩分多鍾的混剪…


    於是打開【華夏曆史上的“至暗時刻”2】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評論區不要再吵架了。


    (視頻畫麵中盡現大唐的盛世繁華,長安城來往人群除了漢人還吸引了四麵八方的胡人,或是外賓外商。)


    【安史之亂】


    【從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到公元763年史思明之子史朝義自盡,“安史之亂”才終於結束。


    安史之亂前唐王朝的統治範圍寰宇四海管轄民族眾多,給予了少數民族相對平等的地位,除了宰相其他朝中官職以及國防軍政要職均向少數民族人開放。重新控製了絲綢之路掌握貿易主動權,使華夏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流往西域、歐洲,換來金銀珠寶葡萄酒等經濟作物,長安也順理成章的成為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


    行走在長安城的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波斯人,高句麗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羅馬人有數十萬人,他們在長安或從商或做官。胡人彪悍,開放,灑脫有活力的特點也在當時的大唐所表現。


    安史之亂爆發前一年由朝堂控製的納稅戶大約有共5292萬人加上隱戶、佃農、奴隸、士兵、僧道等不統計人群,史學家猜測全國人口應該有8000萬人。安史之亂五年後這個數字銳減到1700萬人,這場戰爭使唐王朝元氣大傷。據粗略統計這場曆時七年多的變亂中約有3000萬人流離失所,死於戰亂或饑荒。


    安祿山、史思明在範陽起兵,至河北南下,一路攻占洛陽再下潼關,逼近長安,玄宗出逃。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麵深重的震蕩,無人幸免,昔日繁花似錦的大唐已是哀鴻遍野,幾乎整個黃河中下遊人煙斷絕,千裏蕭條。“安史之亂”後大唐由盛轉衰,風流雲散,再難中興。】


    <路過進來先罵一句李隆基再說……>


    <安史之亂的影響非常大,安史之亂後社會上再也沒有唐初胡漢包容和諧的氣氛,皇帝和節度使相互不信任相互猜忌,經過五代十國武人政權的跋扈,這也導致了宋朝和明朝中後期采取以文抑武的政策,文官統馭軍隊。>


    <嚴格來說,唐王朝在武周時期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再往前的話高宗晚期就已經弊政初顯了。玄宗前期的盛世,隻能算是唐帝國的一次中興。安史之亂是將唐代前期百餘年的弊端爆發出來了,就是玄宗晚年的騷操作太多了,自己喜歡微操讓本來隻是一場猶如漢代的“七國之亂”最終演變成泱泱大唐由盛轉衰的不可逆局麵。>


    <怎麽還有人洗李隆基啊,他就應該早死二十年!>


    <這個時候唐王朝還年輕正在向上,感覺安史之亂更多是決策失誤和執行力不行。>


    <安史之亂中有很多朝堂失意人,唐朝雖然實行了科舉,但是依然被世家門閥掌控,寒門子弟根本沒有出頭日,隻有去各個邊鎮手下效力…所以安史之亂不好打,安祿山和史思明他們裏麵也有很多能打的人>


    <安史之亂與河北世家脫不了關係>


    <都說李隆基開創的是盛世,可杜甫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盛世都是這樣,那麽在戰亂時真正的底層老百姓又該怎麽辦?>


    <古往今來,真正的草根真正的底層隻有一個朱八八,不過他在當皇帝後也淪為新的統治階級…>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玄:前明後暗>


    <李隆基這一生啊,前半生超神後半生超鬼>


    <簡單來講就是安史之亂後由開放變得保守。>


    <李隆基要對安史之亂負絕對責任>


    <安史之亂直接把盛唐幹到中晚期>


    <把唐玄宗換成唐太宗哪兒有這些事兒>


    <不說換李世民來了,就是將年輕版的李隆基丟那裏也不會是最後那個結果…>


    <唉,算了,李隆基就是該早死,早死後還可以是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一個檔次,結果一個安史之亂就把自己搞得人人唾棄。也不怪不論是喜歡李隆基的還是討厭他的,都希望他早死二十年。>


    <來談談安史之亂後的影響吧,讓中晚期的唐不配擁有姓名…>


    <現在一提到唐想到的是盛唐,天俾萬國,昭昭有唐!>


    <安史之亂感覺很一般啊,因為有很多文人詩人在記在寫,就搞得好像影響很大一樣…>


    <個人覺得安史之亂確實影響很大,但也不能說是至暗時刻吧,五胡亂華、蒙古入侵、滿清入關哪兒不不至暗了?>


    <相比起安史之亂,感覺還是五胡亂華對整個中華影響巨大。>


    ……


    這個視頻的評論區已經從分析安史之亂的影響歪到了爭論安史之亂到底算不算至暗時刻。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還真有人和古代帝王共情的???


    李然然萬分不理解並表示:你真該和那些想穿迴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一塊兒迴去…


    ————


    唐 開元二十三年


    這時的李隆基還算勤政有抱負,天幕出現後不僅吩咐大臣仔細記錄還常在事後與臣子共同商議。


    天幕開始播放視頻時李隆基就邀了幾個心腹大臣一同觀看,互相交流下意見。


    前麵都還好好的,甚至是出現五胡亂華時,李隆基還能對著張九齡感歎,“百姓多艱。”


    張九齡則勸諫,“陛下應效仿太宗皇帝''以史為鏡''。”說完還繼續補充,“應厲行節儉,萬不可不遜民力!”


    後半句話是張九齡委婉表達李隆基這段時日太過奢靡,不是明君所為。


    果然,李隆基一聽這話臉色頓變。本來是指著張九齡能誇自己,而不是又說些自己不是明君的話。


    李林甫瞅準時機,給他上眼藥道:“張大人,現下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大唐正是繁榮昌盛之際。陛下操勞日久,難道還不能與民同樂嗎?”


    張九齡最不喜李林甫這等不學無術隻顧專營上的人,同樣李林甫也很嫉妒張九齡的品行,兩人暗中較勁。


    李隆基敷衍著對張九齡道:“嗯,朕知道了。”但不想改。


    直到這時天幕開始播放安史之亂,開頭就是【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


    “唐?這是後世哪兒個不孝子孫搞出的事情!!!”李隆基的憤怒不假,畢竟自己辛辛苦苦將大唐達到此時的高度無論如何都是相當滿意和自得,還曾幻想百年後去見太宗陛下,太宗陛下對自己會是怎麽讚賞。


    等到視頻播放至最後時,張九齡隱約感到不對。“安祿山,史思明?”


    李隆基本人也清醒過來,安祿山不就是開元二十一年討伐奚、契丹失敗,要被執行死刑,然後張九齡極力勸說不能放過此賊,還斷言安祿山狼子野心,其日後必反,但是最終自己還特赦了他…


    “所以,玄宗?是朕?!”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朕開創了比肩貞觀的盛世,大唐絕不會出現叛亂。”


    “不可能,不可能,天幕欺朕!!!妖言惑眾!!!”


    李隆基此時還抱著僥幸心理,或許那個時候自己已經死了是太子沒有能力才致使安史之亂,果然太子不行,得廢了。李隆基心緒轉變,朕是天子、是聖人,,百姓無不敬仰歌頌朕的功德!


    不過馬上就被打臉了。


    天幕的評論區充斥著李隆基三個字,都在說自己早死二十年就好,怎敢?這些後世人怎能如此詛咒朕!


    李林甫等人看見李隆基情緒不對,都不敢隨意安慰。


    唯有張九齡對著李隆基道:“聖人,現在安史之亂還未發生,我們還在開元而不是天寶,既然已經得知未來之變,就應該防範於未然,解決問題。”


    李隆基迴過神來感動的看著張九齡,“宰相真是大唐之柱石啊,朕是不可能做出逃的天子!”


    人煙斷絕,千裏蕭條。張九齡想象不出來未來是何等的慘狀…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現在還是太平盛世的大唐過個幾十年將成為亂世。


    李林甫知道自己錯失了良機暗自懊惱,馬上跟著表決心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還是天幕說的對,臣等也願為聖人肝腦塗地!護住這盛世天下。”


    張九齡雖不喜李林甫但隻要他走的是正途,那麽自己也不會與他作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李隆基跟著念了念,讓人將這句話抄寫下來掛在書房,時刻警醒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要摸魚的鹹魚並收藏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