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才將喉嚨一股上湧的勢頭平複下去。


    蔡蓬頭在一邊樂開了花。韓心黎在一邊也是掩麵大笑。


    張小峰見石室中相當簡陋,連日常的生活器具也沒有。


    “道長,平日裏在何處用飯?”


    “九華山上下不都是和尚的麽?肯定是吃和尚去,輪流吃下來,天天不重樣,你別說還是化城寺的齋飯最具滋味,不愧是九華山祖寺。”


    “那我就去化城寺嚐嚐他的齋飯。”張小峰打算直接去化城寺投宿。因為老和尚圓寂時再去實屬紮眼。先去住上兩日,到時候去瞧一瞧也不顯得突兀。


    化神寺乃是九華山之總叢林,山門前有一半月形的放生池,因為寺前的山峰形似猛虎,故以池為弓,射向寺前猛虎。


    化城寺共有四進,分別為靈官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以及一座三層藏經樓。僧寮客房分列在兩邊。


    張小峰找到知客僧,要了兩間客房住了下來。


    三日之間張小峰一口東西也沒吃,隻覺得腹中一直有熱氣翻騰。


    蔡蓬頭給自己吃的到底是什麽汙糟玩意。


    第三日午時,忽聞寺中鍾聲驟起,急促的腳步聲紛至遝來。


    “無垢老和尚圓寂了!”張小峰立刻出了禪房,跟隨人群到方丈院中,僧眾忙碌也沒人注意到他。


    他進不去,隻得在遠遠的瞧見方丈室裏麵的情形,已經更衣完畢,移到了方丈室的正中。


    通常一山住持或尊宿遷化時,其葬儀次第有九依序為:入龕、移龕、鎖龕、掛真、對真小參、起龕、奠湯、奠事、秉炬,最後將遺骨葬入佛塔。


    無垢和尚乃是坐缸的儀式。


    坐缸也分生前坐化與死後移缸,有些和尚乃是在圓寂前已坐入缸中,於剛中坐化。無垢和尚則是後者,與圓寂之後由弟子移入缸中,


    坐化缸用的乃是一套圓肚大缸,多為陶胎,分上下兩部分,外麵青黃釉燒著幾幅佛門圖案,間隔以阿彌陀佛,佛光普照等字樣。上下飾以仙鶴、花鳥、祥雲、荷花、菊花等吉祥圖案。


    首先在缸底墊上厚厚一層生石灰,再鋪上細木炭。再放入一個木質底座。接著幾個弟子合力將無垢老和尚移入缸內。


    以臀部頂住缸壁,雙腿盤住,膝蓋頂在缸壁上。胳膊支撐在大腿之上。


    膝蓋與尾骨成三角,脊骨與雙臂也成三角,避免在移動時屍身晃動變形。


    此時隻有頭顱還露出來,又取來一個缸蓋,中間有圓孔,可將頭顱從中間穿過。


    最後蓋上缸頂蓋並固定好,缸體、缸蓋、缸頂的銜接處均設有卡槽,從而使整個坐化缸結合緊密、渾然一體。在接縫處又以細膏泥填充塗抹完畢。


    僧眾一路誦經,將移入磚塔之內,在磚塔與坐化缸之間倒入大量木炭,最後將磚塔封閉。


    張小峰看到這裏大致也就知道這肉身菩薩訣竅。


    人亡故之後,肚腸之內先是腐化成汁液,發酵脹氣,停靈之時往往見到死者大腹便便就是此故。


    當這汁液滴落在生石灰之上便會生熱,木炭又將水氣吸收。幹燥的熱氣將屍身慢慢烘幹,便如風幹的臘肉一般。


    七日之內若是肉身腐爛,則送入化生窯火化,若是沒有異狀,則三年六個月之後,便可開缸。


    弟子將真身請出之後,就為其塑金身。


    一般會有頭骨掉落的情況,因為頭骨較重。塑金神時會以鐵條作為支撐,而後在骨架上敷設香泥,調整坐姿,最後刷上重重金漆。


    一尊肉身佛便誕生了。


    張小峰不知這無垢和尚是否有機緣能修成金身。


    他的元神一直在關注離體的魂魄,隻見其悠悠蕩蕩朝著月身寶殿的方向飄了過去。


    張小峰跟在後麵,見它直接飄入了大殿的木塔之中,而後就感應不到了。


    這塔絕對有問題,但是張小峰還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這時候身後有人拍了拍自己,張小峰心裏一驚,來人都已經到了身後都沒有察覺。


    轉頭一看,是蔡蓬頭這才放心。


    “你說的研究的法子就是這個坐缸嗎?”張小峰好奇的問道。


    “要是修為不到,還想成肉身佛,隻有這個法子了。”


    “隻是他們還沒摸索出具體的比例多寡,密封的法子還要改善。”


    “有資格的老和尚也就這麽多,還一個比一個能活,所以折騰的次數也不多。”


    “一百個也就能成一個,有些三五天也就爛掉了。一把火就燒了。”


    “道長,真的有佛法修成肉身佛的嗎?”


    “佛門講空,道門講虛,無有才能持久,若是有一天這金身被砸了,被毀了,是佛不行嗎?還是滅佛的比佛更強?”


    張小峰上上下下仔仔細細的看看蔡蓬頭“我覺得您老更厲害。”


    蔡蓬頭眉毛一挑,“何出此言?”


    “我能看到兩百年的道行……”


    “小子,那丸子好吃嗎?”


    “著實一般!”


    蔡蓬頭把他拉出殿去,找了個偏僻的所在。


    “出一道真氣試試!”


    張小峰疑惑的彈出一道真氣,一小縷金黃真氣飛射而出。


    “玉虛境?”


    這也太過悄無聲息了。


    “那不是掩蓋氣息的丹藥麽?”


    “你元神更強了,他們不也就察覺不到了麽?據我所知,九華山沒有羅漢境的僧人。”


    張小峰正要跪下拜謝,蔡蓬頭一把托起他,“道贈有緣人,時間不多,萬不可懈怠。”


    “道長,何為羅漢境?”


    “與道門地仙差不多。”


    “道長所賜丹藥為何如此厲害,悄無聲息的就提升了。”


    “還是你所修道之法精妙,前難後易,無甚關隘,所以魏晉才多有白日飛升之情形。”


    “這藥丸嘛,你從天台寺見過那青龍戲珠沒有?”


    “見過。”


    “那是九華地脈顯化,地氣會通過龍首峰吞吐,滋潤整個九華佛國。”


    “那龍珠正在龍口,會有龍氣殘留在那大石頭之上。我過一段時間就去那上麵蹭一蹭,六十年才捏出個這麽大的丸子。”


    張小峰暗自慶幸,自己當時沒嫌棄,不然就錯過這天大的機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清宗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封壬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封壬居士並收藏上清宗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