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乘風又下水把棺材釘釘進石槨,大功告成,便準備明日一早便打道迴茅山。
臨別之際,陸乘風掏了一張紫符送給張小峰。“這是我晉級之後第一次畫的雷符,送與師侄防身。”
張小峰心裏一驚,這可以是值幾千兩呢,立馬笑得嘴都咧開了,上前接過來,立刻給陸真人作揖,腦袋都快磕到石板上了。“謝謝師叔,您可真是我親師叔。”
“我們很快會再見的。”陸乘風沒想到這孩子這麽能說,朝他擠了擠眼,而後飄然下山。
史道長看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當年的小屁孩,也是長大了。”
轉頭又摸了摸張小峰的腦袋,“你有一天,也要像陸師叔一樣早登虛境,才有機會去追求長生大道。”
才活了八年其中還有一半時間懵懂無知的張小峰,並不覺得長生有什麽好,他隻想快快長大,可以飛天遁地,活的久不如活得精彩。
轉眼就到了三月,史道長告訴張小峰,明天出發先到茅山,參加傳度大齋,之後再去龍虎山授籙。
順路又把張小灰送給林藍,叮囑她定得照顧好小灰。老爹知道兒子要去龍虎山,便告訴他,路過廣信府有機會就到老家看看,還有沒有親人。自己這輩子可能沒機會迴去了。祖父諱字元豐,廣信府玉山縣人士。
張小峰點點頭表示記住了。拜別父母,師徒二人便出發了。
茅山在穀陽縣西南約一百二十裏,走路一天就能到。
太陽接近落山時,師徒倆看到了橫貫南北的茅山橫臥在大地之上。
“山形狀如肺部,故又稱地肺山,乃是道家十大洞天之八——金壇華陽洞天,七十二福地之首。”
眼見快到了,史道長便和張小峰說了茅山大致的情況。
“茅山又稱句曲山,三茅真君在此得道,故改稱茅山。主峰為大茅峰,北側依次為二茅峰,三茅峰。”
“茅山上清共有三宮五觀”
“九霄萬福宮在大茅山巔,故又名頂宮。,此宮曆史可追溯至西漢,比我上清宗的曆史還要悠久,原來就是祭祀三茅真君,前朝才改為主祀大茅真君。為三宮五觀之首。”
“元符萬寧宮在積金峰南麓,供有道德天尊的“九老仙都君印”,故又名印宮。”
“崇禧萬壽宮在大茅峰北,丁公山南,三宮中地勢最低,又稱下宮。”
“德佑觀在二茅峰主祀中茅君,仁佑觀在三茅峰祀小茅君。”
“玉晨觀為桐柏先生所創,晉時二祖三祖在此作《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
“乾雲觀在青龍山乃玄洲真人所創,陶弘景真人此處清修多年。”
“白雲觀在白雲峰下,虛靜真人居此地。”
“掌教居九霄萬福宮,與其餘各宮觀主持,共掌上清宗。”
“師父。這裏哪一個都比上清觀大好多呀。”張小峰看著山上巍峨的宮殿,真如世外仙山,瓊樓玉宇,不愧為洞天福地也。
史道長雖然已經數十年不居住在茅山,但是感情依舊很深,說話間不自覺豪氣幹雲:
“那時自然,自道德天尊轉生老子,傳下道德真經五千言。祖天師創立天師道,三茅真君為開派祖師,紫虛元君魏華存為一代太師,傳二代玄師楊羲,三代真師許穆,直至九代宗師陶弘景創茅山宗。上清在茅山開枝散葉,興盛了一千五百餘年。”
“全真創道才數百年,哪怕現在龍虎山提督三山符籙,我上清茅山也是道門巨擘。”
“咱們先到崇禧萬壽宮法籙院報道。明日一早便是傳度大齋。一共持續三日。”
張小峰一聽要三日,簡直頭痛,這三天就要循規蹈矩,可太難受了。“師父,這傳度都要做些啥呀。
“傳度就是你從普通人到道士的門檻,跨過去才能稱為道士”
張小峰一入上清觀便覺著自己已經是是道士了。
“拜師不能稱為道士,多稱道童,童子。傳授有度牒,才算入道,方可稱為道士,授籙則是授予寶籙,就有了道職。”
看著徒弟對這些詞有些迷糊,便想著換了個說法。
“以進學為喻,拜師你就是童生,傳度你則是有了功名,可以上堂不跪,免徭役地租。授籙則是金榜題名,可以授予官職,可以使喚兵馬衙役。”
這麽一說,張小峰便明白了。“那為何要在授籙前傳度?”
“非傳度不授籙,原本茅山自行授籙,自然是嚴格許多。等上個三年五年也是常事,自從前朝授籙收歸龍虎山萬法宗壇。籙職是有數的,自然是能分到越多越好。”
“要不是掌教真人如此開明,我又求了他老人家,你這個年紀哪能授籙?”
“龍虎山不管麽?” 張小峰怕到現場出醜。
“難道龍虎山能因為你這個七品籙和茅山不痛快?天師授了上清大洞籙,其餘就得爭一爭二三品的籙位。畢竟虛境高手才是各個宗派的根基。”
師徒二人穿過大茅峰來到萬壽宮山下,眼前一道三門四柱牌坊,上書“上清宗壇”左右各一對聯,“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這兩句說的是早在秦時李明真人,漢代三茅真君等在此煉丹飛升。後一句說的是陶弘景和王遠知兩位宗師為當朝宰相。
過了牌坊便是靈官殿,殿內供奉著王靈官,左右兩側楹聯,“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心存邪念,任爾燒香無點益。”
穿過靈官殿,便是崇禧萬壽宮的山門,重簷歇山規製,三個長長的巨型門洞,光是這山門,便是比上清觀的正殿還要大上許多。
門洞上的門匾乃是大塊條石雕成,幾個金色大字“敕賜崇禧萬壽宮”,簷下掛著一副巨大的牌匾,上書“萬古聖鄉”,山門一側還有贔屭抬碑。
穿過門洞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照壁,上書“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照壁前則是廣闊的青石廣場,呈四方之形,長寬皆有百丈。張小峰走在上麵,感覺自己是一顆棋子落在棋盤上。
北麵即是正殿太元寶殿,巍峨壯麗,四坡九脊的三重歇山頂。層層疊疊,脊獸鴟吻齊備,大殿矗立在雙重白玉基座之上。兩道石階對向而上。燈火掩映之下,宮室光明,闕庭神麗,恍惚如金霄玉闕。不禁感歎自己的渺小。
“後麵還有三清殿,今天來不及去看,我們到東側法籙院先去報道。”
史道長帶張小峰登記完畢,便有人帶至道房休息。張小峰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在上清觀就自己和師父,從來沒見過這麽多道士。
臨別之際,陸乘風掏了一張紫符送給張小峰。“這是我晉級之後第一次畫的雷符,送與師侄防身。”
張小峰心裏一驚,這可以是值幾千兩呢,立馬笑得嘴都咧開了,上前接過來,立刻給陸真人作揖,腦袋都快磕到石板上了。“謝謝師叔,您可真是我親師叔。”
“我們很快會再見的。”陸乘風沒想到這孩子這麽能說,朝他擠了擠眼,而後飄然下山。
史道長看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當年的小屁孩,也是長大了。”
轉頭又摸了摸張小峰的腦袋,“你有一天,也要像陸師叔一樣早登虛境,才有機會去追求長生大道。”
才活了八年其中還有一半時間懵懂無知的張小峰,並不覺得長生有什麽好,他隻想快快長大,可以飛天遁地,活的久不如活得精彩。
轉眼就到了三月,史道長告訴張小峰,明天出發先到茅山,參加傳度大齋,之後再去龍虎山授籙。
順路又把張小灰送給林藍,叮囑她定得照顧好小灰。老爹知道兒子要去龍虎山,便告訴他,路過廣信府有機會就到老家看看,還有沒有親人。自己這輩子可能沒機會迴去了。祖父諱字元豐,廣信府玉山縣人士。
張小峰點點頭表示記住了。拜別父母,師徒二人便出發了。
茅山在穀陽縣西南約一百二十裏,走路一天就能到。
太陽接近落山時,師徒倆看到了橫貫南北的茅山橫臥在大地之上。
“山形狀如肺部,故又稱地肺山,乃是道家十大洞天之八——金壇華陽洞天,七十二福地之首。”
眼見快到了,史道長便和張小峰說了茅山大致的情況。
“茅山又稱句曲山,三茅真君在此得道,故改稱茅山。主峰為大茅峰,北側依次為二茅峰,三茅峰。”
“茅山上清共有三宮五觀”
“九霄萬福宮在大茅山巔,故又名頂宮。,此宮曆史可追溯至西漢,比我上清宗的曆史還要悠久,原來就是祭祀三茅真君,前朝才改為主祀大茅真君。為三宮五觀之首。”
“元符萬寧宮在積金峰南麓,供有道德天尊的“九老仙都君印”,故又名印宮。”
“崇禧萬壽宮在大茅峰北,丁公山南,三宮中地勢最低,又稱下宮。”
“德佑觀在二茅峰主祀中茅君,仁佑觀在三茅峰祀小茅君。”
“玉晨觀為桐柏先生所創,晉時二祖三祖在此作《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
“乾雲觀在青龍山乃玄洲真人所創,陶弘景真人此處清修多年。”
“白雲觀在白雲峰下,虛靜真人居此地。”
“掌教居九霄萬福宮,與其餘各宮觀主持,共掌上清宗。”
“師父。這裏哪一個都比上清觀大好多呀。”張小峰看著山上巍峨的宮殿,真如世外仙山,瓊樓玉宇,不愧為洞天福地也。
史道長雖然已經數十年不居住在茅山,但是感情依舊很深,說話間不自覺豪氣幹雲:
“那時自然,自道德天尊轉生老子,傳下道德真經五千言。祖天師創立天師道,三茅真君為開派祖師,紫虛元君魏華存為一代太師,傳二代玄師楊羲,三代真師許穆,直至九代宗師陶弘景創茅山宗。上清在茅山開枝散葉,興盛了一千五百餘年。”
“全真創道才數百年,哪怕現在龍虎山提督三山符籙,我上清茅山也是道門巨擘。”
“咱們先到崇禧萬壽宮法籙院報道。明日一早便是傳度大齋。一共持續三日。”
張小峰一聽要三日,簡直頭痛,這三天就要循規蹈矩,可太難受了。“師父,這傳度都要做些啥呀。
“傳度就是你從普通人到道士的門檻,跨過去才能稱為道士”
張小峰一入上清觀便覺著自己已經是是道士了。
“拜師不能稱為道士,多稱道童,童子。傳授有度牒,才算入道,方可稱為道士,授籙則是授予寶籙,就有了道職。”
看著徒弟對這些詞有些迷糊,便想著換了個說法。
“以進學為喻,拜師你就是童生,傳度你則是有了功名,可以上堂不跪,免徭役地租。授籙則是金榜題名,可以授予官職,可以使喚兵馬衙役。”
這麽一說,張小峰便明白了。“那為何要在授籙前傳度?”
“非傳度不授籙,原本茅山自行授籙,自然是嚴格許多。等上個三年五年也是常事,自從前朝授籙收歸龍虎山萬法宗壇。籙職是有數的,自然是能分到越多越好。”
“要不是掌教真人如此開明,我又求了他老人家,你這個年紀哪能授籙?”
“龍虎山不管麽?” 張小峰怕到現場出醜。
“難道龍虎山能因為你這個七品籙和茅山不痛快?天師授了上清大洞籙,其餘就得爭一爭二三品的籙位。畢竟虛境高手才是各個宗派的根基。”
師徒二人穿過大茅峰來到萬壽宮山下,眼前一道三門四柱牌坊,上書“上清宗壇”左右各一對聯,“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這兩句說的是早在秦時李明真人,漢代三茅真君等在此煉丹飛升。後一句說的是陶弘景和王遠知兩位宗師為當朝宰相。
過了牌坊便是靈官殿,殿內供奉著王靈官,左右兩側楹聯,“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心存邪念,任爾燒香無點益。”
穿過靈官殿,便是崇禧萬壽宮的山門,重簷歇山規製,三個長長的巨型門洞,光是這山門,便是比上清觀的正殿還要大上許多。
門洞上的門匾乃是大塊條石雕成,幾個金色大字“敕賜崇禧萬壽宮”,簷下掛著一副巨大的牌匾,上書“萬古聖鄉”,山門一側還有贔屭抬碑。
穿過門洞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照壁,上書“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照壁前則是廣闊的青石廣場,呈四方之形,長寬皆有百丈。張小峰走在上麵,感覺自己是一顆棋子落在棋盤上。
北麵即是正殿太元寶殿,巍峨壯麗,四坡九脊的三重歇山頂。層層疊疊,脊獸鴟吻齊備,大殿矗立在雙重白玉基座之上。兩道石階對向而上。燈火掩映之下,宮室光明,闕庭神麗,恍惚如金霄玉闕。不禁感歎自己的渺小。
“後麵還有三清殿,今天來不及去看,我們到東側法籙院先去報道。”
史道長帶張小峰登記完畢,便有人帶至道房休息。張小峰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在上清觀就自己和師父,從來沒見過這麽多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