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幣圈:半年賺千億,我該怎麽花? 作者:蝦裏蝦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恐怕是緬北近幾十年曆史上傷亡人數最大的一場戰爭。
戰爭持續十天之後,緬佤雙方的戰損都上萬了。
從數字上,就可以感受到戰爭的慘烈。
雙方都有必須要贏的理由。
作為緬軍來說,這可能是收複佤邦最好的機會,佤邦整個領導層真空,這麽好的機會,恐怕很難再有了。
他們也知道特區的五萬大軍,已經徹底進入了佤邦腹地,而緬軍如果遲遲無法突破,那麽特區很可能撕毀協議,獨自占領佤邦。
緬方高層已經分析過這種可能性,就算特區一開始並沒有這種想法,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方。他們認為特區不會輕易放棄到嘴的肉。
所以緬方高層對於軍隊的命令越來越嚴格,必須要擊潰佤邦軍隊,進入佤邦的首府邦康,展現出緬軍強大的實力,這樣才可以讓特區軍隊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而佤邦軍隊這邊,更是有不能失敗的理由。這是他們的家園,是佤族生存之地,緬族從曆史上就一直欺壓佤族,好不容易解放出來,現在他們又打過來了。
佤邦軍人沒有選擇,隻能拿起武器反抗,誓死扞衛自己的家園。
作為底層的軍人來說,根本不知道領導層集體失蹤了,目前他們自上而下接到的命令或者宣傳,有一大部分都是佤邦主席辦公室簽發的,或者是佤邦聯盟軍司令部。
從程序上,佤邦並沒有亂,趙岩迅速代替了佤邦之前的領導集體,發揮職能作用。
這就導致,佤邦軍隊現在並不是群龍無首。
而所有的命令隻有一個方向,那就是抵抗抵抗再抵抗,與緬軍殊死搏鬥。
經過這十天,特區軍隊一步步控製蠶食,終於是來到了佤邦首府邦康。
趙岩這段時間可以說心力交瘁,他不僅要統籌邊境戰爭的軍隊協調糧草物資調度,還要向前方將領解釋,說服他們以大局為重,隻有把緬軍趕走,才能坐下來商量佤邦的前途。
另一方麵他又要協調後方,壓住一些蠢蠢欲動的勢力,又要防住一波波的暗殺。
至於這些暗殺裏,有沒有特區故意嚇他的,那就誰也說不清楚了。
反正這十天的領導體驗,讓趙岩覺得這領袖也並不好當。
戰爭是無情的,但政治鬥爭隻會更加無情。
為了防止前線將領出亂子,他們的家人,全部被抓到了邦康來。
沒錯,就是抓,美曰其名是來首府給予保護,當誰要抵抗,直接武力抓捕。
雖然沒有下獄,但這些家眷全部被軟禁。
他們連打電話的權利都沒有,隻有在規定時間,在趙岩手下的監視之下,才可以與前線的將領通話。
這就是殘酷的政治鬥爭,這些家眷已經成為了人質。
前麵將領要是不聽話,為了以儆效尤,趙岩絕對會讓他全家死光光。
這也是為什麽到現在為止,前線將領都沒有揮師迴邦康質問的原因之一。
蘇哲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作為整個棋局的籌劃者,從鮑家祥按計劃進入特區之後,接下來的一切都基本注定了。
雖然這其中會產生很多小意外,但無礙大局。
戰爭,大多數情況下隻是政治的延續。
在這場戰爭裏,大多數人都在為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努力。
敏昂是這樣,趙岩也是這樣,還有無數參與其中的官員和軍人,打仗隻是他們的過程,結果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
而蘇哲,無非就是利用了各方的政治訴求,作了這麽一場大局,實現版圖擴張的目的。
他依然坐鎮特區,每天都會看軍報匯總。雖然他沒有參與戰爭,但目前的局勢他都了然於胸。
看到緬瓦戰爭的慘烈,蘇哲感歎道:“民族之間的鬥爭,才是最激烈的。從這才能看出龍國能把那麽多民族融合在一起,和諧發展,確實不容易。”
雖然從個體出發,蘇哲對於一些偏向性的政策是不滿的。
感覺身為漢人,哪哪都低人一等似的。
但為了國家團結嘛,個人的犧牲在所難免。
雖然沒有人征求過我的意見,雖然也不會記得我的犧牲。
但是我光榮啊!從小老師就告訴我,我是那啥接班人。
我身負重任,犧牲都是應該的,希望我的犧牲,可以讓公仆過的更好。
大義和小義,從來都是辯證的問題。
很多人張口就是大義,好像頂著大義,做什麽都是正義的,而讓人為了的大義犧牲都是理所當然的。
蘇哲認為,大義應該惠及小義,那才是人人都應該維護的大義。
比如,見義勇為這種事,在蘇哲看來就是大義。
自古就有俠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被人稱道傳頌。
那是因為,如果人人都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麽你在受到迫害時,就有了希望,可能就有人站出來幫助你。
這就是大義惠及到小義,今天你幫了陌生人,社會風氣如此,那麽你不知道哪天遇上事就被陌生人幫了。
所以蘇哲在國內做的九神公益,為什麽要主打幫助見義勇為的人,因為這才是大義。
不可使抱薪者,凍斃於風雪。
可是,這道理,那些上位者、那些專家學者教授難道就不懂嗎?
為什麽他們對社會風氣的倒退視而不見?
為什麽他們縱容個別狗東西糟踐這些自古傳下來的美德?
為什麽他們一定要我們成為人人自危,冷漠無情的牛馬?
他們糟踐了大義,或者他們看著被糟踐的大義,被踐踏的道德,他們視而不見,無所作為。
然後他們還要以大義的名義,來告訴你個人犧牲的正當性。
我一直很奇怪一點,個人憑什麽用大義的名義來要求另外一個個人。
憑什麽不簽拆遷協議,就是不顧發展。
這裏麵也要辯證的看,有些人確實貪得無厭。
但不是所有人的都是這樣的,比如某個鎮,15年前,政府征地3.6w一畝,然後造一條路,兩邊做地基拍賣,20萬一間地基賣給村民。
一畝地可以造六間地基。
3.6萬一畝強製征收,一畝造六間地基,20萬一間賣迴給你。
誰來告訴我,地基他媽的農民自己不會鑄嗎?
另外這個村,到現在已經40年沒有批過一間地基了。
就在這種土地資源緊缺的農村。
然後15年前,鎮政府征地賣地基。
你們和投標者二一添作五,我們呢?
這樣的事,多與少不去說了。
但我隻想問,那些狗東西怎麽有臉拿大義說事?
戰爭持續十天之後,緬佤雙方的戰損都上萬了。
從數字上,就可以感受到戰爭的慘烈。
雙方都有必須要贏的理由。
作為緬軍來說,這可能是收複佤邦最好的機會,佤邦整個領導層真空,這麽好的機會,恐怕很難再有了。
他們也知道特區的五萬大軍,已經徹底進入了佤邦腹地,而緬軍如果遲遲無法突破,那麽特區很可能撕毀協議,獨自占領佤邦。
緬方高層已經分析過這種可能性,就算特區一開始並沒有這種想法,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方。他們認為特區不會輕易放棄到嘴的肉。
所以緬方高層對於軍隊的命令越來越嚴格,必須要擊潰佤邦軍隊,進入佤邦的首府邦康,展現出緬軍強大的實力,這樣才可以讓特區軍隊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而佤邦軍隊這邊,更是有不能失敗的理由。這是他們的家園,是佤族生存之地,緬族從曆史上就一直欺壓佤族,好不容易解放出來,現在他們又打過來了。
佤邦軍人沒有選擇,隻能拿起武器反抗,誓死扞衛自己的家園。
作為底層的軍人來說,根本不知道領導層集體失蹤了,目前他們自上而下接到的命令或者宣傳,有一大部分都是佤邦主席辦公室簽發的,或者是佤邦聯盟軍司令部。
從程序上,佤邦並沒有亂,趙岩迅速代替了佤邦之前的領導集體,發揮職能作用。
這就導致,佤邦軍隊現在並不是群龍無首。
而所有的命令隻有一個方向,那就是抵抗抵抗再抵抗,與緬軍殊死搏鬥。
經過這十天,特區軍隊一步步控製蠶食,終於是來到了佤邦首府邦康。
趙岩這段時間可以說心力交瘁,他不僅要統籌邊境戰爭的軍隊協調糧草物資調度,還要向前方將領解釋,說服他們以大局為重,隻有把緬軍趕走,才能坐下來商量佤邦的前途。
另一方麵他又要協調後方,壓住一些蠢蠢欲動的勢力,又要防住一波波的暗殺。
至於這些暗殺裏,有沒有特區故意嚇他的,那就誰也說不清楚了。
反正這十天的領導體驗,讓趙岩覺得這領袖也並不好當。
戰爭是無情的,但政治鬥爭隻會更加無情。
為了防止前線將領出亂子,他們的家人,全部被抓到了邦康來。
沒錯,就是抓,美曰其名是來首府給予保護,當誰要抵抗,直接武力抓捕。
雖然沒有下獄,但這些家眷全部被軟禁。
他們連打電話的權利都沒有,隻有在規定時間,在趙岩手下的監視之下,才可以與前線的將領通話。
這就是殘酷的政治鬥爭,這些家眷已經成為了人質。
前麵將領要是不聽話,為了以儆效尤,趙岩絕對會讓他全家死光光。
這也是為什麽到現在為止,前線將領都沒有揮師迴邦康質問的原因之一。
蘇哲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作為整個棋局的籌劃者,從鮑家祥按計劃進入特區之後,接下來的一切都基本注定了。
雖然這其中會產生很多小意外,但無礙大局。
戰爭,大多數情況下隻是政治的延續。
在這場戰爭裏,大多數人都在為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努力。
敏昂是這樣,趙岩也是這樣,還有無數參與其中的官員和軍人,打仗隻是他們的過程,結果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
而蘇哲,無非就是利用了各方的政治訴求,作了這麽一場大局,實現版圖擴張的目的。
他依然坐鎮特區,每天都會看軍報匯總。雖然他沒有參與戰爭,但目前的局勢他都了然於胸。
看到緬瓦戰爭的慘烈,蘇哲感歎道:“民族之間的鬥爭,才是最激烈的。從這才能看出龍國能把那麽多民族融合在一起,和諧發展,確實不容易。”
雖然從個體出發,蘇哲對於一些偏向性的政策是不滿的。
感覺身為漢人,哪哪都低人一等似的。
但為了國家團結嘛,個人的犧牲在所難免。
雖然沒有人征求過我的意見,雖然也不會記得我的犧牲。
但是我光榮啊!從小老師就告訴我,我是那啥接班人。
我身負重任,犧牲都是應該的,希望我的犧牲,可以讓公仆過的更好。
大義和小義,從來都是辯證的問題。
很多人張口就是大義,好像頂著大義,做什麽都是正義的,而讓人為了的大義犧牲都是理所當然的。
蘇哲認為,大義應該惠及小義,那才是人人都應該維護的大義。
比如,見義勇為這種事,在蘇哲看來就是大義。
自古就有俠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被人稱道傳頌。
那是因為,如果人人都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麽你在受到迫害時,就有了希望,可能就有人站出來幫助你。
這就是大義惠及到小義,今天你幫了陌生人,社會風氣如此,那麽你不知道哪天遇上事就被陌生人幫了。
所以蘇哲在國內做的九神公益,為什麽要主打幫助見義勇為的人,因為這才是大義。
不可使抱薪者,凍斃於風雪。
可是,這道理,那些上位者、那些專家學者教授難道就不懂嗎?
為什麽他們對社會風氣的倒退視而不見?
為什麽他們縱容個別狗東西糟踐這些自古傳下來的美德?
為什麽他們一定要我們成為人人自危,冷漠無情的牛馬?
他們糟踐了大義,或者他們看著被糟踐的大義,被踐踏的道德,他們視而不見,無所作為。
然後他們還要以大義的名義,來告訴你個人犧牲的正當性。
我一直很奇怪一點,個人憑什麽用大義的名義來要求另外一個個人。
憑什麽不簽拆遷協議,就是不顧發展。
這裏麵也要辯證的看,有些人確實貪得無厭。
但不是所有人的都是這樣的,比如某個鎮,15年前,政府征地3.6w一畝,然後造一條路,兩邊做地基拍賣,20萬一間地基賣給村民。
一畝地可以造六間地基。
3.6萬一畝強製征收,一畝造六間地基,20萬一間賣迴給你。
誰來告訴我,地基他媽的農民自己不會鑄嗎?
另外這個村,到現在已經40年沒有批過一間地基了。
就在這種土地資源緊缺的農村。
然後15年前,鎮政府征地賣地基。
你們和投標者二一添作五,我們呢?
這樣的事,多與少不去說了。
但我隻想問,那些狗東西怎麽有臉拿大義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