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二、鬥劍
無敵的我又要轉世重修了 作者:荒野大刀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敵的我又要轉世重修了 ()”查找最新章節!
除了正統修行法外,劉邦另又隨手創造出了幾門應用於實戰裏的小法門。
他將諸般法門皆匯於一道玉簡裏。
除了金剛亥母、元氏二女的元神烙印投注其中,可以觀覽其上法門,其他人則難窺究竟。
一應事俱做完。
劉邦長身而起,準備出去走走,隨處看看。
一抬步,心念微動。
下一瞬自己便站在了靜室門口。
他微微一愣。
肉身虹化之後,身與氣合,速度陡然增快乃是必然,但增長到這個地步,卻也是劉邦未想到的。
他隨即控製著自己的速度,解開洞府禁製,走了出去。
門外侍候的浩然道門人見他走出,立刻躬身行禮,口稱‘道主’。
劉邦點了點頭,道:“辛苦了。”
隨手送了些修行金丹給他們。
在大日宗待過一段時間之後,他手上積蓄變得頗為雄厚,即便在幾日裏熔煉神爐,補全神爐裂縫,消耗大半積蓄,但剩下的那小半積蓄也依舊是一筆可觀財富。
而今浩然道初立,各項花銷陡增,本該是劉邦消耗積蓄的時候。
奈何隨他而來的金剛亥母的小金庫亦極豐富,是他的數十倍不止,金剛亥母‘謝劍衣’添為掌教,為本宗出財出力自是應有之理,如此也就用不上劉邦那點積蓄了。
“我閉關了多久。”
劉邦隨口向守門弟子問了一句。
守門弟子收下修行金丹,麵上難掩欣喜之色,迴應道:“您已經閉關半個月了,加上今天,剛好十五天。”
“十五天?”劉邦未想到會用去那麽多的時間。
他未再多言,徐徐走出洞府。
頓見爛桃山上,隨處皆是青衣飄渺的男女。
他們周身散發著正大光明的氣息,聯袂而行,都往一個地方匯集而去。
山上何時有了這般多的弟子?
且有些弟子本身修為都在罡之境。
劉邦暗暗訝然。
推想在自己閉關的這段時間裏,浩然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他自知謝劍衣晉位掌教,以她看似平和實則好強、極其有原則的性情,必然存有壯大本宗的野望。
但也想不到對方能做得這樣好。
連罡之境的修行者都能被吸引過來。
其實這些罡之境修行者之所以被吸引過來,大部分原因並不在掌教謝劍衣身上,而在於那篇在北洲廣為流傳的法門‘我意天心證悟法’。
投入浩然道的罡之境修行者,多是不慎被邪祟侵染,本源受損之輩,他們前程本已無望,卻不想機緣巧合之下,浩然道‘我意天心證悟法’橫空出世。
修持此法令他們紓解了自身邪祟侵蝕的程度。
自然紛紛來投,希圖從浩然道獲得更精深法門,全麵化解去自身的邪祟侵染。
“這位道友,你們這是要往哪裏去?”劉邦拉住一個匆匆追向同伴的青年人,溫聲問道。
他神光內斂,從外表上看平平無奇。
頂多有些正大光明的意蘊流轉,此間修行者身上都有這種意蘊。襯得他更加平庸。
青年人轉臉看了劉邦一眼,眼神訝然。
這人修為看起來平平無奇,但生了一副好皮囊。
清秀俊朗,看著就讓人心生好感。
於是便迴劉邦道:“教主與左右二位護教使定在山頂鬥劍比試,我們這都是要趕去看看呢。
你不知道?
正好趕上,咱們一起去吧!”
“善!”劉邦點了點頭,不同聲色地跟上了青年人。
金剛亥母與元氏二女鬥什麽劍?
三人葫蘆裏賣得什麽藥?
兩人匆匆而行,匯入人流,隨著擁擠的人群朝山頂上看。
劉邦放眼望去,山下山下,已成一片青衫的海洋。
爛桃山終究太小了,這麽些修行者,已經有些裝不下。
得盡快把山門換到佘山去。
如此擁擠下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趕到峰頂。
劉邦索性找了個機會,甩掉拉自己上山的青年,肉身虹化,歸於天地元氣之中,轉瞬間便已至峰頂。
他氣息收斂,無人注意得到。
在峰頂一處角落停下,又鑽入圍觀人群裏,變得平平無奇。
峰頂。
太山娘娘運用聖符,調集山嶽之力,生生將峰頂推平,形成一座巨大廣場。
此時她就守在這廣場一角,麵含無奈地看向場中三人。
一者是神色淡淡的大日宗原本護法神金剛亥母,如今的謝劍衣。
另外二人是元蓁蓁、元菁菁。
三人呈品字形站立。
元蓁蓁神色平和,腰懸一柄暗金劍器,純以先天金元凝練,隱然有鋒利氣息,切割周圍元氣。
元菁菁躍躍欲試,同樣佩有長劍,渾然沒有麵對劉邦時的怯弱之色。
三人之間氣氛詭異。
圍觀弟子們卻未有絲毫感覺,uu看書 ww.ukanshu 隻看到三位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姿容絕世的佳人,已然頭昏腦漲,心滿意足,哪還有念頭去考慮其他?
“素聞大日宗有位護法神,生得萬種風情盡歸一身。
而今得見,果然名不虛傳呐!”
“你小聲點兒!
咱們已經是浩然道門人,在這裏碎嘴,議論教主的容貌,豈不是授人以柄!”
“嘿,你們兩個說話我可聽到了啊,帶會兒跟我去刑堂走一遭!”
“……”
“我覺得二位護教使亦是傾城顏色,各自皆能與教主分庭抗禮……”
“這般強橫的女子,容貌如何已經不重要了,她們各自實力才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
……
聽著周圍亂糟糟的議論聲,劉邦眉頭越發皺緊。
浩然道草創,百廢待興。
正是要忙碌諸事的時候。
然而本宗教主與兩位護教使卻在這裏窩裏鬥?
觀她們三者之間的氣氛,哪裏是什麽正常切磋鬥劍,分明就是各懷心思,展開私鬥!
掌教與護教使都開始私鬥,且被如此多門人圍觀,豈不惹得門人競相效仿?
不過,劉邦隨即想到,三人之間既然已生怨氣,不妨也借著這場爭鬥宣泄出來。
待到他們宣泄夠了,自己適時出手,避免局勢繼續惡化也好。
如是,他就安心下來。
靜靜看著場中三個女子。
三人皆是傾國之貌,美輪美奐,各具特色,看著這樣三人鬥劍論道,卻也是一件極賞心悅目的事情。
劉邦咂了咂嘴,內心不由得生出更多期待。
除了正統修行法外,劉邦另又隨手創造出了幾門應用於實戰裏的小法門。
他將諸般法門皆匯於一道玉簡裏。
除了金剛亥母、元氏二女的元神烙印投注其中,可以觀覽其上法門,其他人則難窺究竟。
一應事俱做完。
劉邦長身而起,準備出去走走,隨處看看。
一抬步,心念微動。
下一瞬自己便站在了靜室門口。
他微微一愣。
肉身虹化之後,身與氣合,速度陡然增快乃是必然,但增長到這個地步,卻也是劉邦未想到的。
他隨即控製著自己的速度,解開洞府禁製,走了出去。
門外侍候的浩然道門人見他走出,立刻躬身行禮,口稱‘道主’。
劉邦點了點頭,道:“辛苦了。”
隨手送了些修行金丹給他們。
在大日宗待過一段時間之後,他手上積蓄變得頗為雄厚,即便在幾日裏熔煉神爐,補全神爐裂縫,消耗大半積蓄,但剩下的那小半積蓄也依舊是一筆可觀財富。
而今浩然道初立,各項花銷陡增,本該是劉邦消耗積蓄的時候。
奈何隨他而來的金剛亥母的小金庫亦極豐富,是他的數十倍不止,金剛亥母‘謝劍衣’添為掌教,為本宗出財出力自是應有之理,如此也就用不上劉邦那點積蓄了。
“我閉關了多久。”
劉邦隨口向守門弟子問了一句。
守門弟子收下修行金丹,麵上難掩欣喜之色,迴應道:“您已經閉關半個月了,加上今天,剛好十五天。”
“十五天?”劉邦未想到會用去那麽多的時間。
他未再多言,徐徐走出洞府。
頓見爛桃山上,隨處皆是青衣飄渺的男女。
他們周身散發著正大光明的氣息,聯袂而行,都往一個地方匯集而去。
山上何時有了這般多的弟子?
且有些弟子本身修為都在罡之境。
劉邦暗暗訝然。
推想在自己閉關的這段時間裏,浩然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他自知謝劍衣晉位掌教,以她看似平和實則好強、極其有原則的性情,必然存有壯大本宗的野望。
但也想不到對方能做得這樣好。
連罡之境的修行者都能被吸引過來。
其實這些罡之境修行者之所以被吸引過來,大部分原因並不在掌教謝劍衣身上,而在於那篇在北洲廣為流傳的法門‘我意天心證悟法’。
投入浩然道的罡之境修行者,多是不慎被邪祟侵染,本源受損之輩,他們前程本已無望,卻不想機緣巧合之下,浩然道‘我意天心證悟法’橫空出世。
修持此法令他們紓解了自身邪祟侵蝕的程度。
自然紛紛來投,希圖從浩然道獲得更精深法門,全麵化解去自身的邪祟侵染。
“這位道友,你們這是要往哪裏去?”劉邦拉住一個匆匆追向同伴的青年人,溫聲問道。
他神光內斂,從外表上看平平無奇。
頂多有些正大光明的意蘊流轉,此間修行者身上都有這種意蘊。襯得他更加平庸。
青年人轉臉看了劉邦一眼,眼神訝然。
這人修為看起來平平無奇,但生了一副好皮囊。
清秀俊朗,看著就讓人心生好感。
於是便迴劉邦道:“教主與左右二位護教使定在山頂鬥劍比試,我們這都是要趕去看看呢。
你不知道?
正好趕上,咱們一起去吧!”
“善!”劉邦點了點頭,不同聲色地跟上了青年人。
金剛亥母與元氏二女鬥什麽劍?
三人葫蘆裏賣得什麽藥?
兩人匆匆而行,匯入人流,隨著擁擠的人群朝山頂上看。
劉邦放眼望去,山下山下,已成一片青衫的海洋。
爛桃山終究太小了,這麽些修行者,已經有些裝不下。
得盡快把山門換到佘山去。
如此擁擠下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趕到峰頂。
劉邦索性找了個機會,甩掉拉自己上山的青年,肉身虹化,歸於天地元氣之中,轉瞬間便已至峰頂。
他氣息收斂,無人注意得到。
在峰頂一處角落停下,又鑽入圍觀人群裏,變得平平無奇。
峰頂。
太山娘娘運用聖符,調集山嶽之力,生生將峰頂推平,形成一座巨大廣場。
此時她就守在這廣場一角,麵含無奈地看向場中三人。
一者是神色淡淡的大日宗原本護法神金剛亥母,如今的謝劍衣。
另外二人是元蓁蓁、元菁菁。
三人呈品字形站立。
元蓁蓁神色平和,腰懸一柄暗金劍器,純以先天金元凝練,隱然有鋒利氣息,切割周圍元氣。
元菁菁躍躍欲試,同樣佩有長劍,渾然沒有麵對劉邦時的怯弱之色。
三人之間氣氛詭異。
圍觀弟子們卻未有絲毫感覺,uu看書 ww.ukanshu 隻看到三位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姿容絕世的佳人,已然頭昏腦漲,心滿意足,哪還有念頭去考慮其他?
“素聞大日宗有位護法神,生得萬種風情盡歸一身。
而今得見,果然名不虛傳呐!”
“你小聲點兒!
咱們已經是浩然道門人,在這裏碎嘴,議論教主的容貌,豈不是授人以柄!”
“嘿,你們兩個說話我可聽到了啊,帶會兒跟我去刑堂走一遭!”
“……”
“我覺得二位護教使亦是傾城顏色,各自皆能與教主分庭抗禮……”
“這般強橫的女子,容貌如何已經不重要了,她們各自實力才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
……
聽著周圍亂糟糟的議論聲,劉邦眉頭越發皺緊。
浩然道草創,百廢待興。
正是要忙碌諸事的時候。
然而本宗教主與兩位護教使卻在這裏窩裏鬥?
觀她們三者之間的氣氛,哪裏是什麽正常切磋鬥劍,分明就是各懷心思,展開私鬥!
掌教與護教使都開始私鬥,且被如此多門人圍觀,豈不惹得門人競相效仿?
不過,劉邦隨即想到,三人之間既然已生怨氣,不妨也借著這場爭鬥宣泄出來。
待到他們宣泄夠了,自己適時出手,避免局勢繼續惡化也好。
如是,他就安心下來。
靜靜看著場中三個女子。
三人皆是傾國之貌,美輪美奐,各具特色,看著這樣三人鬥劍論道,卻也是一件極賞心悅目的事情。
劉邦咂了咂嘴,內心不由得生出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