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家為了節省錢,造房子都是得空就去挖地基鑿石頭,一個房子下來至少得花了一兩年的時間。
當然這個是少部分人家,大部分人家都是換工互相幫忙的,人多也要不了很久。
秦惜站知青院門口看了一會兒,就叫金哲和成兵把涼好的涼茶抬工地那邊去,那邊人多估計也就隻能一人分上一碗。
李建設看著還挺大男人主義的,沒想到廚藝意外的不錯。
知道其他人吃不了太辣,他們先盛出來大半,剩下的用小盆把魚和菜都裝出來,在湯底加辣椒煮了煮才盛小盆裏。
沒想到辣的那小盆酸菜魚意外的受歡迎,大家明明吃不得辣卻忍不住把筷子伸向小盆。
霍月瑤帶著兩個女知青提出加入他們失敗之後,又提出借用他們的鍋具,這才是她們的真實目的,怕七人組不同意才先用加入鋪墊。
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沒想到還是遭到了拒絕。
老知青那邊又鬧翻了,若是再去求和,肯定也會被生吞活剝啃的骨頭都不剩。
才剛下鄉,幾人就感覺自己把一輩子遭受過的磨難都受了一遍。
無奈,霍月瑤隻能餓著肚子等溫宏深迴來。
本來是想著溫宏深和秦惜認識,叫他幫忙勸勸說說好話,溫宏深沒同意,霍月瑤又提出想一起去溫宏深那戶人家搭夥,溫宏深還是拒絕。
霍月瑤就生氣了,帶著兩位女知青就去找了大隊長,大隊長也不耐煩搭理她們,趕烏蠅似的把她們趕走了。
幾個人餓著肚子吃了一肚子的氣,最後就近找了一戶人家叫人家給她們做了個晚飯,又一人拿了五毛加上糧食求著人家管她們幾天,才暫時把問題給解決了。
和霍月瑤一起的兩個女知青隻是被家裏養的驕縱又有些天真,人不壞也還算有腦子,第二天就去找了大隊長,說自己要蓋房子。
之所以沒叫上霍月瑤,自然是因為霍月瑤沒錢,說來她們知道周盼弟和趙小芬蓋房子的錢是秦惜借的,她們還挺鄙夷秦惜的。
周盼弟和趙小芬一看就是家庭條件不好又不受寵的,他們這些城裏的孩子下鄉不靠家裏支援的話,吃飽飯都是個問題,哪裏還能掙到錢還債!
她們覺得秦惜看著兇,實際上就是個沒腦子的。
不像她們,霍月瑤表麵看著受寵條件也不算差,但她們很快就看出來霍月瑤就是麵上風光,實際上也不咋地,就是個虛榮的女人!
所以在霍月瑤暗示她們出錢一起蓋房子的時候,兩個人直接就忽視丟下她去找了大隊長。
早在新知青第一天上工的時候,大隊長怕秦惜他們蓋房子這事鬧出問題,就和新老知青說了,村裏允許他們批宅基地蓋房子,但他們隻有居住權和使用權,沒有買賣的權利。
這個不止剩餘的新知青心動,連老知青也同樣心動。
以前他們隻想著說到村民家裏借住,或者是要求村裏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從來沒想到還可以自己蓋房子住。
蓋一間屋的成本大概是五十塊,老知青裏其實也有條件好的,家裏雖然不能把他們弄迴去,但拿個百八十給他們改善居住問題還是可以的。
但大部人都還在觀望!
溫宏深和兩位女知青本來也是在觀望中,本來是打算等秦惜他們的房子蓋好之後再打算,沒想到都因為霍月瑤提早決定要蓋房子了。
溫宏深昨天就悄悄拿著一包煙去了大隊長家敲定了蓋房子的事情,兩個女知青是早上等開完會特意去找的大隊長。
三人的本意都是想和秦惜他們六個蓋一起的,沒想到秦惜他們六個是自成一家,已經把他們的地基和院子都規劃好了,隻能退而求其次,把房子蓋到了秦惜他們的房子和知青院中間那塊空地。
溫宏深到是還好,就是兩個女知青,大隊長也怕她們獨門獨戶的出事,便勸女知青再去問問條件好的老知青,人多雖然會有矛盾,但至少安全些。
她們還有時間可以觀察一下其他知青,秦惜他們那邊打土磚和打地基估計還要個五六天的時間,等地基下好了,才能抽出一些人手幫他們弄房子。
秦惜跟著村裏十來歲的女娃去摟豬草,一百斤給兩個公分,她早上去一趟下午去一趟,工作上是挺清閑的,體力上卻不輕鬆,哼哧哼哧幹了一天,勉強拿到了五個公分。
“秦惜,明天休息,要不要去公社逛逛?”飯桌上,趙小芬滿臉的輕鬆。
終於可以休息緩緩了,雖然隻上了兩個工,但真的很讓人疲憊。
秦惜搖頭說:“不去了,我昨天叫劉醫生幫我買了些調養身體的藥,給了三十塊可能還要再添一些錢,太貴了,我打算進山看看有沒有藥材,自己采比較劃算。”
趙小芬和周盼弟對視一眼,“那我們也不去了,我們也去采藥!秦惜,我們能不能還上債就看你了!”
秦惜看她們一眼,“也不缺這一天,可以我先去山上探探底下次再帶你們去。”
周盼弟搖頭,“不了,能掙一分錢是一分錢吧,我現在口袋空空也沒錢買東西,也不用寫信寄迴去。”
趙小芬緊跟著說:“我要的東西公社也買不著,真不去了,你們誰去幫我寄個信唄。”
“也幫我寄個信,我得寫信迴去讓他們緊緊皮,叫我爸記得按時給我打錢!”
眾人馬上崇拜的看著她,還得是秦惜,居然敢幫老父親緊緊皮!
吃完飯,秦惜把油燈拿了出來,幾個人趴在飯桌上給家裏寫信。
李建設和成兵也不去了,他們也欠著債呢,也不能放開玩,幹脆跟著幾個女同誌做護花使者,就算采不到藥也能弄點柴火迴來。
最後就金哲和景琰兩個去,信件就拜托他們幫忙寄出去了。
秦惜寫了三封信,多出來的兩封一封是給外祖家的,一封是給秦爺爺的。
原主下鄉這件事外祖家估計現在也還不知道,她原本想說的,過去了一趟誰也沒顧上搭理她,原主就生氣走了。
想來,那會外祖家已經出事了吧,隻是事態還不算嚴重,大家都還在奔走挽迴。
現在寫個信給他們,告訴下鄉的事情和地址,以後如果他們還想把弟弟送過來,就不用再浪費人情去查她的地址了。
至於秦爺爺秦奶奶,老爺子倒是挺喜歡這個孫女的,老太太雖然重男輕女不願意照顧她,但由於大伯和叔叔家裏都沒有女兒,對她也還算可以。
相比秦惜,老太太更討厭後媽劉大紅生的兩個女兒,她不喜歡劉大紅連帶她生的四個孩子都不喜歡。
兩個男孩她還能有個麵子情,兩個女孩那是從小一分錢的壓歲錢都沒從老太太那拿過。
原主能那麽囂張,除了秦河愛麵子怕她鬧,也有老爺子在背後給她撐腰的原因。
老兩口就老爺子一個月有個二十多塊退休金,時不時還要補貼一下家用,就這樣得知原主下鄉,他們還給原主湊了不少票據又拿了一百塊給原主。
這份心意,已經很難得了!
老太太掏錢的肉疼的不行,叨叨叨叨的叫她要懂得感恩,大伯家的堂哥,她親自照顧長大的孫子下鄉他們才補貼了五十,現在補貼這麽多錢給她這賠錢貨虧大了他們。
“我去大隊長家裏,問問她家有沒有什麽特產可以買的寄迴去,你們要不要去?”想了想,秦惜還是決定寄些東西迴去。
趙小芬趕緊搖頭:“我不去,我剛才才寫信買慘了來著,要是寄東西迴去她們肯定覺得五十塊在鄉下是巨款,覺得我會有富餘。”
周盼弟也搖頭,“我要是有這錢還不如給自己做件體麵點的衣裳!”
李建設和成兵本來聽了趙小芬的話也不想去的,但轉而又想到每家的環境都不一樣,他們花個幾塊錢給家裏寄東西,沒準看在他們這麽孝順的份上,就給他們支援建房子的錢了呢?
金哲雖然不想便宜他後媽,但他又惦記他家老頭子的財產,所以他決定買東西寄老頭子單位去!
景琰也就跟個風給家裏老人寄點。
幾個人打著手電筒去了大隊長家裏,大隊長家裏的東西都不夠他們分的,又叫兒子去找了幾家才把他們要的東西湊夠了。
難得的是大隊長家居然還有兩隻熏雞,大隊長的老婆馬嬸子對熏火很有一套,知道秦惜就是孫子說的小秦知青,她馬上拉著秦惜。“小秦知青,你以後要是去釣魚盡管放開了去釣,吃不完拿過來嬸子給你熏幹,保證不能浪費掉!”
秦惜馬上應下:“好的,嬸子,下次釣魚我還帶二壯去!”
兩隻熏雞被土財主金哲拿下,秦惜隻能退而求其次又去大牛嫂家裏去買了一點大醬。
秦家老太太的母親就是北邊過來的,以前那位曾外祖海活著的時候,經常托人給老太太帶大醬,後來曾外祖去世之後和那邊的聯係就斷了。
南邊也塞不出那個味的醬,老太太整天就念著那一口,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地方,能不能吃的習慣。
當然這個是少部分人家,大部分人家都是換工互相幫忙的,人多也要不了很久。
秦惜站知青院門口看了一會兒,就叫金哲和成兵把涼好的涼茶抬工地那邊去,那邊人多估計也就隻能一人分上一碗。
李建設看著還挺大男人主義的,沒想到廚藝意外的不錯。
知道其他人吃不了太辣,他們先盛出來大半,剩下的用小盆把魚和菜都裝出來,在湯底加辣椒煮了煮才盛小盆裏。
沒想到辣的那小盆酸菜魚意外的受歡迎,大家明明吃不得辣卻忍不住把筷子伸向小盆。
霍月瑤帶著兩個女知青提出加入他們失敗之後,又提出借用他們的鍋具,這才是她們的真實目的,怕七人組不同意才先用加入鋪墊。
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沒想到還是遭到了拒絕。
老知青那邊又鬧翻了,若是再去求和,肯定也會被生吞活剝啃的骨頭都不剩。
才剛下鄉,幾人就感覺自己把一輩子遭受過的磨難都受了一遍。
無奈,霍月瑤隻能餓著肚子等溫宏深迴來。
本來是想著溫宏深和秦惜認識,叫他幫忙勸勸說說好話,溫宏深沒同意,霍月瑤又提出想一起去溫宏深那戶人家搭夥,溫宏深還是拒絕。
霍月瑤就生氣了,帶著兩位女知青就去找了大隊長,大隊長也不耐煩搭理她們,趕烏蠅似的把她們趕走了。
幾個人餓著肚子吃了一肚子的氣,最後就近找了一戶人家叫人家給她們做了個晚飯,又一人拿了五毛加上糧食求著人家管她們幾天,才暫時把問題給解決了。
和霍月瑤一起的兩個女知青隻是被家裏養的驕縱又有些天真,人不壞也還算有腦子,第二天就去找了大隊長,說自己要蓋房子。
之所以沒叫上霍月瑤,自然是因為霍月瑤沒錢,說來她們知道周盼弟和趙小芬蓋房子的錢是秦惜借的,她們還挺鄙夷秦惜的。
周盼弟和趙小芬一看就是家庭條件不好又不受寵的,他們這些城裏的孩子下鄉不靠家裏支援的話,吃飽飯都是個問題,哪裏還能掙到錢還債!
她們覺得秦惜看著兇,實際上就是個沒腦子的。
不像她們,霍月瑤表麵看著受寵條件也不算差,但她們很快就看出來霍月瑤就是麵上風光,實際上也不咋地,就是個虛榮的女人!
所以在霍月瑤暗示她們出錢一起蓋房子的時候,兩個人直接就忽視丟下她去找了大隊長。
早在新知青第一天上工的時候,大隊長怕秦惜他們蓋房子這事鬧出問題,就和新老知青說了,村裏允許他們批宅基地蓋房子,但他們隻有居住權和使用權,沒有買賣的權利。
這個不止剩餘的新知青心動,連老知青也同樣心動。
以前他們隻想著說到村民家裏借住,或者是要求村裏解決他們的居住問題,從來沒想到還可以自己蓋房子住。
蓋一間屋的成本大概是五十塊,老知青裏其實也有條件好的,家裏雖然不能把他們弄迴去,但拿個百八十給他們改善居住問題還是可以的。
但大部人都還在觀望!
溫宏深和兩位女知青本來也是在觀望中,本來是打算等秦惜他們的房子蓋好之後再打算,沒想到都因為霍月瑤提早決定要蓋房子了。
溫宏深昨天就悄悄拿著一包煙去了大隊長家敲定了蓋房子的事情,兩個女知青是早上等開完會特意去找的大隊長。
三人的本意都是想和秦惜他們六個蓋一起的,沒想到秦惜他們六個是自成一家,已經把他們的地基和院子都規劃好了,隻能退而求其次,把房子蓋到了秦惜他們的房子和知青院中間那塊空地。
溫宏深到是還好,就是兩個女知青,大隊長也怕她們獨門獨戶的出事,便勸女知青再去問問條件好的老知青,人多雖然會有矛盾,但至少安全些。
她們還有時間可以觀察一下其他知青,秦惜他們那邊打土磚和打地基估計還要個五六天的時間,等地基下好了,才能抽出一些人手幫他們弄房子。
秦惜跟著村裏十來歲的女娃去摟豬草,一百斤給兩個公分,她早上去一趟下午去一趟,工作上是挺清閑的,體力上卻不輕鬆,哼哧哼哧幹了一天,勉強拿到了五個公分。
“秦惜,明天休息,要不要去公社逛逛?”飯桌上,趙小芬滿臉的輕鬆。
終於可以休息緩緩了,雖然隻上了兩個工,但真的很讓人疲憊。
秦惜搖頭說:“不去了,我昨天叫劉醫生幫我買了些調養身體的藥,給了三十塊可能還要再添一些錢,太貴了,我打算進山看看有沒有藥材,自己采比較劃算。”
趙小芬和周盼弟對視一眼,“那我們也不去了,我們也去采藥!秦惜,我們能不能還上債就看你了!”
秦惜看她們一眼,“也不缺這一天,可以我先去山上探探底下次再帶你們去。”
周盼弟搖頭,“不了,能掙一分錢是一分錢吧,我現在口袋空空也沒錢買東西,也不用寫信寄迴去。”
趙小芬緊跟著說:“我要的東西公社也買不著,真不去了,你們誰去幫我寄個信唄。”
“也幫我寄個信,我得寫信迴去讓他們緊緊皮,叫我爸記得按時給我打錢!”
眾人馬上崇拜的看著她,還得是秦惜,居然敢幫老父親緊緊皮!
吃完飯,秦惜把油燈拿了出來,幾個人趴在飯桌上給家裏寫信。
李建設和成兵也不去了,他們也欠著債呢,也不能放開玩,幹脆跟著幾個女同誌做護花使者,就算采不到藥也能弄點柴火迴來。
最後就金哲和景琰兩個去,信件就拜托他們幫忙寄出去了。
秦惜寫了三封信,多出來的兩封一封是給外祖家的,一封是給秦爺爺的。
原主下鄉這件事外祖家估計現在也還不知道,她原本想說的,過去了一趟誰也沒顧上搭理她,原主就生氣走了。
想來,那會外祖家已經出事了吧,隻是事態還不算嚴重,大家都還在奔走挽迴。
現在寫個信給他們,告訴下鄉的事情和地址,以後如果他們還想把弟弟送過來,就不用再浪費人情去查她的地址了。
至於秦爺爺秦奶奶,老爺子倒是挺喜歡這個孫女的,老太太雖然重男輕女不願意照顧她,但由於大伯和叔叔家裏都沒有女兒,對她也還算可以。
相比秦惜,老太太更討厭後媽劉大紅生的兩個女兒,她不喜歡劉大紅連帶她生的四個孩子都不喜歡。
兩個男孩她還能有個麵子情,兩個女孩那是從小一分錢的壓歲錢都沒從老太太那拿過。
原主能那麽囂張,除了秦河愛麵子怕她鬧,也有老爺子在背後給她撐腰的原因。
老兩口就老爺子一個月有個二十多塊退休金,時不時還要補貼一下家用,就這樣得知原主下鄉,他們還給原主湊了不少票據又拿了一百塊給原主。
這份心意,已經很難得了!
老太太掏錢的肉疼的不行,叨叨叨叨的叫她要懂得感恩,大伯家的堂哥,她親自照顧長大的孫子下鄉他們才補貼了五十,現在補貼這麽多錢給她這賠錢貨虧大了他們。
“我去大隊長家裏,問問她家有沒有什麽特產可以買的寄迴去,你們要不要去?”想了想,秦惜還是決定寄些東西迴去。
趙小芬趕緊搖頭:“我不去,我剛才才寫信買慘了來著,要是寄東西迴去她們肯定覺得五十塊在鄉下是巨款,覺得我會有富餘。”
周盼弟也搖頭,“我要是有這錢還不如給自己做件體麵點的衣裳!”
李建設和成兵本來聽了趙小芬的話也不想去的,但轉而又想到每家的環境都不一樣,他們花個幾塊錢給家裏寄東西,沒準看在他們這麽孝順的份上,就給他們支援建房子的錢了呢?
金哲雖然不想便宜他後媽,但他又惦記他家老頭子的財產,所以他決定買東西寄老頭子單位去!
景琰也就跟個風給家裏老人寄點。
幾個人打著手電筒去了大隊長家裏,大隊長家裏的東西都不夠他們分的,又叫兒子去找了幾家才把他們要的東西湊夠了。
難得的是大隊長家居然還有兩隻熏雞,大隊長的老婆馬嬸子對熏火很有一套,知道秦惜就是孫子說的小秦知青,她馬上拉著秦惜。“小秦知青,你以後要是去釣魚盡管放開了去釣,吃不完拿過來嬸子給你熏幹,保證不能浪費掉!”
秦惜馬上應下:“好的,嬸子,下次釣魚我還帶二壯去!”
兩隻熏雞被土財主金哲拿下,秦惜隻能退而求其次又去大牛嫂家裏去買了一點大醬。
秦家老太太的母親就是北邊過來的,以前那位曾外祖海活著的時候,經常托人給老太太帶大醬,後來曾外祖去世之後和那邊的聯係就斷了。
南邊也塞不出那個味的醬,老太太整天就念著那一口,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地方,能不能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