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


    漫天風雨之中,各路大軍齊齊拔營,程名振、尉遲恭、阿史那思摩三支軍隊整裝待發,程咬金作為大軍先鋒已經先行一步,率領麾下左武衛風雨兼程直撲長安,李靖則帶領大軍殿後,明日才會開拔。


    節堂之內,李勣站在窗前看著外頭車馬轔轔、一片忙碌,心頭有些沉重。


    王瘦石再一次無聲無息的出現在身後門口。


    對於這個猶如隱藏在草叢之中擇人而噬的毒蛇,李勣絕無半分好感,轉過身,蹙眉道:“此地乃軍中節堂,機密之地,內侍還是不要總是這般肆無忌憚過來為好。”


    這閹人持有陛下印信,普天之下,無人敢攔……


    王瘦石似乎聽不出李勣言語之中的不滿與威脅,麵無表情,淡淡道:“英國公為何派遣程咬金為先鋒?此前泄露關隴調兵入城之機密尚在嫌疑之中,此番又令他擔任先鋒,若其返迴長安之後心向東宮,壞了大事,該當如何?”


    時局發展至此,兵變已然接近尾聲,現在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誰勝誰負。


    此番兵變,關隴咎由自取,若最終獲勝也就罷了,可如今大敗虧輸,正所謂成王敗寇,所有責任都得背負起來。


    即便關隴根本背負不起。


    不說別的,單隻是被戰火毀掉的大半個長安城,以及整個關中地區一年的耕種、更長久的商業影響,即便將所有關隴門閥的家產充公,也無法彌補這巨大的損失。


    所以,關隴是否承擔罪責其實已經不重要,如何展望戰後朝堂權力之分配,才是重中之重。


    事實上,無論最終朝堂的掌權者是誰,都有必要保留關隴的一席之地,不止是將關隴連根拔起對於帝國根基的損傷有多麽巨大,更在於麵對戰後山東、江南兩地門閥的蜂擁而入,會造成朝堂上下一派、與掌權者分庭抗禮的局麵,矛盾會加劇、動蕩會加深,因為利益的糾紛是不可調和的。


    此等局麵之下,關隴的存在便是最好的緩衝。


    沒有什麽咎由自取、罪有應得,朝堂之上永遠都是利益為先,大臣們如此,門閥如此,即便是帝王也是如此。


    當真快意恩仇、恣意而為,下場就隻能如秦皇、隋煬一般,朝局割裂、眾叛親離……


    執政,就是不斷的妥協,向政敵妥協,向利益妥協。


    當真銳意進取、錙銖必較,下場都不會太好……


    所以王瘦石的擔憂不無道理,萬一程咬金心向東宮,先行一步返迴長安之後對關隴悍然出手,固然表達了對東宮的忠誠,太子也會將其引為肱骨,卻壞了大局。


    李勣眉梢挑起,看著王瘦石:“汝不過一內侍而已,倚仗陛下之信任,故而能夠出入吾之節堂。但汝還需謹記,無論何時,汝也隻是一個內侍,僅此而已。軍國大事,何處有汝置喙之餘地?”


    不待王瘦石說話,他轉身自書案之下摸出一個盒子,打開取出虎符“砰”的一聲隨意丟在書案上,冷然道:“要麽你讓陛下將這枚虎符收迴,吾卸去大軍主帥之軍務,可由你來主導。要麽,站在一旁不要對軍國大事指手畫腳,再敢肆意闖入中軍節堂,以軍法論處!”


    自古以來,任意文臣武將都對宦官閹人報以極強之戒心,這些閹人因為身體殘缺,導致心誌偏激,眼中唯有自身利益,毫無家國之念,禍國殃民之事坐起來毫無負擔,更不在乎自身名聲。


    況且閹人禍亂朝政必然染指權力,由此與大臣形成衝突,都是曆經仕途浮浮沉沉一路爬上來的,誰願意屈身於閹宦之下?


    這番話說得半點不客氣,較之前日那番言語愈發刻薄,王瘦石卻也隻是瞪著眼白過多的眼睛,滿是怨毒的看了李勣一眼,再不多言,轉身走出去。


    正如李勣所言,他再是受寵也不過是一閹人而已,地位與重要性如何與宰輔之首、當世名帥的李勣相提並論?


    李勣望著李勣望著王瘦石遠去的背影,目光幽暗陰沉。


    這閹人看似無官無職,實則極得陛下之寵信,且手中握有一支實力強悍的死士隊伍,如若予以狙殺,後患太大,否則以他之心性,焉能讓這閹宦在自己麵前指手畫腳?


    走到門口,目光看向那座風雨之中幽暗靜寂的院落,微微歎了口氣。


    大唐立國已久,朝廷早已步入正軌,前隋餘孽要麽戰死、要麽老死,隨著時間推移已經逐漸凋零,不成氣候,再也翻不起風浪。貞觀以來朝野上下勵精圖治、百業俱興,盛世已經悄然降臨,府庫豐盈、百姓安居,邊疆穩固、外邦懾服。


    如此一片大好的局麵之下,儲君是否英明果敢、具有明君之相其實已經不太重要,隻要性情沉穩、有守城之風足矣。


    何苦折騰這一遭呢?


    且不說這幾年太子的表現已經算得上優秀,即便略差一些,與此番關隴兵變導致整個關中幾成廢墟相比,也沒什麽不能忍受……


    話說迴來,即便換了魏王亦或晉王上位,難道就一定會比太子做得更好?


    陛下這惱人的執念啊……


    李勣再歎一聲,將親兵叫進來,傳令下去,命尉遲恭、程名振、阿史那思摩三人各帥本部開拔奔赴長安,接應程咬金。


    至於王瘦石所擔心的程咬金擔任前鋒會否在先行一步抵達長安之後對關隴不利……那又怎樣?


    他李勣身為宰輔之首、大軍統帥,文武兩方麵都已臻達人臣之巔峰,所擁有的資曆、地位、權勢,足夠承擔這樣一個後果。


    莫說區區一個閹宦,即便是陛下站在他的麵前對此予以指責,又能如何?


    *****


    太極宮內,風雨交加、戰火紛飛。


    攻入太極宮的萬餘關隴精銳部隊接到長孫無忌的命令,立刻認識到局勢之不利,唯恐右屯衛突襲至承天門堵住後撤之路,登時無心再戰,之前奮勇爭先的士氣一泄如注。


    所幸一路強攻至內重門下頗為順利,軍心還算穩固,此刻接到撤退命令尚難保持理智,知道不能一股腦的全部後撤,各路將校指揮麾下部隊交替掩護、有序撤退,退而不亂。


    然而李靖早就等著這個時刻,焉能讓關隴軍隊從容撤離?


    一聲令下,萬餘憋了許久的東宮六率將士放棄防禦陣地,全麵發動反攻。無數兵卒自城牆後、宮闕下湧出,匯聚成強大洪流,猛然衝向正在阻止撤退的關隴軍隊後陣,關隴軍隊沒想到被打得龜縮不出的東宮六率居然如此悍勇堅決的展開反擊,頓時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傷亡慘重。


    尤為重要的是東宮六率銜尾追殺,使得關隴軍隊再難從容撤退,剛剛調撥一支軍隊企圖阻擋東宮六率,可一轉眼就被瘋狂反攻的東宮六率湮沒……


    關隴軍隊沒法,隻得再度抽調一支軍隊迴頭攔截東宮六率的反攻之勢,然而東宮六率法反攻猶如潮水一般,分出一支部隊與關隴軍隊糾纏,其餘部隊自兩側包抄而上,始終死死要在關隴軍隊屁股後頭。


    關隴軍隊急於撤出太極宮,但身後東宮六率緊追不舍,若是不聞不問,則被其追上一點一點的咬死,未到承天門便隻剩下殘兵敗將。明知停下來予以阻擊就正中東宮六率下懷,卻也不得不咬著牙暫緩撤退腳步,阻止軍隊穩住陣腳,與從後殺來的東宮六率戰在一處。


    ……


    高侃率領重甲步卒自金光門入城,沿著長街一路突進,於西市之外迎頭撞上前來增援的關隴軍隊,重創洛陽於氏私兵之後,將於遂古斬殺於亂軍之中,叛軍士氣大跌,軍心渙散。


    右屯衛趁機加強攻勢,高侃派孫仁師率領一軍自波斯胡寺與布政坊之間向北疾行,再從布政坊北側向東突進,於皇城西側順義門折而向南,直撲延壽坊東側,與高侃所部形成東西兩側夾擊之勢。


    延壽坊遭受攻擊,西市之外的關隴軍隊腹背受敵,兵敗如山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唐錦繡大概內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許並收藏天唐錦繡大概內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