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天明,一場春雨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
長安城北的禁苑、原野、宮廷盡皆籠罩在絲絲縷縷的雨幕之中,微風浮蕩,雨絲斜斜,豐沛的水汽氤氳於天地之間,清涼濕潤。
卻衝不散震蕩的人喊馬嘶、彌漫的腥膻血氣!
馬背之上的宇文隴抬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頜下胡須不複平素之飄逸整潔,形容狼狽至極。
前方原本留作殿後的輕騎兵在原野之上四散奔逃、狼奔豸突,吐蕃胡騎則一隊一隊的從容追殺,就好似他們依舊馳騁於高原的遼闊田地之間牧馬放羊,愜意輕鬆……
身後,右屯衛輕騎兵於兩翼包抄而來,中間則是重甲步卒與刀盾兵、火槍兵混合編隊,速度不快卻步履堅定的一步一步向前挺進,曾經橫行漠北的“沃野鎮”私軍在這種“立體”打擊之下唯有後退,士氣早已低迷至極點,毫無反敗為勝之信念,隻想著趕緊脫離戰場,保住性命。
然而談何容易……
如此後有追兵、前有堵截之情況,意味著麾下這數萬大軍今日怕是在盡數覆亡於此地,宇文隴怎能不心膽俱顫、目眥欲裂?
他握著長刀,心中發狠,帶著親兵向著迎麵而來的吐蕃胡騎衝去,希望能夠給關隴軍隊樹立一個榜樣,讓大家重新鼓足勇氣,殺出一條血路。否則任由吐蕃胡騎與右屯衛前後夾擊,遲早全軍覆沒。
策馬疾馳,向著迎麵而來的吐蕃胡騎毫無畏懼的發起衝鋒,一時間倒也氣勢雄渾、殺氣騰騰。
周邊關隴軍隊的確被他這股氣勢懾服,倉惶恐懼稍稍壓製,都明白若是不能衝破吐蕃胡騎的防線,今日便都要覆亡於此,遂聚攏在一處,緊隨著宇文隴身後向著西南方城牆拐角處殺去,隻要衝過此處,便距離開遠門近了一些,屯駐於金光門附近的門閥軍隊一定會予以接應,或可逃出生天。
隨著宇文隴的這股衝鋒,戰場之上散亂如羊群一般的關隴軍隊開始慢慢聚攏,旋即尾隨而來。
……
讚婆身著革甲,頭上戴著一頂氈帽,胸懷敞開,胸膛上的護心毛被迎麵而來的雨水打濕,反而愈發令他血脈賁張、熱血沸騰。
看著迎麵而來的關隴軍隊,他並未魯莽的予以迎頭痛擊。此時戰場之上關隴軍隊依舊殘餘絕大部分軍隊,隻不過被右屯衛打頭一棒打得士氣大跌、陣型潰散,牛羊一般四散潰逃。
此刻不少軍隊被宇文隴收攏起來發動突襲,求生的意誌加上充足的兵力,這股衝鋒的氣勢很足,讚婆不願輕捋其鋒。
畢竟自己是客場作戰,再是希望討好東宮、討好房俊,也犯不著用麾下兵卒的巨大傷亡去換取局部戰場的勝利……
他揮舞著彎刀,下令各部散開,麵對洶湧而來的關隴軍隊沒有硬碰硬,而是暫避其鋒,任由其狠狠衝入己方陣列,而後吐蕃胡騎兩側散開,隨著關隴軍隊的衝鋒而緩緩後撤,同時向中間收攏,對於關隴軍隊一點一點的絞殺。
衝入敵陣的宇文隴心中一喜,吐蕃胡騎不肯正麵對決讓他明白自己的突破口隻能是其自珍羽毛、保存實力的退讓,否則隻需硬擋在自己身前,拖延半個時辰,身後的右屯衛殺上來之後聯合絞殺,關隴軍隊除去棄械投降,就隻能悉數戰死。
官場也好,戰場也罷,古今中外,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爭奪,就有勾心鬥角,所謂的“人心所向”“萬眾一心”,從來都不可能真正存在……
吐蕃胡騎之所以應邀趕赴長安參戰,為的是自身之利益,若是兵力在長安折損嚴重,再大的利益也無法挽迴那等損失。
這是宇文隴唯一的機會,他知道隻要自己越兇,吐蕃胡騎就絕對不敢死攔著退路跟自己硬碰硬!
宇文隴策馬舞刀,瞪圓了眼睛將馬速催到極致,一邊衝鋒一邊大吼:“長安帝都,天子腳下,豈容異族撒野?兒郎們,隨吾殺退蠻胡,蹚出一條生路!”
似長孫、宇文、令狐、尉遲、賀蘭等等姓氏要麽出自鮮卑,要麽出自突厥,但是自北魏以來胡漢合一、全民漢化,時至今日這些漠北姓氏早已與漢人通婚不知多少代,身體內的胡族血脈早已淡化,兼且平素接觸皆乃漢人文化,寫漢字、讀漢書、說漢話、穿漢衣,早已不將自己視作胡人,否則宇文隴此刻斷然說不出“殺退蠻胡”這等話語。
麾下“沃野鎮”私軍自然也不覺此言有何不妥,大家都是唐人,不是唐人的才是“蠻胡”。自前隋開始,天下一統,漢家文化達到昌盛之巔峰,如今大唐立國更是威懾四海、橫掃六合,諸胡入華夏者頗眾,皆以此為無上之榮光,攀附之心甚重。
漢人對蠻胡頗具戒心,種種防備,但蠻胡卻一心入華夏,甘之如飴……
此刻宇文隴如此大聲唿喝,登時將麾下軍隊的士氣提振起來:咱們打不過右屯衛也就罷了,畢竟那可是大唐軍隊序列之中一等一的強軍,可若是連外族胡騎都打不過,豈不丟人?
與右屯衛打,打的是朝堂爭鬥,打的是門閥利益,這對於普通兵卒甚至家仆、奴隸來說很難感同身受,縱然拚了命打贏了,大家的境況也不會好多少,即便輸了,也不過是換一家當牛做馬……
但對於外族胡騎,卻從心裏鄙視,不願受其屠戮,墜了大唐威風。
兼且此刻來去無路,隻要不肯坐以待斃,便必須衝破吐蕃胡騎的封鎖,登時便爆發出極強的戰力,在宇文隴率領之下,瞪著血紅的眼珠子向著吐蕃胡騎衝鋒而去。
剛一照麵,準備不足的吐蕃胡騎便吃了個大虧……
讚婆的確不願與這支殘兵敗將硬碰硬,噶爾家族的兒郎可以為了家族拋頭顱灑熱血死不旋踵,但未到關鍵之時,又豈肯輕易犧牲?眼見這場大戰局勢已定、勝券在握,隻需攔住對方的退路即可,犯不上打生打死。
所以他下令麾下騎兵分散開來,沒有迎頭堵截,而是放任對方衝鋒,而後收攏軍隊,來一個鈍刀子割肉,一點一點的將敵人蠶食幹淨。
孰料這支在右屯衛麵前一觸即潰,毫無戰力的殘兵敗將,對上他率領的吐蕃胡騎之時,忽然悍不畏死、作風強硬,無數兵卒唿喝著口號向著麵前的吐蕃胡騎發動衝鋒,就連之前已經被擊潰的輕騎兵也重新聚攏起來,在一個個旅帥的率領之下發起反衝鋒。
準備不足的吐蕃胡騎一瞬間便被衝擊得七零八落,再想收攏軍隊全力攻擊,已然來不及……
讚婆眼看著被右屯衛打得丟盔棄甲的關隴軍隊硬生生將自己構築的防線衝散,決堤洪水一般瘋狂向著西南方開遠門方向逃竄,登時捶足頓胸、悔之莫及。
吐蕃胡騎的確可以綴著對方的尾巴一點一點蠶食,可是自己這邊防線崩潰,無法限製對方的撤退速度,隻能任由其主力一路向南狂飆突進,跟不上大部隊被吐蕃胡騎斬殺或者俘虜的都是散兵遊勇……
本可全殲敵軍的必勝之局,因為他的失誤導致防線被撕開一道巨大的口子,眼睜睜看著殘餘敵軍主力狂奔而去,讚婆忍不住迴頭瞅了瞅遠處玄武門的方向,心裏哆嗦了一下。
娘咧!
這可如何向房俊交待?
功勞沒了不說,指不定還得受到一頓責罰……
讚婆又羞又氣,趕緊指揮麾下兵卒一路猛追猛打,攆著關隴軍隊向著開遠門方向狂追而去。隻可惜衝破防線的關隴軍隊哪裏肯讓他追上?數萬人馬在寬闊的原野上撒腿狂奔,細細密密的小雨之下,漫山遍野都是逃竄的潰軍,吐蕃胡騎隻能將小股的叛軍圍剿,對於潰軍主力卻是望塵莫及。
長安城北的禁苑、原野、宮廷盡皆籠罩在絲絲縷縷的雨幕之中,微風浮蕩,雨絲斜斜,豐沛的水汽氤氳於天地之間,清涼濕潤。
卻衝不散震蕩的人喊馬嘶、彌漫的腥膻血氣!
馬背之上的宇文隴抬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頜下胡須不複平素之飄逸整潔,形容狼狽至極。
前方原本留作殿後的輕騎兵在原野之上四散奔逃、狼奔豸突,吐蕃胡騎則一隊一隊的從容追殺,就好似他們依舊馳騁於高原的遼闊田地之間牧馬放羊,愜意輕鬆……
身後,右屯衛輕騎兵於兩翼包抄而來,中間則是重甲步卒與刀盾兵、火槍兵混合編隊,速度不快卻步履堅定的一步一步向前挺進,曾經橫行漠北的“沃野鎮”私軍在這種“立體”打擊之下唯有後退,士氣早已低迷至極點,毫無反敗為勝之信念,隻想著趕緊脫離戰場,保住性命。
然而談何容易……
如此後有追兵、前有堵截之情況,意味著麾下這數萬大軍今日怕是在盡數覆亡於此地,宇文隴怎能不心膽俱顫、目眥欲裂?
他握著長刀,心中發狠,帶著親兵向著迎麵而來的吐蕃胡騎衝去,希望能夠給關隴軍隊樹立一個榜樣,讓大家重新鼓足勇氣,殺出一條血路。否則任由吐蕃胡騎與右屯衛前後夾擊,遲早全軍覆沒。
策馬疾馳,向著迎麵而來的吐蕃胡騎毫無畏懼的發起衝鋒,一時間倒也氣勢雄渾、殺氣騰騰。
周邊關隴軍隊的確被他這股氣勢懾服,倉惶恐懼稍稍壓製,都明白若是不能衝破吐蕃胡騎的防線,今日便都要覆亡於此,遂聚攏在一處,緊隨著宇文隴身後向著西南方城牆拐角處殺去,隻要衝過此處,便距離開遠門近了一些,屯駐於金光門附近的門閥軍隊一定會予以接應,或可逃出生天。
隨著宇文隴的這股衝鋒,戰場之上散亂如羊群一般的關隴軍隊開始慢慢聚攏,旋即尾隨而來。
……
讚婆身著革甲,頭上戴著一頂氈帽,胸懷敞開,胸膛上的護心毛被迎麵而來的雨水打濕,反而愈發令他血脈賁張、熱血沸騰。
看著迎麵而來的關隴軍隊,他並未魯莽的予以迎頭痛擊。此時戰場之上關隴軍隊依舊殘餘絕大部分軍隊,隻不過被右屯衛打頭一棒打得士氣大跌、陣型潰散,牛羊一般四散潰逃。
此刻不少軍隊被宇文隴收攏起來發動突襲,求生的意誌加上充足的兵力,這股衝鋒的氣勢很足,讚婆不願輕捋其鋒。
畢竟自己是客場作戰,再是希望討好東宮、討好房俊,也犯不著用麾下兵卒的巨大傷亡去換取局部戰場的勝利……
他揮舞著彎刀,下令各部散開,麵對洶湧而來的關隴軍隊沒有硬碰硬,而是暫避其鋒,任由其狠狠衝入己方陣列,而後吐蕃胡騎兩側散開,隨著關隴軍隊的衝鋒而緩緩後撤,同時向中間收攏,對於關隴軍隊一點一點的絞殺。
衝入敵陣的宇文隴心中一喜,吐蕃胡騎不肯正麵對決讓他明白自己的突破口隻能是其自珍羽毛、保存實力的退讓,否則隻需硬擋在自己身前,拖延半個時辰,身後的右屯衛殺上來之後聯合絞殺,關隴軍隊除去棄械投降,就隻能悉數戰死。
官場也好,戰場也罷,古今中外,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爭奪,就有勾心鬥角,所謂的“人心所向”“萬眾一心”,從來都不可能真正存在……
吐蕃胡騎之所以應邀趕赴長安參戰,為的是自身之利益,若是兵力在長安折損嚴重,再大的利益也無法挽迴那等損失。
這是宇文隴唯一的機會,他知道隻要自己越兇,吐蕃胡騎就絕對不敢死攔著退路跟自己硬碰硬!
宇文隴策馬舞刀,瞪圓了眼睛將馬速催到極致,一邊衝鋒一邊大吼:“長安帝都,天子腳下,豈容異族撒野?兒郎們,隨吾殺退蠻胡,蹚出一條生路!”
似長孫、宇文、令狐、尉遲、賀蘭等等姓氏要麽出自鮮卑,要麽出自突厥,但是自北魏以來胡漢合一、全民漢化,時至今日這些漠北姓氏早已與漢人通婚不知多少代,身體內的胡族血脈早已淡化,兼且平素接觸皆乃漢人文化,寫漢字、讀漢書、說漢話、穿漢衣,早已不將自己視作胡人,否則宇文隴此刻斷然說不出“殺退蠻胡”這等話語。
麾下“沃野鎮”私軍自然也不覺此言有何不妥,大家都是唐人,不是唐人的才是“蠻胡”。自前隋開始,天下一統,漢家文化達到昌盛之巔峰,如今大唐立國更是威懾四海、橫掃六合,諸胡入華夏者頗眾,皆以此為無上之榮光,攀附之心甚重。
漢人對蠻胡頗具戒心,種種防備,但蠻胡卻一心入華夏,甘之如飴……
此刻宇文隴如此大聲唿喝,登時將麾下軍隊的士氣提振起來:咱們打不過右屯衛也就罷了,畢竟那可是大唐軍隊序列之中一等一的強軍,可若是連外族胡騎都打不過,豈不丟人?
與右屯衛打,打的是朝堂爭鬥,打的是門閥利益,這對於普通兵卒甚至家仆、奴隸來說很難感同身受,縱然拚了命打贏了,大家的境況也不會好多少,即便輸了,也不過是換一家當牛做馬……
但對於外族胡騎,卻從心裏鄙視,不願受其屠戮,墜了大唐威風。
兼且此刻來去無路,隻要不肯坐以待斃,便必須衝破吐蕃胡騎的封鎖,登時便爆發出極強的戰力,在宇文隴率領之下,瞪著血紅的眼珠子向著吐蕃胡騎衝鋒而去。
剛一照麵,準備不足的吐蕃胡騎便吃了個大虧……
讚婆的確不願與這支殘兵敗將硬碰硬,噶爾家族的兒郎可以為了家族拋頭顱灑熱血死不旋踵,但未到關鍵之時,又豈肯輕易犧牲?眼見這場大戰局勢已定、勝券在握,隻需攔住對方的退路即可,犯不上打生打死。
所以他下令麾下騎兵分散開來,沒有迎頭堵截,而是放任對方衝鋒,而後收攏軍隊,來一個鈍刀子割肉,一點一點的將敵人蠶食幹淨。
孰料這支在右屯衛麵前一觸即潰,毫無戰力的殘兵敗將,對上他率領的吐蕃胡騎之時,忽然悍不畏死、作風強硬,無數兵卒唿喝著口號向著麵前的吐蕃胡騎發動衝鋒,就連之前已經被擊潰的輕騎兵也重新聚攏起來,在一個個旅帥的率領之下發起反衝鋒。
準備不足的吐蕃胡騎一瞬間便被衝擊得七零八落,再想收攏軍隊全力攻擊,已然來不及……
讚婆眼看著被右屯衛打得丟盔棄甲的關隴軍隊硬生生將自己構築的防線衝散,決堤洪水一般瘋狂向著西南方開遠門方向逃竄,登時捶足頓胸、悔之莫及。
吐蕃胡騎的確可以綴著對方的尾巴一點一點蠶食,可是自己這邊防線崩潰,無法限製對方的撤退速度,隻能任由其主力一路向南狂飆突進,跟不上大部隊被吐蕃胡騎斬殺或者俘虜的都是散兵遊勇……
本可全殲敵軍的必勝之局,因為他的失誤導致防線被撕開一道巨大的口子,眼睜睜看著殘餘敵軍主力狂奔而去,讚婆忍不住迴頭瞅了瞅遠處玄武門的方向,心裏哆嗦了一下。
娘咧!
這可如何向房俊交待?
功勞沒了不說,指不定還得受到一頓責罰……
讚婆又羞又氣,趕緊指揮麾下兵卒一路猛追猛打,攆著關隴軍隊向著開遠門方向狂追而去。隻可惜衝破防線的關隴軍隊哪裏肯讓他追上?數萬人馬在寬闊的原野上撒腿狂奔,細細密密的小雨之下,漫山遍野都是逃竄的潰軍,吐蕃胡騎隻能將小股的叛軍圍剿,對於潰軍主力卻是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