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武將出身的柔然國使—阿莫,粗門大嗓地說道:“看來是太極殿上出了什麽事,不知道是誰病了,咱們過去問問去。”
一邊說,他轉身就往迴走。
正在此時,一陣沉重的馬蹄聲和馬脖子上的鈴鐺聲交織在一起,急促地響起。
隻見一匹大青馬從昌和門疾馳而來,瞬息之間就擋在了柔然國使—阿莫麵前,馬上一員武將,正是今日當值的金吾衛左將軍—“一棍鎮三川,神棍將”李弼。
原來,東掖庭內的太醫,是今日宮城之內的值班太醫,第一時間已經被請上太極殿急救。而另外一騎金吾衛,則是去宮城外,內城中的太醫署,請其他幾位太醫火速進宮給皇帝會診,出昌和門的時候,金吾衛已經把宮中發生的事情稟報了李弼。
李弼一聽,就命人加強戒備,然後他上馬提棍往太極殿方向巡視,走過朝門,他遠遠地看到,散朝的北魏官員和外國國使正在看熱鬧,還有很多人往太極殿走迴去。
這當然是不被允許的,於是他縱馬前來阻止。
隻見李弼,揮舞起螭龍熟銅棍,橫在柔然國使—阿莫胸前道:“這位國使,已經散朝了還不趕緊出城,探頭探腦的成何體統?”
阿莫乃是武將出身,一向心高氣傲,加之柔然人天生好戰,因此對於北魏的武將並不在乎,此時聽李弼說話不好聽,語氣裏帶著嗬斥,就老大不高興。
他忽然伸手,雙手拽住螭龍熟銅棍的這一頭,說道:“我乃是柔然國使,你一個看門的就敢攔我?”一邊說,一邊雙手用力拽螭龍熟銅棍,就想把李弼拽下馬來,給這北魏的將軍一點顏色看看。
隻見阿莫雙臂用力“嘿!”了一聲,螭龍熟銅棍動也不動。
李弼單手持棍,麵無表情地盯著阿莫。阿莫這下掛不住了,臉漲的通紅,又多使出三分力“嘿!!”,熟銅棍還是紋絲不動。
阿莫猛地吐出一口胸中氣,雙腿分開,紮了一個馬步,再次用力,這是運上了氣,他口中大唿:“嘿!!嘿!!嘿!!”連拽三下!
而大青馬上的李弼,好像平時在家中掃地一樣,隨意揮了一下螭龍熟銅棍,再看阿莫樂子大了,整個人被棍子帶了一個跟頭,踉踉蹌蹌地出了人群,差點摔倒。
李弼道:“什麽小地方來的東西?也不怕風大閃了你的舌頭!敢到我北魏宮城內撒野?”
此時,高句麗使高興安和高車國使畢利豐趕緊上來攙扶起阿莫,高車國使畢利豐和稀泥道:“哎呀,阿莫兄乃是一時興起,和將軍交流一下武藝,將軍不要當真,不要當真。”
阿莫此時滿臉通紅,咬牙切齒,但是知道自己比李弼差不少,再堅持下去就要吃大虧了,於是也不說話,迴到人群中。
李弼在馬上拱手道:“給各位大人見禮,現在已經散朝,請速速離開,期間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要在宮中亂走,否則休怪本將軍不客氣!”
北魏的官員帶頭往昌和門走去,五國國使看著威風凜凜的李弼,不敢造次,也隨著人流離開,王實則一步三迴頭望向太極殿。
等出了昌和門,上了轎子,王實吩咐轎夫和下人道:“先不要走,看看再說。”
又等了一炷香的時間,隻見從大道東邊來了一匹馬和四乘小轎,轎夫是一溜小跑來的,個個滿頭大汗。
王實掀起自己的轎簾往外仔細看去,隻見馬上的正是之前出城的金吾衛,他來到昌和門下,李弼早就在等候,隻見轎中人依次下轎,與李弼查驗身份,然後再上轎子飛奔入昌和門。
王實看的清楚,轎中的四人,都是太醫打扮,王實心想:“看來太極殿上出大事了。宮中輪值的太醫不算,還要太醫署的太醫集體出動。這個待遇的八成就是宣武帝的身體出了狀況。這可是大事,我要仔細查訪,看看到底是怎麽迴事。”
太極殿內,最早進殿的東掖庭輪值太醫—吳太醫,在宣武帝元宣武的身上紮了五根金針,並不斷按壓皇帝胸口,半晌之後,從元宣武的喉嚨中傳來“咕嚕、咕嚕”的響聲,他慢慢睜開了一雙鳳目。
“啊!萬歲醒了,萬歲醒了!”周圍的內侍和大臣們發出一陣驚喜的唿聲。
黃門官劉騰低聲在元宣武耳邊說道:“萬歲,下官已經叫了太醫署的太醫全部前來會診,陛下不用擔心。”
元宣武歪著身子躺在龍床之上,看了看圍在自己身邊的內侍和大臣們,他對黃門官輕輕地說:“嗯,在太醫們給我看完之前,現在殿內的人,一個都不準走。”說完就又閉上了眼睛。
又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太極殿殿門打開,在四名金吾衛的帶領下,四名被從太醫署叫來的太醫急匆匆地小跑進來,
當頭的太醫署最高長官—太醫令孫遠誌來到龍書案旁邊,吳太醫趕緊過來說道:“剛才我給陛下紮了針,現在已經醒過來了。”
孫遠誌點點頭,對著元宣武施禮道:“萬歲,太醫署的太醫們都到了,請陛下允許我們為您診查。”
元宣武眯著眼看了一眼孫遠誌,微微點頭。
孫遠誌趕緊抓住元宣武的腕子,給元宣武把脈。然後仔細看了看元宣武的臉色,問道:“陛下現在有什麽感覺?”
元宣武虛弱的說道:“胸悶,還一陣陣地疼,感覺全身無力。”
孫遠誌放下手,示意其他幾位太醫也來診察,隻見有的太醫也如孫遠誌一樣診脈,有的則是順著輕輕地掐元宣武的四肢,按壓前胸和後背,折騰了大概有一炷香的時間。幾位太醫圍在一起,小聲地分析討論。
【上黨王】元天穆心中著急,喝道:“看了半天了,到底如何?”
孫遠誌站出來,對著【上黨王】元天穆施禮,又對龍床上的元宣武施禮,道:“啟稟萬歲,萬歲乃是氣火攻心之病。我早就說過,您東征西討舊疾頗多,本來應該安心靜養,但是您為國為民,每一日都操勞過度,因此心氣不足。剛才又動了大怒,怒氣侵入心脈,新傷舊傷一起牽動,所以引起了昏厥。”
元宣武慢慢地抬起手,道:“孫太醫,這要如何治療?”
孫遠誌嚴肅地說道:“我們這就擬一個方子,陛下按時服用。同時要安排針石和按摩兩科,每三日進宮來給陛下紮針、按摩。 臣每日也要進宮為陛下把脈,隨時關注陛下病情的發展。”
一邊說,他轉身就往迴走。
正在此時,一陣沉重的馬蹄聲和馬脖子上的鈴鐺聲交織在一起,急促地響起。
隻見一匹大青馬從昌和門疾馳而來,瞬息之間就擋在了柔然國使—阿莫麵前,馬上一員武將,正是今日當值的金吾衛左將軍—“一棍鎮三川,神棍將”李弼。
原來,東掖庭內的太醫,是今日宮城之內的值班太醫,第一時間已經被請上太極殿急救。而另外一騎金吾衛,則是去宮城外,內城中的太醫署,請其他幾位太醫火速進宮給皇帝會診,出昌和門的時候,金吾衛已經把宮中發生的事情稟報了李弼。
李弼一聽,就命人加強戒備,然後他上馬提棍往太極殿方向巡視,走過朝門,他遠遠地看到,散朝的北魏官員和外國國使正在看熱鬧,還有很多人往太極殿走迴去。
這當然是不被允許的,於是他縱馬前來阻止。
隻見李弼,揮舞起螭龍熟銅棍,橫在柔然國使—阿莫胸前道:“這位國使,已經散朝了還不趕緊出城,探頭探腦的成何體統?”
阿莫乃是武將出身,一向心高氣傲,加之柔然人天生好戰,因此對於北魏的武將並不在乎,此時聽李弼說話不好聽,語氣裏帶著嗬斥,就老大不高興。
他忽然伸手,雙手拽住螭龍熟銅棍的這一頭,說道:“我乃是柔然國使,你一個看門的就敢攔我?”一邊說,一邊雙手用力拽螭龍熟銅棍,就想把李弼拽下馬來,給這北魏的將軍一點顏色看看。
隻見阿莫雙臂用力“嘿!”了一聲,螭龍熟銅棍動也不動。
李弼單手持棍,麵無表情地盯著阿莫。阿莫這下掛不住了,臉漲的通紅,又多使出三分力“嘿!!”,熟銅棍還是紋絲不動。
阿莫猛地吐出一口胸中氣,雙腿分開,紮了一個馬步,再次用力,這是運上了氣,他口中大唿:“嘿!!嘿!!嘿!!”連拽三下!
而大青馬上的李弼,好像平時在家中掃地一樣,隨意揮了一下螭龍熟銅棍,再看阿莫樂子大了,整個人被棍子帶了一個跟頭,踉踉蹌蹌地出了人群,差點摔倒。
李弼道:“什麽小地方來的東西?也不怕風大閃了你的舌頭!敢到我北魏宮城內撒野?”
此時,高句麗使高興安和高車國使畢利豐趕緊上來攙扶起阿莫,高車國使畢利豐和稀泥道:“哎呀,阿莫兄乃是一時興起,和將軍交流一下武藝,將軍不要當真,不要當真。”
阿莫此時滿臉通紅,咬牙切齒,但是知道自己比李弼差不少,再堅持下去就要吃大虧了,於是也不說話,迴到人群中。
李弼在馬上拱手道:“給各位大人見禮,現在已經散朝,請速速離開,期間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要在宮中亂走,否則休怪本將軍不客氣!”
北魏的官員帶頭往昌和門走去,五國國使看著威風凜凜的李弼,不敢造次,也隨著人流離開,王實則一步三迴頭望向太極殿。
等出了昌和門,上了轎子,王實吩咐轎夫和下人道:“先不要走,看看再說。”
又等了一炷香的時間,隻見從大道東邊來了一匹馬和四乘小轎,轎夫是一溜小跑來的,個個滿頭大汗。
王實掀起自己的轎簾往外仔細看去,隻見馬上的正是之前出城的金吾衛,他來到昌和門下,李弼早就在等候,隻見轎中人依次下轎,與李弼查驗身份,然後再上轎子飛奔入昌和門。
王實看的清楚,轎中的四人,都是太醫打扮,王實心想:“看來太極殿上出大事了。宮中輪值的太醫不算,還要太醫署的太醫集體出動。這個待遇的八成就是宣武帝的身體出了狀況。這可是大事,我要仔細查訪,看看到底是怎麽迴事。”
太極殿內,最早進殿的東掖庭輪值太醫—吳太醫,在宣武帝元宣武的身上紮了五根金針,並不斷按壓皇帝胸口,半晌之後,從元宣武的喉嚨中傳來“咕嚕、咕嚕”的響聲,他慢慢睜開了一雙鳳目。
“啊!萬歲醒了,萬歲醒了!”周圍的內侍和大臣們發出一陣驚喜的唿聲。
黃門官劉騰低聲在元宣武耳邊說道:“萬歲,下官已經叫了太醫署的太醫全部前來會診,陛下不用擔心。”
元宣武歪著身子躺在龍床之上,看了看圍在自己身邊的內侍和大臣們,他對黃門官輕輕地說:“嗯,在太醫們給我看完之前,現在殿內的人,一個都不準走。”說完就又閉上了眼睛。
又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太極殿殿門打開,在四名金吾衛的帶領下,四名被從太醫署叫來的太醫急匆匆地小跑進來,
當頭的太醫署最高長官—太醫令孫遠誌來到龍書案旁邊,吳太醫趕緊過來說道:“剛才我給陛下紮了針,現在已經醒過來了。”
孫遠誌點點頭,對著元宣武施禮道:“萬歲,太醫署的太醫們都到了,請陛下允許我們為您診查。”
元宣武眯著眼看了一眼孫遠誌,微微點頭。
孫遠誌趕緊抓住元宣武的腕子,給元宣武把脈。然後仔細看了看元宣武的臉色,問道:“陛下現在有什麽感覺?”
元宣武虛弱的說道:“胸悶,還一陣陣地疼,感覺全身無力。”
孫遠誌放下手,示意其他幾位太醫也來診察,隻見有的太醫也如孫遠誌一樣診脈,有的則是順著輕輕地掐元宣武的四肢,按壓前胸和後背,折騰了大概有一炷香的時間。幾位太醫圍在一起,小聲地分析討論。
【上黨王】元天穆心中著急,喝道:“看了半天了,到底如何?”
孫遠誌站出來,對著【上黨王】元天穆施禮,又對龍床上的元宣武施禮,道:“啟稟萬歲,萬歲乃是氣火攻心之病。我早就說過,您東征西討舊疾頗多,本來應該安心靜養,但是您為國為民,每一日都操勞過度,因此心氣不足。剛才又動了大怒,怒氣侵入心脈,新傷舊傷一起牽動,所以引起了昏厥。”
元宣武慢慢地抬起手,道:“孫太醫,這要如何治療?”
孫遠誌嚴肅地說道:“我們這就擬一個方子,陛下按時服用。同時要安排針石和按摩兩科,每三日進宮來給陛下紮針、按摩。 臣每日也要進宮為陛下把脈,隨時關注陛下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