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房俊拈杯飲茶,含笑不語。
他沒料到噶爾家族如此之快的受到鬆讚幹布的忌憚與排斥,甚至將其放逐至青海湖,充當吐蕃與大唐之間的緩衝。
何謂緩衝?
炮灰而已。
若是兩國穩定則罷,一旦局勢不穩甚至開戰,噶爾家族便要首先遭受戰火之洗禮。吐蕃進犯大唐,噶爾家族則為先鋒;大唐攻伐吐蕃,噶爾家族則首當其衝。
鬆讚幹布此舉,固然是為了穩定吐蕃內部禍亂之源,維係他的統治,可著實刻薄寡恩之極。
如此,噶爾家族不甘於淪為兩國之間的炮灰,從而主動謀求生路,倒也不足為奇。
隻是房俊更沒有想到的是,祿東讚的決定做的如此之快,河西之戰剛剛結束,噶爾家族甚至尚未完全占據青海湖,沒有將吐穀渾在青海湖的勢力清掃一空,便派遣兒子前來與大唐結盟。
祿東讚的目光極其甚遠,這一點始終令房俊甚為欽佩。
若非他極力建議鬆讚幹布向大唐求親,並且出使大唐一力促成了文成公主的嫁妝,吐蕃如何能夠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一躍而成為天下有數的強國之一?
可以說,大唐之威脅不在吐蕃,而在祿東讚。鬆讚幹布排斥祿東讚,甚至將其家族放逐於青海湖,看似穩定了吐蕃的局勢、鞏固了他自己的統治,實則卻自斷一臂。
因為房俊的幹預,吐蕃向大唐求親的野心並未實現,這使得吐蕃未得到來自於大唐的醫術、建築、冶煉、文學等等方麵的知識,實力不可能如同曆史同一時期之時突飛猛進,與眼下的大唐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所依仗者,無非是高原之地利而已。
……
見到房俊隻是飲茶,含笑不語,論欽陵那張極肖其父的瘦削臉龐有些疑惑,上身微微前傾,奇道:“難不成大帥無意於此?”
在他看來,大唐固然強盛,然則一場東征起碼耗費半數國力,眼下大食人又在西域攻城掠地,唐軍遲早必去支援,這又是一場惡戰。連續的大戰對於國力的耗損是極其巨大的,再是強大的國家也吃不消。
這等情形之下,籠絡、聯合噶爾家族,使得大唐與吐蕃之間的緩衝愈發穩固,不至於發生摩擦導致兩國開戰,實乃是最為重要之事。
所以噶爾家族主動示好,懇請結盟,房俊自當熱情洋溢的予以答允才是……卻不想是這等冷淡的迴應。
難不成是看不起噶爾家族,認為在讚普的統治之下,噶爾家族並未有足夠的力量維係青海湖的安定?
論欽陵麵色隱隱難看。
房俊笑著搖頭,放下茶杯,道:“青海湖水草豐美,湖鹽豐富,實在是作為家族根基之寶地。隻要不發生大戰,二十年之後,噶爾家族的勢力必定突飛猛進,就算是新建一國,亦非不能。吾贈送千部天竺佛經於閣下,以為噶爾家族獲取子孫繁衍之地之慶賀。”
論欽陵渾身一震,雙目放光,趕緊正襟危坐,頷首合十,感激道:“父親一直說起大帥,言及大帥豪放大氣、胸懷四海,如今親眼所見,果不其然。如此,在下代替十餘萬族人,感謝大帥之慷慨,大帥之友誼,噶爾家族永不忘記。”
這個年代什麽最珍貴?
不是黃金,不是珍珠,而是書。
漢人何以世世代代保持先進之文明,詩禮相傳、永無斷絕?便是其先賢大哲將其所領悟之思想、創建之文化載於書冊之上,傳諸於後世,子子孫孫遵其足跡而行,始終保持在一個高度,且時而有驚才絕豔之士橫空出世,將祖先之建樹發揚光大,日益精進。
書,是文化之傳載。
而對於信仰堅定的吐蕃人來說,“雍仲本教”便是他們的文化。
“雍仲本教”於天竺佛法係出同源,雖然各自的發展軌跡不同,但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吐蕃人接觸天竺佛法其實時間不長,卻能夠吸收其中之精華,與本身之佛法相<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之佛法相互印證、共同發展,如今已然自成一派。
然而天竺固然佛法精深,但是極度落後,很多佛法經典甚至寫在樹葉之上,傳諸後世,很多佛法更是口口相傳,難以借鑒。
大唐高僧玄奘曆經數萬裏之遙,自長安出發前往天竺求取真經,之後將其攜帶迴長安,予以編輯、刊印,使之大行天下,佛門昌盛。
而作為以佛法為本源的吐蕃人,早已對大唐之佛經垂涎三尺,求而不得。
眼下聽聞房俊贈送千部天竺真經,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房俊微笑道:“佛度有緣人,吾與令尊忘年之交,於長安之時,時常坐而論道、言談甚歡。如今見到閣下亦是相逢恨晚,區區禮物,不足掛齒。隻要噶爾家族不會怨恨吾心懷奸詐就好。”
論欽陵搖頭道:“斷然不會。大帥雖然執掌千軍,殺伐決斷,卻是個精通佛法之人。佛陀降世,憫世人悲苦,故而創建佛法普度眾生。大帥能夠不囿於一家一國之局限,使得佛法傳遍四方,其功足以使得天下信眾感念於心,衷心欽佩。”
佛法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個“緣”字,若有緣,則一念通遂,萬法在心,若無緣,則相逢而不識,難入佛法之境界。
一句“佛度有緣人”,將佛法之真諦闡述得清清楚楚,論欽陵豈能不服?
當然,佛法講究的是悲憫世人、普度眾生,與征伐殺戮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馳。民眾久習佛法,戾氣漸去,性情溫順,會使得吐蕃人剽悍之民風大為減弱,崇尚和平,厭惡征戰。
這亦是房俊“不要噶爾家族怨恨其心懷奸詐”之本意。
吐蕃國內,一般的民眾、奴隸是不能夠修習佛法的,一則是因為民眾、奴隸的等級與牲畜並無不同,沒有資格修習佛法,再則亦是因為缺乏傳播之途徑,一般的底層人民根本接觸不到精深的佛法。
然而若是房俊贈送噶爾家族千部佛經,如此之大的數量足以使得佛法蔓延開來,任何人都有機會修習。
族人們修習佛法之後,一個個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不殺生、不嗔癡,剽悍之習俗必將一掃而空。
固然境界更上一層樓,但是溫順如綿羊一般,還能保持幾分血勇之氣?
然而論欽陵需要的考慮不止這些。
噶爾家族的族人血勇剽悍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維係噶爾家族在青海湖的統治,卻更重要。
無論如何,吐蕃的讚普乃是鬆讚幹布,占據名分大義,是噶爾家族的君王。無論噶爾家族亦或是生活在青海湖的吐蕃人,都要奉其王令而行,對其忠貞不貳、無所忤逆。
然則若是噶爾家族從大唐得到千部佛經,將其廣為傳播,使得底層之民眾亦能修習上乘之佛法,那麽噶爾家族的聲望將會一夜暴漲!
在青海湖之地,可與讚普分庭抗禮。
這不僅是家族統治青海湖的根本,這份聲望更會傳至吐蕃國內,使得無數貴族、民眾對噶爾家族之貢獻頂禮膜拜!
一夜之間,噶爾家族的聲望便足以與讚普齊平,到那個時候,即便讚普再是忌憚噶爾家族,又如何敢於恣無忌憚的打壓、排斥,甚至予以剪除?
那將是噶爾家族不敗之金身。
當然,這一切的代價,便是佛法在噶爾家族以及吐蕃內部廣泛傳播之後,所導致的剽悍之氣消弭、血勇之性衰減。
以往悍不畏死兇殘狠厲的吐蕃人,將在佛法的感化之下,滿滿崇尚和平與安寧,再不複往昔動輒燒殺擄掠之狠性……
論欽陵終於明白臨行之時父親為何叮囑自己勿要聽從房俊之蠱惑,也體會到當初父親麵對房俊給出的“青稞酒”,為何明知是一杯鴆酒,卻依舊不得不仰頭喝下的鬱悶。
世間之事,總有權衡利弊,當利大於弊,再是滿心不願,也之能遵從。
千部佛經使得噶爾家族的統治穩若泰山,聲望直抵吐蕃之最高層,這讓論欽陵如何拒絕?
他沒料到噶爾家族如此之快的受到鬆讚幹布的忌憚與排斥,甚至將其放逐至青海湖,充當吐蕃與大唐之間的緩衝。
何謂緩衝?
炮灰而已。
若是兩國穩定則罷,一旦局勢不穩甚至開戰,噶爾家族便要首先遭受戰火之洗禮。吐蕃進犯大唐,噶爾家族則為先鋒;大唐攻伐吐蕃,噶爾家族則首當其衝。
鬆讚幹布此舉,固然是為了穩定吐蕃內部禍亂之源,維係他的統治,可著實刻薄寡恩之極。
如此,噶爾家族不甘於淪為兩國之間的炮灰,從而主動謀求生路,倒也不足為奇。
隻是房俊更沒有想到的是,祿東讚的決定做的如此之快,河西之戰剛剛結束,噶爾家族甚至尚未完全占據青海湖,沒有將吐穀渾在青海湖的勢力清掃一空,便派遣兒子前來與大唐結盟。
祿東讚的目光極其甚遠,這一點始終令房俊甚為欽佩。
若非他極力建議鬆讚幹布向大唐求親,並且出使大唐一力促成了文成公主的嫁妝,吐蕃如何能夠從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一躍而成為天下有數的強國之一?
可以說,大唐之威脅不在吐蕃,而在祿東讚。鬆讚幹布排斥祿東讚,甚至將其家族放逐於青海湖,看似穩定了吐蕃的局勢、鞏固了他自己的統治,實則卻自斷一臂。
因為房俊的幹預,吐蕃向大唐求親的野心並未實現,這使得吐蕃未得到來自於大唐的醫術、建築、冶煉、文學等等方麵的知識,實力不可能如同曆史同一時期之時突飛猛進,與眼下的大唐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所依仗者,無非是高原之地利而已。
……
見到房俊隻是飲茶,含笑不語,論欽陵那張極肖其父的瘦削臉龐有些疑惑,上身微微前傾,奇道:“難不成大帥無意於此?”
在他看來,大唐固然強盛,然則一場東征起碼耗費半數國力,眼下大食人又在西域攻城掠地,唐軍遲早必去支援,這又是一場惡戰。連續的大戰對於國力的耗損是極其巨大的,再是強大的國家也吃不消。
這等情形之下,籠絡、聯合噶爾家族,使得大唐與吐蕃之間的緩衝愈發穩固,不至於發生摩擦導致兩國開戰,實乃是最為重要之事。
所以噶爾家族主動示好,懇請結盟,房俊自當熱情洋溢的予以答允才是……卻不想是這等冷淡的迴應。
難不成是看不起噶爾家族,認為在讚普的統治之下,噶爾家族並未有足夠的力量維係青海湖的安定?
論欽陵麵色隱隱難看。
房俊笑著搖頭,放下茶杯,道:“青海湖水草豐美,湖鹽豐富,實在是作為家族根基之寶地。隻要不發生大戰,二十年之後,噶爾家族的勢力必定突飛猛進,就算是新建一國,亦非不能。吾贈送千部天竺佛經於閣下,以為噶爾家族獲取子孫繁衍之地之慶賀。”
論欽陵渾身一震,雙目放光,趕緊正襟危坐,頷首合十,感激道:“父親一直說起大帥,言及大帥豪放大氣、胸懷四海,如今親眼所見,果不其然。如此,在下代替十餘萬族人,感謝大帥之慷慨,大帥之友誼,噶爾家族永不忘記。”
這個年代什麽最珍貴?
不是黃金,不是珍珠,而是書。
漢人何以世世代代保持先進之文明,詩禮相傳、永無斷絕?便是其先賢大哲將其所領悟之思想、創建之文化載於書冊之上,傳諸於後世,子子孫孫遵其足跡而行,始終保持在一個高度,且時而有驚才絕豔之士橫空出世,將祖先之建樹發揚光大,日益精進。
書,是文化之傳載。
而對於信仰堅定的吐蕃人來說,“雍仲本教”便是他們的文化。
“雍仲本教”於天竺佛法係出同源,雖然各自的發展軌跡不同,但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吐蕃人接觸天竺佛法其實時間不長,卻能夠吸收其中之精華,與本身之佛法相<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之佛法相互印證、共同發展,如今已然自成一派。
然而天竺固然佛法精深,但是極度落後,很多佛法經典甚至寫在樹葉之上,傳諸後世,很多佛法更是口口相傳,難以借鑒。
大唐高僧玄奘曆經數萬裏之遙,自長安出發前往天竺求取真經,之後將其攜帶迴長安,予以編輯、刊印,使之大行天下,佛門昌盛。
而作為以佛法為本源的吐蕃人,早已對大唐之佛經垂涎三尺,求而不得。
眼下聽聞房俊贈送千部天竺真經,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房俊微笑道:“佛度有緣人,吾與令尊忘年之交,於長安之時,時常坐而論道、言談甚歡。如今見到閣下亦是相逢恨晚,區區禮物,不足掛齒。隻要噶爾家族不會怨恨吾心懷奸詐就好。”
論欽陵搖頭道:“斷然不會。大帥雖然執掌千軍,殺伐決斷,卻是個精通佛法之人。佛陀降世,憫世人悲苦,故而創建佛法普度眾生。大帥能夠不囿於一家一國之局限,使得佛法傳遍四方,其功足以使得天下信眾感念於心,衷心欽佩。”
佛法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一個“緣”字,若有緣,則一念通遂,萬法在心,若無緣,則相逢而不識,難入佛法之境界。
一句“佛度有緣人”,將佛法之真諦闡述得清清楚楚,論欽陵豈能不服?
當然,佛法講究的是悲憫世人、普度眾生,與征伐殺戮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馳。民眾久習佛法,戾氣漸去,性情溫順,會使得吐蕃人剽悍之民風大為減弱,崇尚和平,厭惡征戰。
這亦是房俊“不要噶爾家族怨恨其心懷奸詐”之本意。
吐蕃國內,一般的民眾、奴隸是不能夠修習佛法的,一則是因為民眾、奴隸的等級與牲畜並無不同,沒有資格修習佛法,再則亦是因為缺乏傳播之途徑,一般的底層人民根本接觸不到精深的佛法。
然而若是房俊贈送噶爾家族千部佛經,如此之大的數量足以使得佛法蔓延開來,任何人都有機會修習。
族人們修習佛法之後,一個個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不殺生、不嗔癡,剽悍之習俗必將一掃而空。
固然境界更上一層樓,但是溫順如綿羊一般,還能保持幾分血勇之氣?
然而論欽陵需要的考慮不止這些。
噶爾家族的族人血勇剽悍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維係噶爾家族在青海湖的統治,卻更重要。
無論如何,吐蕃的讚普乃是鬆讚幹布,占據名分大義,是噶爾家族的君王。無論噶爾家族亦或是生活在青海湖的吐蕃人,都要奉其王令而行,對其忠貞不貳、無所忤逆。
然則若是噶爾家族從大唐得到千部佛經,將其廣為傳播,使得底層之民眾亦能修習上乘之佛法,那麽噶爾家族的聲望將會一夜暴漲!
在青海湖之地,可與讚普分庭抗禮。
這不僅是家族統治青海湖的根本,這份聲望更會傳至吐蕃國內,使得無數貴族、民眾對噶爾家族之貢獻頂禮膜拜!
一夜之間,噶爾家族的聲望便足以與讚普齊平,到那個時候,即便讚普再是忌憚噶爾家族,又如何敢於恣無忌憚的打壓、排斥,甚至予以剪除?
那將是噶爾家族不敗之金身。
當然,這一切的代價,便是佛法在噶爾家族以及吐蕃內部廣泛傳播之後,所導致的剽悍之氣消弭、血勇之性衰減。
以往悍不畏死兇殘狠厲的吐蕃人,將在佛法的感化之下,滿滿崇尚和平與安寧,再不複往昔動輒燒殺擄掠之狠性……
論欽陵終於明白臨行之時父親為何叮囑自己勿要聽從房俊之蠱惑,也體會到當初父親麵對房俊給出的“青稞酒”,為何明知是一杯鴆酒,卻依舊不得不仰頭喝下的鬱悶。
世間之事,總有權衡利弊,當利大於弊,再是滿心不願,也之能遵從。
千部佛經使得噶爾家族的統治穩若泰山,聲望直抵吐蕃之最高層,這讓論欽陵如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