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跑去找了朱樉三人,希望他們能夠幫他去山海關外的寧錦防線取代關寧軍的位置。
好讓他能夠調人去山西和江南,他都準備好了,之前的禁軍裏麵挑出年輕力壯的派去江南,直接將江南的官場豪商們一網打盡。
而那些被他收服的客軍直接去宣大,把宣大的人馬全都替換了,利用這次皇太極南下接糧的機會,把他和八大皇商一起幹掉,即便是不能幹掉也要把他們打殘,讓他們未來幾年內不能南下,好讓自己有一個重整河山的機會。
<a id="wzsy" href="http://www.2kxs.la">2kxs.la</a>
本來三王是不打算答應他的,在他們看來三大塞王一起出馬,這明末天下就算是平淌了,即便是他們中任意一人出馬,這天下也沒有人能和他們的大軍相提並論的。
可是三人卻被朱標說服了,他告訴三大塞王,這裏的事,他們隻是個壓秤的不是能做主的,他們的作用是讓朱由檢在做事時沒有顧忌能任意放手施為,再說了不把朱由檢培養出來,你們能幫他打天下,還能幫他治天下麽?
說到底朱由檢才是這天下之主,他才是這個大明的主人,不是三王,所以三王隻能時打輔助的,絕對不能直接和對方對線的。
不然朱由檢怎麽成長,以後要是遇到了其他的大明帝王,又該怎麽辦,這些都是要考量的。
最終三人都答應朱由檢的要求,帶著人馬前去山海關和寧錦防線了,離開的時候三人身邊跟著個王承恩,王承恩手裏帶著聖旨跟在三王的身邊,他是去宣旨的,朱由檢決定要徹底的廢掉將領的家丁,這一點就先從關寧軍開始,他也是跟著朱元璋看了史書了,他發現史書裏的關寧軍雖然和他的關寧軍不一樣。
但是在坑害友軍和索要糧餉上雙方是同出一轍的。
這就讓他忿忿不平了,覺得這種軍隊要來沒用,隻能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除此之外,是一點用都沒有的。
“要是關寧軍管用的話,那後金早就被打死打殘了,說白了,後金就是他們遼東將門養的賊寇,是用來對朝廷進行威嚇的,就是養寇自重,而且這些人養寇的時候,還沒有什麽底線,還讓後金的兵馬不停的在邊關進出,這一點他們還不如李成梁呢,別看李成梁一樣養寇自重,但是人家時時都能拿來軍功,這樣大家的麵子上都能過的去,可是現在的遼東將門,連最起碼的有軍功這一點都做不到了,連看門都不會的看門狗就該死了。”
朱元璋看著朱由檢說道:“自北宋開始以文壓武以後,著當兵的就無師自通了一項技能,那就是養寇自重,那些賊寇也會了一項技能,就是殺人放火等招安,說白了這都是北宋的鍋,你可一定不要學,我們大明是兩隻腳走路的,文武是要並行的,這次你重整天下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的,關鍵是你在重整天下之後手裏沒人,為此我特意去找來了不少的文臣,都是名臣之屬,都是我花了大價錢從北宋弄來的,那些人能力上可能還有些欠缺,但是在操守上絕對是比你這邊的文臣好的,做先祖的也隻能幫你到這了,你們世界的是還是要讓你自己來處理,咱隻希望二三年內,你就能將這大明的河山重新整肅完成,然後成為這世界之主,真正有資格和咱並排而坐。”穀
朱元璋可是為了朱由檢費盡心思了,為了了解明末亂世,他還特意的去請教了不少的明史的大佬,從那些人嘴裏知道了明末的亂局真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至少朱由檢不行,這孩子沒腦子,被人耍的團團轉,就連自己的國丈都瞧不起他,整個人就是廢物。
身為皇帝需要錢的時候居然是讓人去捐錢,這麽傻額的主意都不知道他是怎麽想出來的。
連自己家的文武百官是個什麽性子都不知道,還怎麽當皇帝,當皇帝可不是勤政愛民就行了的,勤政愛民是當不了好皇帝的。
當初的晉惠帝也愛民呀,雖然何不食肉糜被人笑了上千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能說這話,那就表示他對百姓還是有所關心的,隻是腦子不好使,也不知道民間的事情罷了,那也沒什麽值得嘲笑的,總比那些不顧國民生死的人要好吧。
本來他是打算讓朱標帶著朱由檢的,反正他們的大明世界已經是步入正軌了,內閣和東西廠也都是組建起來了,一切東西都是按照朱標的構想開始了,現在的大明看起來比朱元璋的時候好多了,至少底層的那些官吏在幹活的時候都是賣力去幹的,而不是想朱元璋那時候一樣的混日子。
朱標在和朱元璋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就是動了動嘴,但什麽話都沒有說。
他對治理吏治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他其實什麽也沒做隻是給那些官吏們都發了工資,然後把各級官員的權利全都給分散了而已,說白了就是把古代那種一個人管一個縣的方式,變成了一群人共管一個縣。
又將那些吏員們也就都變成了有品級的官員,給了他們上升的渠道,又將他們按照現代的方式進行了劃分,這樣那些吏員就全都是感恩戴德了,一個個做事別提多用心了,而且這些人的專業水平和能力都在科舉官吏之上的,朱標對這些人的提拔也是相對公平的,就這樣現在的大明皇權直接的被這些人直接的嚇到鄉鎮級別了,這段時間還在想著要下沉到村一級,這一點看的北宋世界眼饞的緊呀,他們世界政權下沉的速度都沒有這麽快的。
原因倒不是別的,就是因為人口問題,明朝洪武建國的時候,全國人口就已經將近六千萬了,這可比宋朝巔峰期都要高了。
再加上這幾年的糧食問題解決了,脫產人口比例也加大了,大明也沒有怎麽向外擴展,一直都是一步步穩打穩紮的向外擴張領土,也沒有像北宋一樣出現本土人口危機,統治能力直線下降,大部分地方全都給分了出去成為了各家的封地,而是每一地都是中央直屬的,而那些藩王的海外封地也都是中央指派官員的。
好讓他能夠調人去山西和江南,他都準備好了,之前的禁軍裏麵挑出年輕力壯的派去江南,直接將江南的官場豪商們一網打盡。
而那些被他收服的客軍直接去宣大,把宣大的人馬全都替換了,利用這次皇太極南下接糧的機會,把他和八大皇商一起幹掉,即便是不能幹掉也要把他們打殘,讓他們未來幾年內不能南下,好讓自己有一個重整河山的機會。
<a id="wzsy" href="http://www.2kxs.la">2kxs.la</a>
本來三王是不打算答應他的,在他們看來三大塞王一起出馬,這明末天下就算是平淌了,即便是他們中任意一人出馬,這天下也沒有人能和他們的大軍相提並論的。
可是三人卻被朱標說服了,他告訴三大塞王,這裏的事,他們隻是個壓秤的不是能做主的,他們的作用是讓朱由檢在做事時沒有顧忌能任意放手施為,再說了不把朱由檢培養出來,你們能幫他打天下,還能幫他治天下麽?
說到底朱由檢才是這天下之主,他才是這個大明的主人,不是三王,所以三王隻能時打輔助的,絕對不能直接和對方對線的。
不然朱由檢怎麽成長,以後要是遇到了其他的大明帝王,又該怎麽辦,這些都是要考量的。
最終三人都答應朱由檢的要求,帶著人馬前去山海關和寧錦防線了,離開的時候三人身邊跟著個王承恩,王承恩手裏帶著聖旨跟在三王的身邊,他是去宣旨的,朱由檢決定要徹底的廢掉將領的家丁,這一點就先從關寧軍開始,他也是跟著朱元璋看了史書了,他發現史書裏的關寧軍雖然和他的關寧軍不一樣。
但是在坑害友軍和索要糧餉上雙方是同出一轍的。
這就讓他忿忿不平了,覺得這種軍隊要來沒用,隻能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除此之外,是一點用都沒有的。
“要是關寧軍管用的話,那後金早就被打死打殘了,說白了,後金就是他們遼東將門養的賊寇,是用來對朝廷進行威嚇的,就是養寇自重,而且這些人養寇的時候,還沒有什麽底線,還讓後金的兵馬不停的在邊關進出,這一點他們還不如李成梁呢,別看李成梁一樣養寇自重,但是人家時時都能拿來軍功,這樣大家的麵子上都能過的去,可是現在的遼東將門,連最起碼的有軍功這一點都做不到了,連看門都不會的看門狗就該死了。”
朱元璋看著朱由檢說道:“自北宋開始以文壓武以後,著當兵的就無師自通了一項技能,那就是養寇自重,那些賊寇也會了一項技能,就是殺人放火等招安,說白了這都是北宋的鍋,你可一定不要學,我們大明是兩隻腳走路的,文武是要並行的,這次你重整天下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的,關鍵是你在重整天下之後手裏沒人,為此我特意去找來了不少的文臣,都是名臣之屬,都是我花了大價錢從北宋弄來的,那些人能力上可能還有些欠缺,但是在操守上絕對是比你這邊的文臣好的,做先祖的也隻能幫你到這了,你們世界的是還是要讓你自己來處理,咱隻希望二三年內,你就能將這大明的河山重新整肅完成,然後成為這世界之主,真正有資格和咱並排而坐。”穀
朱元璋可是為了朱由檢費盡心思了,為了了解明末亂世,他還特意的去請教了不少的明史的大佬,從那些人嘴裏知道了明末的亂局真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至少朱由檢不行,這孩子沒腦子,被人耍的團團轉,就連自己的國丈都瞧不起他,整個人就是廢物。
身為皇帝需要錢的時候居然是讓人去捐錢,這麽傻額的主意都不知道他是怎麽想出來的。
連自己家的文武百官是個什麽性子都不知道,還怎麽當皇帝,當皇帝可不是勤政愛民就行了的,勤政愛民是當不了好皇帝的。
當初的晉惠帝也愛民呀,雖然何不食肉糜被人笑了上千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能說這話,那就表示他對百姓還是有所關心的,隻是腦子不好使,也不知道民間的事情罷了,那也沒什麽值得嘲笑的,總比那些不顧國民生死的人要好吧。
本來他是打算讓朱標帶著朱由檢的,反正他們的大明世界已經是步入正軌了,內閣和東西廠也都是組建起來了,一切東西都是按照朱標的構想開始了,現在的大明看起來比朱元璋的時候好多了,至少底層的那些官吏在幹活的時候都是賣力去幹的,而不是想朱元璋那時候一樣的混日子。
朱標在和朱元璋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也就是動了動嘴,但什麽話都沒有說。
他對治理吏治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他其實什麽也沒做隻是給那些官吏們都發了工資,然後把各級官員的權利全都給分散了而已,說白了就是把古代那種一個人管一個縣的方式,變成了一群人共管一個縣。
又將那些吏員們也就都變成了有品級的官員,給了他們上升的渠道,又將他們按照現代的方式進行了劃分,這樣那些吏員就全都是感恩戴德了,一個個做事別提多用心了,而且這些人的專業水平和能力都在科舉官吏之上的,朱標對這些人的提拔也是相對公平的,就這樣現在的大明皇權直接的被這些人直接的嚇到鄉鎮級別了,這段時間還在想著要下沉到村一級,這一點看的北宋世界眼饞的緊呀,他們世界政權下沉的速度都沒有這麽快的。
原因倒不是別的,就是因為人口問題,明朝洪武建國的時候,全國人口就已經將近六千萬了,這可比宋朝巔峰期都要高了。
再加上這幾年的糧食問題解決了,脫產人口比例也加大了,大明也沒有怎麽向外擴展,一直都是一步步穩打穩紮的向外擴張領土,也沒有像北宋一樣出現本土人口危機,統治能力直線下降,大部分地方全都給分了出去成為了各家的封地,而是每一地都是中央直屬的,而那些藩王的海外封地也都是中央指派官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