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行作為本土派質問著入楚派的端木賜,同樣身為入楚派的範蠡,見到這種情形,深知自己不能坐視不管,於是挺身而出。


    隻見範蠡上前一步,對著申行拱手施禮後,不卑不亢地開口問道:“敢問申大人,倘若我大楚能夠吞並齊國大河以東、濟水以西的那片廣袤且肥沃無比的土地之後,不知我楚國是否能因此變得更加強大呢?”他的聲音沉穩有力,清晰地傳入在場每個人的耳中。


    聽到這話,申行微微眯起眼睛,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笑容,然後以一種理所當然的口吻迴應道:“那片土地可是齊國的精華所在,數百年來一直都是精耕細作,物產豐饒。”


    “若我楚國有幸能得到它,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實力必然大增!這還有什麽可質疑的嗎?”說罷,他還還瞥了一眼範蠡。


    站在一旁的端木賜看到範蠡已然成功地接過了話頭,並與申行展開了辯論,心中暗暗一笑,也樂得清閑,於是,他默默地退迴自己原來的位置,靜靜地注視著眼前的局勢發展,任由範蠡與申行進行機辯。


    範蠡聞聽申行所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而後輕啟朱唇,緩聲說道:“申行大人所言極是!楚國若能將此地納入版圖,並掌控其眾多民眾,那真可謂是如虎添翼啊!”


    “然而,申行大人既已深知此點,難道齊國就會懵懂無知嗎?晉國莫非就看不透其中利害關係?我們的盟友秦國又怎會不明所以呢?”


    “天下諸多國家皆會心知肚明,一旦放任楚國順利奪取這片廣袤的土地以及大量的人口資源,再經過數年的精心治理與發展,屆時放眼天下,試問還有哪一個國家能夠遏製住楚國呢?”


    “待到那時,於這天下諸國之間,楚國必將一枝獨秀、獨領風騷,而其餘各國則相對勢弱。”


    “如此一來,倘若楚國再度萌生出覆滅某一國家的念頭,那些國家麵對這樣的楚國豈不是人人自危,為求自保,這些國家必然會聯合起來,共同向楚國發起攻擊。”


    “即便是楚國所屬同盟中的成員國也難以置身事外,像鄭國、宋國這樣的國家,雖實力稍遜一籌,但終究還是具備一定戰鬥力的,麵對天下諸國的群攻,我們楚國能扛得住嗎?”


    當聽到範蠡所說之話時,申行那原本還算平靜的麵龐瞬間起了變化,就如同被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刮過一般,臉色微微一白又迅速轉青。


    他瞪大雙眼凝視著範蠡,一時居然無言,他突然意識到範蠡所言確實有些許道理的。


    與此同時,坐於高位的楚王熊章臉上同樣流露出一抹凝重之色。


    他眉頭緊蹙,雙目微閉,腦海之中猶如閃電般劃過一幅幅畫麵,那正是曆史上六國聯合討伐強秦的慘烈場景!


    此時此刻,這些畫麵竟與當前楚國所麵臨的局勢逐漸重合起來。


    熊章不禁想到,如果事態繼續發展下去,楚國恐怕遲早也要步秦國後塵,陷入被諸國圍攻討伐的困境當中。


    然而,與當年擁有雄關險隘可作天然屏障的秦國不同,楚國並無此類優勢可言。


    更何況秦國的函穀關也被攻破了,要不是六國各有私欲,導致合縱失敗,不然哪有後來的秦國一統。


    可以說,曆史上的秦國贏得僥幸。


    那麽,秦國有此國運,那麽自己的楚國呢?


    楚國究竟應當如何應對?


    熊章苦苦思索著,或許隻能借助楚國強大的水軍力量,以廣袤的江淮流域為界限,構築一道堅固的防線,以此來抵禦外敵的入侵。


    但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自己耗費整整二十年心血所做出的種種努力都將化為泡影、前功盡棄……


    範蠡並未留意到楚王熊章此前那凝重且略帶思索的臉色,他眼見著申行突然陷入了沉默之中,於是便毫不猶豫地轉身麵向端坐在王位上的楚王熊章,恭敬地躬身一拜,朗聲道:


    “王上!臣以為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需要王上知曉。那就是晉國絕對無法容忍楚國將齊國這片廣袤肥沃的土地一口吞下。”


    “倘若楚國要強行奪取,那麽晉國必定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全力援助齊國。即便是如今齊國的田氏已然被天子斥為大逆不道之臣,名聲具毀,但晉國仍有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支持他們,幹冒不韙。”


    此時的楚王熊章穩穩當當地端坐於那高位之上,對於殿下諸位大臣們激烈的爭論也不做評論,但腦海裏已經開始思考範蠡的話。


    範蠡對於晉國,尤其是對趙氏的預判,熊章是認可的。


    畢竟,熊章可是統治楚國已經有二十年之久,乃是深諳權謀之道的政治老手。


    對於晉國趙氏心中所想所思,他自然是心知肚明。


    此次楚國巧妙地借助了周天子頒布的詔書命令,讓楚國出兵幫助齊侯薑荼對齊國逆臣田氏的討伐。


    如此一來,楚國不僅占據了道德製高點,更是迫使晉國在表麵上不得不與齊國劃清界限,徹底斬斷了兩者之間的聯係。


    然而,盡管晉國能夠暫時容忍楚國逐步削弱齊國的整體實力,但他們卻絕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楚國一舉攻占齊國那些最為關鍵的核心領土。


    一旦楚國繼續在西線增兵,那麽晉國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拚盡全力也要與楚國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畢竟,齊國每弱小一分,楚國相對而言就會強大一分。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對於晉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如果隻是讓楚國比晉國稍微強大那麽一兩分而已,對於晉國的趙氏而言,這並非完全無法接受之事。


    畢竟,晉國仍然擁有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的可能性和機會。


    然而,如果楚國突然間一下子增強了至少三成以上的實力,那麽趙氏就別無選擇了,隻能毫不猶豫地憤然掀翻桌子,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這場激烈的戰局之中去。


    原因無他,趙氏心裏非常清楚,如果楚國真的強大到這種程度,他們將再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實現對楚國的追趕和超越。


    就在此時,隻見楚國的總理大臣彌生徐徐站起身來,對著楚王熊章拱手施禮後,恭聲進言道:


    “啟奏王上,《周易》有雲,水若盛滿便會溢出容器之外,月亮一旦圓滿就開始走向虧損之途。”


    “而今我楚國已然在西線取得輝煌勝利,成功獲取衛國和魯國兩地已屬不易,實乃幸事一樁。”


    “但萬望吾王切莫再進一步逼迫齊國,否則其餘各國必定會因心生恐懼而紛紛疏遠甚至提防於我國啊!依臣之見,當下還是以穩健行事為宜,徐徐圖之方為上策。”


    總理大臣彌生這些年在楚國積攢了不少是威望,他的話音一落,其他楚國公卿都將目光期待的看向楚王熊章,隻等熊章裁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師小麵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師小麵包並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