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華麗的大船緩緩地行駛在寬闊的江麵上,船頭劈開層層波浪,向北而去。


    船上旌旗飄揚,鼓樂齊鳴,好不熱鬧。坐在船艙中的正是楚王熊章,他此次乘船北上,目的地便是廣陵。


    廣陵作為東海郡的郡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沒過多久,楚王熊章的王駕便抵達了廣陵城外的碼頭。


    岸上早已擠滿了前來迎接的官員和百姓,他們都想一睹楚王的風采。


    隻見一個年約三十多歲的清瘦男子站在東海郡百官的最前列,此人便是東海郡郡守楊修。


    當他看到熊章的王駕逐漸靠近時,趕忙整理衣冠,然後率領眾官員一起躬身拜道:“臣東海郡郡守楊修攜諸官拜見大王!王上萬年”


    這楊修麵容清秀,眼神清澈而堅定。


    他身穿一襲青色長袍,腰束玉帶,頭戴綸巾,顯得文質彬彬。


    說起這楊修,那可是大有來頭。


    他乃是楚王章四年的中舉士子,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表現出色,成績名列前茅。


    因其為人忠厚老實、本本分分,又能腳踏實地地做事,所以在擔任一年鄉宰後,便得到了當時大司農樊須的賞識。


    那時正值大司農樊須組建大司農府,急需人才。


    樊須見楊修辦事認真負責,對農業生產和民生問題也頗有見解,於是便將他調入大司農府工作。


    進入大司農府後的楊修如魚得水,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他跟隨大司農深入鄉間田野,不辭辛勞地巡查各地農業情況,關心百姓疾苦,詳細記錄下每一塊耕田的田畝數量以及農作物的生長狀況等信息。


    由於他工作勤懇,能力出眾,沒過幾年,楊修便從一名普通的官員晉升為大司農府的府丞,成為了大司農的得力助手。


    後來大司農府裁撤,楊修就成為了戶部的一名郎中。


    三年之前,原本擔任東海郡郡守的卜子夏由於官運亨通,得以高升為戶部左侍郎一職。


    這楊修就接任了東海郡郡守之位。


    熊章深知,楊修乃是理政殿大臣樊須親手調教出來的得力幹將,可以算作是樊須的忠實黨羽。


    要知道,在眾多同年當中,楊修能夠率先脫穎而出,晉升為郡守,這背後定然少不了理政殿大臣樊須的大力支持和提攜。


    在楚國,理政殿乃是楚國最高的執政機構,設有七位地位尊崇的理政大臣,他們也被外界稱為“理政殿七卿”。


    而這七個人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勢力和利益集團,猶如楚國政治舞台上的七座巍峨山峰。


    在七座山頭之上,還有兩黨,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數以景氏家族為首的本土黨,這些人涵蓋至少六成的本土士子,人們習慣稱之為“楚派”;


    另一大派別則是以總理大臣彌生為首的“入楚派”,派內多是在國外慕名在章華學宮求學,而後又在楚國入仕的學子和官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即中立派。


    中立派並沒有明確的首領人物,而上將軍孫念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孫念基本上不參與到楚派與入楚派之間激烈的爭鬥和交鋒之中。


    也正是由於理政殿七卿所代表的這七個山頭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楚派與入楚派的內部產生了分化作用。


    這種微妙的平衡關係有效地控製了楚國黨內鬥爭的強度和規模,使其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適度的範圍之內,從而確保了國家政權的穩定運行。


    上任郡守卜子夏雖是孔子門徒,但卻偏向法治,東海郡是楚國少數幾個楚法推行得十分徹底的郡。


    東海郡郡下之民懂法、守法、敬法、畏法,一切爭執都要在大理寺分院,或者是司法院處理。


    所以在這東海郡最閑的當屬警察局,最忙的當屬大理寺分院。


    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東海郡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東海郡東臨大海,南接吳郡,北聯彭城郡、剡國,西靠九江郡,在商業上有極大的便利。


    一些臨海的鮮魚、鹹魚珍珠、珊瑚甚至是海鹽不是流向中原諸國,就是賣到其他諸郡。


    所以東海郡的商稅收入乃是楚國諸郡之首。


    再加上邗江自東海郡內穿過,還會給東海郡在商業上再增加幾分動力。


    在農業上,東海郡這些年致力開拓淮北和淮南,不過十年,郡內的耕地就增加了四百萬畝。


    郡內人口也有一百三十萬,這還是東海郡的底子單薄了一些,不然其經濟實力還要超過吳郡。


    當初東海郡剛成立的時候,境內最大的城邑就是廣陵,這還是一座千室之邑,境內人口十萬都不到,那廣陵以北都是荒野,在吳國手裏基本上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這些年在卜子夏的治理下,東海郡發展迅猛,尤其是在楚王章十三年的時候,楚國大海,東海郡是少數沒有受災的地方,所以在這一年,百姓為了活命,至少有三十萬百姓跑到了東海郡。


    這些人在東海郡受到了救助,除了死在路上的,基本上沒有餓死的,這些人感念東海郡郡守卜子夏,所以就都在東海郡安家落戶,東海郡的人口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


    這楊修到任之後,對於卜子夏在東海郡的政令並沒有做出很大的改變,雖然算不得蕭規曹隨,但也保留了卜子夏八成的政令。


    使得東海郡更換郡守之後,百姓的生活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


    三年以來,楊修在東海郡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發展名聲,對於農事也格外的專注。


    在淮河兩岸設置了實驗田,專門用於宿麥的種植實驗。


    楚國自楚王章十三年開始種植宿麥,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最近一兩年的宿麥產量才有了顯著提升,這還得歸功於楊修在東海郡的努力。


    熊章到達東海郡之後,在得知宿麥的麥種和種植技藝又有優化的時候,自然是對東海郡郡守楊修一頓誇,當即將楊修的爵位提升一級。


    不管楊修在東海郡治理得怎麽樣,但這改進麥種那就是大功。


    看到自家的學生得了誇讚,一旁的理政殿大臣樊須也是老懷欣慰。


    東海郡毗鄰剡國,隻不過剡國已經加入楚盟,所以楚剡邊境上,楚國在東海郡的兵力已經下降到一萬,這還是為了防備齊國突襲的原因。


    東海郡發展態勢喜人,讓熊章還有其他理政殿大臣十分高興。


    為此,熊章大手一揮,又是大筆的錢帛被賜給了東海郡上下官吏。


    看到大方的老板,哪個牛馬不喜歡呢。


    於是楚王熊章在東海郡官僚的宣揚下,越發的英明神武,堪稱堯舜禹湯。


    楚王熊章在東海郡逗留的一個月的時間裏,剡國國君在鍾吾與楚王熊章會麵。


    剡國國君與熊章見麵並沒有大事詳談,隻是互相聯絡了一下感情。


    當然剡國國君也不是空手來的,他給熊章送來了一個剡國美女,此女美貌不及楚王宮的昭華夫人巫寧,端莊不及楚王後,但生性活潑俏皮,身姿傲然,另外還有一身高超的舞技,讓熊章身體直唿吃不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師小麵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師小麵包並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