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九江郡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置妥當南郡的拆分事宜之後,楚王熊章沒有在南郡繼續逗留,而是繼續向東進發,進入那九江郡。
此刻的九江郡郡守乃是項珣,此人乃楚國王室中的小宗一脈,羋姓項氏,那曆史上聲名赫赫的項羽,或許便正是出自這一支係呢。
項珣乃是在楚王章即位後的第三年參加科舉考試並高中之士子,並在那一屆的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之位。
三年前,原本擔任九江郡郡守的景園因政績卓著而被擢升為章華學宮的祭酒,如此一來,郡丞項珣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景園的繼任者。
項氏雖同樣源自楚王室,然而自當年被分封於項地的項氏嫡係遭逢吳國入侵而慘遭殺害後,項氏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封地。
項氏的子弟們也隻得無奈地開始四處奔波、謀求生計。
而項珣這一支尤為艱難,他們的生活狀況幾乎與普通平民別無二致,唯一稍顯不同的便是其家中藏有寥寥幾本詩。
憑借著這僅有的幾本詩,項珣才有機會進入那備受尊崇的章華學宮法學院學習。
經過一年的刻苦攻讀,在次年的春闈考試之中,他憑借著紮實的學識和卓越的才華,一舉奪魁,獲得了榜首之位,而後,他便正式踏入了楚國的政治舞台,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仕途生涯。
十幾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如今的項珣已然成長為一郡之守,成為了與他同屆考中進士的眾人中的佼佼者,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臣九江郡郡守項珣攜郡中諸官拜見大王,王上萬年”,當楚王熊章的車駕進入九江郡壽春的時候,項珣等幾個九江郡大佬已經在郊外列隊而迎。
因為之前就被告知不得擾民,所以迎接熊章的就隻有郡中諸官。
楚王熊章看著眼前三十六七歲,但身軀異常高大的九江郡郡守,隻感覺有些違和。
項珣給熊章的第一印象就是本該是軍中大將,怎麽就成為了郡守呢?
“你們項氏子弟的身軀都是如此挺拔?”,入城之後,楚王熊章單獨召見項珣的時候好奇的問道。
聽到熊章的話,項珣心中雖然有些詫異,但還是如實說道:“項氏之人的身軀與常人無異,隻是臣長得高了一些”。
聽到這話,熊章也不再多問,之後就進入正常的君臣問對時刻。
熊章雖然是首次見這項珣,但在之前早就聽聞了項珣的名聲。
自從覆滅吳越以來,這九江郡十數年來都算是楚國的腹地,加之境內水路四通八達,壽春也成為了楚國東部最為核心的地方。
整個九江郡的人口有一百一十萬上下,壽春城中的人口就達到了三十萬,如今的壽春城在項珣擔任郡守之後就進行了擴建,今年初春才完工。
現在的壽春城比起原郢都還要大,單論規模,隻比那姑蘇城小上一些,穩坐楚國第三大城的交椅。
原九江郡郡守景園,因其出身於老貴族階層,故而對九江郡內的諸多家族皆展現出較為寬容的態度。
即便在郡中已然設立了警察局、大理寺分院以及巡查禦史等機構,然而由於需顧忌景園的尊貴身份,這便使得大理寺分院與巡查禦史在履行職責時往往受到諸多限製與掣肘。
在景園主政九江郡的這段時間裏,郡內百姓總體而言生活尚算平穩,但是,郡中那些世家子弟卻極為跋扈,時常依仗著家族勢力欺壓他人,甚至連強搶民女這般惡劣的行徑都時有發生。
盡管景園也曾對這些為非作歹之人給予過一定的懲戒,但因未曾施以重手,導致這些貴族子弟非但沒有收斂其行為,反而愈發囂張放肆。
時任九江郡郡丞的項珣多次勸說景園執法當嚴,不然不足以讓這些人心生畏懼,但景園卻不以為然。
時光悄然流轉,三年前,景園卸去了九江郡郡守之職,而項珣則正式接任。
其一上任,項珣便即刻約談了大理寺分院的主官以及巡察禦史,與其展開了深入的交談與溝通。
隨後,項珣果斷下令讓警察局的人員全力清除城中的地痞惡霸,對於那些犯下賤行、違法亂紀之輩,統統被送往大理寺分院,大理寺分院對這些人都按照楚法,予以了最嚴苛的判決。
對於這些惡霸背後所隱藏的世家子弟,項珣更是秉持著嚴查究底的原則,絕不姑息遷就。
與此同時,九江郡的巡察禦史也毫不遲疑地向禦史台上報了郡中貴族違背楚法的種種劣跡之事。
當禦史大夫屈虞得到這些奏報之後立刻就向熊章稟報,熊章又將這些奏報轉給理政殿。
於是沒過多久,九江郡內有一家全族三百多人被全部貶入治河大營,還有三家被褫奪了爵位和領地,成為了庶民,另外有五家被實行降爵罰金。
這件事情之後,景園還被熊章單獨召見並申飭。
自此以後,九江郡的風氣為之一清。
九江郡郡守項珣贏得了郡內百姓的擁護,大理寺分院和巡察禦史在九江郡樹立了權威。
這件事還被禦史台和大理寺當作了典型。
所以項珣能幹的名聲早就傳到了勤政殿內。
項珣在成功地整頓好了九江郡那略顯混亂的秩序之後,他深知農業乃國之根本,商業則是經濟繁榮的關鍵,於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力發展農業和商業的工作之中。
由於九江郡地理位置極為特殊,它恰好毗鄰吳郡、東海郡、彭城郡、淮陽郡以及曾經的南郡等重要地區。
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得九江郡宛如一個交通樞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大商賈穿梭往來、貨物中轉的重要之地。
尤其是壽春,更是憑借其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成為楚國東部最富庶和繁華的城邑,比起楚國的新都襄郢還要強上一籌。
當然憑借襄郢的地位優勢,最多兩年就能壓過壽春。
在農業方麵,九江郡內那一片片肥沃的良田仿佛沒有盡頭,一眼望不到邊際,境內的水網縱橫交錯,分布得密密麻麻,所建立起來的水渠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水利設施如同生命的脈絡,源源不斷地為農業生產提供著充足的水源,使得九江郡在農業上的產出能夠穩居高位,僅僅略低於吳郡。
倘若南郡未曾被拆分,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或許再過一兩年的時間,南郡的糧食產量就有可能一舉超越九江和吳郡。
對於項珣的施政能力,熊章十分滿意。
誠然,九江郡能夠有今天這樣的盛況,景園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在熊章看來,正是項珣那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施政舉措,才真正奠定了壽春城在東部地區無可爭議的“一哥”地位。
理政殿的幾位大臣在通過梳理九江郡政務的時候,也覺得項珣十分有能力,比起已經成為一個小山頭的卜子夏也差不了多少。
此刻的九江郡郡守乃是項珣,此人乃楚國王室中的小宗一脈,羋姓項氏,那曆史上聲名赫赫的項羽,或許便正是出自這一支係呢。
項珣乃是在楚王章即位後的第三年參加科舉考試並高中之士子,並在那一屆的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之位。
三年前,原本擔任九江郡郡守的景園因政績卓著而被擢升為章華學宮的祭酒,如此一來,郡丞項珣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景園的繼任者。
項氏雖同樣源自楚王室,然而自當年被分封於項地的項氏嫡係遭逢吳國入侵而慘遭殺害後,項氏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封地。
項氏的子弟們也隻得無奈地開始四處奔波、謀求生計。
而項珣這一支尤為艱難,他們的生活狀況幾乎與普通平民別無二致,唯一稍顯不同的便是其家中藏有寥寥幾本詩。
憑借著這僅有的幾本詩,項珣才有機會進入那備受尊崇的章華學宮法學院學習。
經過一年的刻苦攻讀,在次年的春闈考試之中,他憑借著紮實的學識和卓越的才華,一舉奪魁,獲得了榜首之位,而後,他便正式踏入了楚國的政治舞台,開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仕途生涯。
十幾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如今的項珣已然成長為一郡之守,成為了與他同屆考中進士的眾人中的佼佼者,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臣九江郡郡守項珣攜郡中諸官拜見大王,王上萬年”,當楚王熊章的車駕進入九江郡壽春的時候,項珣等幾個九江郡大佬已經在郊外列隊而迎。
因為之前就被告知不得擾民,所以迎接熊章的就隻有郡中諸官。
楚王熊章看著眼前三十六七歲,但身軀異常高大的九江郡郡守,隻感覺有些違和。
項珣給熊章的第一印象就是本該是軍中大將,怎麽就成為了郡守呢?
“你們項氏子弟的身軀都是如此挺拔?”,入城之後,楚王熊章單獨召見項珣的時候好奇的問道。
聽到熊章的話,項珣心中雖然有些詫異,但還是如實說道:“項氏之人的身軀與常人無異,隻是臣長得高了一些”。
聽到這話,熊章也不再多問,之後就進入正常的君臣問對時刻。
熊章雖然是首次見這項珣,但在之前早就聽聞了項珣的名聲。
自從覆滅吳越以來,這九江郡十數年來都算是楚國的腹地,加之境內水路四通八達,壽春也成為了楚國東部最為核心的地方。
整個九江郡的人口有一百一十萬上下,壽春城中的人口就達到了三十萬,如今的壽春城在項珣擔任郡守之後就進行了擴建,今年初春才完工。
現在的壽春城比起原郢都還要大,單論規模,隻比那姑蘇城小上一些,穩坐楚國第三大城的交椅。
原九江郡郡守景園,因其出身於老貴族階層,故而對九江郡內的諸多家族皆展現出較為寬容的態度。
即便在郡中已然設立了警察局、大理寺分院以及巡查禦史等機構,然而由於需顧忌景園的尊貴身份,這便使得大理寺分院與巡查禦史在履行職責時往往受到諸多限製與掣肘。
在景園主政九江郡的這段時間裏,郡內百姓總體而言生活尚算平穩,但是,郡中那些世家子弟卻極為跋扈,時常依仗著家族勢力欺壓他人,甚至連強搶民女這般惡劣的行徑都時有發生。
盡管景園也曾對這些為非作歹之人給予過一定的懲戒,但因未曾施以重手,導致這些貴族子弟非但沒有收斂其行為,反而愈發囂張放肆。
時任九江郡郡丞的項珣多次勸說景園執法當嚴,不然不足以讓這些人心生畏懼,但景園卻不以為然。
時光悄然流轉,三年前,景園卸去了九江郡郡守之職,而項珣則正式接任。
其一上任,項珣便即刻約談了大理寺分院的主官以及巡察禦史,與其展開了深入的交談與溝通。
隨後,項珣果斷下令讓警察局的人員全力清除城中的地痞惡霸,對於那些犯下賤行、違法亂紀之輩,統統被送往大理寺分院,大理寺分院對這些人都按照楚法,予以了最嚴苛的判決。
對於這些惡霸背後所隱藏的世家子弟,項珣更是秉持著嚴查究底的原則,絕不姑息遷就。
與此同時,九江郡的巡察禦史也毫不遲疑地向禦史台上報了郡中貴族違背楚法的種種劣跡之事。
當禦史大夫屈虞得到這些奏報之後立刻就向熊章稟報,熊章又將這些奏報轉給理政殿。
於是沒過多久,九江郡內有一家全族三百多人被全部貶入治河大營,還有三家被褫奪了爵位和領地,成為了庶民,另外有五家被實行降爵罰金。
這件事情之後,景園還被熊章單獨召見並申飭。
自此以後,九江郡的風氣為之一清。
九江郡郡守項珣贏得了郡內百姓的擁護,大理寺分院和巡察禦史在九江郡樹立了權威。
這件事還被禦史台和大理寺當作了典型。
所以項珣能幹的名聲早就傳到了勤政殿內。
項珣在成功地整頓好了九江郡那略顯混亂的秩序之後,他深知農業乃國之根本,商業則是經濟繁榮的關鍵,於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力發展農業和商業的工作之中。
由於九江郡地理位置極為特殊,它恰好毗鄰吳郡、東海郡、彭城郡、淮陽郡以及曾經的南郡等重要地區。
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得九江郡宛如一個交通樞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大商賈穿梭往來、貨物中轉的重要之地。
尤其是壽春,更是憑借其無與倫比的區位優勢,成為楚國東部最富庶和繁華的城邑,比起楚國的新都襄郢還要強上一籌。
當然憑借襄郢的地位優勢,最多兩年就能壓過壽春。
在農業方麵,九江郡內那一片片肥沃的良田仿佛沒有盡頭,一眼望不到邊際,境內的水網縱橫交錯,分布得密密麻麻,所建立起來的水渠更是數不勝數。
這些水利設施如同生命的脈絡,源源不斷地為農業生產提供著充足的水源,使得九江郡在農業上的產出能夠穩居高位,僅僅略低於吳郡。
倘若南郡未曾被拆分,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或許再過一兩年的時間,南郡的糧食產量就有可能一舉超越九江和吳郡。
對於項珣的施政能力,熊章十分滿意。
誠然,九江郡能夠有今天這樣的盛況,景園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在熊章看來,正是項珣那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施政舉措,才真正奠定了壽春城在東部地區無可爭議的“一哥”地位。
理政殿的幾位大臣在通過梳理九江郡政務的時候,也覺得項珣十分有能力,比起已經成為一個小山頭的卜子夏也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