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休兵之議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楚王熊章對黑衣衛一番敲打之後,黑衣衛的效率一下就加快了不少,沒過幾天,就將齊楚東海海戰的詳細戰報放在熊章的桌案之前。
熊章看著桌上的戰報,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很好,如今我國水軍全殲齊國水軍,在淮泗戰線我們楚國就占據了主動權,齊國數百裏海疆將任由楚國水師馳騁!”
令尹彌生看完戰報後,神色振奮地說:“王上,楚國水軍大勝,齊國為了抗住我們在淮泗一線給予他們的壓力,他就隻能從衛國調軍,如此以來,我們在晉衛一線的壓力就會驟減,如此看來,我們楚盟在麵對晉楚聯盟的時候,開始占據主動權了!”
左尹端木賜也笑著說道:“王上所言極是,這一戰讓齊國首尾難顧,若能趁此機會繼續擴大戰果,我們楚國的優勢將會更大!”
大司農樊須小心翼翼地提議道:“王上,既然我們楚國已經在淮泗一線占據了優勢,那能否迫使齊楚休兵呢?這樣可以減少戰爭帶來的損失,也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休兵?”,勤政殿內的幾位大臣臉色立刻也變得猶豫起來。
“王上,大司農之言有理,臣以為可以以打促和,此時楚國和齊國並不是全麵開戰的時機,要論戰爭潛力,楚國是比不上齊晉聯盟的”,令尹彌生起身說道。
楚王熊章看了令尹和大司農一眼,而後又看向左尹端木賜和右尹範蠡,見這兩人不說話,就問道:“左尹、右尹,你們的意見呢?”。
見楚王熊章問自己,左尹端木賜跟右尹範蠡的目光碰觸了一下之後,左尹端木賜說道:“王上,齊國水軍覆沒,楚國水軍就成了懸在齊國頭上的一把刀,齊國隻能分兵馳援齊國東部。”
“這樣一來,齊晉聯盟在晉衛一線無法對楚國形成優勢,在淮泗一線又隻能處以守勢,臣有極大的把握說動魯國出兵攻齊,但臣也明白,楚國已經後繼無力,所以為楚國長久之計,臣也建議利用淮泗的優勢,逼迫齊國休兵。”
聽到端木賜的話,令尹和大司農兩人眼中閃過一絲意外,他們原以為左尹會力勸楚王對齊國窮追猛打,沒想到他竟然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不過仔細一想,他們也理解端木賜的考慮,畢竟楚國經過長時間的戰爭,國力已經消耗殆盡,如果繼續追擊齊國,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困境。
“臣也讚同令尹和大司農的意見,楚國大軍在外已經征戰八個多月,國內民生凋敝,是時候休養生息了。”右尹範蠡附和道。
他深知楚國現在需要時間來恢複元氣,不能再讓百姓承受更多的痛苦。
“既然卿等都覺得該與齊國休兵,那該如何促使齊楚彌兵,要知道,現在可是我們楚國占了齊國的便宜,齊國未必肯就此罷休啊”,楚王熊章目光掃視著眾人,最後落在了端木賜身上,開口問道。
“大王,齊國援晉,既是不想讓楚國做大,但更在乎的是諸夏伯長之位落到了我們楚國的身上,所以臣以為,楚國可以與晉國和齊國舉行彌兵大會,楚國與齊國共同維護諸夏之間的秩序與和平”
“臣想齊國應該可以答應,若是再打下去,田氏的力量被削弱,齊國內部肯定要動蕩,到時候說不定我們楚國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那齊國的臉可就更難看了”,端木賜站出來說道。
“左尹的意思是楚國與齊國平分霸權,如同當初晉國與齊國一般?”,大司農疑惑地問道。
端木賜點了點頭:“不錯,如今的形勢,楚國已經占據了上風,如果繼續打下去,楚國很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霸主,這對齊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此,齊國很可能會同意與楚國平分霸權,以維持現狀。這樣一來,楚國也能得到喘息之機,同時也能避免過度消耗國力。”
“此策甚好,隻是讓齊國分了我們楚國的榮耀,臣等實在有愧啊!”令尹彌生一臉羞愧地對楚王熊章說道。
楚王熊章微笑著擺擺手:“諸侯之伯長,不過是個虛名罷了。隻要齊國願意與楚國休兵,寡人甚至願意奉齊國為長。”他的語氣輕鬆自在,仿佛並不在意這個名號。
“隻要楚國的實力不斷增強,所有的榮耀都會自然而然地加諸於身。”楚王熊章自信滿滿地補充道。
“王上的胸襟廣闊,即使是古之聖君也不過如此吧”,令尹彌生感慨道。
一旁的大司農卻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齊國相田恆可是個精明的人,他真的會同意嗎?齊國如此興師動眾,難道會甘心空手而歸?”
範蠡笑著迴答道:“大司農,齊國並非一無所獲。他們得到了霸主之名,還有衛國的大片領土。這片土地的麵積甚至超過了莒地和邾地的總和,齊國此次可謂大賺。”
“晉國趙氏得也分得了衛土,所以此戰損失的就隻有魏氏、韓氏、還有衛國了”,令尹彌生歎了口氣,說道:“沒想到這次會便宜趙氏。”
“衛國雖然更換了君主,但還是有背盟之實,日後寡人必報此仇!”熊章麵色陰沉地說道。
“王上,臣願意為使者,出使齊國。”這時,左尹端木賜起身說道。
“好,那就拜托左尹了。”楚王熊章對端木賜主動請纓感到非常高興。
“還有一件事情,黑衣衛之前就傳迴一條情報,當初趙氏曾經向鄭國借道,出兵援助韓氏,導致孫明將軍麾下一萬精銳損失慘重,你們覺得寡人該拿鄭國怎麽辦?”熊章突然想起此事,皺著眉頭問道。
“王上,鄭國如此目光短視,日後必受其害。臣以為,楚國一旦與齊晉彌兵,鄭國還是不可輕動。”令尹彌生思考片刻後,迴答道。
熊章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深知,現在還不是與鄭國算賬的時候,必須先解決與齊晉的關係問題。
“王上,臣以為鄭國不好動,但鄭國有背盟之心,楚國可以給鄭國一些教訓”,範蠡說道。
“怎麽教訓?”,熊章問道。
“王上之前不是氣惱許國忘恩負義嗎,臣以為許國當滅,楚國還可以可以允許陳國和宋國分食杞國”,右尹範蠡說道。
聽到範蠡的話,熊章眼裏閃過一絲精芒,說道:“許國和杞國深受鄭國的影響,許國國弱民寡,楚國一支偏師就可以滅掉,這樣既能增長楚國之地,又能震懾鄭國,讓陳國和宋國平分杞國,也算是給這兩個楚軍出兵的一點甜頭”。
“王上英明”,範蠡說道。
“若是楚國能順利與齊國晉國彌兵,那就拿許國開刀”,熊章說道。
“臣等領命”,令尹幾人齊身應道。
熊章看著桌上的戰報,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很好,如今我國水軍全殲齊國水軍,在淮泗戰線我們楚國就占據了主動權,齊國數百裏海疆將任由楚國水師馳騁!”
令尹彌生看完戰報後,神色振奮地說:“王上,楚國水軍大勝,齊國為了抗住我們在淮泗一線給予他們的壓力,他就隻能從衛國調軍,如此以來,我們在晉衛一線的壓力就會驟減,如此看來,我們楚盟在麵對晉楚聯盟的時候,開始占據主動權了!”
左尹端木賜也笑著說道:“王上所言極是,這一戰讓齊國首尾難顧,若能趁此機會繼續擴大戰果,我們楚國的優勢將會更大!”
大司農樊須小心翼翼地提議道:“王上,既然我們楚國已經在淮泗一線占據了優勢,那能否迫使齊楚休兵呢?這樣可以減少戰爭帶來的損失,也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休兵?”,勤政殿內的幾位大臣臉色立刻也變得猶豫起來。
“王上,大司農之言有理,臣以為可以以打促和,此時楚國和齊國並不是全麵開戰的時機,要論戰爭潛力,楚國是比不上齊晉聯盟的”,令尹彌生起身說道。
楚王熊章看了令尹和大司農一眼,而後又看向左尹端木賜和右尹範蠡,見這兩人不說話,就問道:“左尹、右尹,你們的意見呢?”。
見楚王熊章問自己,左尹端木賜跟右尹範蠡的目光碰觸了一下之後,左尹端木賜說道:“王上,齊國水軍覆沒,楚國水軍就成了懸在齊國頭上的一把刀,齊國隻能分兵馳援齊國東部。”
“這樣一來,齊晉聯盟在晉衛一線無法對楚國形成優勢,在淮泗一線又隻能處以守勢,臣有極大的把握說動魯國出兵攻齊,但臣也明白,楚國已經後繼無力,所以為楚國長久之計,臣也建議利用淮泗的優勢,逼迫齊國休兵。”
聽到端木賜的話,令尹和大司農兩人眼中閃過一絲意外,他們原以為左尹會力勸楚王對齊國窮追猛打,沒想到他竟然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不過仔細一想,他們也理解端木賜的考慮,畢竟楚國經過長時間的戰爭,國力已經消耗殆盡,如果繼續追擊齊國,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困境。
“臣也讚同令尹和大司農的意見,楚國大軍在外已經征戰八個多月,國內民生凋敝,是時候休養生息了。”右尹範蠡附和道。
他深知楚國現在需要時間來恢複元氣,不能再讓百姓承受更多的痛苦。
“既然卿等都覺得該與齊國休兵,那該如何促使齊楚彌兵,要知道,現在可是我們楚國占了齊國的便宜,齊國未必肯就此罷休啊”,楚王熊章目光掃視著眾人,最後落在了端木賜身上,開口問道。
“大王,齊國援晉,既是不想讓楚國做大,但更在乎的是諸夏伯長之位落到了我們楚國的身上,所以臣以為,楚國可以與晉國和齊國舉行彌兵大會,楚國與齊國共同維護諸夏之間的秩序與和平”
“臣想齊國應該可以答應,若是再打下去,田氏的力量被削弱,齊國內部肯定要動蕩,到時候說不定我們楚國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那齊國的臉可就更難看了”,端木賜站出來說道。
“左尹的意思是楚國與齊國平分霸權,如同當初晉國與齊國一般?”,大司農疑惑地問道。
端木賜點了點頭:“不錯,如今的形勢,楚國已經占據了上風,如果繼續打下去,楚國很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霸主,這對齊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此,齊國很可能會同意與楚國平分霸權,以維持現狀。這樣一來,楚國也能得到喘息之機,同時也能避免過度消耗國力。”
“此策甚好,隻是讓齊國分了我們楚國的榮耀,臣等實在有愧啊!”令尹彌生一臉羞愧地對楚王熊章說道。
楚王熊章微笑著擺擺手:“諸侯之伯長,不過是個虛名罷了。隻要齊國願意與楚國休兵,寡人甚至願意奉齊國為長。”他的語氣輕鬆自在,仿佛並不在意這個名號。
“隻要楚國的實力不斷增強,所有的榮耀都會自然而然地加諸於身。”楚王熊章自信滿滿地補充道。
“王上的胸襟廣闊,即使是古之聖君也不過如此吧”,令尹彌生感慨道。
一旁的大司農卻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齊國相田恆可是個精明的人,他真的會同意嗎?齊國如此興師動眾,難道會甘心空手而歸?”
範蠡笑著迴答道:“大司農,齊國並非一無所獲。他們得到了霸主之名,還有衛國的大片領土。這片土地的麵積甚至超過了莒地和邾地的總和,齊國此次可謂大賺。”
“晉國趙氏得也分得了衛土,所以此戰損失的就隻有魏氏、韓氏、還有衛國了”,令尹彌生歎了口氣,說道:“沒想到這次會便宜趙氏。”
“衛國雖然更換了君主,但還是有背盟之實,日後寡人必報此仇!”熊章麵色陰沉地說道。
“王上,臣願意為使者,出使齊國。”這時,左尹端木賜起身說道。
“好,那就拜托左尹了。”楚王熊章對端木賜主動請纓感到非常高興。
“還有一件事情,黑衣衛之前就傳迴一條情報,當初趙氏曾經向鄭國借道,出兵援助韓氏,導致孫明將軍麾下一萬精銳損失慘重,你們覺得寡人該拿鄭國怎麽辦?”熊章突然想起此事,皺著眉頭問道。
“王上,鄭國如此目光短視,日後必受其害。臣以為,楚國一旦與齊晉彌兵,鄭國還是不可輕動。”令尹彌生思考片刻後,迴答道。
熊章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深知,現在還不是與鄭國算賬的時候,必須先解決與齊晉的關係問題。
“王上,臣以為鄭國不好動,但鄭國有背盟之心,楚國可以給鄭國一些教訓”,範蠡說道。
“怎麽教訓?”,熊章問道。
“王上之前不是氣惱許國忘恩負義嗎,臣以為許國當滅,楚國還可以可以允許陳國和宋國分食杞國”,右尹範蠡說道。
聽到範蠡的話,熊章眼裏閃過一絲精芒,說道:“許國和杞國深受鄭國的影響,許國國弱民寡,楚國一支偏師就可以滅掉,這樣既能增長楚國之地,又能震懾鄭國,讓陳國和宋國平分杞國,也算是給這兩個楚軍出兵的一點甜頭”。
“王上英明”,範蠡說道。
“若是楚國能順利與齊國晉國彌兵,那就拿許國開刀”,熊章說道。
“臣等領命”,令尹幾人齊身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