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騾子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唿哧唿哧地吃著燒土豆,一個吃完果然就飽了。
杜如晦笑道:“果然美味又頂餓!”
程知節說道:“俺還能再吃一個!”
說著就要伸手去拿,王遠說道:“程伯父別吃了,留著肚子,稍後還有美食,這些留給其他人吧!”
程知節收迴手,問道:“還有何種美食?”
王遠瞥了眼李二,湊到程知節耳邊,附耳說道:“土豆燉牛肉,天下一絕!”
程知節眼睛一亮:“當真?”
王遠眨眨眼,說道:“恰好,剛才有一頭牛從山上摔下來死了,稍後嚐嚐。等迴去時,給你裝上一口袋土豆。”
程知節斜眼看了下王遠,一副了然的樣子:“嘿嘿,俺懂!”
李二嗬斥道:“你們兩個嘀嘀咕咕的聊什麽呢!”
王遠笑道:“陛下,微臣與程伯父商議,各位大家來都來了,等迴去之時,每人帶一些土豆迴去,留著吃或者種到地裏都成。”
李二點頭說道:“可。”
眾人大喜,連忙行禮:“多謝陛下!多謝賢侄!”
李二問道:“王愛卿,為何沒見土豆的種子?”
王遠說道:“土豆雖然有種子,但微臣不用。”
“為何?不用種子如何種植?”
王遠將民部和司農寺的官員都喊來,讓他們一起聽,並做好筆記,做為推廣之時的注意事項。
“土豆若用種子種下,一般要半年才成熟,成熟的土豆最大不超過雞蛋。而微臣是用土豆塊來種植,先經過脫毒,再切下土豆上的芽點,種到地裏就能長這麽大。”
“脫毒是何意?”
王遠拿起一個土豆,指著上麵的芽點,詳細講解了下如何種植土豆。
最後說道:“土豆儲存不能太熱,否則很快就會發青、發芽,而土豆發芽或發青了,會有微毒,除非沒有別的食物了,否則這樣的土豆不建議食用,倒是可以拿來種地。”
天色漸暗,許小栓跑來,對王遠耳語幾句。
見王遠目光閃爍,李二問道:“發生了何事?”
王遠拱手說道:“迴陛下,小孩子在山上放牛,一頭牛不小心摔死了。”
眾人頓時鴉雀無聲,神色詭異,李二看王遠的眼神仿佛在說:朕信你個鬼!
王遠憤怒地問道:“誰放的牛?”
“迴少爺,是狗蛋和幾個孩子!”
“告訴他們,這個月的工錢都沒有了!”
“是是是!”
王遠笑道:“陛下,你看……這牛死都死了,不如……吃了吧?”
程知節捂著嘴,肩膀一抖一抖的,學著王遠的動作,比了個大拇指,偷偷對王遠點了個讚。
“哼!”李二狠狠瞪了王遠一眼,也不說話。
“嘿嘿,陛下,天色已晚,不如咱們先迴去用茶,稍後就可以用膳了。”
李二對老皇帝說道:“父皇,迴去吧。”
老皇帝瞥了眼王遠,當先向鎮上走去。
這時,拉土豆的車隊來了,有手推獨輪車和馬車。
王遠急走兩步,追上李二,說道:“陛下,眾所周知耕地一般是用牛拉犁,但自從貞觀犁出現之後,人力也能拉動犁鏵,但我灞遠鎮這幾年耕地卻很少用耕牛,並非喜歡人力拉犁,而是有別的畜力比耕牛更好用。”
李二問道:“何種畜力?”
王遠一指那幾輛馬車,說道:“陛下請看,拉車的是何物。”
眾人看去,平常沒有注意,此時仔細一看,才發現了不同。
老皇帝疑惑地問道:“這是騾子?”
王遠笑道:“太上皇果然見多識廣,準確的說,這是驢騾,也就是公馬與母驢雜交生產的物種,比驢大,比馬小,卻集馬與驢的優點,用來拉車拉犁,比牛強多了。牛也隻是耕地時用的上,拉車還不如走路快,除了拉犁,全年還要耗費大批草料。”
早在公元前 600 年左右的古巴比倫,就有由騾子組成的運輸隊被用於戰爭中的軍糧運輸。
而在我國,騾子曆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據說是從北方的匈奴引進的。
不過,騾子在當時被視為一種珍貴的動物,僅供王公貴族們玩賞,直到宋代以後才大量繁殖作為役畜使用。
杜如晦聽出其中含義,開口問道:“賢侄,那公驢與母馬雜交出來的是否就叫馬騾?”
王遠點點頭,表示對捧哏的讚同,說道:“馬騾就厲害多了,馬騾在體型、體力、耐力等都比馬強,壽命可達三十五年往上,最高可達五十年。騾子能夠快速理解並記住主人的指令,且遺忘率較低。經過簡單訓練的騾子,能夠準確識別不同的路徑、信號和工具。並且騾子在遇到問題時,還能表現出一定的判斷和解決能力。”
“騾子性格相對溫和、穩重可靠,不像馬那樣易於驚嚇,對飲水的要求非常低,必要時鹽堿水也可以飲用。其次,在沒有精料隻有粗料的情況下,騾子也不會輕易掉膘和患病,不像馬日常飼養一定要用精料。在同等條件下,騾的食量隻有馬的二到三成。”
李靖問道:“馬騾豈不比戰馬都強?”
王遠點點頭又搖搖頭,表示對這個捧哏的認可並有不同看法:“馬騾雖然各方麵比馬強,但是速度遠不及戰馬,所以不適合衝鋒陷陣,若是用來後勤補給,運輸糧草,不但比馬拉的多,且連續馱運四五日都不會疲勞。”
眾人齊聲問道:“此言當真?”
“陛下、各位大家,在大事之上,我從不說大話!在鎮子南麵有百來匹馬騾,要不咱去看看?”
李二說道:“可!”
眾人來到到小鎮南麵,這裏的馬廄早就比原齊王莊擴大了數十倍,除去外出工作的騾子,還剩下二十多匹馬騾。
見識過後,眾人無不讚歎。
王遠說道:“隻是可惜,騾子無法生育繁殖,隻能靠驢馬雜交,但鑒於其壽命長,各種能力比驢馬都強,微臣建議,應該大量繁殖騾子。”
李二說道:“戴愛卿,此事民部著手去辦,刻不容緩!”
戴胄拱手說道:“喏!陛下,今日微臣大開眼界,實感民部尚書一職不能勝任,微臣舉薦王縣公任民部尚書,他比微臣更加適合。”
杜如晦笑道:“果然美味又頂餓!”
程知節說道:“俺還能再吃一個!”
說著就要伸手去拿,王遠說道:“程伯父別吃了,留著肚子,稍後還有美食,這些留給其他人吧!”
程知節收迴手,問道:“還有何種美食?”
王遠瞥了眼李二,湊到程知節耳邊,附耳說道:“土豆燉牛肉,天下一絕!”
程知節眼睛一亮:“當真?”
王遠眨眨眼,說道:“恰好,剛才有一頭牛從山上摔下來死了,稍後嚐嚐。等迴去時,給你裝上一口袋土豆。”
程知節斜眼看了下王遠,一副了然的樣子:“嘿嘿,俺懂!”
李二嗬斥道:“你們兩個嘀嘀咕咕的聊什麽呢!”
王遠笑道:“陛下,微臣與程伯父商議,各位大家來都來了,等迴去之時,每人帶一些土豆迴去,留著吃或者種到地裏都成。”
李二點頭說道:“可。”
眾人大喜,連忙行禮:“多謝陛下!多謝賢侄!”
李二問道:“王愛卿,為何沒見土豆的種子?”
王遠說道:“土豆雖然有種子,但微臣不用。”
“為何?不用種子如何種植?”
王遠將民部和司農寺的官員都喊來,讓他們一起聽,並做好筆記,做為推廣之時的注意事項。
“土豆若用種子種下,一般要半年才成熟,成熟的土豆最大不超過雞蛋。而微臣是用土豆塊來種植,先經過脫毒,再切下土豆上的芽點,種到地裏就能長這麽大。”
“脫毒是何意?”
王遠拿起一個土豆,指著上麵的芽點,詳細講解了下如何種植土豆。
最後說道:“土豆儲存不能太熱,否則很快就會發青、發芽,而土豆發芽或發青了,會有微毒,除非沒有別的食物了,否則這樣的土豆不建議食用,倒是可以拿來種地。”
天色漸暗,許小栓跑來,對王遠耳語幾句。
見王遠目光閃爍,李二問道:“發生了何事?”
王遠拱手說道:“迴陛下,小孩子在山上放牛,一頭牛不小心摔死了。”
眾人頓時鴉雀無聲,神色詭異,李二看王遠的眼神仿佛在說:朕信你個鬼!
王遠憤怒地問道:“誰放的牛?”
“迴少爺,是狗蛋和幾個孩子!”
“告訴他們,這個月的工錢都沒有了!”
“是是是!”
王遠笑道:“陛下,你看……這牛死都死了,不如……吃了吧?”
程知節捂著嘴,肩膀一抖一抖的,學著王遠的動作,比了個大拇指,偷偷對王遠點了個讚。
“哼!”李二狠狠瞪了王遠一眼,也不說話。
“嘿嘿,陛下,天色已晚,不如咱們先迴去用茶,稍後就可以用膳了。”
李二對老皇帝說道:“父皇,迴去吧。”
老皇帝瞥了眼王遠,當先向鎮上走去。
這時,拉土豆的車隊來了,有手推獨輪車和馬車。
王遠急走兩步,追上李二,說道:“陛下,眾所周知耕地一般是用牛拉犁,但自從貞觀犁出現之後,人力也能拉動犁鏵,但我灞遠鎮這幾年耕地卻很少用耕牛,並非喜歡人力拉犁,而是有別的畜力比耕牛更好用。”
李二問道:“何種畜力?”
王遠一指那幾輛馬車,說道:“陛下請看,拉車的是何物。”
眾人看去,平常沒有注意,此時仔細一看,才發現了不同。
老皇帝疑惑地問道:“這是騾子?”
王遠笑道:“太上皇果然見多識廣,準確的說,這是驢騾,也就是公馬與母驢雜交生產的物種,比驢大,比馬小,卻集馬與驢的優點,用來拉車拉犁,比牛強多了。牛也隻是耕地時用的上,拉車還不如走路快,除了拉犁,全年還要耗費大批草料。”
早在公元前 600 年左右的古巴比倫,就有由騾子組成的運輸隊被用於戰爭中的軍糧運輸。
而在我國,騾子曆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據說是從北方的匈奴引進的。
不過,騾子在當時被視為一種珍貴的動物,僅供王公貴族們玩賞,直到宋代以後才大量繁殖作為役畜使用。
杜如晦聽出其中含義,開口問道:“賢侄,那公驢與母馬雜交出來的是否就叫馬騾?”
王遠點點頭,表示對捧哏的讚同,說道:“馬騾就厲害多了,馬騾在體型、體力、耐力等都比馬強,壽命可達三十五年往上,最高可達五十年。騾子能夠快速理解並記住主人的指令,且遺忘率較低。經過簡單訓練的騾子,能夠準確識別不同的路徑、信號和工具。並且騾子在遇到問題時,還能表現出一定的判斷和解決能力。”
“騾子性格相對溫和、穩重可靠,不像馬那樣易於驚嚇,對飲水的要求非常低,必要時鹽堿水也可以飲用。其次,在沒有精料隻有粗料的情況下,騾子也不會輕易掉膘和患病,不像馬日常飼養一定要用精料。在同等條件下,騾的食量隻有馬的二到三成。”
李靖問道:“馬騾豈不比戰馬都強?”
王遠點點頭又搖搖頭,表示對這個捧哏的認可並有不同看法:“馬騾雖然各方麵比馬強,但是速度遠不及戰馬,所以不適合衝鋒陷陣,若是用來後勤補給,運輸糧草,不但比馬拉的多,且連續馱運四五日都不會疲勞。”
眾人齊聲問道:“此言當真?”
“陛下、各位大家,在大事之上,我從不說大話!在鎮子南麵有百來匹馬騾,要不咱去看看?”
李二說道:“可!”
眾人來到到小鎮南麵,這裏的馬廄早就比原齊王莊擴大了數十倍,除去外出工作的騾子,還剩下二十多匹馬騾。
見識過後,眾人無不讚歎。
王遠說道:“隻是可惜,騾子無法生育繁殖,隻能靠驢馬雜交,但鑒於其壽命長,各種能力比驢馬都強,微臣建議,應該大量繁殖騾子。”
李二說道:“戴愛卿,此事民部著手去辦,刻不容緩!”
戴胄拱手說道:“喏!陛下,今日微臣大開眼界,實感民部尚書一職不能勝任,微臣舉薦王縣公任民部尚書,他比微臣更加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