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火爐開售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雜貨鋪中一個掌櫃的和兩個夥計,都是退役宦官,三人見王遠進來,連忙起身行禮:“少爺!”
王遠點頭說道:“嗯,都準備好了嗎?稍後就要開始售賣了。”
“少爺放心,一切準備妥當。”
王遠打量了下,店鋪內擺放了一些鐵水壺和鐵鍋,這些都是可以配合火爐使用的。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等到第一車火爐拉來,許家兄弟幫忙卸完車,又在店鋪裏裝上一個火爐。
煤炭全部拉到後院卸車,許家兄弟抬了一筐,放到爐旁,生著火爐燒上一壺水,店鋪內的溫度頓時升了上來。
讓兩個夥計在門口掛上一個木牌,上麵寫著各種物品的售價,火爐五十文一個,煙筒十文一節,水壺和鐵鍋各二十文一個,並且火爐每人限購一個,僅售大唐百姓。
很快就有人進來詢問,當看到店鋪內的火爐時,立即付錢購買,並根據自己屋子的大小購買煙筒。
隨著來的人越來越多,王遠打聽了下,原來在東市各個門口都有武侯貼的告示,這些最先來的是東市內各個店鋪的人。
王遠對掌櫃的說道:“一定要對所有購買的客人說一下,千萬要注意防火。”
“知道了,少爺!”
見沒什麽事,王遠又帶著許家兄弟來到西市。
西市與東市規模差不多,但因地理位置不同,所售商品和服務對象也有所不同,東市主要服務於達官貴人等少數人群,而西市則是大眾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倭國等國客商在內的國際性大市場。
東市由於靠近太極宮、興慶宮等,周圍多達官顯貴住宅,故市中奢侈品很多,這是它在商業上不同於西市的特點。
唐代律法嚴明,朝廷為了管控市場秩序,不僅在東、西市內設立了市署這樣的管理機構。
唐代實行坊市製度,唐中期前朝廷不允許在市以外的地方開辦商店和作坊,因此東市和西市是唐代比較集中的商業區。唐律嚴明,朝廷為了保證市場秩序和買賣公平,在東西兩市均設有常平倉和平準署。
而王遠的這兩個雜貨鋪就有點常平倉的意味,隻是不隸屬於朝廷,而是上達天聽,並且賣的不是糧食,而是火爐煤炭,平抑木炭價格。
店內掌櫃的和夥計都是太監,明眼人一看便知怎麽迴事,哪個敢來造次?
一路上能夠看到各坊外麵都貼上了告示,有識字的在為圍觀之人宣讀。
西市離的較遠,王遠到的時候運貨的馬車也剛過來,立即開始售賣。
許家兄弟在店鋪裏裝上火爐,生上火,許多顧客在圍觀,學著如何安裝,其實非常簡單,一看就會。
幾個胡人要購買,直接被掌櫃的拒絕,頓時引起了胡人們的不滿。
掌櫃的說道:“聖上親口說的,我大唐百姓都還在受凍,火爐都不夠百姓使用,如今正在加急打造,等過幾日百姓買的差不多了,才對胡人售賣!”
眾人見掌櫃的和夥計都是太監,自然相信他說的話,胡人們頓時啞口無言,百姓一片叫好聲。
他們親眼見到煤炭在爐中的燃燒情況,比木炭耐燒多了,煙毒還能從爐筒之中排出,不會中炭毒,而且價格比木炭未漲價時還便宜,頓時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購買。
隨著顧客的增多,場麵漸漸的有些混亂,王遠隻好拿出自己的令牌,讓許家兄弟去借調了二十幾名武侯,分別到東、西市維持秩序。
直到臨近宵禁顧客才漸漸散去,王遠讓櫃台拿出兩貫錢,遞給武侯的帶頭之人,開口說道:“這位大哥,這點錢你拿著,天色已晚,迴頭你帶著兄弟們去吃酒!”
那人推辭道:“小將軍客氣了,這都是小的們應該做的,怎敢收錢?”
王遠笑道:“聖上都不差餓兵,讓你拿著就拿著,以後還要仰仗兄弟們多來照看著。”
轉身見掌櫃的正在爐子上做飯,王遠繼續說道:“掌櫃的,飯食多做一些,等東市的兄弟們過來一同食用,今後做飯也將兄弟們的飯食捎帶上!”
“知道了,少爺!”
“多謝小將軍!”
“如此本將軍就先迴去了。今後就仰仗各位兄弟了!”
“小將軍盡管去忙,維持城內秩序乃小的們的職責!”
一夜無話,轉眼到了第二天。
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整個長安城一片銀裝素裹。
一大早,王遠到軍營鍛煉了一番,便帶著許家兄弟來到皇城外。
餐車旁邊撐著四把大傘,每把傘下一張矮桌,此時應該還未散朝,零星幾個人正在吃飯。
王遠一眼就看到老皇帝正坐在那裏吃餛飩,身旁還坐著倆老頭兒。
王遠走過去,小聲說道:“陛下、阿翁、裴公,你們也來用飯?”
那倆老頭兒除了李綱,另一個是裴矩。
裴矩年近八十,乃隋唐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並且還是一位地理學家,可惜來年病逝。
裴矩此時還叫裴世矩,後來避諱李二的名字才改名裴矩,雖然來年病逝,但如今看來依然精神矍鑠,又精通典製,深受李二推崇。
因在玄武門事變中勸退東宮士兵,因功封為民部尚書。
老皇帝說道:“你這餛飩做的屬實美味,朕本來打算與文紀去吃包子,再去聽書。出來就遇到弘大,說這裏的餛飩也非常美味,因此過來嚐嚐。”
修全端來一碗餛飩,王遠吃了一口:“裴公,今日怎麽未去上朝?”
裴矩說道:“連日大雪,聖上命我戶部下去監查各地受災救災事宜,這不剛安排下去,準備出來墊墊肚子,就遇到了太上皇。”
四人閑聊著,吃飽後,老皇帝和李綱上了馬車離開去了茶樓,裴矩迴了民部。
王遠掏出一包藥,遞給許大栓,說道:“去問問旁邊那些馬車,哪輛是房相的,這個交給他的家仆,讓他告訴房相,每次飯後吃上兩粒。”
“好嘞!”
那隻是一包健胃消食片,昨天讓房玄齡派人去取,估計是忙忘了。
隨後三人在東市和西市逛了一圈,火爐和煤炭的買賣依然火爆。
王遠點頭說道:“嗯,都準備好了嗎?稍後就要開始售賣了。”
“少爺放心,一切準備妥當。”
王遠打量了下,店鋪內擺放了一些鐵水壺和鐵鍋,這些都是可以配合火爐使用的。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等到第一車火爐拉來,許家兄弟幫忙卸完車,又在店鋪裏裝上一個火爐。
煤炭全部拉到後院卸車,許家兄弟抬了一筐,放到爐旁,生著火爐燒上一壺水,店鋪內的溫度頓時升了上來。
讓兩個夥計在門口掛上一個木牌,上麵寫著各種物品的售價,火爐五十文一個,煙筒十文一節,水壺和鐵鍋各二十文一個,並且火爐每人限購一個,僅售大唐百姓。
很快就有人進來詢問,當看到店鋪內的火爐時,立即付錢購買,並根據自己屋子的大小購買煙筒。
隨著來的人越來越多,王遠打聽了下,原來在東市各個門口都有武侯貼的告示,這些最先來的是東市內各個店鋪的人。
王遠對掌櫃的說道:“一定要對所有購買的客人說一下,千萬要注意防火。”
“知道了,少爺!”
見沒什麽事,王遠又帶著許家兄弟來到西市。
西市與東市規模差不多,但因地理位置不同,所售商品和服務對象也有所不同,東市主要服務於達官貴人等少數人群,而西市則是大眾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倭國等國客商在內的國際性大市場。
東市由於靠近太極宮、興慶宮等,周圍多達官顯貴住宅,故市中奢侈品很多,這是它在商業上不同於西市的特點。
唐代律法嚴明,朝廷為了管控市場秩序,不僅在東、西市內設立了市署這樣的管理機構。
唐代實行坊市製度,唐中期前朝廷不允許在市以外的地方開辦商店和作坊,因此東市和西市是唐代比較集中的商業區。唐律嚴明,朝廷為了保證市場秩序和買賣公平,在東西兩市均設有常平倉和平準署。
而王遠的這兩個雜貨鋪就有點常平倉的意味,隻是不隸屬於朝廷,而是上達天聽,並且賣的不是糧食,而是火爐煤炭,平抑木炭價格。
店內掌櫃的和夥計都是太監,明眼人一看便知怎麽迴事,哪個敢來造次?
一路上能夠看到各坊外麵都貼上了告示,有識字的在為圍觀之人宣讀。
西市離的較遠,王遠到的時候運貨的馬車也剛過來,立即開始售賣。
許家兄弟在店鋪裏裝上火爐,生上火,許多顧客在圍觀,學著如何安裝,其實非常簡單,一看就會。
幾個胡人要購買,直接被掌櫃的拒絕,頓時引起了胡人們的不滿。
掌櫃的說道:“聖上親口說的,我大唐百姓都還在受凍,火爐都不夠百姓使用,如今正在加急打造,等過幾日百姓買的差不多了,才對胡人售賣!”
眾人見掌櫃的和夥計都是太監,自然相信他說的話,胡人們頓時啞口無言,百姓一片叫好聲。
他們親眼見到煤炭在爐中的燃燒情況,比木炭耐燒多了,煙毒還能從爐筒之中排出,不會中炭毒,而且價格比木炭未漲價時還便宜,頓時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購買。
隨著顧客的增多,場麵漸漸的有些混亂,王遠隻好拿出自己的令牌,讓許家兄弟去借調了二十幾名武侯,分別到東、西市維持秩序。
直到臨近宵禁顧客才漸漸散去,王遠讓櫃台拿出兩貫錢,遞給武侯的帶頭之人,開口說道:“這位大哥,這點錢你拿著,天色已晚,迴頭你帶著兄弟們去吃酒!”
那人推辭道:“小將軍客氣了,這都是小的們應該做的,怎敢收錢?”
王遠笑道:“聖上都不差餓兵,讓你拿著就拿著,以後還要仰仗兄弟們多來照看著。”
轉身見掌櫃的正在爐子上做飯,王遠繼續說道:“掌櫃的,飯食多做一些,等東市的兄弟們過來一同食用,今後做飯也將兄弟們的飯食捎帶上!”
“知道了,少爺!”
“多謝小將軍!”
“如此本將軍就先迴去了。今後就仰仗各位兄弟了!”
“小將軍盡管去忙,維持城內秩序乃小的們的職責!”
一夜無話,轉眼到了第二天。
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整個長安城一片銀裝素裹。
一大早,王遠到軍營鍛煉了一番,便帶著許家兄弟來到皇城外。
餐車旁邊撐著四把大傘,每把傘下一張矮桌,此時應該還未散朝,零星幾個人正在吃飯。
王遠一眼就看到老皇帝正坐在那裏吃餛飩,身旁還坐著倆老頭兒。
王遠走過去,小聲說道:“陛下、阿翁、裴公,你們也來用飯?”
那倆老頭兒除了李綱,另一個是裴矩。
裴矩年近八十,乃隋唐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並且還是一位地理學家,可惜來年病逝。
裴矩此時還叫裴世矩,後來避諱李二的名字才改名裴矩,雖然來年病逝,但如今看來依然精神矍鑠,又精通典製,深受李二推崇。
因在玄武門事變中勸退東宮士兵,因功封為民部尚書。
老皇帝說道:“你這餛飩做的屬實美味,朕本來打算與文紀去吃包子,再去聽書。出來就遇到弘大,說這裏的餛飩也非常美味,因此過來嚐嚐。”
修全端來一碗餛飩,王遠吃了一口:“裴公,今日怎麽未去上朝?”
裴矩說道:“連日大雪,聖上命我戶部下去監查各地受災救災事宜,這不剛安排下去,準備出來墊墊肚子,就遇到了太上皇。”
四人閑聊著,吃飽後,老皇帝和李綱上了馬車離開去了茶樓,裴矩迴了民部。
王遠掏出一包藥,遞給許大栓,說道:“去問問旁邊那些馬車,哪輛是房相的,這個交給他的家仆,讓他告訴房相,每次飯後吃上兩粒。”
“好嘞!”
那隻是一包健胃消食片,昨天讓房玄齡派人去取,估計是忙忘了。
隨後三人在東市和西市逛了一圈,火爐和煤炭的買賣依然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