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再迴渭南縣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二和長孫皇後都吃過火鍋,王遠也就不再教他們,上完酒,便告退出去。
每個包間轉了一圈,各敬了杯酒,禮數上最起碼說的過去。
在那世家的包間裏,能感覺到那些人眼神中帶著警惕,經過了兩次的交鋒,他們可謂是損失慘重,也都知道了李二那幾招背後都有王遠的影子。
世家門閥這次既失去了民心,又惹來那些原嗣王的嫉恨,本來那些嗣王和他們是一條船上的,如今因為兩次事件全部貶為縣公不說,俸祿也都被取消了,那些人能不恨他們嗎?
王遠與他們虛與委蛇過後,和王福迴到別墅,查看了一下那些賀禮。
總的來說都很不錯,這個時代寶物本來就不多,大部分的賀禮都是金銀,甚至有的還是布帛。
讓王遠無語的是,那新老二帝的禮物竟然是琉璃!
老皇帝的是一對琉璃淨瓶,李二的是四個琉璃碗!
王遠心中忍不住吐槽,特麽的,你們是皇帝好不?就拿出這麽幾個破玩意兒?就這成色,在後世十塊錢一堆都沒人要!
不過在這個時期也就難怪了,自己一個破玻璃球就能賣數百貫,否則怎麽去坑那些世家之人。
讓王福將那些賀禮歸攏一下,自己迴到書房,拿出紙筆和木尺,畫起了圖紙,圖紙上的尺寸還要換算成唐朝的尺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以後再慢慢的改變。
畫好圖紙,放入懷中,又迴到酒樓。
已經到了午時,酒樓外依然圍著一群人,看著楹聯苦思冥想。
大廳中的顧客已經走完,隻剩下許家兄弟和李鬆等人在吃飯
王遠對掌櫃的交待了句:“以後等客人都走了才能開始吃飯。”
“知道了,少爺!”
王遠走到許家兄弟那桌,說道:“兄弟們,吃完了去備上五輛馬車,等貴人們離開,咱們去一趟渭南縣。”
“好嘞,少爺!”
王遠來到廚房,看了下康德幾人,問道:“康叔,累不累?”
康德笑道:“不累,有石家嫂子幫忙,就更加輕鬆了,想不到第一天開業就這麽多的客人。”
王遠點頭說道:“以後會越來越好的,康叔,你們可以再收幾個學徒,將來還要多開幾家酒樓,三位叔伯可要給我支棱起來。”
“嘿嘿嘿,少爺放心吧!”康德三人笑著說道。
這時,已經有官員吃飽喝足,走出包間。
王遠走了出去送客,段綸走了過來,拱手笑道:“王縣子,這火鍋果然美味,令人欲罷不能,今後為兄可是要常來的!”
王遠笑道:“段尚書剛升為工部尚書,咱們今後可是要經常打交道了,自然應該多親近親近!”
這段綸可是駙馬都尉,老皇帝的女婿,傳言高密公主喪夫後,隱太子將他們撮合在一起。
王遠轉頭說道:“王福,將今日來此的貴人名單抄一份給掌櫃的,今後他們來此用飯,一律八折!”
“王縣子大氣!”
“多謝王小將軍!”
眾人聞言,紛紛道謝。
將那些官員送走,李二那一桌才最後出來。
王遠問道:“太上皇、陛下,你們還要去聽書嗎?”
李二說道:“朕還有一堆奏折要批閱,觀音婢,你陪父皇前去聽書吧。”
長孫皇後剛要應允,老皇帝說道:“你們有事就去忙吧,有文紀陪朕就成。”
王遠說道:“太上皇,微臣稍後要去趟渭南縣,可能要過兩日再迴,你要住下來或者有事就找王福。”
李二聞言便知,渭南縣基地又研製出好東西了,向王遠使了個眼色。
王遠會意,繼續說道:“太上皇放心,微臣每日一定會湊時間寫書,寫好的稿子立即讓人送迴來,並且微臣還有件事情要太上皇和阿翁幫忙。”
老皇帝疑惑地說道:“說說看。”
“其實沒有什麽大事,也就是那副楹聯,若有人對出來,您二老可得掌掌眼。”
老皇帝和李綱對視一眼,笑道:“你小子倒會適時張口,成!此事就交給朕和文紀了,有人對出就送到茶樓!”
說完老皇帝二人就向茶樓走去。
王遠湊到李二身旁,小聲說道:“陛下,可以製作複合弓了,微臣前去照看一下。”
李二點點頭,開口說道:“這些日子攢的火爐和煤炭也差不多該拿出來售賣了,愛卿早去早迴。”
“陛下放心,也就兩三日的工夫。”
李二擺擺手,王遠告罪上了馬車,與許家兄弟等人向城外駛去。
出了長安城,王遠說道:“李鬆,本來想讓你迴去叫你家大人,順便與你婆娘團聚,看來隻能等迴來再說了。”
李鬆笑道:“沒事的,少爺,我家婆娘肚子大著,就算迴去也做不了啥事!”
“哈哈哈……”眾人大笑。
王遠問道:“你小子想做啥事?是不是急著想找小妾了?”
“哈哈哈……”
李鬆撓撓頭,說道:“我家那婆娘虎著哩,我怕她打死我!”
“哈哈哈……”
“你都訓練這些日子了,還怕一個娘們兒?”
“我不是怕她,我阿耶對她可寶貝著哩,若是那肚子裏的娃兒有個好歹,阿耶肯定會殺了我的!”
“哈哈哈……”
李鬆一本正經地說道:“少爺,你都十五了,也該娶親了,咱們全鎮的人都盼著你生個小少爺哩,我看少爺那倆婢女都不錯,一看就好生養,既然是聖上賜下的,少爺咋不要了她們呢?”
“嘿!好你個李鬆,竟敢調侃起本少爺,是不是討打?”
“哈哈哈……”
眾人閑聊著,天黑前趕到了渭南縣基地。
薛萬徹、閻立本、杜構等人高興地出門迎接,帶著王遠視察了一遍基地。
王遠著重看了下鋼絲繩,這鋼絲繩的每根鋼絲都有半毫米不多的直徑,六根擰在一起。
用的是王遠教的冷拉的方法,以如今的技術確實還做不到細如發絲,並且粗細也不太均勻,若是再細就製作不出來了,這也是材料不純和水力機床不怎麽精密有關。
在機床上試了下拉力,用來做弓弦倒是足夠了。
王遠將圖紙掏出來,一張給了閻立本,剩下的都交給了楊老四。
每個包間轉了一圈,各敬了杯酒,禮數上最起碼說的過去。
在那世家的包間裏,能感覺到那些人眼神中帶著警惕,經過了兩次的交鋒,他們可謂是損失慘重,也都知道了李二那幾招背後都有王遠的影子。
世家門閥這次既失去了民心,又惹來那些原嗣王的嫉恨,本來那些嗣王和他們是一條船上的,如今因為兩次事件全部貶為縣公不說,俸祿也都被取消了,那些人能不恨他們嗎?
王遠與他們虛與委蛇過後,和王福迴到別墅,查看了一下那些賀禮。
總的來說都很不錯,這個時代寶物本來就不多,大部分的賀禮都是金銀,甚至有的還是布帛。
讓王遠無語的是,那新老二帝的禮物竟然是琉璃!
老皇帝的是一對琉璃淨瓶,李二的是四個琉璃碗!
王遠心中忍不住吐槽,特麽的,你們是皇帝好不?就拿出這麽幾個破玩意兒?就這成色,在後世十塊錢一堆都沒人要!
不過在這個時期也就難怪了,自己一個破玻璃球就能賣數百貫,否則怎麽去坑那些世家之人。
讓王福將那些賀禮歸攏一下,自己迴到書房,拿出紙筆和木尺,畫起了圖紙,圖紙上的尺寸還要換算成唐朝的尺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以後再慢慢的改變。
畫好圖紙,放入懷中,又迴到酒樓。
已經到了午時,酒樓外依然圍著一群人,看著楹聯苦思冥想。
大廳中的顧客已經走完,隻剩下許家兄弟和李鬆等人在吃飯
王遠對掌櫃的交待了句:“以後等客人都走了才能開始吃飯。”
“知道了,少爺!”
王遠走到許家兄弟那桌,說道:“兄弟們,吃完了去備上五輛馬車,等貴人們離開,咱們去一趟渭南縣。”
“好嘞,少爺!”
王遠來到廚房,看了下康德幾人,問道:“康叔,累不累?”
康德笑道:“不累,有石家嫂子幫忙,就更加輕鬆了,想不到第一天開業就這麽多的客人。”
王遠點頭說道:“以後會越來越好的,康叔,你們可以再收幾個學徒,將來還要多開幾家酒樓,三位叔伯可要給我支棱起來。”
“嘿嘿嘿,少爺放心吧!”康德三人笑著說道。
這時,已經有官員吃飽喝足,走出包間。
王遠走了出去送客,段綸走了過來,拱手笑道:“王縣子,這火鍋果然美味,令人欲罷不能,今後為兄可是要常來的!”
王遠笑道:“段尚書剛升為工部尚書,咱們今後可是要經常打交道了,自然應該多親近親近!”
這段綸可是駙馬都尉,老皇帝的女婿,傳言高密公主喪夫後,隱太子將他們撮合在一起。
王遠轉頭說道:“王福,將今日來此的貴人名單抄一份給掌櫃的,今後他們來此用飯,一律八折!”
“王縣子大氣!”
“多謝王小將軍!”
眾人聞言,紛紛道謝。
將那些官員送走,李二那一桌才最後出來。
王遠問道:“太上皇、陛下,你們還要去聽書嗎?”
李二說道:“朕還有一堆奏折要批閱,觀音婢,你陪父皇前去聽書吧。”
長孫皇後剛要應允,老皇帝說道:“你們有事就去忙吧,有文紀陪朕就成。”
王遠說道:“太上皇,微臣稍後要去趟渭南縣,可能要過兩日再迴,你要住下來或者有事就找王福。”
李二聞言便知,渭南縣基地又研製出好東西了,向王遠使了個眼色。
王遠會意,繼續說道:“太上皇放心,微臣每日一定會湊時間寫書,寫好的稿子立即讓人送迴來,並且微臣還有件事情要太上皇和阿翁幫忙。”
老皇帝疑惑地說道:“說說看。”
“其實沒有什麽大事,也就是那副楹聯,若有人對出來,您二老可得掌掌眼。”
老皇帝和李綱對視一眼,笑道:“你小子倒會適時張口,成!此事就交給朕和文紀了,有人對出就送到茶樓!”
說完老皇帝二人就向茶樓走去。
王遠湊到李二身旁,小聲說道:“陛下,可以製作複合弓了,微臣前去照看一下。”
李二點點頭,開口說道:“這些日子攢的火爐和煤炭也差不多該拿出來售賣了,愛卿早去早迴。”
“陛下放心,也就兩三日的工夫。”
李二擺擺手,王遠告罪上了馬車,與許家兄弟等人向城外駛去。
出了長安城,王遠說道:“李鬆,本來想讓你迴去叫你家大人,順便與你婆娘團聚,看來隻能等迴來再說了。”
李鬆笑道:“沒事的,少爺,我家婆娘肚子大著,就算迴去也做不了啥事!”
“哈哈哈……”眾人大笑。
王遠問道:“你小子想做啥事?是不是急著想找小妾了?”
“哈哈哈……”
李鬆撓撓頭,說道:“我家那婆娘虎著哩,我怕她打死我!”
“哈哈哈……”
“你都訓練這些日子了,還怕一個娘們兒?”
“我不是怕她,我阿耶對她可寶貝著哩,若是那肚子裏的娃兒有個好歹,阿耶肯定會殺了我的!”
“哈哈哈……”
李鬆一本正經地說道:“少爺,你都十五了,也該娶親了,咱們全鎮的人都盼著你生個小少爺哩,我看少爺那倆婢女都不錯,一看就好生養,既然是聖上賜下的,少爺咋不要了她們呢?”
“嘿!好你個李鬆,竟敢調侃起本少爺,是不是討打?”
“哈哈哈……”
眾人閑聊著,天黑前趕到了渭南縣基地。
薛萬徹、閻立本、杜構等人高興地出門迎接,帶著王遠視察了一遍基地。
王遠著重看了下鋼絲繩,這鋼絲繩的每根鋼絲都有半毫米不多的直徑,六根擰在一起。
用的是王遠教的冷拉的方法,以如今的技術確實還做不到細如發絲,並且粗細也不太均勻,若是再細就製作不出來了,這也是材料不純和水力機床不怎麽精密有關。
在機床上試了下拉力,用來做弓弦倒是足夠了。
王遠將圖紙掏出來,一張給了閻立本,剩下的都交給了楊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