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土豆和紅薯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國土生蘋果在古代又稱“柰”或“林檎”,李時珍:“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為素柰,赤者為丹柰,青者為綠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
《食性本草》中寫道:“林檎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受中華文化影響,日語中的“林檎”即為蘋果。
此時還未長出葉子,也不知道是哪種蘋果,但是自己已經將蘋果種子催出芽了,今年再培育一年,明年用來嫁接,後年就能吃上蘋果了。
果樹檢查完,李大壯便帶著十幾個人離開了。
他們這次專門去打野豬,年前就發現了一窩野豬,王遠沒有讓他們輕舉妄動。
這次有了鐵箭頭的箭矢,每人配備了一把獵叉,十幾人一同圍獵,應該沒有危險。
王遠和許家兄弟加上方興四個人,也不走遠,隻在就近處轉轉,遇到一些野淮山葛根什麽的,便讓他們去挖。
而王遠則躲開他們,也去挖了起來。
不時地挖出來兩個土豆或者幾個紅薯,偶爾撿到幾個辣椒或者幾粒種子。
三人見到王遠的收獲,紛紛稱奇。
“小郎君,這些都是何物?”許小栓好奇地問道。
王遠用布袋將那些種子分類包好,放進背簍,笑著說道:“都是一些種子,種出來後,有的可以裹腹,有的可以做菜。”
三人由衷的佩服,王遠竟然知道這麽多,他們自己就是農民,這些東西都不認識。
臨近中午,找了處山泉,生了堆火,扔進幾顆土豆和紅薯。
半小時過去了,王遠從灰燼裏將黑乎乎的土豆和紅薯扒拉出來。
“來,都嚐嚐。”
每人撿了個土豆,學著王遠的樣子,拍了拍,再吹了吹,剝開黑乎乎的外皮,露出來粉糯金黃的瓤,一股獨特的香氣飄散開來,讓人食指大動。
都迫不及待的一口咬7去,頓時三人被燙的慘叫連連。
“唿唿,啊啊啊……好燙!”
“哈哈哈……”王遠見他們那個淒慘模樣,不由的大笑起來。
三人口中的土豆吐不出又吞不下去,被燙的淚水直流。
方興腦子活泛,立即捧起一捧泉水喝下去。
冰涼的泉水入口,頓覺口中清爽,渾身輕輕鬆鬆,舒服多了!
許家兄弟立即照做,終於緩過來了。
王遠笑道:“慢點吃,沒人跟你們搶,剛從火裏撿出來的,能不燙嗎?”
“嘿嘿嘿……”三人傻笑一聲。
“真香!”
三人這才小心地吃了起來,都被土豆香迷糊了。
吃完土豆吃紅薯,香甜的味道令人欲罷不能。
吃飽喝足,王遠問道:“怎麽樣?這兩種東西好吃吧?”
“好吃!”
“太香了!”
“這兩種東西叫什麽?”
王遠說道:“第一種叫土豆,可當糧食,還可以做菜,第二種叫地瓜,葉子可以做菜。”
三人聞言,眼神中仿佛在說,這都起的什麽名字,這也太老土了。
王遠笑道:“別看它們名字土,你們可知它們畝產有多少?”
許大栓說道:“二石?”
在古代畝產二石的糧食已經很高了。
王遠笑而不語。
許大栓瞪大雙眼,問道:“難道是三石?”
王遠笑了笑,說道:“大栓哥,你這格局太小了。我告訴你們吧,地瓜若是種好了,畝產十石到十五石。”
“嘶!”
三人倒吸一口涼氣,震驚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見他們那目瞪口呆的樣子,王遠繼續說道:“土豆的畝產一般二十石,種好了能到二十五石,並且三到四個月就能成熟收獲,也就是說,一年可以種兩到三茬!”
“轟!”仿佛一道晴天霹靂,在三人腦海中炸開。
簡直語不驚人,死不休!
許小栓定了定心神,笑道:“嘿嘿嘿,小郎君,莫要說笑,世上哪裏會有如此高產的糧食?”
王遠說道:“咱們迴去種下,等成熟收獲了不就知道了?”
“是是。”三人齊齊點頭稱是。
這三人都是農戶出身,就連方興,年紀雖小,還讀過書,但是也知道畝產這麽高的糧食代表了什麽,小小年紀卻做了乞丐,也見多了許多人餓死了,若是有了這麽高產的作物,天下哪裏還會有餓死之人!
王遠鄭重地說道:“你們應該明白這兩種東西的重要性,這關乎了天下所有百姓的糧食問題,若是被一些心術不正之人得知,咱們恐將永無寧日,我等死了不打緊,天下百姓若是繼續過著吃不飽的日子,那咱們的罪過就大了。”
許大栓說道:“小郎君,你說怎麽做吧,我等都聽你的!”
“此事不宜操之過急,咱們先迴來找處地方種下,先看看產量和這兩種作物的生長習性種植方法等,再培育良種,將來一並交給朝廷,由朝廷推廣到天下百姓手中。”
“大善!”
“此事隻有我們兄弟幾人知曉,千萬不可泄露出去。”
三人齊齊躬身行禮:“我等誓死追隨小郎君!”
這便是三人的迴答,在古代,人們可不會輕易發誓的,發出的誓言至死都會遵守。
這三人可以說是王遠最相信的人,馬震那幾個雖然跟自己時間最長,但還不能完全信任,馬震遊俠兒出身,周大山和吳小海都是老兵油子,他們還需要慢慢考察。
王遠受了他們一禮,便將他們一一扶起,開口說道:“什麽死不死的,我希望咱們都好好的活著。走吧,再轉一圈就該迴去了。”
四人轉了半下午,又發現了幾棵花椒樹,這上麵長了許多的刺,綁上布條,以後讓李大壯帶人拖迴去就成。
四人的背簍也裝滿了東西,便向迴走去。
天還沒黑,便到了水塘邊,馬震和李鬆幾人正在那裏圍著一個木桶觀看著。
王遠走了過去,問道:“你們在看什麽呢?”
幾八抬起頭,李鬆諂笑道:“嘿嘿,小郎君,今日在河裏下了幾籠,捉上來一些小魚,看著花裏胡哨的,非常好看。這不,打算放進水塘,兄弟們知道了都過來觀看。”
《食性本草》中寫道:“林檎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受中華文化影響,日語中的“林檎”即為蘋果。
此時還未長出葉子,也不知道是哪種蘋果,但是自己已經將蘋果種子催出芽了,今年再培育一年,明年用來嫁接,後年就能吃上蘋果了。
果樹檢查完,李大壯便帶著十幾個人離開了。
他們這次專門去打野豬,年前就發現了一窩野豬,王遠沒有讓他們輕舉妄動。
這次有了鐵箭頭的箭矢,每人配備了一把獵叉,十幾人一同圍獵,應該沒有危險。
王遠和許家兄弟加上方興四個人,也不走遠,隻在就近處轉轉,遇到一些野淮山葛根什麽的,便讓他們去挖。
而王遠則躲開他們,也去挖了起來。
不時地挖出來兩個土豆或者幾個紅薯,偶爾撿到幾個辣椒或者幾粒種子。
三人見到王遠的收獲,紛紛稱奇。
“小郎君,這些都是何物?”許小栓好奇地問道。
王遠用布袋將那些種子分類包好,放進背簍,笑著說道:“都是一些種子,種出來後,有的可以裹腹,有的可以做菜。”
三人由衷的佩服,王遠竟然知道這麽多,他們自己就是農民,這些東西都不認識。
臨近中午,找了處山泉,生了堆火,扔進幾顆土豆和紅薯。
半小時過去了,王遠從灰燼裏將黑乎乎的土豆和紅薯扒拉出來。
“來,都嚐嚐。”
每人撿了個土豆,學著王遠的樣子,拍了拍,再吹了吹,剝開黑乎乎的外皮,露出來粉糯金黃的瓤,一股獨特的香氣飄散開來,讓人食指大動。
都迫不及待的一口咬7去,頓時三人被燙的慘叫連連。
“唿唿,啊啊啊……好燙!”
“哈哈哈……”王遠見他們那個淒慘模樣,不由的大笑起來。
三人口中的土豆吐不出又吞不下去,被燙的淚水直流。
方興腦子活泛,立即捧起一捧泉水喝下去。
冰涼的泉水入口,頓覺口中清爽,渾身輕輕鬆鬆,舒服多了!
許家兄弟立即照做,終於緩過來了。
王遠笑道:“慢點吃,沒人跟你們搶,剛從火裏撿出來的,能不燙嗎?”
“嘿嘿嘿……”三人傻笑一聲。
“真香!”
三人這才小心地吃了起來,都被土豆香迷糊了。
吃完土豆吃紅薯,香甜的味道令人欲罷不能。
吃飽喝足,王遠問道:“怎麽樣?這兩種東西好吃吧?”
“好吃!”
“太香了!”
“這兩種東西叫什麽?”
王遠說道:“第一種叫土豆,可當糧食,還可以做菜,第二種叫地瓜,葉子可以做菜。”
三人聞言,眼神中仿佛在說,這都起的什麽名字,這也太老土了。
王遠笑道:“別看它們名字土,你們可知它們畝產有多少?”
許大栓說道:“二石?”
在古代畝產二石的糧食已經很高了。
王遠笑而不語。
許大栓瞪大雙眼,問道:“難道是三石?”
王遠笑了笑,說道:“大栓哥,你這格局太小了。我告訴你們吧,地瓜若是種好了,畝產十石到十五石。”
“嘶!”
三人倒吸一口涼氣,震驚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見他們那目瞪口呆的樣子,王遠繼續說道:“土豆的畝產一般二十石,種好了能到二十五石,並且三到四個月就能成熟收獲,也就是說,一年可以種兩到三茬!”
“轟!”仿佛一道晴天霹靂,在三人腦海中炸開。
簡直語不驚人,死不休!
許小栓定了定心神,笑道:“嘿嘿嘿,小郎君,莫要說笑,世上哪裏會有如此高產的糧食?”
王遠說道:“咱們迴去種下,等成熟收獲了不就知道了?”
“是是。”三人齊齊點頭稱是。
這三人都是農戶出身,就連方興,年紀雖小,還讀過書,但是也知道畝產這麽高的糧食代表了什麽,小小年紀卻做了乞丐,也見多了許多人餓死了,若是有了這麽高產的作物,天下哪裏還會有餓死之人!
王遠鄭重地說道:“你們應該明白這兩種東西的重要性,這關乎了天下所有百姓的糧食問題,若是被一些心術不正之人得知,咱們恐將永無寧日,我等死了不打緊,天下百姓若是繼續過著吃不飽的日子,那咱們的罪過就大了。”
許大栓說道:“小郎君,你說怎麽做吧,我等都聽你的!”
“此事不宜操之過急,咱們先迴來找處地方種下,先看看產量和這兩種作物的生長習性種植方法等,再培育良種,將來一並交給朝廷,由朝廷推廣到天下百姓手中。”
“大善!”
“此事隻有我們兄弟幾人知曉,千萬不可泄露出去。”
三人齊齊躬身行禮:“我等誓死追隨小郎君!”
這便是三人的迴答,在古代,人們可不會輕易發誓的,發出的誓言至死都會遵守。
這三人可以說是王遠最相信的人,馬震那幾個雖然跟自己時間最長,但還不能完全信任,馬震遊俠兒出身,周大山和吳小海都是老兵油子,他們還需要慢慢考察。
王遠受了他們一禮,便將他們一一扶起,開口說道:“什麽死不死的,我希望咱們都好好的活著。走吧,再轉一圈就該迴去了。”
四人轉了半下午,又發現了幾棵花椒樹,這上麵長了許多的刺,綁上布條,以後讓李大壯帶人拖迴去就成。
四人的背簍也裝滿了東西,便向迴走去。
天還沒黑,便到了水塘邊,馬震和李鬆幾人正在那裏圍著一個木桶觀看著。
王遠走了過去,問道:“你們在看什麽呢?”
幾八抬起頭,李鬆諂笑道:“嘿嘿,小郎君,今日在河裏下了幾籠,捉上來一些小魚,看著花裏胡哨的,非常好看。這不,打算放進水塘,兄弟們知道了都過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