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曾經說過,隻要有人成家,就給他分一個院子。


    這不,村裏三對新人同日成親,都是村裏的原住民,其中一人甚至是李大壯。


    這可把老李頭樂壞了,雖然女方是一個寡婦,還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女娃,倒也生的非常強壯。


    是的,就是強壯,一看就是經常做農活,看著就好生養,說不定還能再生幾個娃。


    水塘前兩日挖完了,做工的人都走了。


    他們也都看到王遠是如何發工錢的。


    縣城裏的拉麵館來了新掌櫃,施萬慶教會了那人,便來到齊王莊做賬房。


    將全村人召集起來,當著那些挖水塘的人的麵,幾貫幾貫的銅錢發下去,不似他們十幾文二十幾文的拿錢,看著就令人眼紅。


    這些日子請來的媒婆可是跑斷了腿,當然收到的喜錢也比別處的豐厚,簡直讓她們心中樂開了花,說起媒來更有動力。


    暫時成了這三對,還有十幾對正在談著,甚至有幾個士兵也有看好的人,媒婆也在幫他們走動。


    隻要成了一對,王遠都是不吝賞賜。


    這些村民掙了幾個月工錢,足夠娶媳婦的錢了,都表示不用王遠花錢。


    王遠卻說道,從今往後咱們齊王莊再立一個規矩,彩禮錢自己出,請媒人的錢,我來出!


    此言一出,眾人感動的稀裏嘩啦的。


    底層窮苦百姓結婚不似那些大戶人家,各種的繁文縟節,但一些基本的禮節還是有的。


    村中一片喜氣洋洋,上午將新娘子接迴來,中午在食堂中大擺筵席。


    好酒好菜的上來,酒不是王遠的那些蒸餾酒,而是他們各家自己掏錢買的酒水,那些酒,自己留著有大用處,自己也不可能事事都為他們花錢。


    菜倒是莊子裏的菜和打的一些獵物。


    筵席一直開到夜裏,其間三對夫妻不時地向王遠敬酒,王遠也就喝了不少。


    將三對新人送去他們的新房,眾人便各自散去。


    翌日,王遠起床,洗漱完,和眾人練了一會兒拳。


    將馬震幾人喊進屋裏,裏麵幾個陶盆,盆底鋪著兩層麻布。


    揭開上層麻布,裏麵是一些發了芽的種子,那些嫩芽已經有手指長了,可以栽種了。


    但是外麵春寒料峭,還不能種植。


    王遠說道:“你們去多找幾個盆子,裝點河沙,混合一些鋸末和草木灰,將這些種子種下,盆子不夠的話,方興去做幾個木盒子也成。這些種子千萬別受凍了,等天氣暖和了再拿到地裏栽種。”


    “喏!”


    自己的小鎮在前世位於熱帶,這些植物是否適合這裏生長還不一定,實在不行就將大棚搞起來。


    吃過早飯,王遠又放了些種子催芽,這次是一些蔬菜種子。


    院子之中種的蔬菜已經發芽,幾棵果樹上麵的枝條也鼓出了一些嫩芽。


    在其他的院落中,有的開出一片菜地,有的種上幾棵果樹,整個村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時正是果樹嫁接的好時節,王遠拿著剪子和刀子,許家兄弟和施萬慶抱著一些枝條和布條,跟在王遠身後。


    王遠先將村內新栽的杏樹修剪一遍,再嫁接上一些新的枝條。


    幾個老人圍著觀看,老李頭問道:“小郎君,你這插入了別的樹枝,能存活嗎?”


    王遠想了想,說道:“這個叫嫁接,不一定存活,需要過幾日就知道了,就是將一些好吃的果樹枝條嫁接到那些不好吃的果樹上,最快的話第二年就能開花結果,隻要有一成存活就行。”


    王遠也就給他們講解了一番,怎麽選砧木和接穗,如何削切,如何嫁接,最後捆綁。


    眾人聽了,無不感覺非常神奇。


    既然都學會了,王遠便讓他們一起幫忙。


    其他地方都很簡單,隻是最後捆綁的時候要多纏幾圈布條,並且布條要浸水。


    因為布條非常透氣,很容易使枝條的接口幹燥,所以一般嫁接都是用塑料薄膜來捆綁。


    即便是布條浸水了也不保險,切口處也很容易感染腐爛,所以這些布條都是用沸水煮過的。


    王遠在一旁指點著他們,其實嫁接技很容易,上手嫁接了幾個枝條便都熟練了。


    見他們都嫁接的很好,就連施萬慶都上前嫁接了,王遠便給果樹修剪枝條,將多餘雜亂的枝條剪去,也使果樹的造型更加好看。


    頓時,老人們此起彼伏的喊著許家兄弟送枝條。


    而他們不知道王遠是從哪裏弄來的枝條,都以為是去縣城買來的,也都沒有問。


    一上午村中的杏樹全部嫁接完,吃過午飯,眾人又來到北麵山坡上。


    這片山坡上整出了十幾層的梯田,上麵栽了大片的桃樹,有的地方種上了桃核,將來這麵山坡就是一片桃林。


    由於這裏向陽,土地早早的解凍了,在桃樹之間老人們種上了各種的蔬菜,此時有些地方已經發芽了,從遠處看,一片嫩綠。


    桃樹較多,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嫁接完,接著嫁接李子樹。


    李子樹全部栽種在村外,開了一片園林,栽種了二十幾棵李子樹。


    傍晚,李子樹嫁接完,轉頭看去,幾乎所有的樹木上都或多或少地嫁接上了幾個枝條,過些時日接穗上的芽點生出芽來,便是成活了。


    翌日,吃過早飯,王遠讓老李頭召集了一些人手,去水塘南麵那座山上采集石灰石。


    如今村中沒了外人,煆燒石灰石也該提上日程了。


    此時宅院門外一群人在製作獨輪車,旁邊有做好的十幾輛,正好讓人推著去裝石灰石。


    李鬆的父親竟然會木匠活兒,而且手藝不錯,在來到這裏的第二天就來幫忙,在見到了方興他們用的木匠工具他用過的好太多了,簡直歎為觀止。


    而李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有這手藝,問過才知道,原來老人年輕的時候跟著一個老木匠學徒,老木匠去世後便迴鄉種地,隨後成了府兵,手藝也就放下了。


    如果在後世,有了這門手藝斷不會丟下,但在古代,工匠的地位比農民還低,還還不如迴家種地。


    有了李鬆父親的教授,這幾個村民學的也快,王遠便打算再建一個木匠作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源源不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源源不遠並收藏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