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寫春聯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兩天,準備燒磚的土坯已經幹透。
老李頭已經安排人手燒製,燒一窯磚一般需要好幾天。
這期間必須時刻有人看著,控製好溫度,否則很容易失敗。
兩日過後,拉麵鋪子便要開始歇業了。
吃過早飯,馬震幾人與今年最後一次賣豆腐的兩人一同進城。
臨近中午,將拉麵鋪子裏做工的幾人全部帶了迴來。
施萬慶也接了過來,被杜如晦安排在自己的院子住下。
兩人年齡相仿,又都是讀書人,施萬慶又是杜家門下,兩人自然有許多共同語言。
馬震將銅錢放好,杜如晦做好登記,便拉著施萬慶去下象棋了,幾日沒下有點手癢,正好虐一下新人。
王遠問道:“馬大哥,那些乞丐們都走了嗎?”
馬震說道:“大部分都走了,一共三百多人,剩下五十多人沒走,估計是家中已經沒房沒地了。每人十文錢,再加上乞討的,省著點吃用,這年關倒也能過的去。”
王遠點點頭,自己能做的也就這樣了,這也是和杜如晦商量好的,每人十文錢,乞丐們的老家大多離此不遠,乞討著迴去足夠了。
杜如晦得知王遠資助那些乞丐迴鄉,自己也很感動,便決定也出一半錢,三百多人才三貫多錢,自己一天都不止賺這麽多。
施萬慶也喜歡上了這裏,不但喜歡這裏的食物,還喜歡上了象棋。
經過杜如晦的指點,棋藝也是突飛猛進,下了一天之後,也能跟杜如晦下的有來有往,雖然輸多贏少,但也樂在其中。
第二天一早,王遠剛起床就是一陣驚喜。
雞籠子裏竟然孵化出來兩隻小鵝,看著非常可愛。
這麽多天過去了,沒孵化出來的雞蛋應該已經不能孵化出來了。
取出沒孵化出來的雞蛋,這幾天死了幾隻小雞小鴨,還有一些在殼中就憋死的。
由於自己沒有經驗,使得那些蛋都臭了才發現,否則那又是一道美味。
好在活下來了二十多隻小雞,十幾隻小鴨,要知道這其中大部分是從小鎮中拿出來的雞蛋和鴨蛋,包括這些鵝蛋全部都是。
接下來幾天就是產出小鵝的日子了,養大後,到時大鐵鍋燉上,那大鵝腿,想想就流口水。
推開門見方興兄妹早已經起來。
王遠說道:“小妮,來,又孵出來兩隻小鵝。”
方興二人走了進來,看到那兩隻小鵝,簡直被萌化了。
王小妮將兩隻小鵝抓起來,放迴自己屋裏。
洗漱完,照常練了一會兒拳。
吃過早飯,王遠找到老李頭,問道:“老頭兒,會做燈籠不?”
老李頭諂笑道:“會的。”
“去我那裏拿些紙,你再找幾個人,一起多做些燈籠,除夕夜好掛上去,還有些喜慶。”
“好嘞。”
紅紙白紙都給他拿了一些,白紙燈籠在後世雖然寓意不好,但此時期並沒有什麽,而且亮度比紅燈籠強多了,可以用來照明,不像紅燈籠,隻能用於一時。
杜如晦拉著施萬慶又要去下棋,隻見二人眼圈發黑,便知昨夜兩人對弈到很晚。
施萬慶昨夜與杜如晦同床共枕、抵足而眠,此時雖然一臉疲憊,行動帶著靦腆和不自然,但那雙眯眯眼中卻閃著興奮,宛若新婚的小媳婦,不知昨夜尿炕了沒有。
古時文人沒什麽遊戲取樂,因此大多都喜歡琴棋書畫等,靜態遊戲,不似那些武夫,喜愛蹴鞠、馬球、角抵等對抗遊戲。
杜如晦作為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自然是樣樣精通。
自從來此,沒遇到幾個識字之人,施萬慶好歹是一書生,兩人年紀又相仿,有了許多共同話語,做什麽自然都要拉著他一起。
王遠攔住他們,開口說道:“杜伯伯,施掌櫃,後日便是除夕了,村中沒有幾個識文斷字之人,兩位可否寫幾幅春聯?”
“春聯?”兩人一臉的疑惑。
王遠一拍腦門,說道:“就是楹聯,除夕不是要掛桃符嗎?咱們沒有桃符,不如改為貼春聯。”
杜如晦捋著胡須,說道:“大善!”
若說春聯的起源,應該算是周朝的桃符。
直到後來五代十國,有人在桃符上寫了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這應該算是曆史上第一幅春聯,到了宋朝依然稱為桃符,春聯也在宋朝才在民間慢慢普及。
王遠喊了一聲:“方興,小妮,研墨。多研一些。”
“好嘞!”
兩個小孩,趕快拿出硯台和筆墨。
王遠拿出紅紙,裁成春聯那種長條狀,有長有短,自然是因為考慮到字數的不同。
一直裁了十幾對,又裁了一些窄的長條和一些方的,自然是寫橫批和福字的。
眾人不知王遠做什麽,都在一旁觀看。
硯台隻有一個,墨很快便研磨好了,隻能用完再研磨。
王遠拿起兩張裁好的紅紙,鋪到八仙桌上,說道:“杜伯伯,請。”
杜如晦搖頭笑道:“你個臭小子!”
拿起筆來,問道:“寫何句子?”
王遠想了想,既然是曆史上第一幅春聯,索性還讓它成為第一幅吧。
開口念道:“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好句子!”
杜如晦蘸好墨,正要下筆,王遠說道:“杜伯伯不要用草書。”
“老夫曉得。”
杜如晦一氣嗬成,端端正正的行楷。
施萬慶拍掌讚道:“筆鋒大氣磅礴,好字!”
王遠雖然看出來是好字,但自己卻不知如何誇讚,隻得順著說道:“字如其人,杜伯伯的字果然不凡!”
即誇了字,又誇了人,馬屁拍的杜如晦很是受用,捋著胡須嗬嗬直笑,掩飾不住的得意。
墨跡幹透,王遠收了春聯,又鋪上一張窄的,說道:“橫批,還有橫批。”
“橫批?”
“對,就寫普天同慶。”
杜如晦寫完,王遠說:“杜伯伯,施掌櫃,請看,這春聯貼到門上,上麵再貼一橫批,是不是更加喜慶?”
“不錯。”
“妙啊!代替桃符,確實寓意更佳。隻是桃符乃辟邪之用,該掛還是要掛的。”
“小侄知道,不是沒有嗎?暫時代替吧。”
老李頭已經安排人手燒製,燒一窯磚一般需要好幾天。
這期間必須時刻有人看著,控製好溫度,否則很容易失敗。
兩日過後,拉麵鋪子便要開始歇業了。
吃過早飯,馬震幾人與今年最後一次賣豆腐的兩人一同進城。
臨近中午,將拉麵鋪子裏做工的幾人全部帶了迴來。
施萬慶也接了過來,被杜如晦安排在自己的院子住下。
兩人年齡相仿,又都是讀書人,施萬慶又是杜家門下,兩人自然有許多共同語言。
馬震將銅錢放好,杜如晦做好登記,便拉著施萬慶去下象棋了,幾日沒下有點手癢,正好虐一下新人。
王遠問道:“馬大哥,那些乞丐們都走了嗎?”
馬震說道:“大部分都走了,一共三百多人,剩下五十多人沒走,估計是家中已經沒房沒地了。每人十文錢,再加上乞討的,省著點吃用,這年關倒也能過的去。”
王遠點點頭,自己能做的也就這樣了,這也是和杜如晦商量好的,每人十文錢,乞丐們的老家大多離此不遠,乞討著迴去足夠了。
杜如晦得知王遠資助那些乞丐迴鄉,自己也很感動,便決定也出一半錢,三百多人才三貫多錢,自己一天都不止賺這麽多。
施萬慶也喜歡上了這裏,不但喜歡這裏的食物,還喜歡上了象棋。
經過杜如晦的指點,棋藝也是突飛猛進,下了一天之後,也能跟杜如晦下的有來有往,雖然輸多贏少,但也樂在其中。
第二天一早,王遠剛起床就是一陣驚喜。
雞籠子裏竟然孵化出來兩隻小鵝,看著非常可愛。
這麽多天過去了,沒孵化出來的雞蛋應該已經不能孵化出來了。
取出沒孵化出來的雞蛋,這幾天死了幾隻小雞小鴨,還有一些在殼中就憋死的。
由於自己沒有經驗,使得那些蛋都臭了才發現,否則那又是一道美味。
好在活下來了二十多隻小雞,十幾隻小鴨,要知道這其中大部分是從小鎮中拿出來的雞蛋和鴨蛋,包括這些鵝蛋全部都是。
接下來幾天就是產出小鵝的日子了,養大後,到時大鐵鍋燉上,那大鵝腿,想想就流口水。
推開門見方興兄妹早已經起來。
王遠說道:“小妮,來,又孵出來兩隻小鵝。”
方興二人走了進來,看到那兩隻小鵝,簡直被萌化了。
王小妮將兩隻小鵝抓起來,放迴自己屋裏。
洗漱完,照常練了一會兒拳。
吃過早飯,王遠找到老李頭,問道:“老頭兒,會做燈籠不?”
老李頭諂笑道:“會的。”
“去我那裏拿些紙,你再找幾個人,一起多做些燈籠,除夕夜好掛上去,還有些喜慶。”
“好嘞。”
紅紙白紙都給他拿了一些,白紙燈籠在後世雖然寓意不好,但此時期並沒有什麽,而且亮度比紅燈籠強多了,可以用來照明,不像紅燈籠,隻能用於一時。
杜如晦拉著施萬慶又要去下棋,隻見二人眼圈發黑,便知昨夜兩人對弈到很晚。
施萬慶昨夜與杜如晦同床共枕、抵足而眠,此時雖然一臉疲憊,行動帶著靦腆和不自然,但那雙眯眯眼中卻閃著興奮,宛若新婚的小媳婦,不知昨夜尿炕了沒有。
古時文人沒什麽遊戲取樂,因此大多都喜歡琴棋書畫等,靜態遊戲,不似那些武夫,喜愛蹴鞠、馬球、角抵等對抗遊戲。
杜如晦作為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自然是樣樣精通。
自從來此,沒遇到幾個識字之人,施萬慶好歹是一書生,兩人年紀又相仿,有了許多共同話語,做什麽自然都要拉著他一起。
王遠攔住他們,開口說道:“杜伯伯,施掌櫃,後日便是除夕了,村中沒有幾個識文斷字之人,兩位可否寫幾幅春聯?”
“春聯?”兩人一臉的疑惑。
王遠一拍腦門,說道:“就是楹聯,除夕不是要掛桃符嗎?咱們沒有桃符,不如改為貼春聯。”
杜如晦捋著胡須,說道:“大善!”
若說春聯的起源,應該算是周朝的桃符。
直到後來五代十國,有人在桃符上寫了一副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這應該算是曆史上第一幅春聯,到了宋朝依然稱為桃符,春聯也在宋朝才在民間慢慢普及。
王遠喊了一聲:“方興,小妮,研墨。多研一些。”
“好嘞!”
兩個小孩,趕快拿出硯台和筆墨。
王遠拿出紅紙,裁成春聯那種長條狀,有長有短,自然是因為考慮到字數的不同。
一直裁了十幾對,又裁了一些窄的長條和一些方的,自然是寫橫批和福字的。
眾人不知王遠做什麽,都在一旁觀看。
硯台隻有一個,墨很快便研磨好了,隻能用完再研磨。
王遠拿起兩張裁好的紅紙,鋪到八仙桌上,說道:“杜伯伯,請。”
杜如晦搖頭笑道:“你個臭小子!”
拿起筆來,問道:“寫何句子?”
王遠想了想,既然是曆史上第一幅春聯,索性還讓它成為第一幅吧。
開口念道:“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好句子!”
杜如晦蘸好墨,正要下筆,王遠說道:“杜伯伯不要用草書。”
“老夫曉得。”
杜如晦一氣嗬成,端端正正的行楷。
施萬慶拍掌讚道:“筆鋒大氣磅礴,好字!”
王遠雖然看出來是好字,但自己卻不知如何誇讚,隻得順著說道:“字如其人,杜伯伯的字果然不凡!”
即誇了字,又誇了人,馬屁拍的杜如晦很是受用,捋著胡須嗬嗬直笑,掩飾不住的得意。
墨跡幹透,王遠收了春聯,又鋪上一張窄的,說道:“橫批,還有橫批。”
“橫批?”
“對,就寫普天同慶。”
杜如晦寫完,王遠說:“杜伯伯,施掌櫃,請看,這春聯貼到門上,上麵再貼一橫批,是不是更加喜慶?”
“不錯。”
“妙啊!代替桃符,確實寓意更佳。隻是桃符乃辟邪之用,該掛還是要掛的。”
“小侄知道,不是沒有嗎?暫時代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