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齊王莊,方興兄妹早已迴來。


    正好趕上開飯,眾人吃完飯,才開始卸車。


    食堂周圍這兩日建了幾個房子,豆腐作坊就建在旁邊。


    大豆放進豆腐作坊,蔥薑蒜和醃菜放進食堂。


    與杜如晦說了上午和杜楚客交談過的事情,並已經找好了店鋪,杜如晦當即迴去書寫契約。


    讓方興帶人立即打造矮桌和小板凳,並做兩個風匣子,開店的時候就能用上。


    叫來石鐵匠,讓他抓緊時間打造鐵鍋。


    主要的事情安排完,王遠迴到內院,姚大牛四人正在練習著拉麵。


    杜如晦坐在棚子下寫著契約,王遠倒上茶水,坐到杜如晦對麵看著。


    杜如晦寫完,交給王遠看了一遍,一式兩份,一份要交給杜楚客,一份王遠留著。


    見沒有什麽問題,兩人簽字,契約成立。


    收好契約,王遠拿來一塊木板,笑道:“杜伯伯,趁著還有墨,請伯父寫兩個大字。”


    “成。”


    杜如晦拿起一支粗毛筆,蘸上墨水,在木板上寫下食堂二字。


    王遠讚道:“蒼勁有力,輝宏大氣,好字!”


    杜如晦笑道:“你個臭小子,淨會拍馬屁。來,你寫幾個字我瞧瞧!”


    王遠連忙擺手,說道:“還是算了吧,杜伯伯你也看到了,契約上我簽的名字,跟狗爬的似的。”


    杜如晦搖頭道:“我看你那兩個字寫的很好啊。”


    王遠說道:“杜伯伯有所不知,小侄以前家裏窮,買不起紙,偶爾得到幾張紙也不舍得用,練字也就是拿木棍在地上寫寫畫畫,最好的也就是找幾片寬大的樹葉練字,可那怎能練好字呢?所以小侄就想到了一個好方法。”


    杜如晦問道:“哦?什麽方法?”


    “硬筆寫字。”


    杜如晦來了興趣,問道:“何為硬筆?”


    王遠說道:“就是筆尖硬的筆,比如拿木棍在地上寫字,再比如我還製出來了兩種筆,伯父稍候。”


    王遠起身進入房間,拿出來一支鉛筆,拿起一張白紙,對折一下,用匕首從中間裁開,再對折一下,再次裁開。


    拿出一張鋪在方桌上,用鉛筆在上麵寫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無疵瑕,豈複須人為。


    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


    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


    後夔不複作,千載誰與期?


    按古人的書寫習慣,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工整的蠅頭小楷,王遠看了非常滿意。


    見王遠寫完,杜如晦一把搶過去,雙臂伸著,皺眉看了起來。


    看了一會兒說道:“筆劃纖細,字跡端正、秀麗,好字!但這字太小,老夫的眼神不好,還須仔細辨認。”


    杜如晦看了半天,念了起來,念了兩句,問道:“賢侄,此乃何字?為何老夫從未見過?”


    王遠這才想起,原來自己寫順手了,寫成簡體字了。


    開口說道:“杜伯伯見笑了,這是小侄研究的簡體字。”


    “胡鬧!”杜如晦忽然怒道:“先聖造字,怎可胡亂改動?”


    “杜伯伯莫動怒,聽小侄解釋。”


    “你說!”杜如晦氣的胡子直抖。


    “杜伯伯,我先說一下文字的作用和意義。文字突破了有聲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擴大了語言交際的範圍;文字通過書麵語能更好的記錄人類的文化;文字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文字沒有階級性;文字是研究曆史人們生活的絕好材料,是文化的活化石。最主要的是,文字具有傳遞信息、記錄知識、表達思想和傳遞情感之功能。杜伯伯以為然否?”


    杜如晦沉思了半晌,雖然有些話一知半解,但大體意思還是懂得,弱弱地開口說道:“然。”


    “小侄再說一下文字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如今已知的文字可以分為七種,從遠及近,分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篆書又分大篆小篆。杜伯伯,以為然否?”


    杜如晦想了想,說道:“然。”


    “那麽,文字的演變過程,也就是由繁至簡的過程,從秦朝始皇統一文字,到前隋,出現了這麽多種文字,小侄以為,如今已經發展到了極至。”


    杜如晦捋著胡須,又陷入了沉思。


    王遠也不打擾他,自顧點了根煙,喝了口茶,逼格滿滿。


    杜如晦仿佛想到了什麽,猛然抬頭,看向王遠,開口說道:“賢侄,你念這首詩,老夫來寫。”


    說著,杜如晦重新鋪上一張白紙,提筆蘸墨,準備妥當。


    王遠念道:“文章……”


    杜如晦揮手打斷:“等等,先說詩名。”


    “我說的就是詩名。”


    杜如晦寫下文章兩個大字,再寫上王遠兩個小字。


    “文章本天成,……”


    六十多個字,以正隋唐時期的楷書寫,至少五分多鍾才寫完。


    杜如晦寫完,讚道:“好詩,好詩!”


    說完又陷入了沉思。


    王遠故意寫的這首詩,一連幾天被杜如晦追著問,煩死了。


    杜如晦仿佛自言自語地說:“賢侄用硬筆書寫此詩僅用幾息,而老夫用毛筆卻用了數倍的時間。”


    王遠說道:“小侄用硬筆書寫,字體較小,又省去了多餘的筆劃,簡略了一些文字,中間又省去了蘸墨的時間,自然速度快些。”


    “賢侄以為該用何種字體改進當今的字體?”


    王遠心中吐槽,我哪知道用什麽字體,難道我能說用印刷體,在鍵盤上敲幾下就能寫出幾十字嗎?不是,兩千字嗎?


    “小侄以為,如今草書、楷書、行書等已經發展到巔峰,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用不同的字體,所以小侄隻好減少筆劃和簡化文字,來加快書寫速度,至於改進字體,小侄自認還是做不到的。小侄聽說朝廷開設文學館,杜伯伯說的不應該是文學館的事嗎?難道他們都是吃閑飯的?”


    尼瑪!老夫懷疑你想背刺我!豎子!不當人子!


    杜如晦尷尬地笑道:“呃,嗬嗬,哈哈哈。日後老夫一定建言文學館。”


    老夫才不告訴你,老夫就是文學館十八學士之首!哼!彼其……


    王遠連忙行禮:“杜伯伯大義,為天下讀書人之表率,小侄佩服。”


    特麽的,還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源源不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源源不遠並收藏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