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來準確預判一塊料子的晶體顆粒大小?
這對絕大部分行家來說其實都算是一個小難題。
按照歐陽女士所定義的翡翠珠寶質地定義法,真正玻璃種的分子顆粒大小應該接近0.01毫米,冰種則介於0.1-0.01毫米之間。
這是個啥概念?
按照老爺子的說法,小於0.1毫米已經屬於用十倍放大鏡也很難看到明顯晶體顆粒的範疇,也就是說,想憑肉眼來準確判斷真正冰種以上翡翠的晶體顆粒大小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包括魏陽自己。
肉眼不能,但知識卻是能的。
這就得再次迴歸到翡翠形成的完整過程了。
前麵提到過,翡翠從熔融狀態下到冷卻形成翡翠,有一個完整的過程,先是在熱溶液狀態下各分子熔融混合,接著是翡翠溶液開始冷卻後,同類分子相聚,最後是同類分子結晶,直到最後徹底冷卻形成翡翠。
準確地說,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是有交叉的,同類分子小部分相聚到一起之後,結晶過程有可能同時開始。
真正的知識點又來了。
按照老爺子前些天所傳授的,分子的大小是納米級的,分子的平均大小是10納米左右,換算成毫米的話,大概相當於0.01毫米的一萬倍。
也就是玻璃種下限晶體大小的一萬倍,冰種下限晶體的十萬倍,這就意味著,整個結晶過程其實遠比大家想象的要漫長得多。
那又如何來大致判斷結晶顆粒的大小?
魏陽隻能說,假如是無色翡翠的話,他也難,因為肉眼無法分辨不說,還沒有明顯的參照物供他來推斷。
但帶色帶的翡翠就不一樣了。
前麵提到過,帶鉻離子的分子開始相聚後,隨著相聚時間的推移,會出現明顯的顏色濃淡變化,最早相聚的色帶中心部分會顏色濃,相聚得晚的邊緣部分則顏色較淡。
相聚時間越長,色帶中心部分因為鉻離子濃度變高從而顏色越來越深,從而形成所謂的明顯色根,時間再延長的話,甚至有可能形成黑點,也就是所謂的礦點、癬之類的。
當然,這也是伴隨著結晶過程的。
簡單判斷晶體顆粒大小的參照物也就來了。
色帶部位顏色相對比較均勻的,晶體顆粒應該越小,而顏色不太均勻,有明顯色根,甚至出現礦點或形成癬的,因聚色及結晶時間相對更長,晶體顆粒自然也就相對越大。
這一推斷有效嗎?
理論上應該是有效的,事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它進行佐證。
打個比方說,整塊底都到了冰種以上的翡翠,色帶部分的濃淡變化是遠不如糯種翡翠的色根明顯的,至於有著大塊癬存在的,整塊翡翠的種水往往是在冰種以下,非帶色部分想到糯冰都很難。
不帶鉻元素的種癬除外。
這就是事實上的佐證。
如果這一推斷是正確的,那魏陽對於這塊料子相對較為準確的判斷也就來了。
他花了八千萬高價拿下的這塊翡翠,色帶部分的色根是極不明顯的,顏色的濃淡也較為均勻,絕大部分都達到了戒麵品質。
由此他可以判斷,這塊料子的結晶顆粒不會太大。
冰種以上是起碼的。
有可能向玻璃種靠攏,隻是無法用肉眼準確分辨出來而已。
這也就意味著,這塊料子的色帶部分起貨效果絕對不會差,很有可能出現翻種翻色的現象,達到高冰陽綠的效果。
至於為啥,當然是因為晶體顆粒越小,相互之間結合就越緊密,透光性就越好,起貨的光感自然就更好。
這就是翻種翻色的本質原因。
不僅如此,他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知識點來佐證他的這一判斷。
但凡稍稍接觸過翡翠的人都聽說過一個概念,那就是龍到處有水,可魏陽敢肯定,就算是絕大部分行家,也不清楚龍到處有水的具體原因。
這還是涉及到翡翠形成的整個過程。
前麵提到過,翡翠從熾熱溶液狀態到冷卻成為翡翠存在著一個同類分子相聚外加結晶的一個過程,其實在這個過程裏,帶色和不帶色的部分結晶過程是有快慢之分的。
在一大團翡翠熾熱溶液裏,含鉻離子的帶色部分在數量上往往是相對較少的,這就意味著帶色部分的同類相聚過程往往是偏慢的,至於結晶過程更是必須得有同類分子聚到一起才會開始。
而數量相對較多的不帶色部分,少量帶色部分一抽離,結晶就開始了。
不帶色部分先結晶,帶色部分後結晶,結晶時間慢上許多,帶色部分的晶體顆粒自然就相對偏小了。
晶體顆粒更小,種自然就更高。
就是這麽個道理。
這個道理還有另一個事實來佐證。
懂行的人都知道,一塊原石如果帶色花的話,帶色花的部位往往要比不帶色的部位種要高一級,比如說不帶色的部位隻是糯冰,帶色花的部位就有可能到正冰甚至更高。
其本質其實也是因為這一原因。
因為這麽個道理,還有另一個說法,那就是狗屎地裏出高色,也就是顆粒粗得根本就不能用的磚頭料,中間也有可能切出高種高色。
就好比那塊瑪莎王,非色帶部分就是極為普通的糯種,連細糯都不到,根本就沒啥用。
而魏陽花高價買的這一塊,非色帶部分的種水竟然到了糯化,局部甚至到了糯冰,由此說明整塊翡翠的結晶時間有可能比那塊瑪莎王更短。
同一礦脈所產的料子,結晶時間更短的話,是不是意味著這塊料子的色帶部分有可能比那塊更好?
理論上應該是的。
正因為這兩個關鍵點,魏陽才敢大膽為它花別人不敢給的大價錢。
這才是完整的解釋。
隻不過後麵這一部分涉及到太多的專業知識,跟老李那樣的相當於半個文盲的老一輩解釋起來太過於費勁,所以魏陽才懶得去費這個勁。
事實上,他也更關心今晚拍賣的收獲。
畢竟他今天一口氣又花出去了近兩個億。
在老李離開之後,他迫不及待地撥通了李玉珺的語音。
“可以啊,這麽晚才跟我聯係,不會是花了太多錢不敢麵對我了吧?”
語聊一通,迎來的便是李大小姐的一句抱怨。
很明顯,她等魏陽的聯係等得太久了。
這可不能怪魏陽。
“怎麽會?這可不能怪我,要怪隻能怪你爸,我們收完貨迴到酒店都過十點了,你爸非得拉著我繼續聊料子,聊到剛才才離開,他一走,我立即就聯係你了。”
既然責任不在他,魏陽很自然地又把鍋扣到了老李頭上。
這是百試不爽的一招。
一聽他是在跟她老板研究料子,李玉珺自然就不不介意魏陽晚聯係她的事了,轉而問道:“你今天又買了啥好料子?差點把郭姐今晚替你賺的錢全花出去了。”
魏陽:“……”
又得為料子的事再費上一番口舌?
根本就免不了?
這對絕大部分行家來說其實都算是一個小難題。
按照歐陽女士所定義的翡翠珠寶質地定義法,真正玻璃種的分子顆粒大小應該接近0.01毫米,冰種則介於0.1-0.01毫米之間。
這是個啥概念?
按照老爺子的說法,小於0.1毫米已經屬於用十倍放大鏡也很難看到明顯晶體顆粒的範疇,也就是說,想憑肉眼來準確判斷真正冰種以上翡翠的晶體顆粒大小其實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包括魏陽自己。
肉眼不能,但知識卻是能的。
這就得再次迴歸到翡翠形成的完整過程了。
前麵提到過,翡翠從熔融狀態下到冷卻形成翡翠,有一個完整的過程,先是在熱溶液狀態下各分子熔融混合,接著是翡翠溶液開始冷卻後,同類分子相聚,最後是同類分子結晶,直到最後徹底冷卻形成翡翠。
準確地說,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是有交叉的,同類分子小部分相聚到一起之後,結晶過程有可能同時開始。
真正的知識點又來了。
按照老爺子前些天所傳授的,分子的大小是納米級的,分子的平均大小是10納米左右,換算成毫米的話,大概相當於0.01毫米的一萬倍。
也就是玻璃種下限晶體大小的一萬倍,冰種下限晶體的十萬倍,這就意味著,整個結晶過程其實遠比大家想象的要漫長得多。
那又如何來大致判斷結晶顆粒的大小?
魏陽隻能說,假如是無色翡翠的話,他也難,因為肉眼無法分辨不說,還沒有明顯的參照物供他來推斷。
但帶色帶的翡翠就不一樣了。
前麵提到過,帶鉻離子的分子開始相聚後,隨著相聚時間的推移,會出現明顯的顏色濃淡變化,最早相聚的色帶中心部分會顏色濃,相聚得晚的邊緣部分則顏色較淡。
相聚時間越長,色帶中心部分因為鉻離子濃度變高從而顏色越來越深,從而形成所謂的明顯色根,時間再延長的話,甚至有可能形成黑點,也就是所謂的礦點、癬之類的。
當然,這也是伴隨著結晶過程的。
簡單判斷晶體顆粒大小的參照物也就來了。
色帶部位顏色相對比較均勻的,晶體顆粒應該越小,而顏色不太均勻,有明顯色根,甚至出現礦點或形成癬的,因聚色及結晶時間相對更長,晶體顆粒自然也就相對越大。
這一推斷有效嗎?
理論上應該是有效的,事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它進行佐證。
打個比方說,整塊底都到了冰種以上的翡翠,色帶部分的濃淡變化是遠不如糯種翡翠的色根明顯的,至於有著大塊癬存在的,整塊翡翠的種水往往是在冰種以下,非帶色部分想到糯冰都很難。
不帶鉻元素的種癬除外。
這就是事實上的佐證。
如果這一推斷是正確的,那魏陽對於這塊料子相對較為準確的判斷也就來了。
他花了八千萬高價拿下的這塊翡翠,色帶部分的色根是極不明顯的,顏色的濃淡也較為均勻,絕大部分都達到了戒麵品質。
由此他可以判斷,這塊料子的結晶顆粒不會太大。
冰種以上是起碼的。
有可能向玻璃種靠攏,隻是無法用肉眼準確分辨出來而已。
這也就意味著,這塊料子的色帶部分起貨效果絕對不會差,很有可能出現翻種翻色的現象,達到高冰陽綠的效果。
至於為啥,當然是因為晶體顆粒越小,相互之間結合就越緊密,透光性就越好,起貨的光感自然就更好。
這就是翻種翻色的本質原因。
不僅如此,他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知識點來佐證他的這一判斷。
但凡稍稍接觸過翡翠的人都聽說過一個概念,那就是龍到處有水,可魏陽敢肯定,就算是絕大部分行家,也不清楚龍到處有水的具體原因。
這還是涉及到翡翠形成的整個過程。
前麵提到過,翡翠從熾熱溶液狀態到冷卻成為翡翠存在著一個同類分子相聚外加結晶的一個過程,其實在這個過程裏,帶色和不帶色的部分結晶過程是有快慢之分的。
在一大團翡翠熾熱溶液裏,含鉻離子的帶色部分在數量上往往是相對較少的,這就意味著帶色部分的同類相聚過程往往是偏慢的,至於結晶過程更是必須得有同類分子聚到一起才會開始。
而數量相對較多的不帶色部分,少量帶色部分一抽離,結晶就開始了。
不帶色部分先結晶,帶色部分後結晶,結晶時間慢上許多,帶色部分的晶體顆粒自然就相對偏小了。
晶體顆粒更小,種自然就更高。
就是這麽個道理。
這個道理還有另一個事實來佐證。
懂行的人都知道,一塊原石如果帶色花的話,帶色花的部位往往要比不帶色的部位種要高一級,比如說不帶色的部位隻是糯冰,帶色花的部位就有可能到正冰甚至更高。
其本質其實也是因為這一原因。
因為這麽個道理,還有另一個說法,那就是狗屎地裏出高色,也就是顆粒粗得根本就不能用的磚頭料,中間也有可能切出高種高色。
就好比那塊瑪莎王,非色帶部分就是極為普通的糯種,連細糯都不到,根本就沒啥用。
而魏陽花高價買的這一塊,非色帶部分的種水竟然到了糯化,局部甚至到了糯冰,由此說明整塊翡翠的結晶時間有可能比那塊瑪莎王更短。
同一礦脈所產的料子,結晶時間更短的話,是不是意味著這塊料子的色帶部分有可能比那塊更好?
理論上應該是的。
正因為這兩個關鍵點,魏陽才敢大膽為它花別人不敢給的大價錢。
這才是完整的解釋。
隻不過後麵這一部分涉及到太多的專業知識,跟老李那樣的相當於半個文盲的老一輩解釋起來太過於費勁,所以魏陽才懶得去費這個勁。
事實上,他也更關心今晚拍賣的收獲。
畢竟他今天一口氣又花出去了近兩個億。
在老李離開之後,他迫不及待地撥通了李玉珺的語音。
“可以啊,這麽晚才跟我聯係,不會是花了太多錢不敢麵對我了吧?”
語聊一通,迎來的便是李大小姐的一句抱怨。
很明顯,她等魏陽的聯係等得太久了。
這可不能怪魏陽。
“怎麽會?這可不能怪我,要怪隻能怪你爸,我們收完貨迴到酒店都過十點了,你爸非得拉著我繼續聊料子,聊到剛才才離開,他一走,我立即就聯係你了。”
既然責任不在他,魏陽很自然地又把鍋扣到了老李頭上。
這是百試不爽的一招。
一聽他是在跟她老板研究料子,李玉珺自然就不不介意魏陽晚聯係她的事了,轉而問道:“你今天又買了啥好料子?差點把郭姐今晚替你賺的錢全花出去了。”
魏陽:“……”
又得為料子的事再費上一番口舌?
根本就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