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還有退路可言嗎?
在徐海勝強大的氣場壓迫之下,張揚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一問題。
他很快意識到:沒有。
甚至於說,現在進入了必死之局的,其實不止是部門新人魏陽,他自己,甚至還有徐海勝等他們一條線上的人,都已經差不多了。
從現在開始,他們跟林總之間,很可能已經進入了一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麵。
為啥這麽說?
這當然是跟利益有關。
為啥從表麵上看,原石事業部的銷售部在徐海勝的打理之下,運轉得極為順暢,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可實際上它所產生的利潤卻始終上不去,隻能在勉強保本的基礎上產生微利?
當然是因為利潤的大部分都落到個人腰包裏去了。
打個比方說,公斤料的采購。
從表麵上看,公斤料的進價是公開的、透明的,可實際上,任何商品,隻要一次性采購的量足夠大,就存在迴扣這一說。
而維恩的直播,在徐海勝的精心設計下,這量絕對夠大了。
張揚簡單算過一下。
兩個直播間,平均每天能銷售400公斤左右,一個月下來,就是十到十二噸,換算成錢,基本上是兩百萬起步。
這麽大的量,對於任何一家做公斤料批發的商家來說,都屬於不肯錯失的大客戶。
如此一來,操作空間便出來了。
比如說,三組在直播間賣的,通常是公斤料裏品質相對比較好的b級料,市場價一般是在150-200元每公斤左右。
而二組賣的是質量更好一點的a級公斤料,市場價基本上是在兩百多到三百多一公斤不等。
但這是少量拿貨的價格。
像維恩這樣每次都能進十幾噸的,起碼可以打個八折,這樣一來,操作空間便出來了。
打個比方說,十噸料子,商家報市場價200萬,徐海勝按190萬往公司報,實際成交價160萬,30萬的差價部分商家就會以現金方式給徐海勝迴扣……
當然,這隻是張揚的猜測,具體的迴扣有多少,他也不是很清楚。
他隻知道,每次徐海勝去進貨,都會帶上他跟二組組長,然後到了之後,他和二組組長負責驗貨,徐海勝則跟老板關上門來談價格。
然後每次采購迴來,徐海勝都會給他和二組組長一筆封口費,基本起碼都有兩到三萬。
至於徐海勝自己,拿的肯定是大頭。
這還隻是進貨的油水。
出貨一樣有空子可鑽。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公司在進了料子以後,會給有品質的料子一一編上號,並做好入庫登記,出售時也會有記錄,那樣的話,玩貓膩的空間就不大了。
事實上,在維恩這邊,也是這麽做的。
但公斤料除外。
公斤料裏就一定沒好貨嗎?
當然不是。
隻要你有足夠的眼力,公斤料裏同樣也能撿到寶,從中挑出價值幾千塊的料子很正常,價值上萬甚至上十萬的偶爾也有。
這樣一來,玩貓膩的空間也就出現了。
那麽多料子,他們這些負責分撿的人偶爾把最值錢的小料子藏匿個一兩塊,其他人又哪裏知道?
這種事,張揚自己都沒少幹。
至於眼力更強,負責最終把關的徐海勝就更不用說了。
相比進貨,這才是油水的大頭。
一天上千,甚至上萬,那一個月下來總共會有多少?
而經他們幾個這樣進也撈,出也撈,那最終下來,公司的利潤又能高到哪裏去?
這就是徐海勝那麽抵製林總往銷售部安插品控師的原因。
品控師一到位,在進與出都把上關,那他們的操作空間自然就沒了。
也正因為如此,徐海勝才會說,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可言。
其實退路還是有的。
那就是趁事情還沒暴露,趕緊辭職走人。
可問題是,徐海勝舍得嗎?
應該不舍得。
作為徐海勝的親信,張揚很清楚,相當有能力的徐海勝其實是有自己的夢想的,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出去單幹,成立屬於自己的公司。
隻不過在玉石這一行業,門檻雖低,但若是想做大做強,卻極為不易,最起碼有三大因素是必須的。
一是優質的貨源。
二是穩定的客戶群體。
三是極其雄厚的資金。
尤其是最後一項。
道理很簡單,一塊中等品質的原石,基本上是五位數起步,中高品質的,則基本上是六位數的,若是高品質到收藏級的,則是動不動就七位數起步,八位數也很常見。
而若是上公盤,去拍高品質的大料,那沒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周轉資金,根本就別想有收獲。
這就導致了,對於那些有能力,但卻沒資本,想從零開始的人來說,實現夢想簡直比登天還難。
就算是略有資本,比如說有個幾百萬,那也隻能小打小鬧,一步一步慢慢往大做,而在往大做的過程中,隻需一兩單玩得大一點,但最終卻虧了,就很可能一下就被打迴原形。
那咋辦?
徐海勝想到的是借雞下蛋這一招。
這就是為啥他明明很有能力,卻情願來維恩當一個小小的部長,並且一幹就是好幾年的原因。
不得不說,公司一大,不僅資源很豐富,很多事還特別好操作。
比如說,換做是在別的中小型公司,那原石采購這一塊,一定是被死死掌握在老板手裏,下麵的人根本就沒可能插手。
可是在維恩這邊,隻有高端原石的采購和銷售是林總親自來負責,像銷售部主營的公斤料,則是掌握在徐海勝手裏。
這當然是公司攤子太大,很多事林總根本就顧不過來的緣故。
也正因為如此,徐海勝舍不得走。
他想再在這裏撈個一兩年,再多積攢一些資本,然後帶著他和二組組長,以及另外幾個信得過的人出去開公司。
徐海勝早就跟他們承諾過,到時讓他們做小股東,繼續一起發財。
而徐海勝不想走的話,那他們也走不了。
畢竟他們早已在了同一條賊船上。
那麽問題來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林總已經下定決心安插人來破他們精心布置的局了,那麽接下來,勢必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生死局,最終他們能否守得住還不太好說。
萬一他們的局最終被破了,那後果會有多嚴重?
張揚越想越覺得後怕,臉色也因此一下就變得慘白。
“怎麽,你對我沒信心?”
徐海勝似乎看出了他的擔心,皺著眉頭問道。
“沒有,沒有。”
張揚連忙否認。
這總算讓徐海勝微皺的眉頭鬆了下來,安撫道:“你就放心吧,我已經了解過了,這個魏陽,隻不過是林總偶爾撿來的,並不是她的親信,因此咱們隻需做的,就是證明這個人很無能,就能輕鬆先破了這一局。”
其中的玄妙被徐海勝點破。
張揚不得不承認,徐海勝之所以膽子這麽大確實是有原因的,讓他不得不佩服。
“我懂了。”
原本已極為忐忑的他立即心情一放鬆。
而徐海勝則揮了揮手:“去吧,把事情幹得漂亮點。”
在徐海勝強大的氣場壓迫之下,張揚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一問題。
他很快意識到:沒有。
甚至於說,現在進入了必死之局的,其實不止是部門新人魏陽,他自己,甚至還有徐海勝等他們一條線上的人,都已經差不多了。
從現在開始,他們跟林總之間,很可能已經進入了一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麵。
為啥這麽說?
這當然是跟利益有關。
為啥從表麵上看,原石事業部的銷售部在徐海勝的打理之下,運轉得極為順暢,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可實際上它所產生的利潤卻始終上不去,隻能在勉強保本的基礎上產生微利?
當然是因為利潤的大部分都落到個人腰包裏去了。
打個比方說,公斤料的采購。
從表麵上看,公斤料的進價是公開的、透明的,可實際上,任何商品,隻要一次性采購的量足夠大,就存在迴扣這一說。
而維恩的直播,在徐海勝的精心設計下,這量絕對夠大了。
張揚簡單算過一下。
兩個直播間,平均每天能銷售400公斤左右,一個月下來,就是十到十二噸,換算成錢,基本上是兩百萬起步。
這麽大的量,對於任何一家做公斤料批發的商家來說,都屬於不肯錯失的大客戶。
如此一來,操作空間便出來了。
比如說,三組在直播間賣的,通常是公斤料裏品質相對比較好的b級料,市場價一般是在150-200元每公斤左右。
而二組賣的是質量更好一點的a級公斤料,市場價基本上是在兩百多到三百多一公斤不等。
但這是少量拿貨的價格。
像維恩這樣每次都能進十幾噸的,起碼可以打個八折,這樣一來,操作空間便出來了。
打個比方說,十噸料子,商家報市場價200萬,徐海勝按190萬往公司報,實際成交價160萬,30萬的差價部分商家就會以現金方式給徐海勝迴扣……
當然,這隻是張揚的猜測,具體的迴扣有多少,他也不是很清楚。
他隻知道,每次徐海勝去進貨,都會帶上他跟二組組長,然後到了之後,他和二組組長負責驗貨,徐海勝則跟老板關上門來談價格。
然後每次采購迴來,徐海勝都會給他和二組組長一筆封口費,基本起碼都有兩到三萬。
至於徐海勝自己,拿的肯定是大頭。
這還隻是進貨的油水。
出貨一樣有空子可鑽。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公司在進了料子以後,會給有品質的料子一一編上號,並做好入庫登記,出售時也會有記錄,那樣的話,玩貓膩的空間就不大了。
事實上,在維恩這邊,也是這麽做的。
但公斤料除外。
公斤料裏就一定沒好貨嗎?
當然不是。
隻要你有足夠的眼力,公斤料裏同樣也能撿到寶,從中挑出價值幾千塊的料子很正常,價值上萬甚至上十萬的偶爾也有。
這樣一來,玩貓膩的空間也就出現了。
那麽多料子,他們這些負責分撿的人偶爾把最值錢的小料子藏匿個一兩塊,其他人又哪裏知道?
這種事,張揚自己都沒少幹。
至於眼力更強,負責最終把關的徐海勝就更不用說了。
相比進貨,這才是油水的大頭。
一天上千,甚至上萬,那一個月下來總共會有多少?
而經他們幾個這樣進也撈,出也撈,那最終下來,公司的利潤又能高到哪裏去?
這就是徐海勝那麽抵製林總往銷售部安插品控師的原因。
品控師一到位,在進與出都把上關,那他們的操作空間自然就沒了。
也正因為如此,徐海勝才會說,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可言。
其實退路還是有的。
那就是趁事情還沒暴露,趕緊辭職走人。
可問題是,徐海勝舍得嗎?
應該不舍得。
作為徐海勝的親信,張揚很清楚,相當有能力的徐海勝其實是有自己的夢想的,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出去單幹,成立屬於自己的公司。
隻不過在玉石這一行業,門檻雖低,但若是想做大做強,卻極為不易,最起碼有三大因素是必須的。
一是優質的貨源。
二是穩定的客戶群體。
三是極其雄厚的資金。
尤其是最後一項。
道理很簡單,一塊中等品質的原石,基本上是五位數起步,中高品質的,則基本上是六位數的,若是高品質到收藏級的,則是動不動就七位數起步,八位數也很常見。
而若是上公盤,去拍高品質的大料,那沒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周轉資金,根本就別想有收獲。
這就導致了,對於那些有能力,但卻沒資本,想從零開始的人來說,實現夢想簡直比登天還難。
就算是略有資本,比如說有個幾百萬,那也隻能小打小鬧,一步一步慢慢往大做,而在往大做的過程中,隻需一兩單玩得大一點,但最終卻虧了,就很可能一下就被打迴原形。
那咋辦?
徐海勝想到的是借雞下蛋這一招。
這就是為啥他明明很有能力,卻情願來維恩當一個小小的部長,並且一幹就是好幾年的原因。
不得不說,公司一大,不僅資源很豐富,很多事還特別好操作。
比如說,換做是在別的中小型公司,那原石采購這一塊,一定是被死死掌握在老板手裏,下麵的人根本就沒可能插手。
可是在維恩這邊,隻有高端原石的采購和銷售是林總親自來負責,像銷售部主營的公斤料,則是掌握在徐海勝手裏。
這當然是公司攤子太大,很多事林總根本就顧不過來的緣故。
也正因為如此,徐海勝舍不得走。
他想再在這裏撈個一兩年,再多積攢一些資本,然後帶著他和二組組長,以及另外幾個信得過的人出去開公司。
徐海勝早就跟他們承諾過,到時讓他們做小股東,繼續一起發財。
而徐海勝不想走的話,那他們也走不了。
畢竟他們早已在了同一條賊船上。
那麽問題來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林總已經下定決心安插人來破他們精心布置的局了,那麽接下來,勢必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生死局,最終他們能否守得住還不太好說。
萬一他們的局最終被破了,那後果會有多嚴重?
張揚越想越覺得後怕,臉色也因此一下就變得慘白。
“怎麽,你對我沒信心?”
徐海勝似乎看出了他的擔心,皺著眉頭問道。
“沒有,沒有。”
張揚連忙否認。
這總算讓徐海勝微皺的眉頭鬆了下來,安撫道:“你就放心吧,我已經了解過了,這個魏陽,隻不過是林總偶爾撿來的,並不是她的親信,因此咱們隻需做的,就是證明這個人很無能,就能輕鬆先破了這一局。”
其中的玄妙被徐海勝點破。
張揚不得不承認,徐海勝之所以膽子這麽大確實是有原因的,讓他不得不佩服。
“我懂了。”
原本已極為忐忑的他立即心情一放鬆。
而徐海勝則揮了揮手:“去吧,把事情幹得漂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