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還是不切?
換做是在以前,魏陽一定會選擇不切,因為近二十倍的漲幅,已足以讓他心滿意足。
可現在他卻決定先問問壞脾氣老頭的意見再說。
此時的他,已不再懷疑老頭的鑒石水平。
“你等等,別說話,讓我靜靜。”
他先製止了梁夏的喋喋不休,並且直接閉上了眼睛。
並不是他真要靜靜。
而是他需要一個短暫的時間,來跟壞脾氣的老頭對話一番,將其中的道理問個明明白白。
遇事刨根問底,將其弄個明白,也是魏陽的一大特點。
一番對話快速進行之中。
“這究竟是咋迴事?”
“知道原生色和次生色嗎?”
“知道。”
盡管魏陽那個已經跑路的掛名師父喜歡藏私,可能是怕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教啥都喜歡教一半藏一半,點到為止,但畢竟現在是網絡時代,大部分的基本常識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因此,對於原生色和次生色的基本概念他還是懂的。
翡翠的顏色種類極為豐富,有綠、紅、黃、藍、紫等,而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綠、紅、黃,也就是所謂的紅翡綠翠,翡翠這一名字的來由。
所謂原生色,是指翡翠的顏色在翡翠成礦之初就已經形成於翡翠中,比如說大部分綠色。
而次生色,是指翡翠原石從礦脈上脫落之後,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後天浸染進去的。
翡翠的翡色,也就是紅黃色,就是典型的次生色,其主要的成色原理,都是因為鐵離子滲入翡翠原石內之後致色,至於是紅還是黃,則取決於鐵離子濃度等因素。
“那原生礦和次生礦的概念你應該也知道吧?”
“知道。”
所謂的原生礦,就是指位於翡翠礦脈上的大片原石,而次生礦,則是指原石受地質變化的影響,從原有的礦脈上脫落,然後長期經受流水的衝擊,受泥沙的堆埋,受各種離子的浸泡,在高壓低溫的環境下進一步成礦。
比如說和田玉的山料就是典型的原生礦,而和田玉的籽料則是典型的次生礦。
隻不過因為地質形成條件的不同,在翡翠這一塊,絕大部分都是次生礦,成片的原生礦極為罕見。
也正因為如此,翡翠的山料跟和田玉的山料也不是同一個概念。
“那交代作用的概念呢?”
壞脾氣老頭的又一個問題來了。
這一次魏陽愣了一下,才老老實實地迴道:“好像在網上看到過,但具體不是很懂。”
“這是最為關鍵的知識點。
“所謂交代作用,是礦物學上的一個專業名詞,是指離子等外部物質,在溫度、壓力、化學溶液等條件的作用下,和礦物中原有成分發生交換和替代化學反應,從而生成新的礦物成分。”
不得不說,老頭的脾氣雖壞,但話癆的特征,讓他在解釋起具體的原理時,是一點都不保留。
這絕對能讓魏陽大受其益。
“弄懂了這些知識點,那具體的原理就很好解釋了。
“沒錯,這塊原石的原生礦確實種嫩,在地質作用下,所形成的裂也確實有點多,可既然黃斐是次生色,種嫩,裂多,卻反倒成為了便於鐵離子滲入的關鍵原因。
“而原石上的那條鐵鏽線的存在,也恰恰證明了,這塊原石此生環境周邊的鐵離子不是一般的豐富。
“種嫩,裂多,鐵離子豐富,原石形狀圓滑,這些條件綜合到一起,就可以判斷,這塊原石的次生環境具備極好的交代作用條件,有機會形成品質較好的紅黃翡。
“至於種嫩的問題,在交代作用極為充分的情況下,原石顆粒之間的空隙有了鐵離子等礦物質的充分填補,自然就會後天彌補。”
壞脾氣老頭的具體解釋來了。
聽得魏陽隻有佩服的份。
在此以前,他並不是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疑難問題,可他每次問平哥,得到的答複都是模棱兩可,根本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既係統又專業。
也難怪他說自己是相玉師!
這水平,確實比他所見過的所有賭石高手,都要強上不少。
至此,魏陽已徹底不對老頭的鑒石水平有任何質疑。
當然,他還有疑惑之處要問。
他直接問道:“那為啥它在外表上會有種嫩的表現呢?”
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他跟胖子之所以判斷失誤,原因就在於他們被這塊原石的外在表現所迷惑,也隻有把這一問題徹底弄懂了,下次再碰到同樣的問題,他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種嫩的表現,主要包括兩方麵,一是原石的形狀,二是皮殼表現對吧?”
壞脾氣老頭卻反問道。
是的。
魏陽表示認可。
翡翠的成礦,有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通常來說,翡翠的原生礦形成必須具備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高壓低溫,因此,翡翠的原生礦一般隻會形成於幾大地質板塊相互擠壓的交接處。
比如說緬甸,就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
類似的,還有俄羅斯、日本、美國、危地馬拉等,這些國家位於地質板塊的交界處,都存在少量翡翠原生礦脈。
隻不過這些地方所產的翡翠礦脈,因板塊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如緬甸,因此品質上也不如緬甸的。
要知道,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可是形成了有名的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瑪峰,而緬甸就位於這一地質帶的尾部。
當然,最終出現在市麵上的翡翠,原生礦是極為罕見的,大部分都是此生礦。
而次生礦的形成,大部分又經曆過一次流水搬運過程,最後在河床中沉澱下來,再之後,地殼在板塊擠壓之下繼續變化,河流改道,原有的河床被抬高,最終其中的翡翠被挖掘出來。
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也正因為次生礦翡翠大多經曆過一次流水搬運過程,因此業內判斷翡翠是否種老,有一個基本的常識,那就是原石的形狀是否棱角分明。
至於道理,就是隻有種老、質地堅硬的翡翠,它的棱角才不會在河流搬運、碰撞過程中被磨去。
而種嫩的翡翠,則會跟河床中的普通鵝卵石那樣,變得圓潤、光滑。
魏陽即刻就迴想起了翡翠成礦的最基本常識。
一想到這……
“所以,這塊原石之所以圓潤光滑,是因為它的原生礦種嫩,所以先被河水磨圓,再在被抬高的河床中通過二次成礦變得種老?”
他恍然大悟。
“孺子可教。”
而他的悟,也極為難得地換來了老頭的一句誇獎。
這確實很難得。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的鑒石水平可是被老頭各種嫌棄。
因此,魏陽連忙繼續問道:“那它的皮殼為啥又這麽光滑,根本就沒太明顯的翻砂表現,燈光表現也很渾濁呢?”
“這也正是原生礦種嫩的原石皮殼風化之後的一個特點。
“因為原生礦種嫩,所以它的皮殼也極容易被風化,而風化之後,又容易形成皮質細膩的麵粉皮、石灰皮等,具體打燈表現為不通透、渾濁等,很容易迷惑人。”
老頭的答案又來了。
再一次解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那我再問你,這塊原石還要不要繼續切?”
被胖子問過的那一個問題,再一次被老頭擺在了魏陽麵前。
魏陽:“……”
這是在繼續考驗我嗎?
換做是在以前,魏陽一定會選擇不切,因為近二十倍的漲幅,已足以讓他心滿意足。
可現在他卻決定先問問壞脾氣老頭的意見再說。
此時的他,已不再懷疑老頭的鑒石水平。
“你等等,別說話,讓我靜靜。”
他先製止了梁夏的喋喋不休,並且直接閉上了眼睛。
並不是他真要靜靜。
而是他需要一個短暫的時間,來跟壞脾氣的老頭對話一番,將其中的道理問個明明白白。
遇事刨根問底,將其弄個明白,也是魏陽的一大特點。
一番對話快速進行之中。
“這究竟是咋迴事?”
“知道原生色和次生色嗎?”
“知道。”
盡管魏陽那個已經跑路的掛名師父喜歡藏私,可能是怕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教啥都喜歡教一半藏一半,點到為止,但畢竟現在是網絡時代,大部分的基本常識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因此,對於原生色和次生色的基本概念他還是懂的。
翡翠的顏色種類極為豐富,有綠、紅、黃、藍、紫等,而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綠、紅、黃,也就是所謂的紅翡綠翠,翡翠這一名字的來由。
所謂原生色,是指翡翠的顏色在翡翠成礦之初就已經形成於翡翠中,比如說大部分綠色。
而次生色,是指翡翠原石從礦脈上脫落之後,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後天浸染進去的。
翡翠的翡色,也就是紅黃色,就是典型的次生色,其主要的成色原理,都是因為鐵離子滲入翡翠原石內之後致色,至於是紅還是黃,則取決於鐵離子濃度等因素。
“那原生礦和次生礦的概念你應該也知道吧?”
“知道。”
所謂的原生礦,就是指位於翡翠礦脈上的大片原石,而次生礦,則是指原石受地質變化的影響,從原有的礦脈上脫落,然後長期經受流水的衝擊,受泥沙的堆埋,受各種離子的浸泡,在高壓低溫的環境下進一步成礦。
比如說和田玉的山料就是典型的原生礦,而和田玉的籽料則是典型的次生礦。
隻不過因為地質形成條件的不同,在翡翠這一塊,絕大部分都是次生礦,成片的原生礦極為罕見。
也正因為如此,翡翠的山料跟和田玉的山料也不是同一個概念。
“那交代作用的概念呢?”
壞脾氣老頭的又一個問題來了。
這一次魏陽愣了一下,才老老實實地迴道:“好像在網上看到過,但具體不是很懂。”
“這是最為關鍵的知識點。
“所謂交代作用,是礦物學上的一個專業名詞,是指離子等外部物質,在溫度、壓力、化學溶液等條件的作用下,和礦物中原有成分發生交換和替代化學反應,從而生成新的礦物成分。”
不得不說,老頭的脾氣雖壞,但話癆的特征,讓他在解釋起具體的原理時,是一點都不保留。
這絕對能讓魏陽大受其益。
“弄懂了這些知識點,那具體的原理就很好解釋了。
“沒錯,這塊原石的原生礦確實種嫩,在地質作用下,所形成的裂也確實有點多,可既然黃斐是次生色,種嫩,裂多,卻反倒成為了便於鐵離子滲入的關鍵原因。
“而原石上的那條鐵鏽線的存在,也恰恰證明了,這塊原石此生環境周邊的鐵離子不是一般的豐富。
“種嫩,裂多,鐵離子豐富,原石形狀圓滑,這些條件綜合到一起,就可以判斷,這塊原石的次生環境具備極好的交代作用條件,有機會形成品質較好的紅黃翡。
“至於種嫩的問題,在交代作用極為充分的情況下,原石顆粒之間的空隙有了鐵離子等礦物質的充分填補,自然就會後天彌補。”
壞脾氣老頭的具體解釋來了。
聽得魏陽隻有佩服的份。
在此以前,他並不是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疑難問題,可他每次問平哥,得到的答複都是模棱兩可,根本就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既係統又專業。
也難怪他說自己是相玉師!
這水平,確實比他所見過的所有賭石高手,都要強上不少。
至此,魏陽已徹底不對老頭的鑒石水平有任何質疑。
當然,他還有疑惑之處要問。
他直接問道:“那為啥它在外表上會有種嫩的表現呢?”
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他跟胖子之所以判斷失誤,原因就在於他們被這塊原石的外在表現所迷惑,也隻有把這一問題徹底弄懂了,下次再碰到同樣的問題,他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種嫩的表現,主要包括兩方麵,一是原石的形狀,二是皮殼表現對吧?”
壞脾氣老頭卻反問道。
是的。
魏陽表示認可。
翡翠的成礦,有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通常來說,翡翠的原生礦形成必須具備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高壓低溫,因此,翡翠的原生礦一般隻會形成於幾大地質板塊相互擠壓的交接處。
比如說緬甸,就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
類似的,還有俄羅斯、日本、美國、危地馬拉等,這些國家位於地質板塊的交界處,都存在少量翡翠原生礦脈。
隻不過這些地方所產的翡翠礦脈,因板塊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如緬甸,因此品質上也不如緬甸的。
要知道,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可是形成了有名的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瑪峰,而緬甸就位於這一地質帶的尾部。
當然,最終出現在市麵上的翡翠,原生礦是極為罕見的,大部分都是此生礦。
而次生礦的形成,大部分又經曆過一次流水搬運過程,最後在河床中沉澱下來,再之後,地殼在板塊擠壓之下繼續變化,河流改道,原有的河床被抬高,最終其中的翡翠被挖掘出來。
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也正因為次生礦翡翠大多經曆過一次流水搬運過程,因此業內判斷翡翠是否種老,有一個基本的常識,那就是原石的形狀是否棱角分明。
至於道理,就是隻有種老、質地堅硬的翡翠,它的棱角才不會在河流搬運、碰撞過程中被磨去。
而種嫩的翡翠,則會跟河床中的普通鵝卵石那樣,變得圓潤、光滑。
魏陽即刻就迴想起了翡翠成礦的最基本常識。
一想到這……
“所以,這塊原石之所以圓潤光滑,是因為它的原生礦種嫩,所以先被河水磨圓,再在被抬高的河床中通過二次成礦變得種老?”
他恍然大悟。
“孺子可教。”
而他的悟,也極為難得地換來了老頭的一句誇獎。
這確實很難得。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的鑒石水平可是被老頭各種嫌棄。
因此,魏陽連忙繼續問道:“那它的皮殼為啥又這麽光滑,根本就沒太明顯的翻砂表現,燈光表現也很渾濁呢?”
“這也正是原生礦種嫩的原石皮殼風化之後的一個特點。
“因為原生礦種嫩,所以它的皮殼也極容易被風化,而風化之後,又容易形成皮質細膩的麵粉皮、石灰皮等,具體打燈表現為不通透、渾濁等,很容易迷惑人。”
老頭的答案又來了。
再一次解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那我再問你,這塊原石還要不要繼續切?”
被胖子問過的那一個問題,再一次被老頭擺在了魏陽麵前。
魏陽:“……”
這是在繼續考驗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