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中明言宣公變古易常天應之而有災,即是天人感應之義。


    《春秋公羊傳》多達十六次明文指出:“此何以書?記災也。”又三十二次點明:“此何以書?記異也。”


    如“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然則何以不言旱?言雩則旱見;言旱則雩不見。何以書?記災也。”


    何休注曰:“旱者,政教不施之應。先是桓公無王行,比為天子所聘,得誌益驕,去國遠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


    按何休之解,旱災乃政教不施之應。


    故《漢書·五行誌》曰:“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則《乾》《坤》之陰陽,法《洪範》之咎徵,天人之道燦然著矣。”


    彼時的墨家學說墨子認為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董仲舒吸收了墨子的天罰理念。


    《春秋繁露·郊語》:“以此見天之不可不畏敬,猶主上之不可不謹事。”


    “不謹事主,其禍來至顯,不畏敬天,其殃來至暗。暗者不見其端,若自然也。”


    “故曰:堂堂如天,殃言不必立校,默而無聲,潛而無形也。由是觀之,天殃與主罰所以別者,暗與顯耳。”


    墨家天道觀得到了董仲舒的借鑒吸收,在其儒學體係的建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理論貢獻作用。


    董仲舒又“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繼承了《公羊傳》中的災異說。


    他在應漢武帝之對策雲說到:


    “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及至後世,淫佚衰微,不能統理群生,諸侯背畔,殘賊良民以爭壤土,廢德教而任刑罰。”


    “刑罰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陰陽繆盭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


    董仲舒借時學(陰陽五行學)發揮或者說發展《春秋》天人感應思想,其說固然奇偉怪譎,難以思議,但決非無中生有,而是本於《春秋》窮天人之變的精神。


    故此,董仲舒繼承了儒家傳統中《洪範》講五行的思想,並發揚光大之,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學說。


    董仲舒認為,宇宙由木、火、土、金、水五種不同的屬性組成。


    此五種不同的屬性相生相勝,構成一合理的宇宙關係。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過來看則是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


    五行相生是一種生成關係,五行相勝是一種變救關係。


    宇宙按照這種五行相生相勝的關係生成變化,因而成為一可理解的合理的宇宙。


    如木性主生故為春,火性主長故為夏,土性主養故為夏,金性主收故為秋,水性主藏故為冬。


    用五行來解釋天時,天時即合乎理性可被理解。


    因為在董子看來,不僅天時依五行構成,人事也依五行構成。如木為春生之性宜以農為本勸農事無奪農時,火為夏長之性宜選賢舉能賞有功封有德。


    土為養成之性宜循宮室之製謹夫婦之別,金為秋收攏宜刑有罪伐無道安集天下,水為冬藏之性宜敬四時之祭與諦袷昭穆之序。


    如此,依五行解人事,人事亦合理而可理解。


    所以按照董子的宇宙構成說,宇宙依五行被合理地安排,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山河大地、魚蟲鳥獸皆依五行之性合理地運行生成,故人世間與自然界不應有災異存在,因人世間之災與自然界之異均是不依五行之性合理地生成運行所致。


    但是,從現實上來看,合理地構成宇宙的五行關係往往會被打破,即五行相生相克的合理宇宙會因為五行失序處於一種不合理的荒謬狀態。


    這樣,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的運行就會失序,山河大地、魚蟲鳥獸的生成就會變態,即就會出現災異現象。


    也就是說,災異是破壞了建立在五行之上的合理的宇宙關係所致。


    故董子又在《春秋繁露·治亂五行》一章專門論述了災異產生的原因是破壞了合理的五行關係。


    董子曰:


    “火幹木,蠻蟲早出,雷早行。”


    “土幹木,胎夭卵毈,鳥蟲多傷。”


    “金幹木,有兵;水幹木,春下霜。”


    “土幹火,則多雷;金幹火,革木夷”


    “水幹火,夏雹;木幹火,則地動。金幹土,則傷五穀,有殃。”


    “水幹土,夏寒雨霜;木幹土,倮蟲不為;火幹土,則大旱。”


    “水幹金,則魚不為;木幹金,則草木再生;火幹金,則草木秋榮;土幹金,五穀不成。”


    “木幹水,冬蟄不藏;土幹水,則蟲蟄冬出;火幹水,則星墜;金幹水,則冬大寒。”


    董子雖然用五行學說說明了災異產生的原因,但要說明天人感應還不夠,還必須進一步說明為什麽人的行為會破壞五行(天)的秩序而導致災異。


    為了進一步說明天人感應的原因,董子還提出了氣化學說。董子認為,天地宇宙唯氣化而成,人生活在天地之間陰陽之氣的包融中,就像魚生活在水的包涵中一樣。


    隻是水有實物可見,而氣化之宇宙浩浩然難見而已。


    因此,天地之間,宇宙之中,雖虛而實(實即謂充滿著氣,由氣化而成)。


    <a href="http://m.baimengshu.com" id="wzsy">baimengshu.com</a>


    在這一由氣化成的宇宙中,人之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互流通,相互滲入,因而人之氣會影響到整個天地宇宙之氣。


    如果人之氣調和順適,此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肴(相混合),天地之化即美,祥瑞乃現。


    如果人之氣邪亂乖謬,此氣與天地宇宙之氣相肴,天地之序即亂,災異乃出。


    由此可見,董子是以氣化之宇宙來作為天人感應的基礎,以人天之氣相數來說明災異的產生。


    天人類應之跡雖無形而不可見,但氣化宇宙中人天之氣相肴實有因果關係可尋。


    ......


    未完待續


    第008章預告解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美漫世界有一個商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並收藏我在美漫世界有一個商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