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跟著幾個相熟的,小時候玩的不錯的小兄弟們聊天打屁一會兒,沈方,沈坤迴到了家。


    老媽這會兒正在客廳裏和沈琴看著電視呢,外來媳婦本地郎。一旁還有範小胖,陳慧林陪著。


    這戲額,本地人都挺愛看的。還是那誰,劉人妻的成名作。這戲是真的長,具體有多長4000多集。對沒錯4000多集!!!!


    這部立足廣東本土的情景劇,於2000年播出,本來是打算拍60集的,誰知道。一經播出,直接拿下了40點的收視率。這是什麽概念,廣東有4成人口在看這個劇。


    可以說,這部劇是許多”老廣”的集體迴憶,其反映時代真實,從中可以了解到千禧年後廣東的社會變遷,其塑造人物立體鮮活,即使是配角也都鮮明有特色。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部粵語教學片,因為全劇都是講粵語的,可以學到地地道道的粵語。


    香蘭學廣州話


    鮮明的時代特征


    西關大屋、茶餐廳、珠江邊等等,《外來》的拍攝場景多是這些地方,而這些場景的廣東元素是最濃的,尤其是西關大屋,裏麵的趟櫳門、天井、閣樓呀,都是很有傳統韻味的廣東建築,可見劇組對傳統的還原度是很高的,能充分展現真實的老廣生活,可以感受到劇組對觀眾的尊重。


    西關大屋


    趟櫳門


    汝好茶餐廳


    除了場景布置,最體現劇組用心的是該劇的主題內核。因為是情景劇,該劇隻在周六日晚上播出,一般是把一個主題分為上下集,用短小精悍的故事闡述一個主題。


    其主題最能體現時代性。比如第11集《 被俘有線網 》,就講了有線電視的興起,電視頻道越來越豐富,康家幾個媳婦為看電視“大戰”一番。還有第19集的《 信息時代 》,圍繞新的通訊工具——傳唿機(call機)和手機展開故事。劇中出現的空調、電視機、傳唿機、手機,表明人物身份、財產情況的同時,也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中國科技的變化速度之快。


    第19集《信息時代》的主角——傳唿機


    時代性的另一個表現,則是千禧年後的社會變遷中,人的流動。天南海北的人就像小溪流一樣流入廣東這條寬廣而包容的大河,而全劇的故事其實就是圍繞這一點展開的——外來的媳婦嫁入廣東。除了潮汕媳婦二嫂,其他三位媳婦來自河南、上海,甚至美國。故事就從康伯生日宴上四位兒媳的出場徐徐展開,為我們展現廣東人對待外地人的從排斥到接受,再到尊重平等的態度變化。


    編劇的意圖大概也是希望呈現出南粵大地上,那些為廣東的繁榮騰飛做出巨大貢獻的無數個外地人,他們中的大多數有的像香蘭一樣踏實勤奮,有點像阿嬋一樣埋頭實幹,有的像幸子一樣時尚又精明,有的像戴安娜一樣遠離故土卻熱愛中國文化。


    香蘭老鄉永芳,熱衷創業,南下廣東打拚他們踏上廣東這片熱土,有人進入茶餐廳做了服務員,有人進入寫字樓賣起了保險,有人大膽創業不斷嚐試.....


    創新,務實,這不僅僅是廣東改革開放的精神,也是外地人的精神。兩者共同書寫了奮鬥者的故事,共同推動了廣東的繁榮發展。這些人員的流動,構成了流動的中國,也譜寫了廣東偉大的奮鬥詩篇。


    鮮活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故事的靈魂,好的人物形象塑造才能支撐起整部劇。


    現在的二哥阿宗,還沒去世,當年阿宗的扮演者郭昶離世,令觀眾朋友們都大吃一驚,難以接受。畢竟這個角色的塑造實在太成功了,觀眾們對這個角色的喜愛甚至超過了主角阿耀,他就像我們身邊真實的街坊一樣,因此觀眾們在生活中見到演員本人仍會習慣叫他“阿宗”。


    綽號“墨魚宗”“坑渠宗”的阿宗,可以說部分市民階層的代表。劇中的阿宗“又黑又瘦又鞋抽”,從外形上麵就可以看出他的精明和市儈,編劇對其形象的塑造也是很成功的,你看第六集《 爭房喜劇 》,為了得到好房,他們夫妻倆算計大佬,結果機關算盡,偷雞不成蝕把米,算來算去,還是沒有得到好房。這與老實本分的大佬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商人屬性很足,還很喜歡看美女,也不是什麽“絕世好男人”,但是阿宗其實骨子裏是很善良的、顧家的,在劇中,他帶給給我們驚喜和爆笑,與“阿嬌”這一角色的對手戲是極其精彩的,貢獻了很多笑料。


    說到孩子教育,盡管阿宗也望子成龍,但他也會反思自己,始終尊重孩子的想法。譬如《 雇傭家長 》《望子成龍》反映教育問題,最後都是以家長反思自己結尾,其實也是意味深長的,發人深省的。就像我們當下的“雞娃”一樣,其實也是望子成龍,同劇中的方式一模一樣——請家教、出國留學。


    還有就是就是西關三大惡人之一的“嬌姐”。


    說著方言味十足的粵語,薑蔥雞豆豉鴨最拿手,帶著5個孩子的寡婦,這就是人稱“嬌姐”的李彩嬌。來自化州,出場自帶音效——“無有使驚”“我斬斬斬”,帶著五隻“化骨龍”的嬌姐,她的戲份不算最多,但是卻相當搞笑,相當吸睛。


    嬌姐有五隻“化骨龍”


    其實這也不是嬌姐這一人物的全部人物畫像,因為她是多麵的:作為母親,她獨自闖蕩廣州,沒有拋棄五個孩子,一心一意為孩子謀生計,她是許多偉大的農村母親的縮影。作為員工,她是大廚師,技能滿分,熱愛專研,發明了新菜式,比如《 生財之道和為貴 》這一集;即使麵對賴賬想吃白食的小混混,她絲毫不膽怯;盡管經常因為老板克扣工資就想跳槽,但是康家人對她的幫助和關懷卻讓她最終還是留守小小的茶餐廳,最終還自己“翻身做主人”做了餐廳老板娘。作為租客,她和祝師奶盡管水火不容,矛盾很多,但是房東有難,她也會拔刀相助。當然了,嬌姐也很“自戀”哈哈,相親的時候總會鬧出不少笑話。


    能夠把一位農村大媽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如此深入人心,離不開劇組的精心設計,也離不開演員本人的精湛演技。扮演嬌姐的演員吳蘇妹,來自江門,是前廣東喜劇團團長,與劇中呈現給觀眾朋友的形象截然不同,生活中的她十分優雅,普通話極好,還通曉廣東十幾種方言。她在劇中的許多服飾都是自己下鄉演出時采購的,演《外來》時還會自己搭配服裝和頭飾等,可以說是落足心機。


    時代在變,但經典永流傳!劇中的人物就如眾生相,我們多多少少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裏麵的許多情節和故事,依然值得細細咀嚼,細細體味。


    這戲能紅主要還是接地氣,劇情也非常的接軌這個時代的特征,就和武林外傳一樣,很是戲都是反應了這個社會的一些事物,現象。人物也都非常的豐滿,加上演員們的高超演技,就把一個經典給拍了出來,這戲可以說是老廣的時代迴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電藝考:從欺負神仙姐姐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油炸秋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油炸秋天並收藏北電藝考:從欺負神仙姐姐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