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騙子的背景
北電藝考:從欺負神仙姐姐開始 作者:油炸秋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維·韋恩斯坦是世界電影界首屈一指的大佬級人物,其影響力遠不是香港向華強能比得上的。與其說是騙子,不如說是一個有點壞的商人。
其領導的米拉麥克斯公司製作和發行了大量經典電影,經典作品包括《英國病人》、《莎翁情史》、《指環王之王者歸來》、《國王的演講》等。他與中國電影也有多次合作,曾幫助了《英雄》、《少林足球》等內地影片走向國際。他收購過李連傑、周潤發和成龍的很多電影,2005年還花重金獲得了陳凱歌電影《無極》在北美、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版權。
哈維·韋恩斯坦參與的作品僅僅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就有超過300多次,也就是說,每一年至少有十部電影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先後被他送上影帝和影後寶座的演員,更是不計其數,共捧迴70多個小金人。為他贏得了“現代電影的挽救者”的美譽。2012年,法國總統薩科齊還授予哈維·韋恩斯坦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某種程度上,哈維的出現,打開了一個奧斯卡的新時代。在他之前,奧斯卡雖然也有“公關邏輯”,但沒有人明目張膽。在他之後,“惡性競爭”的公關手段層出不窮,為了小金人爭得你死我活。
沒人在意誰名垂青史,當下能否拿下小金人才是關鍵。對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言,其公關套路更加複雜。如何選擇合適的發行方、如何進行大規模宣傳造勢,都是電影最終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
《英雄》、《一代宗師》、《霸王別姬》,在最接近奧斯卡的幾部華語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哈維·韋恩斯坦。
其中,《霸王別姬》或許是距離奧斯卡最近也最遠的一部。近是因為當年領跑被視為“頭號種子”,遠是這部電影並不符合哈維的審美,從剛開始的公關,哈維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哈維從來不吝惜表達自己對東方文化的喜愛,但他更喜歡的是帶有明顯東方神秘色彩的武俠。《霸王別姬》最終惜敗奧斯卡,某種程度上也有米拉麥克斯未能展開足夠公關宣傳攻勢的原因。
《英雄》和《一代宗師》才是哈維吆喝得最賣力的兩部華語電影。前者由昆汀·塔倫蒂諾“引薦”,後者有馬丁·斯科塞斯“助威”。不止獲得名導造勢,兩部電影的北美剪輯版都有哈維參與。
《英雄》是第一部登上北美票房冠軍的華語片,在美國的票房遠超過中國,達到5371萬美元,據說不少美國影迷就是衝著昆汀的名頭去看的。
而哈維為《一代宗師》鋪路的“公關遊戲”最為經典也最為全麵,也是其為奧斯卡電影鋪路的慣用手法。
哈維首先幫助《一代宗師》在歐洲三大電影節預熱,接著安排章子怡接受全美三大電視台采訪。隨後,奧普拉·溫弗裏、馬丁·斯科塞斯都極力為電影宣傳。待到電影熱度提升後,哈維在海報和預告片上大做文章。例如增加“李小龍”元素,將葉問的賣點轉移到李小龍師父真實故事之上,此舉果然在美國獲得較高關注。
在已經獲得較高的評價後,哈維增加了公關預算,例如喊出競爭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男主角、女配角、攝影等14個獎項為“小目標”提升話題。此外,廣撒網給奧斯卡評委寄“公關片”,邀請歐洲媒體為電影叫賣,也都是必備動作。
在“多方努力”下,《一代宗師》進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也收獲了“最佳攝影”和“最佳服裝設計”兩項提名。
除了幫助多部華語電影公關奧斯卡,韋恩斯坦對於中國文化的喜愛那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他邀請昆汀·塔倫蒂諾來華拍攝影片,還搭橋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
在哈維為《臥虎藏龍:青冥之劍》搭建的班底裏,在李安多次拒絕後,他讓袁和平擔任導演,並邀請甄子丹和楊紫瓊主演,組成了22個國家的700個人組成幕後團隊。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一開始的“奧斯卡預算”,就是5項奧斯卡提名。
此外,韋恩斯坦還與香港天映娛樂合作,準備重拍邵氏武俠經典《冷血十三鷹》和《大醉俠》。早在2007年,他就宣布設立亞洲電影基金,專門投資亞洲電影。當時基金投資規模達到了2.85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超過20億人民幣)。
亞洲電影基金投資的第一部作品,是成龍和李連傑兩大華語工夫巨星主演的《功夫之王》。首批拍攝計劃當中,也有重拍黑澤明《七武士》的計劃,並由章子怡主演。但由於各種原因,大多數項目淪為了ppt。
而近幾年,哈維和中國電影的聯係也十分密切。2011年的《關雲長》、《武俠》均被韋恩斯坦購得北美版權。尤其是拿下《武俠》後,哈維立刻宣稱:“我買《武俠》,就是為了奧斯卡”。
除了一直以來的“武俠夢”,由追光動畫出品的《小門神》,其海外發行權也授予了韋恩斯坦影業。隨即,在其英文國際版的配音陣容上,梅麗爾·斯特裏普、妮可·基德曼、讚達亞·科爾曼及梅爾·布魯克斯等好萊塢明星集體加盟。其中不少明星都長期和哈維有著密切聯係,足以看出哈維在好萊塢的超高地位和對華語電影助推的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不被騙才出鬼了,你說他是騙子也好,不是騙子也好,他雖然是為了錢,但是中國電影的文化輸出工作在他的手裏確實也做了不少實事。
另外一種就是是發行分成模式了,這一種前期不用你給錢,公司會對電影評級,來給與相印的排片量,然後會抽取百分之1到百分之3的額外利潤,中國也是一樣。這不包括在院線應該分成的百分之50其中,這是額外需要付出的錢。
其領導的米拉麥克斯公司製作和發行了大量經典電影,經典作品包括《英國病人》、《莎翁情史》、《指環王之王者歸來》、《國王的演講》等。他與中國電影也有多次合作,曾幫助了《英雄》、《少林足球》等內地影片走向國際。他收購過李連傑、周潤發和成龍的很多電影,2005年還花重金獲得了陳凱歌電影《無極》在北美、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版權。
哈維·韋恩斯坦參與的作品僅僅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就有超過300多次,也就是說,每一年至少有十部電影提名奧斯卡金像獎。先後被他送上影帝和影後寶座的演員,更是不計其數,共捧迴70多個小金人。為他贏得了“現代電影的挽救者”的美譽。2012年,法國總統薩科齊還授予哈維·韋恩斯坦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某種程度上,哈維的出現,打開了一個奧斯卡的新時代。在他之前,奧斯卡雖然也有“公關邏輯”,但沒有人明目張膽。在他之後,“惡性競爭”的公關手段層出不窮,為了小金人爭得你死我活。
沒人在意誰名垂青史,當下能否拿下小金人才是關鍵。對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言,其公關套路更加複雜。如何選擇合適的發行方、如何進行大規模宣傳造勢,都是電影最終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
《英雄》、《一代宗師》、《霸王別姬》,在最接近奧斯卡的幾部華語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哈維·韋恩斯坦。
其中,《霸王別姬》或許是距離奧斯卡最近也最遠的一部。近是因為當年領跑被視為“頭號種子”,遠是這部電影並不符合哈維的審美,從剛開始的公關,哈維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哈維從來不吝惜表達自己對東方文化的喜愛,但他更喜歡的是帶有明顯東方神秘色彩的武俠。《霸王別姬》最終惜敗奧斯卡,某種程度上也有米拉麥克斯未能展開足夠公關宣傳攻勢的原因。
《英雄》和《一代宗師》才是哈維吆喝得最賣力的兩部華語電影。前者由昆汀·塔倫蒂諾“引薦”,後者有馬丁·斯科塞斯“助威”。不止獲得名導造勢,兩部電影的北美剪輯版都有哈維參與。
《英雄》是第一部登上北美票房冠軍的華語片,在美國的票房遠超過中國,達到5371萬美元,據說不少美國影迷就是衝著昆汀的名頭去看的。
而哈維為《一代宗師》鋪路的“公關遊戲”最為經典也最為全麵,也是其為奧斯卡電影鋪路的慣用手法。
哈維首先幫助《一代宗師》在歐洲三大電影節預熱,接著安排章子怡接受全美三大電視台采訪。隨後,奧普拉·溫弗裏、馬丁·斯科塞斯都極力為電影宣傳。待到電影熱度提升後,哈維在海報和預告片上大做文章。例如增加“李小龍”元素,將葉問的賣點轉移到李小龍師父真實故事之上,此舉果然在美國獲得較高關注。
在已經獲得較高的評價後,哈維增加了公關預算,例如喊出競爭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男主角、女配角、攝影等14個獎項為“小目標”提升話題。此外,廣撒網給奧斯卡評委寄“公關片”,邀請歐洲媒體為電影叫賣,也都是必備動作。
在“多方努力”下,《一代宗師》進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也收獲了“最佳攝影”和“最佳服裝設計”兩項提名。
除了幫助多部華語電影公關奧斯卡,韋恩斯坦對於中國文化的喜愛那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他邀請昆汀·塔倫蒂諾來華拍攝影片,還搭橋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
在哈維為《臥虎藏龍:青冥之劍》搭建的班底裏,在李安多次拒絕後,他讓袁和平擔任導演,並邀請甄子丹和楊紫瓊主演,組成了22個國家的700個人組成幕後團隊。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一開始的“奧斯卡預算”,就是5項奧斯卡提名。
此外,韋恩斯坦還與香港天映娛樂合作,準備重拍邵氏武俠經典《冷血十三鷹》和《大醉俠》。早在2007年,他就宣布設立亞洲電影基金,專門投資亞洲電影。當時基金投資規模達到了2.85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超過20億人民幣)。
亞洲電影基金投資的第一部作品,是成龍和李連傑兩大華語工夫巨星主演的《功夫之王》。首批拍攝計劃當中,也有重拍黑澤明《七武士》的計劃,並由章子怡主演。但由於各種原因,大多數項目淪為了ppt。
而近幾年,哈維和中國電影的聯係也十分密切。2011年的《關雲長》、《武俠》均被韋恩斯坦購得北美版權。尤其是拿下《武俠》後,哈維立刻宣稱:“我買《武俠》,就是為了奧斯卡”。
除了一直以來的“武俠夢”,由追光動畫出品的《小門神》,其海外發行權也授予了韋恩斯坦影業。隨即,在其英文國際版的配音陣容上,梅麗爾·斯特裏普、妮可·基德曼、讚達亞·科爾曼及梅爾·布魯克斯等好萊塢明星集體加盟。其中不少明星都長期和哈維有著密切聯係,足以看出哈維在好萊塢的超高地位和對華語電影助推的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不被騙才出鬼了,你說他是騙子也好,不是騙子也好,他雖然是為了錢,但是中國電影的文化輸出工作在他的手裏確實也做了不少實事。
另外一種就是是發行分成模式了,這一種前期不用你給錢,公司會對電影評級,來給與相印的排片量,然後會抽取百分之1到百分之3的額外利潤,中國也是一樣。這不包括在院線應該分成的百分之50其中,這是額外需要付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