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將改革官製的任務交給劉義真,當然不是讓劉義真一個人關在屋子裏瞎搞,而是要和一眾官吏商議。


    徐羨之、王弘、謝晦、傅亮,這些人一個都跑不掉。


    劉義真迴到自家府中先是起草了一份文書,就來到建康宮第二層內的中央官署處召集大家一起議事。


    這種召集中樞要員議事的場麵在前幾年並不少見。


    但是當時召集眾人的是劉穆之。


    現在則是劉義真。


    眾人齊聚中書省,劉義真當仁不讓的坐在最中央,左手邊坐著徐羨之和謝晦,右手邊坐著王弘與傅亮。


    此時,這五人就是維持劉宋朝堂的支柱。


    “諸位應該知道我召集大家是何事,場麵話就不說了。”


    在座的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劉義真不信他們沒有提前了解此次會議的內容。


    劉義真率先取出草擬的文書傳遞給眾人。


    “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然自漢以來,位號不同,而晉之宰相,名尤不正。”


    從曹操以來,丞相這個職務就被玩壞了,基本是反賊標配。


    現在劉義真改革官職的第一要務就是分散相權。


    “不如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相權不出意外會一分為三。


    甚至一分為四,為五,為六。


    尚書省可以不設尚書令,而是尚書左右仆射。


    中書令上麵還有一個中書監。


    侍中也可以不止一位……


    其實三省六部製這製度對於行政效率的提高一點好處都沒有。


    之前隻有一個宰相,現在卻是三個、五個、六個,用屁股想都知道中樞未來的扯皮事件不會少。


    但它除了能減輕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平衡。


    這點玩的最漂亮的就是後世的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協調下,關隴集團、江南世家、漢人、胡人居然能和諧的共處一室,奠定盛唐之基。


    現在劉宋的要應對的局麵其實要比李唐的局麵好一點,至少不用頭疼胡人的安置,而且沒有勢力恐怖的關隴集團。


    隻要把這碗水端平,矛盾就會暫時緩和,給劉裕充足的時間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當然,三省六部製不是沒有弊端。


    過度的平衡,中樞權力的割裂會讓中央的效率變的低下。


    所以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指揮,整合起這些力量。


    曆史上能做到這點的隻有李世民和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


    到了武則天和李隆基時期,他們都是全力扶持中書省,還搞出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等官職,相當於重新捧出一個宰相來,再也沒有三省六部製初設時的精妙。


    這固然是有三省六部製不再適合唐朝後麵國情的原因,但也說明了維持這股平衡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現在劉義真為了劉裕,他必須要冒險一試。


    況且有王買德和高允輔佐,三個臭皮匠加起來至少在文治上不能比李二差吧?


    下坐的四人也沒有異議。


    三省代替宰相之職是大勢所趨,如果反對的話很容易被在座的其他人恨上。


    而且他們本身都是三高官官,腦子出問題了才反對。


    “尚書省,掌典領百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從二品,掌統理六官,為令之貳,令闕則總省事,劾禦史糾不當者。”


    “其屬有六尚書:一曰吏部,二曰戶部,三曰禮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


    “吏部屬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勳,四曰考功。”


    “設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掌文選、勳封、考課之政。以三銓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書、判、德行、才用、勞效較其優劣而定其留放,為之注擬……”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劉義真將尚書省改製說完後盯著徐羨之和王弘:“二位可有什麽異議?”


    王弘絲毫沒有麵皮的當眾開始拍馬:“此尚書省之職分工明確,事無巨細,比之現在尚書省職權重了數倍,也繁瑣了數倍,秦王殿下能這麽短時間就列出此等綱要,怕是早就對尚書省職責了如指掌!”


    徐羨之也有些驚異的看著劉義真。


    自劉穆之死後便是他一直在把控尚書省,掌握行政大權。


    對尚書省的了解徐羨之自認除了故去的劉穆之外他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但現在劉義真列出的關於尚書省的改製明顯比自己心中想的要細節的多。


    徐羨之不像王弘那麽沒節操,官職改革又非兒戲,在很多地方都對劉義真詳細詢問。


    劉義真也耐心解答。


    這是國事,不是過家家。


    能找出問題就盡量找出問題,然後大家一起解決。


    劉義真還不至於小肚雞腸的在這事上記恨徐羨之。


    因為尚書省事關行政,涉及到的事情也太過繁瑣,在這一關眾人一起商討了三天三夜後還沒有個結果,無奈就決定先跳過這一項,先商議其他。


    “門下省侍中一人,正二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門下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貳侍中之職。”


    “……”


    門下省的職責就是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這裏麵的改革並沒有尚書省那麽大,門下高官官謝晦在詢問幾處模糊之處後不到半天就通過決議。


    再下來是中書省。


    “中書監一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


    “下設中書令一人,掌貳令之職,朝廷大政參議焉。臨軒冊命,為使,則持冊書授之。四夷來朝,則受其表疏而奏之;獻贄幣,則受以付有司。”


    “……”


    中書省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現在是劉義真坐鎮,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大腦。


    這一點大家更是沒意見。


    中書省是真正的“皇權代言人”,這個機構肯定是人數少,位置重。大家沒必要在這裏麵挑骨頭。


    此外,劉義真還提議加強禦史台的作用,從而監督百官。


    這一點不出意外遭到了徐羨之、謝晦等人的反對。


    沒人喜歡一群盯著自己的瘋狗。


    能爬到高位的官僚誰不是屁股低下一堆爛賬?敢說自己清清白白的有幾個?


    要事真的搞出來一群噴子,那大家誰都難受。


    不得已,這個提議在所有人的拒絕下胎死腹中。


    禦史台,就好好當自己的吉祥物,偶爾出來當一下噴子就好。


    真給他們監察百官的權力,當官的還活不活了?


    見阻力太大,劉義真也沒有一意孤行,而是從善如流。


    隻是他默默在小本子上記下了這一條……


    現在是要維穩,劉義真也不敢把大家逼的太狠。


    以後慢慢給大家穿小鞋,啊不對,是督促大家慢慢變好。


    除了尚書省的部分職務沒有談清楚外,在曆經五天的戰鬥下眾人終於是一起起草了一分完整的章程。


    但所有人都知道,戰爭,現在才開始。


    “這尚書之職大都有變,若還用現在的官吏怕是多有不妥。”


    官職不重要,官職的權力更不重要。


    握在手裏的權力才重要!


    三省製度一旦確立,必然會承接劉裕稱帝的紅利掀起又一輪的風暴。


    在這上麵劉義真也是寸土不讓,拚了老命給尚書省裏摻沙子。


    謝晦也不賴,明白尚書省的重要性,加上有陳郡謝氏的撐腰,哪管和老朋友徐羨之的友誼?先把位置搶到手再說!


    就連王弘和傅亮也參與到這場博弈當中。


    這個時候不爭就是傻子。


    他們身後的勢力要是知道他們沒有盡力爭取,或者幹脆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怕是要抓狂。


    相比於之前商議官製改革,這次的爭搶才是正餐。


    好在這次的紅利比上次的南北世家爭鬥的多,但事態並沒有那麽嚴重。


    因為大家知道此次隻不過是劉裕稱帝紅利的延續,沒必要鬧得你死我活,不然惹惱了劉裕那可什麽都沒有了。


    最終六部尚書中劉義真幫鄭獻之保住了祀部尚書,也就是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殷景仁拿到一個吏部侍郎,劉湛被劉義真調到中書省,擔任中書舍人。


    高允因為被劉裕借走的關係劉義真並未幫他爭取位置。


    隻要等修訂曆法一事搞定,高允自然就有了堅實的政績,沒必要讓劉義真在此時賣人情。


    王買德同樣被劉義真調任中書省,任中書舍人。


    剩下的劉義真派係的人,也就是關中世家、北方世家的人還夠不到中樞,劉義真想幫他們也能力有限,草草喂點邊角料讓他們自己爬去。


    此次的大贏家不是有著世家扶持的謝晦和王弘,而是苟到最後的徐羨之。


    對於這一點大家心中都有數。


    徐羨之現在代表的就是寒門利益。


    而劉裕一直在發展的就是“寒門掌機要”。


    這是原則問題,也是劉義真必須要守護的潛規則,徐羨之吃大頭的原因是其背後的寒門,背後的劉裕。


    調解完成此次改革官製後,又一個人加入到中樞官員的商討中。


    此人便是護軍將軍檀道濟。


    徐羨之等人劉義真見的勤了,對於檀道濟卻是從未見過。


    對這位“成語大戶”劉義真一直是仰慕已久,隻不過因為二人身份的敏感,劉義真從未去找過檀道濟,今天商議事情正是個機會。


    檀道濟祖籍高平郡金鄉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卜集鎮檀莊村)人,是名副其實的山東大漢,身形挺拔,和王鎮惡那個關中老秦人有的一拚。


    檀道濟不同於劉義真見過的王鎮惡和朱齡石,他給劉義真的感覺就是翻版的徐羨之……


    都很苟……


    怪不得能寫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不愧是你。


    這莫非就是最早的“苟道流”武將?


    檀道濟見到眾人後亦是不冷不熱的打招唿。


    他是武將,和徐羨之、謝晦這種中樞官員……要避嫌。


    唯有見到劉義真的時候檀道濟眼前一亮:“秦王殿下恭安。”


    “孤安。”


    檀道濟估計是知道了王鎮惡求得兵書就是給劉義真,所以很自覺的把自己劃分到劉義真派係,對劉義真態度和別人都不大一樣。


    嗯,不但苟,而且還知道找個靠山苟……


    劉義真清清連續幾天議事有些沙啞的嗓子和檀道濟說明請他來的意圖:“父皇希望製殿中將軍拱衛皇都。但建康不同於中原,並無城牆,此次召檀將軍來就是為了能共同商議禁軍布防一事。”


    “原來如此……”


    對於分兵權檀道濟沒有半點不滿。


    不親自帶領士卒是不會體驗到劉裕在北府軍中的威望的。


    莫說檀道濟隻是護軍將軍。


    就算他是大將軍,沒有劉裕的印符他也休想指揮一個禁軍。


    這就是正兒八經打下天下的開國皇帝的絕對優勢。


    軍隊始終在手上,其他人跳的再高都沒用。


    要是李唐時期打天下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淵,李世民別說發動玄武門之變,怕是剛有動作就被軍中將領綁了扔給李淵。


    現在見劉義真要調整禁軍,檀道濟當即幫著一起布局。


    或許正因為檀道濟的苟,他對於軍事防禦體係的建立有著獨到的見解。


    “秦王請看。”


    檀道濟來到事先準備好的地圖麵前給劉義真演示。


    “秦王所說不錯,建康布防不同於北方大城,其主要依靠城外各處軍事要地相互協同布防。”


    “現在建康有內外兩道防線。”


    “外麵的防線分別是北麵的白石壘、南邊的新亭、西麵的石頭城以及東麵的東府城。”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裏麵的防線則是石頭城、朱雀街、東府城,北籬門一帶。”


    檀道濟不愧為青史留名的軍事大家,他又給劉義真等人介紹了這些據點的意義以及效果,給人一種縱觀全局的感觸。


    “檀將軍真乃兵家大才。”


    誇讚了檀道濟一句後劉義真便說出自己的意圖:


    “不如將禁軍設為領軍將軍、中軍將軍、左衛將軍、右衛將軍、驍騎將軍、遊擊將軍鞏固皇城,如此是為六軍內軍。


    “除此之外,還有前後左右四衛將軍駐紮於白石壘、新亭、石頭城、東府城。如此是為四軍外軍。”


    就和前漢的南北二軍一樣。


    必須要讓禁軍對立起來,這樣才能睡覺睡的香。


    至於劉裕想設立的殿中將軍,劉義真打算讓他們鞏固皇宮,算是給皇帝上最後一層保險。


    檀道濟聽後,從軍事角度來講……


    完全就是脫褲子放屁。


    但軍事從來都不僅僅是軍事。


    完成這一切,眾人都有些心裏憔悴。


    眼下還有最後一關。


    就是劉裕。


    他要是不同意,這些心血都是廢紙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宋漢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林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林校尉並收藏劉宋漢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