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簫貴人做的事都被查出來了(28萬打賞值)
搶我姻緣?轉身嫁暴君奪後位 作者:藍九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念念有什麽錯呢?
念念也隻是為了維護他的名聲,不讓世人說他是個色令智昏,不孝母後的昏君。
錯的當然是那些攻訐念念的人!
最終,帝王隻是沉默地離開了鍾粹宮。
消息傳開後,不少人都大吃了一驚!
她們原以為賢妃娘娘的膽子這麽大,陛下一定會大發雷霆呢。
沒想到……陛下就這麽走了?
還是說看著四皇子的份上,陛下沒有當場發火,卻將此事記在了心中,賢妃娘娘從此就要失寵了?
眾人沒猜測多久,第二天早朝過後,她們就知道答案了……
許多大臣的女兒、妹妹、孫女都在宮裏。
但後宮向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陛下的寵愛也隻有那麽多。沈知念受寵,不知道擋了多少人的路。
好不容易,她身上有了謀害太後娘娘的嫌疑,沈家也在接受刑部與大理寺的調查。他們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把她踩下去!
這樣一來,自己家族送進後宮的女子,或許就有出頭的機會了。
然而誰知道……陛下今日的心情,似乎格外不好。
所有針對沈知念的大臣,都被他狠狠訓斥了一番!
一些屍位素餐,辦事不力的,還被南宮玄羽貶官的貶官,發落的發落。
一時間,朝臣們人人噤若寒蟬,生怕目的沒達成,還把自己折進去了……
就連定國公府,也無話可說。
畢竟陛下徹查此事的態度,已經擺出來了,他們還想怎麽樣?
而且定國公也能隱隱感覺到,陛下分明是想借太後娘娘被毒害的事,整頓朝堂。
定國公府本就是他的眼中釘,這時候再跳出去,豈不是把刀遞到了陛下手中?
定國公正在觀望,卻收到了淑妃從宮中傳來的密信——
信上說,是她識人不清,養虎為患,導致賢妃在後宮的寵愛和地位,已經無人能比了。
賢妃生下的四皇子,又深得聖心。
再這樣下去,後宮哪還有她和三皇子的位置?
除掉賢妃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隻要背上了謀害太後的罪名,便是賢妃再得寵,也隻有死路一條!
沒了母妃的庇護,母妃還是個罪大惡極的罪婦,四皇子便不足為懼了!
定國公很難不心動……
柳家最聰明的人,其實不是定國公,而是柳太後。
對方雖然是一介婦人,但過往每一件重要的事,定國公都要跟柳太後商議,聽取她的意見。
然而……柳太後還在昏迷中沒醒,要不要趁此機會坐實賢妃的罪名,隻能由定國公來拍板了。
淑妃的話極有道理。
以賢妃如日中天的寵愛,陛下會將四皇子立為太子,也不是不可能。
他交出了兵權,才換來淑妃撫養三皇子,決不允許有人擋三皇子的路!
於是……
在定國公的操作下,許多證據都指向了沈家。
包括沈家的人是什麽時候,在哪裏秘密購買的毒藥,又以何種方式送進宮,交給了沈知念。
因為要把自己摘出去,定國公府沒有直接將“證據”送到禦前,所有“證據”都是由刑部和大理寺查出來的。
定國公不是沒有想過,將事情鬧大,以輿論來逼迫帝王處死賢妃!
但仔細想了想……凡事過猶不及。定國公府想逼死賢妃的事,若做得太明顯,反而會惹帝王懷疑。
要是帝王因為不得不賜死賢妃,而遷怒淑妃與三皇子,就得不償失了。
反正種種“證據”擺在麵前,任何人都救不了賢妃,不如順其自然。
殊不知……定國公機關算盡,卻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這件事如果是其他人來做,還真有可能成功,讓沈知念和沈家陰溝裏翻船。
可定國公府……南宮玄羽老早就忌憚他們了。
再加上昔日的鎮國公豢養私兵的事,給了帝王警醒,他命龍甲軍暗中盯著定國公府,注意他們的異常。
定國公是怎麽偽造證據,怎麽陷害沈知念和沈家的,南宮玄羽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帝王望著龍甲軍呈上來的情報,冷笑了一聲:“朕倒是不知道,賢妃究竟做錯了什麽,讓堂堂的定國公,連一個弱女子都容不下!”
難道定國公以為,沒了賢妃,淑妃在他心中的地位,就能迴到從前了嗎?
笑話!
李常德看那些偽證,也看得心驚肉跳!
定國公府的能力果然不容小覷,將“證據”弄得如此真實。若陛下沒有派龍甲軍監視定國公府,這些“證據”傳揚開,賢妃娘娘隻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李常德都可以想象到,陛下此時有多心疼賢妃娘娘。
他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不知您打算如何處理這件事?”
南宮玄羽幽深的眸子裏,醞釀著狂風暴雨!
過了良久……良久……都化為了隱忍。
太後還昏迷不醒,他若此時對定國公府開刀,不論真相是什麽,輿論定會一片嘩然。
況且,如今還不是鏟除定國公府的時機。
帝王閉上了幽深的眸子,再次睜開時,眼底已經是一片平靜之色:“……將這些證據,全部壓下去。”
“再派人從邊疆,送一根手指給定國公!”
送誰的手指?
當然是柳時章的!
李常德明白,這是陛下對定國公府的警告:“是!”
終於——
這場浩浩蕩蕩的調查,持續了整整半個月。
無數官員受到波及,無數家族因此被牽連。朝堂和後宮的局勢,都有了一些變化。
刑部和大理寺,總算把最終的結果,呈到了禦前。
沈家和賢妃娘娘確實是無辜的。
他們從未參與過毒害太後娘娘的事,一切都是簫貴人的汙蔑。
簫貴人給太後娘娘下的毒,是她的表兄,通過辛者庫一個倒恭桶的小太監,送進宮的。
順著這條線查下去,刑部和大理寺還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
比如,簫貴人身邊的李采容,不僅會梳妝,還擅長易容。
宮人們當初看到的“芙蕖”,其實是一個被她易容了的宮女。
還連帶著查出來不少陳芝麻,爛穀子的事……
帝王看著刑部和大理寺呈上來的供詞,臉色越來越陰沉!
念念也隻是為了維護他的名聲,不讓世人說他是個色令智昏,不孝母後的昏君。
錯的當然是那些攻訐念念的人!
最終,帝王隻是沉默地離開了鍾粹宮。
消息傳開後,不少人都大吃了一驚!
她們原以為賢妃娘娘的膽子這麽大,陛下一定會大發雷霆呢。
沒想到……陛下就這麽走了?
還是說看著四皇子的份上,陛下沒有當場發火,卻將此事記在了心中,賢妃娘娘從此就要失寵了?
眾人沒猜測多久,第二天早朝過後,她們就知道答案了……
許多大臣的女兒、妹妹、孫女都在宮裏。
但後宮向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陛下的寵愛也隻有那麽多。沈知念受寵,不知道擋了多少人的路。
好不容易,她身上有了謀害太後娘娘的嫌疑,沈家也在接受刑部與大理寺的調查。他們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把她踩下去!
這樣一來,自己家族送進後宮的女子,或許就有出頭的機會了。
然而誰知道……陛下今日的心情,似乎格外不好。
所有針對沈知念的大臣,都被他狠狠訓斥了一番!
一些屍位素餐,辦事不力的,還被南宮玄羽貶官的貶官,發落的發落。
一時間,朝臣們人人噤若寒蟬,生怕目的沒達成,還把自己折進去了……
就連定國公府,也無話可說。
畢竟陛下徹查此事的態度,已經擺出來了,他們還想怎麽樣?
而且定國公也能隱隱感覺到,陛下分明是想借太後娘娘被毒害的事,整頓朝堂。
定國公府本就是他的眼中釘,這時候再跳出去,豈不是把刀遞到了陛下手中?
定國公正在觀望,卻收到了淑妃從宮中傳來的密信——
信上說,是她識人不清,養虎為患,導致賢妃在後宮的寵愛和地位,已經無人能比了。
賢妃生下的四皇子,又深得聖心。
再這樣下去,後宮哪還有她和三皇子的位置?
除掉賢妃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隻要背上了謀害太後的罪名,便是賢妃再得寵,也隻有死路一條!
沒了母妃的庇護,母妃還是個罪大惡極的罪婦,四皇子便不足為懼了!
定國公很難不心動……
柳家最聰明的人,其實不是定國公,而是柳太後。
對方雖然是一介婦人,但過往每一件重要的事,定國公都要跟柳太後商議,聽取她的意見。
然而……柳太後還在昏迷中沒醒,要不要趁此機會坐實賢妃的罪名,隻能由定國公來拍板了。
淑妃的話極有道理。
以賢妃如日中天的寵愛,陛下會將四皇子立為太子,也不是不可能。
他交出了兵權,才換來淑妃撫養三皇子,決不允許有人擋三皇子的路!
於是……
在定國公的操作下,許多證據都指向了沈家。
包括沈家的人是什麽時候,在哪裏秘密購買的毒藥,又以何種方式送進宮,交給了沈知念。
因為要把自己摘出去,定國公府沒有直接將“證據”送到禦前,所有“證據”都是由刑部和大理寺查出來的。
定國公不是沒有想過,將事情鬧大,以輿論來逼迫帝王處死賢妃!
但仔細想了想……凡事過猶不及。定國公府想逼死賢妃的事,若做得太明顯,反而會惹帝王懷疑。
要是帝王因為不得不賜死賢妃,而遷怒淑妃與三皇子,就得不償失了。
反正種種“證據”擺在麵前,任何人都救不了賢妃,不如順其自然。
殊不知……定國公機關算盡,卻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這件事如果是其他人來做,還真有可能成功,讓沈知念和沈家陰溝裏翻船。
可定國公府……南宮玄羽老早就忌憚他們了。
再加上昔日的鎮國公豢養私兵的事,給了帝王警醒,他命龍甲軍暗中盯著定國公府,注意他們的異常。
定國公是怎麽偽造證據,怎麽陷害沈知念和沈家的,南宮玄羽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帝王望著龍甲軍呈上來的情報,冷笑了一聲:“朕倒是不知道,賢妃究竟做錯了什麽,讓堂堂的定國公,連一個弱女子都容不下!”
難道定國公以為,沒了賢妃,淑妃在他心中的地位,就能迴到從前了嗎?
笑話!
李常德看那些偽證,也看得心驚肉跳!
定國公府的能力果然不容小覷,將“證據”弄得如此真實。若陛下沒有派龍甲軍監視定國公府,這些“證據”傳揚開,賢妃娘娘隻怕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李常德都可以想象到,陛下此時有多心疼賢妃娘娘。
他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不知您打算如何處理這件事?”
南宮玄羽幽深的眸子裏,醞釀著狂風暴雨!
過了良久……良久……都化為了隱忍。
太後還昏迷不醒,他若此時對定國公府開刀,不論真相是什麽,輿論定會一片嘩然。
況且,如今還不是鏟除定國公府的時機。
帝王閉上了幽深的眸子,再次睜開時,眼底已經是一片平靜之色:“……將這些證據,全部壓下去。”
“再派人從邊疆,送一根手指給定國公!”
送誰的手指?
當然是柳時章的!
李常德明白,這是陛下對定國公府的警告:“是!”
終於——
這場浩浩蕩蕩的調查,持續了整整半個月。
無數官員受到波及,無數家族因此被牽連。朝堂和後宮的局勢,都有了一些變化。
刑部和大理寺,總算把最終的結果,呈到了禦前。
沈家和賢妃娘娘確實是無辜的。
他們從未參與過毒害太後娘娘的事,一切都是簫貴人的汙蔑。
簫貴人給太後娘娘下的毒,是她的表兄,通過辛者庫一個倒恭桶的小太監,送進宮的。
順著這條線查下去,刑部和大理寺還發現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事。
比如,簫貴人身邊的李采容,不僅會梳妝,還擅長易容。
宮人們當初看到的“芙蕖”,其實是一個被她易容了的宮女。
還連帶著查出來不少陳芝麻,爛穀子的事……
帝王看著刑部和大理寺呈上來的供詞,臉色越來越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