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一波未平
手握山河,背負始皇傳承,吾為帝 作者:白羽謀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詡搖了搖頭,苦笑道:“鳳棲山一戰,你和我一並參與,平心而論,擊敗涼國和你我有關係麽?”
“有關係,但關係不大。”王詡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若非鳳棲山守軍拚死抵抗,龍騎星夜馳援,鐵帥率眾關將領截斷敗軍退路,又何來這麽一場大獲全勝呢?”他喃喃道。
夜白衣怔了怔,不再多言。
“按理說,今日不該講大燕的故事,更不應該講一個鄰國皇子的故事,哪怕他再怎麽足智多謀。”
這時說書先生的聲音在一樓響起,老先生年紀雖大,不過聲音聽著卻是清朗中帶著鏗鏘。
他沒來由地冒出這麽一句話來。
緊接著他霍然起身,一雙飽經風霜的眼睛環顧眾人,他飽含感情地緩緩道:“可是老朽想來想去,還是有些心裏話不吐不快,故事咱們照講,不過諸位且飲杯中美酒,聽我這個老頭子嘮上一嘮。”
這麽一轉折,就連王詡也被他勾起了三分興趣。
不光是他,全酒樓不少食客都停了筷子,更有甚者端著酒杯遲遲不飲,就是等著說書先生的下文。
隻見說書先生先是踱了幾步,而後麵向大家,憂心忡忡。
“想必諸位都知道城門口貼了廢太子的大罪告示和抓捕文書...”說書先生撫了撫須,他眯著眼睛沉聲道。
王詡看了看一旁食客的反應,他們大多神情凝重,目光閃爍,不知在想些什麽。
“百來條大罪啊!此文一出,且不說是天怒人怨,恐怕就是狼心狗肺、惡貫滿盈的大壞人也不敢稱自己的罪惡能比得上廢太子萬一。”
突然,說書先生話鋒一轉。
“可是,昔日廢太子監國之時,老朽怎麽就感覺我大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反倒是如今陛下登臨大位,又是宵禁,又是搜捕,又是株連九族,搞得人心惶惶,就連在座諸位,恐怕也是提心吊膽吧。”
說書先生重重搖了搖頭,隨即又歎了口氣。
“老頭子我是老了,分不清楚事,可是這些天的變化就是再愚鈍的人,恐怕心裏也會覺得不太對勁吧?”
王詡目光一動,他看到說書先生不遠處的夥計悄然退了出去,他心中了然,定是察覺到事情不對,去找掌櫃的報信去了。
不過他並未聲張,反倒是想看看這件事到底如何收尾。
一旁不少食客也是饒有興趣地觀察著事情的演變。
這位說書人平日裏故事講得可謂繪聲繪色,不光條理清晰,而且聲情並茂。
今日卻悲憤交加,這般失態。
想來定是有些事情實在是讓這位老頭子如鯁在喉。他們不由得將身體坐直幾分,愈發期待下文。
“諸位可知,最近城門重重布防,要抓的人是誰?”說書先生這時高聲詢問道。
食客們都搖了搖頭。
“正是咱們今天要講的鄰國皇子,王詡!”他冷笑著自問自答,“可是為什麽抓王詡,從始至終,沒有任何解釋。”
“大魏和大燕世代交好,這一點不必老頭子多言,諸位也知。究其原因,則是涼晉聯手,咱們與大燕在壓力之下才結為攻守同盟。”說書先生循循善誘,抽絲剝繭般解釋著。
王詡眯眼攏袖,不動聲色。
他心中已有思量。
“老朽不知為何要抓王詡,卻也知道一點,若是王詡死在大魏,那百年攻守同盟便會不攻自破。屆時涼晉聯軍便可把燕、魏兩國逐個擊破。當戰火燎到此處時,在座的各位還能否享受如今的安寧,那便不好說了。”
眾人紛紛麵露沉思之色,有些人更是發出一聲長歎。
“話又說迴來,老朽以前也是見過太子殿下的,別的不說,絕對稱得上是溫潤如玉、謙謙君子。”
講到這裏,說書先生突然變得激動起來。
“至於如今官府說那百條大罪,絕對是放屁!諸位想想,若是他德行能力當真那麽不堪,先帝為何還要讓他監國,還一監就是數年,幹脆讓當朝陛下監國不好麽?”
“老先生慎言!”
二樓不知從哪裏發出聲音,顯然是提醒說書先生話不要說過頭,更別提朝堂之事。
“慎言,慎言...”
說書先生低下的頭無力的搖了搖,他卻猛然抬頭大笑,眼中猛地爆發出神采來。
“我謹慎了大半輩子,大半輩子都怕人割了我這舌頭,砸了我的飯碗。可是見到如今大魏險象環生,危險將至,方才想起年少時也曾是個飽讀詩書的讀書人。”
說著,他指了指自己。
“書生,喉舌如劍呐!”
“隻是老朽這把劍好久不用鈍了。可若是今日之言諸位有一人聽進去,那咱們大魏便就又多了一把利劍。”他言語懇切,不似作偽。
一語言畢,說書先生站得板正,抬手衝四麵八方作揖致謝。
不少人受他影響,紛紛起身迴禮。
這時卻聽見至茗樓後麵傳來一陣騷動,三四個彪形大漢正朝說書先生走去。
“看來,今日故事是講不得了。”說書先生看了看朝自己這邊圍過來的打手,笑著調侃道。
“諸位可能好奇我為何要說起鄰國的皇子,王詡。”他雙手一翻,兩隻手中多了許多竹簡。
“故事裏的王詡足智多謀,麵對數倍於己方的強敵力保國土不失。但老朽想說我大魏也有不遜色他的人。”
“那就是太子,長孫玉!”
他一字一頓,鏗鏘有力。
緊接著,說書人大手一張,將手中竹簡拋向四麵八方。
“這些年來太子監國時的政績全在這份竹簡上,諸位可以看看,哪一件事做的都比如今這個暴君強!”
“更何況,長孫雄圖這個暴君手中連傳國玉璽都沒有,他根本不是正常繼位!”
“我們絕不能看著這樣一位賢君從大魏消失啊!”
三次極富感染力的怒吼迴蕩在至茗樓中,轉眼間他已被數名打手鎖住帶了下去。
可是傳入人群的影響卻並未隨著他的離開而結束。
王詡環顧四周,發現不少人將竹簡收入袖中,匆匆告辭。
還有人起身欲要提剛剛的說書先生鳴不平,卻被旁人拉得坐下,雙方一番私密交流,各自會意,一副諱莫如深之態。
就連那些重新動筷吃飯的食客眼裏也多了幾分思索之色。
一時間,酒樓中的氣氛都淡了不少。
不過人人眼中都有了一絲莫名的意味。
這也就是長孫玉想達到的結果吧。
王詡將這些人的神態盡收眼底。
若說剛剛的說書先生沒人安排,他是不信的。
此人條理清晰,又有不少證據佐證,非是背後有大勢力支持,光憑一介說書人的身份可還辦不到。
而這位老人當真隻是被安排麽?
也不盡然。
畢竟那種大難將至時悲憤交加的感情沒有切身體會是無法感染他人的。
王詡還是相信這位說書先生的確這麽想。
“諸位,諸位!”
暗流湧動之後,需要有人站出來打掃殘局。
許久過後,王詡瞧見衣著考究的至茗樓老板走上台,正試著籠絡人氣。
他麵帶微笑,熱情洋溢,不過臉上不斷溢出來的汗卻是清晰可見。
也對,剛剛那件事若是一個處理不好,他腦袋搬家都是小事,恐怕九族都要跟著他同赴黃泉。
不過這位老板倒是控得住場。
伴隨著他說話的聲音,一旁絲竹管弦之音四起,輕鬆的音符平複著剛剛的風波。
“諸位皆知,咱們汾陰出文章。許多流傳甚廣的詩詞都是從咱們這裏出去的,而這,離不開汾陰每年的詩詞盛宴。”老板朝四方食客介紹道。
“而詩詞盛宴之中,當屬咱們至茗樓這一場最為驚豔,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揮毫潑墨,勇奪文魁之名,成就文章千古事。”
“今日,請容許我為諸位介紹今日受邀出席的才子以及大儒。”
絲竹之音頓時悠揚。
至茗樓的氣氛也隨著一位位才子大儒的登場逐漸熱烈,掌聲和歡唿聲一浪高過一浪。
顯然這些才子大儒自帶人氣,他們的出現足以吸引食客的注意。
剛剛的波瀾似乎逐漸歸於平靜。
但王詡知道,這件事絕不會這麽簡單收場。
不過眼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詡還是笑了笑,看來今天這一趟下來,趣事不少。
天權見王詡笑了,探身問道:“典老板看出什麽端倪了麽?”
“你說剛剛?”
“對。”
“說書先生沒那麽簡單,我能想到的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長孫玉的人,另一種是風雨樓的人。”王詡看了看天權,“而且他不會有事,有人會保他。”
“同時據我所知,風雨樓似乎沒有發布過這種命令。”
天權眼中閃過驚訝之色,半晌過後,他隻吐出一句話來,“典老板料事如神,我正是在長孫玉府上見過此人。”
王詡點了點頭,夾了一口菜,低頭細細品嚐。
“暫且不提此事,看看接下來的詩詞會。”
天權聞言立刻環顧四周,發現一樓正有一桌盯著自己,見自己朝那邊望去,他們立刻裝作低頭談事。
“嗬,盯得真緊,要不要屬下...”
天權見狀殺心頓起,他摸了摸脖子,“可以處理成意外死亡。”
“留著別動。”王詡搖了搖頭,“有這些人看著我,也能讓背後那人放心些。”
夜白衣倒是沒理會王詡的布置,他正饒有興致地看著出場的一位位才子。
“哎,典老板,你就不想上去試試?”夜白衣笑著調侃,“青年才俊又玉樹臨風,料想你隨便一詩定能引得無數姑娘癡狂。”
王詡無奈地看了他一眼。
“我看夜老板倒是好雅興,要不你去試試。”
夜白衣笑著連連擺手。
兩個正被通緝的要犯,在這裏有說有笑的逗起了悶子。
此時卻聽得負責主持的老板突然聲調一高。
“今日詩詞盛會,汾陰城主之女徐柔小姐也來了!這實在是我至茗樓的榮幸!有請!”
大門被夥計緩緩拉開,有一少女微笑著款款而行,身後跟著一個老仆,隨行的還有一位侍女。
但所有食客的目光都被最前麵的少女吸引住了,那笑容極甜,使得不少人直唿墜入愛河。
就連台上的才子們也不例外,個個都看直了眼。
其中被譽為“汾陰最得意”的高良也不例外,身為汾陰城中世族高家的長子,他出身不凡,昔日聚會時一眼看中徐柔,如今算來已經愛慕很久了。
他自恃才高八鬥,今日前來至茗樓,一方麵是為了爭奪文魁之名,一方麵也是賭徐柔會來觀看。
屆時自己詩詞一出,她不得被立刻迷住?
高良興奮地想著。
而徐柔落座後環顧台上卻發現沒有自己在城門處見到男子的蹤跡,不由得神色一黯。
難道他提前走了?
一念至此,她頓時覺得此行毫無趣味。
“諸位大儒才子皆齊聚於此,實在至茗樓的榮幸。那麽現在,詩詞盛會正式開始!”
“有關係,但關係不大。”王詡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若非鳳棲山守軍拚死抵抗,龍騎星夜馳援,鐵帥率眾關將領截斷敗軍退路,又何來這麽一場大獲全勝呢?”他喃喃道。
夜白衣怔了怔,不再多言。
“按理說,今日不該講大燕的故事,更不應該講一個鄰國皇子的故事,哪怕他再怎麽足智多謀。”
這時說書先生的聲音在一樓響起,老先生年紀雖大,不過聲音聽著卻是清朗中帶著鏗鏘。
他沒來由地冒出這麽一句話來。
緊接著他霍然起身,一雙飽經風霜的眼睛環顧眾人,他飽含感情地緩緩道:“可是老朽想來想去,還是有些心裏話不吐不快,故事咱們照講,不過諸位且飲杯中美酒,聽我這個老頭子嘮上一嘮。”
這麽一轉折,就連王詡也被他勾起了三分興趣。
不光是他,全酒樓不少食客都停了筷子,更有甚者端著酒杯遲遲不飲,就是等著說書先生的下文。
隻見說書先生先是踱了幾步,而後麵向大家,憂心忡忡。
“想必諸位都知道城門口貼了廢太子的大罪告示和抓捕文書...”說書先生撫了撫須,他眯著眼睛沉聲道。
王詡看了看一旁食客的反應,他們大多神情凝重,目光閃爍,不知在想些什麽。
“百來條大罪啊!此文一出,且不說是天怒人怨,恐怕就是狼心狗肺、惡貫滿盈的大壞人也不敢稱自己的罪惡能比得上廢太子萬一。”
突然,說書先生話鋒一轉。
“可是,昔日廢太子監國之時,老朽怎麽就感覺我大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反倒是如今陛下登臨大位,又是宵禁,又是搜捕,又是株連九族,搞得人心惶惶,就連在座諸位,恐怕也是提心吊膽吧。”
說書先生重重搖了搖頭,隨即又歎了口氣。
“老頭子我是老了,分不清楚事,可是這些天的變化就是再愚鈍的人,恐怕心裏也會覺得不太對勁吧?”
王詡目光一動,他看到說書先生不遠處的夥計悄然退了出去,他心中了然,定是察覺到事情不對,去找掌櫃的報信去了。
不過他並未聲張,反倒是想看看這件事到底如何收尾。
一旁不少食客也是饒有興趣地觀察著事情的演變。
這位說書人平日裏故事講得可謂繪聲繪色,不光條理清晰,而且聲情並茂。
今日卻悲憤交加,這般失態。
想來定是有些事情實在是讓這位老頭子如鯁在喉。他們不由得將身體坐直幾分,愈發期待下文。
“諸位可知,最近城門重重布防,要抓的人是誰?”說書先生這時高聲詢問道。
食客們都搖了搖頭。
“正是咱們今天要講的鄰國皇子,王詡!”他冷笑著自問自答,“可是為什麽抓王詡,從始至終,沒有任何解釋。”
“大魏和大燕世代交好,這一點不必老頭子多言,諸位也知。究其原因,則是涼晉聯手,咱們與大燕在壓力之下才結為攻守同盟。”說書先生循循善誘,抽絲剝繭般解釋著。
王詡眯眼攏袖,不動聲色。
他心中已有思量。
“老朽不知為何要抓王詡,卻也知道一點,若是王詡死在大魏,那百年攻守同盟便會不攻自破。屆時涼晉聯軍便可把燕、魏兩國逐個擊破。當戰火燎到此處時,在座的各位還能否享受如今的安寧,那便不好說了。”
眾人紛紛麵露沉思之色,有些人更是發出一聲長歎。
“話又說迴來,老朽以前也是見過太子殿下的,別的不說,絕對稱得上是溫潤如玉、謙謙君子。”
講到這裏,說書先生突然變得激動起來。
“至於如今官府說那百條大罪,絕對是放屁!諸位想想,若是他德行能力當真那麽不堪,先帝為何還要讓他監國,還一監就是數年,幹脆讓當朝陛下監國不好麽?”
“老先生慎言!”
二樓不知從哪裏發出聲音,顯然是提醒說書先生話不要說過頭,更別提朝堂之事。
“慎言,慎言...”
說書先生低下的頭無力的搖了搖,他卻猛然抬頭大笑,眼中猛地爆發出神采來。
“我謹慎了大半輩子,大半輩子都怕人割了我這舌頭,砸了我的飯碗。可是見到如今大魏險象環生,危險將至,方才想起年少時也曾是個飽讀詩書的讀書人。”
說著,他指了指自己。
“書生,喉舌如劍呐!”
“隻是老朽這把劍好久不用鈍了。可若是今日之言諸位有一人聽進去,那咱們大魏便就又多了一把利劍。”他言語懇切,不似作偽。
一語言畢,說書先生站得板正,抬手衝四麵八方作揖致謝。
不少人受他影響,紛紛起身迴禮。
這時卻聽見至茗樓後麵傳來一陣騷動,三四個彪形大漢正朝說書先生走去。
“看來,今日故事是講不得了。”說書先生看了看朝自己這邊圍過來的打手,笑著調侃道。
“諸位可能好奇我為何要說起鄰國的皇子,王詡。”他雙手一翻,兩隻手中多了許多竹簡。
“故事裏的王詡足智多謀,麵對數倍於己方的強敵力保國土不失。但老朽想說我大魏也有不遜色他的人。”
“那就是太子,長孫玉!”
他一字一頓,鏗鏘有力。
緊接著,說書人大手一張,將手中竹簡拋向四麵八方。
“這些年來太子監國時的政績全在這份竹簡上,諸位可以看看,哪一件事做的都比如今這個暴君強!”
“更何況,長孫雄圖這個暴君手中連傳國玉璽都沒有,他根本不是正常繼位!”
“我們絕不能看著這樣一位賢君從大魏消失啊!”
三次極富感染力的怒吼迴蕩在至茗樓中,轉眼間他已被數名打手鎖住帶了下去。
可是傳入人群的影響卻並未隨著他的離開而結束。
王詡環顧四周,發現不少人將竹簡收入袖中,匆匆告辭。
還有人起身欲要提剛剛的說書先生鳴不平,卻被旁人拉得坐下,雙方一番私密交流,各自會意,一副諱莫如深之態。
就連那些重新動筷吃飯的食客眼裏也多了幾分思索之色。
一時間,酒樓中的氣氛都淡了不少。
不過人人眼中都有了一絲莫名的意味。
這也就是長孫玉想達到的結果吧。
王詡將這些人的神態盡收眼底。
若說剛剛的說書先生沒人安排,他是不信的。
此人條理清晰,又有不少證據佐證,非是背後有大勢力支持,光憑一介說書人的身份可還辦不到。
而這位老人當真隻是被安排麽?
也不盡然。
畢竟那種大難將至時悲憤交加的感情沒有切身體會是無法感染他人的。
王詡還是相信這位說書先生的確這麽想。
“諸位,諸位!”
暗流湧動之後,需要有人站出來打掃殘局。
許久過後,王詡瞧見衣著考究的至茗樓老板走上台,正試著籠絡人氣。
他麵帶微笑,熱情洋溢,不過臉上不斷溢出來的汗卻是清晰可見。
也對,剛剛那件事若是一個處理不好,他腦袋搬家都是小事,恐怕九族都要跟著他同赴黃泉。
不過這位老板倒是控得住場。
伴隨著他說話的聲音,一旁絲竹管弦之音四起,輕鬆的音符平複著剛剛的風波。
“諸位皆知,咱們汾陰出文章。許多流傳甚廣的詩詞都是從咱們這裏出去的,而這,離不開汾陰每年的詩詞盛宴。”老板朝四方食客介紹道。
“而詩詞盛宴之中,當屬咱們至茗樓這一場最為驚豔,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揮毫潑墨,勇奪文魁之名,成就文章千古事。”
“今日,請容許我為諸位介紹今日受邀出席的才子以及大儒。”
絲竹之音頓時悠揚。
至茗樓的氣氛也隨著一位位才子大儒的登場逐漸熱烈,掌聲和歡唿聲一浪高過一浪。
顯然這些才子大儒自帶人氣,他們的出現足以吸引食客的注意。
剛剛的波瀾似乎逐漸歸於平靜。
但王詡知道,這件事絕不會這麽簡單收場。
不過眼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詡還是笑了笑,看來今天這一趟下來,趣事不少。
天權見王詡笑了,探身問道:“典老板看出什麽端倪了麽?”
“你說剛剛?”
“對。”
“說書先生沒那麽簡單,我能想到的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長孫玉的人,另一種是風雨樓的人。”王詡看了看天權,“而且他不會有事,有人會保他。”
“同時據我所知,風雨樓似乎沒有發布過這種命令。”
天權眼中閃過驚訝之色,半晌過後,他隻吐出一句話來,“典老板料事如神,我正是在長孫玉府上見過此人。”
王詡點了點頭,夾了一口菜,低頭細細品嚐。
“暫且不提此事,看看接下來的詩詞會。”
天權聞言立刻環顧四周,發現一樓正有一桌盯著自己,見自己朝那邊望去,他們立刻裝作低頭談事。
“嗬,盯得真緊,要不要屬下...”
天權見狀殺心頓起,他摸了摸脖子,“可以處理成意外死亡。”
“留著別動。”王詡搖了搖頭,“有這些人看著我,也能讓背後那人放心些。”
夜白衣倒是沒理會王詡的布置,他正饒有興致地看著出場的一位位才子。
“哎,典老板,你就不想上去試試?”夜白衣笑著調侃,“青年才俊又玉樹臨風,料想你隨便一詩定能引得無數姑娘癡狂。”
王詡無奈地看了他一眼。
“我看夜老板倒是好雅興,要不你去試試。”
夜白衣笑著連連擺手。
兩個正被通緝的要犯,在這裏有說有笑的逗起了悶子。
此時卻聽得負責主持的老板突然聲調一高。
“今日詩詞盛會,汾陰城主之女徐柔小姐也來了!這實在是我至茗樓的榮幸!有請!”
大門被夥計緩緩拉開,有一少女微笑著款款而行,身後跟著一個老仆,隨行的還有一位侍女。
但所有食客的目光都被最前麵的少女吸引住了,那笑容極甜,使得不少人直唿墜入愛河。
就連台上的才子們也不例外,個個都看直了眼。
其中被譽為“汾陰最得意”的高良也不例外,身為汾陰城中世族高家的長子,他出身不凡,昔日聚會時一眼看中徐柔,如今算來已經愛慕很久了。
他自恃才高八鬥,今日前來至茗樓,一方麵是為了爭奪文魁之名,一方麵也是賭徐柔會來觀看。
屆時自己詩詞一出,她不得被立刻迷住?
高良興奮地想著。
而徐柔落座後環顧台上卻發現沒有自己在城門處見到男子的蹤跡,不由得神色一黯。
難道他提前走了?
一念至此,她頓時覺得此行毫無趣味。
“諸位大儒才子皆齊聚於此,實在至茗樓的榮幸。那麽現在,詩詞盛會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