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孝公也終於清醒過來,他非常後悔。


    如果魯國抓住機會果斷勤王,那至少可以獲得一個王朝卿士這樣的高級職位吧?


    這個職位的重特大優勢是可以調動天子王師以討伐諸侯!


    現在,這個職務被鄭國、衛國得去了。


    甚至,天子應該會賞賜大片土地給魯國吧?


    魯國在泰山以南,鄰近淮水,那一帶有著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部落和國家,如果唿拉拉都劃歸魯國,那魯國不得了哇。


    自己居然還在觀望齊國、宋國!


    其實這兩個諸侯都有著自身的原因,這才喪失了勤王的機會。


    如齊國,內亂了六十年了,好不容易消停下來,哪裏有精力?


    至於那個宋國,本來便是殷商後裔之國,想當年就是咱大周王朝滅了殷商王朝。此時見大周有難,說不定人家巴不得你大周王朝越亂越好呢。


    果然,那個鄭國,勤王歸來才兩年,居然帶著天子王師,一口氣吞並了強大的鄶國以及周邊十數個小國,勢不可擋啊。


    魯孝公非常後悔,當然後悔藥自古至今都沒人研發出來。


    在無盡的後悔與自責中,魯孝公於公元前769年薨了。


    走吧,魯孝公,不送!你辜負了你的先祖周公,也辜負了大周王朝,辜負了魯國後世子孫。


    那魯國應該由誰來接替君位了呢?魯國不是一直是兄終弟及繼承製度嗎?


    不用我們操心了,因為魯孝公沒有兄弟,他是魯武公的幼子。


    所以魯孝公嫡長子魯弗湟順利繼位,這便是魯惠公。


    魯惠公一邊辦著先君魯孝公的喪事,一邊規劃著自己的治國理政方略。


    絕對不能再象先君孝公那樣,把門關起來,什麽也不管,什麽也不顧。


    魯國,那可是堂堂王朝之宗邦,是偉大的周公旦所建立的國家,一個侯爵大國!


    任何時候,魯國都要在這個江湖大聲發出大周王朝宗邦諸侯該有的聲音!


    好樣的,魯惠公,春秋已經走了兩年了,快點在這個春秋江湖掀起魯國的風雲吧。


    但是,此時的春秋江湖,真正發出聲音的,正是那個中原新貴鄭國。


    公元前769年,鄭國滅了鄶國,並了周邊十幾個小諸侯。


    公元前768年,鄭國又滅了東虢國,然後再幾年滅了胡國。


    東虢國和胡國,那可都是姬姓諸侯啊,你鄭國怎麽也可以滅了?


    魯惠公看得目瞪口呆,他隱隱覺得,整個大周王朝的秩序完全亂了。


    但貌似自己的魯國根本沒作好亂世的準備。


    好象齊國已經作足了準備,看著鄭國今天滅一個諸侯,明天再滅一個諸侯,齊國國君齊前莊公果斷出兵,滅了南邊的鄰居祝國!


    啊?齊國居然滅了黃帝後裔建立的妊姓祝國?


    那魯國能夠閑著嗎?


    魯惠公趕緊攤開輿圖,還沒等他看清楚自己的魯國周邊有哪些可以值得一滅的諸侯時,突然得報:天子暴怒了,命令鄭國率王師討伐齊國!


    齊國哪裏敢動?連忙宣布恢複祝國,並向天子請罪道歉!


    哦,原來你鄭國是可以吞滅其他諸侯的,但其他諸侯可不能擅自吞並諸侯啊。


    想想這個齊國,那可是大周王朝功臣薑子牙所建的諸侯,一開始便擁有“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的特權。


    也就是說齊國曾經擁有替天行道的特權,哪個諸侯敢不服周王朝,齊國有權征討。


    但現在這個特權被天子收迴了,齊侯可能忘了,結果剛對祝國動了刀兵,便受到了在洛邑的那個周天子懲罰。


    具體便是由風頭正盛的鄭國出麵,聯合了晉國、衛國等對齊國施壓,齊國沒辦法,隻好宣布讓祝國複國。


    齊國稍一動作,便吃了個大虧,在列國諸侯中的麵子丟了一大片。


    看來,還是得小心一點啊。


    魯惠公歎了口氣,將輿圖給卷了起來。


    先治理好國家吧。


    魯惠公暫時把目光從春秋江湖收迴,不管如何,魯國經曆了祖父魯武公以來的連續內亂,江湖地位一落千丈,更是喪失了大把的國家發展機會。


    曾經的周王朝宗邦國理應享受到的許多權利正在弱化,寡人得抓緊為魯國作出些貢獻了,千萬不能如先君孝公那樣,錯失勤王這樣的良機。


    關於勤王的事,魯惠公分析來分析去,覺得先君魯孝公還是有一定理由的。


    因為此時的這個天下,有兩個天子並存著。


    到底哪個是正主哪個是偽主?


    如果魯國真的去勤了王,那就自動與鄭國、衛國、晉國、秦國等國一起,擁立了在洛邑的那個天子姬宜臼。


    但據說,這個天子貌似很不光彩啊。


    一個不慎,站錯了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既然有兩個天子並立,而且也確實不知道該去支持哪一個,那就讓這兩個天子分出個真假高下來再說吧。


    現在這個時候,咱魯國那就當沒有天子好了。


    當成是沒有天子?


    魯惠公與朝臣們多次研究過王室問題,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具體是這樣的:這個時候的春秋江湖,亂成了一鍋粥。


    這對周天子來講,是一個尷尬的局麵。


    因為此時周天子有兩位,一位是在洛邑的周平王姬宜臼,算是東王。


    另一位是在虢國的周攜王姬餘臣,算是西王。


    堂堂周王朝居然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麵,也就是天下有兩個天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魯國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魯國春秋最新章節